馬志明稱得上相聲大師嗎?

一德格天1


你們這麼討論人家少馬爺夠不夠得上大師,怎麼不問問他本人怎麼想?哈哈。

很榮幸,工作原因和少馬爺、馬六甲有過接觸,不算很熟,但是也有過些許交流吧。說實話,少馬爺對他父親那是格外的推崇,他認為馬三立是絕對的大師,在這方面從來不替父親客氣。

但是說到自己,從來都說自己不夠格。咱們有時候特別推崇少馬爺的白派、太平歌詞這些,按他原話說這些都是愛好,某些角度跟坐在臺下的觀眾沒區別,都是肚子裡有這種“蟲子”,只不過他有先天優勢,方便在曲藝團跟人家學。

對於相聲,他總說自己和父親差的特別遠。我和他老人家也不是太熟,我不知道他說的這些是客氣還是真這麼想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老爺子一家子都不在乎這些名號!

如果和老爺子有過接觸,你就會發現,他跟你家門口的大爺沒啥區別,到哪都樂樂呵呵的,說話很平和、也很客氣。

在臺下,他就是一凡人;在臺上他的表演,也都是儘量向凡人、俗人靠攏,這可能就是馬氏相聲的精髓吧。


保險問到底


馬志明在天津、北京的相聲界一直被叫做“少馬爺”,他常搭檔的演員是楊少華、謝天順和黃族民,現在的相聲界裡他是輩分最高的演員了! 輩分高跟大師有什麼關係嗎?有,也不是必然聯繫。


馬志明是1948年出生,一出生就被定為馬派相聲的傳人,但是後來他考進了天津戲校,學習了花臉,成年後還是上臺說相聲。18歲從藝之後,他迎接的不是父親的光環,而是zhengzhi原因帶來的牽連和折磨。

1980年代,馬志明到北京參加由中央電視臺劇本的第一節專業相聲演員大賽,當時馬三立在臺下,馬志明說的是《五味俱全》,下臺後馬三立把手上的戒指摘給馬志明說“這個給你吧”。可見馬志明的相聲很早就得到了馬三立認可的。 他曾一直靠賣票維持生活,在相聲界,他是一個謙虛的長者,比如對於小他一輩的侯耀文,他總是說“侯耀文是個大腕級的人物,我望塵莫及”面對喜歡他的觀眾,他從來都是說,自己是沾了馬家的光。


在相聲傳承上,他認為相聲不能一派一派的論,所以他也反對單靠收徒傳承相聲的方式,到現在馬志明也只收了三個徒弟,而他更願意多收學生。
2007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笑匠雜笈:馬志明表演相聲選集》,其中彙集了馬志明表演過的的相聲、太平歌詞及部分快板文本等曲藝作品。他在書的後記中寫道“實在夠不上出書的份兒,更怕人說是趕上‘名人出書’的車了。” 從藝術到人品到相聲傳承,馬志明還不算大師嗎?


不止看戲


能被稱為相聲大師,需要有幾個方面。第一是本事,第二是影響,第三是地位。三方面綜合起來,促進了相聲的前進發展。

人們比較熟悉的,作品比較熟悉的大師,只有三位半。按輩分來說,第一位是馬三立先生,稱為相聲泰斗。輩分高,有絕活,相聲都學馬,深受群眾歡迎。第二位是侯寶林先生,功夫高,是相聲改革第一人,把相聲從地攤上升到廟堂。第三位是馬季先生,是歌頌相聲的典型代表,是相聲的繼往開來者。再一位就是劉寶瑞先生,是公認的單口大王,在地位方面不如前三位,所以說是半個大師。

至於馬志明,功夫真好,感覺強過他的父親馬三立先生和師兄侯寶林先生,說學逗唱都很好,相聲的貫口柳活兒已到頂峰。馬志明先生還表演過很多現代相聲,比如糾紛,夜來麻將聲,作品都很好。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相聲演員應該做的,工作做得很好。

但馬志明先生只是一個繼承者,繼承了馬派相聲有所發揚光大,但僅此而已。他是一個不追求很多,比較愛好淡泊的人,這也影響了他在相聲界的地位。人們一提馬志明都叫少馬爺,這個稱號在馬三立先生健在時就這這麼叫,平輩兒是戲鬧,因為在平輩中他最小。晚輩兒叫少馬爺是尊稱,人們都已經習慣了。但僅此而已,咱們尊敬少馬爺,第一功夫好,第二輩分高。

馬志明對相聲做得很好,但對相聲的發展貢獻不大,所以不能成為大師。這樣評價少馬爺,您同意嗎?

這也是為什麼大師們不讓自己的孩子說相聲,其他藝術也是一樣,因為父親的成就在那擺著,一般孩子很難超過父親,讓孩子很難有成就感,這也是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一。


大志遠思想空間


少馬爺在天津以外沒有那麼大的名聲 所以你才問他算不算大師 他不在全國出名 主要還是性格使然 他不會溜鬚拍馬 從來也沒見過他和誰誰誰混成一派 他性格高傲,常得罪人,可又是泰斗的長子,別人也不好明面上與他鬧掰 所以他在圈裡的人緣不是很好 但業務能力又很出眾 是真真正正靠實力說話的大師 相聲起源於北京 發展於天津 一個人會不會說相聲需要得到天津人認可 少馬爺早就被認可了


OUTRAGE


馬志明是相聲大師馬三立長子,被現眾尊稱為"少馬爺"。在相聲界他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從小耳濡目染,又受侯寶林大師抬愛,由其代收為師弟(即代師父朱闊泉收徒弟)。因此輪輩分,馬志明是姜昆和郭德綱的師爺級。

但就目前而言,馬志明夠不上相聲大師稱號,為什麼呢?

馬志明的相聲藝術風格基本繼承了父親馬三立的“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鹹”的冷幽默特徵,一脈相承,是馬派相聲的守護人。但在此基礎上,馬志明並無重大突破,其作品中除了《糾紛》和《夜來麻將聲》等幾部比較有名,其它叫的響的作品還真不多。

名家後嗣,既有榮耀也有壓力,不管怎麼努力、如何優秀,觀眾總是會不自覺地他的父輩進行對比。表現好了,這是父輩教導有方,表現差了,就是枉費父親心血。

所以大多數名人之後很難超越自己的父輩,馬志明也是如此。以父親的成就名望,馬志明想超越除非天資聰慧超常,否則延續父親藝術風格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德高望重、淡泊名利

馬志明是如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相聲前輩了,德高望重。他不但繼承了馬派相聲特點,也繼承了父親行事低調的品性,看淡名利,也不參與相聲界那些是是非非。對於大力發揚傳統相聲的郭德綱也是默默支持。


岑詮


心!欲!這就是少馬和大剛的一個極左一個極右的區別!少馬傳承了馬三爺的風骨,淡泊名利,視藝術水平為生命之申第一榮耀,至於商業的操作,待遇都視如糞土,爺倆還都很注重養生,不願費心費神去求什麼,小富即安,更重要的是馬老祖早己看透圈裡的炎涼,實不願參雜其中,你們大神小鬼愛怎麼鬥怎麼鬥,一切與我無關,我最高興的就是在臺上抖個包袱,讓你大笑,之後回家越想越可樂!這老馬爺就美了!少馬不僅繼承了馬三爺這個風骨,他比馬三爺更甚之的是"不精進″!少馬爺心裡有陰影,他認為他這輩子也趕不上他爹,所以他也不費那勁了,就把老活使到無人可及他就知足了,更不用說家大剛那樣亂七八槽用網絡笑話寫個新活,拿出來讓內行一看,不是玩意!大剛是為了發財,吃苦受罪練功,絞盡腦汁宣傳,不遵行規"摞葉子″!(就是拿別人使的活自己使,賺錢),通過大剛的努力,他終於打破了侯家對傳統相聲的封鎖,讓全國人民都聽到了老活,都笑的前仰後合,所以除天津外,別地人都認大剛,因為他確實是個成功的傳播發揚者!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但大剛的功力比天津的演員,別說少馬,連趙津生也不如!現在全國一提相聲就是"郭德剛",呵呵,其實他也是主要以使老活為主,新活也是老瓶裝新酒(網絡笑話),但大剛無良之處就在於他不告訴人民他使的是老活,因為他害怕,他心裡自知使老活他功力還差,尤其天津有好幾位功力都在他之上!總之,少馬不精進,總想把老活使到極至,但總也達不到他自己設的目標,隨著歲數大了,他也就這樣了,所以還稱不上大師!大剛是成功的傳播宏揚者,功力平平,更稱不上大師!我總想和人民說明一點,大剛說的大部分是傳統活,不是他自已創作的!還有他自己寫的活,也是老活的框架,他往裡面填進網絡笑話!講真,大剛不是個有才華的演員!但大剛肯吃苦,敢闖,尤其是在北京衝破侯家對馬氏老活幾十年的封鎖,這一點,對相聲事業,是奇功一件!


用戶51659361376


拾憶可以很明確的說,”少馬爺“馬志明真的不能被稱為”相聲大師“!



首先,馬志明在相聲界輩分確實很高,可以說是如今依舊健在的相聲演員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之一了,畢竟他可是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兒子,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師弟,但是,如果在相聲界輩分高就可以被稱為相聲大師的話,那近代這麼多相聲演員就不可能只有馬三立、侯寶林和馬季三位相聲大師了。



要知道一個演員要想被稱為相聲大師,不僅僅是要看他本人在相聲界的地位,更是看重他對相聲界做出的貢獻。



說實話,馬志明在相聲界的地位是有的,輩分極高的他即使是姜昆等人見到都得顯示出十分恭敬的態度,但是馬志明對相聲界的貢獻真心不多。



雖然他這些年也有不少相聲代表作品,比如:《大保鏢》、《地理圖》、《論拳》、《報菜名》、《糾紛》、《五味俱全》和黃袍加身》等,但是,這些年馬志明先生對相聲的推廣小之又小,甚至可以說,馬志明先生在相聲走下坡路之後就有點兒只存在屬於他的一小片天地下活動,而這導致馬志明在相聲界的影響力並不算很大,知道他這個相聲演員的觀眾也不多。



此外,再加上馬志明先生對傳統相聲的一些習俗十分鄙夷,這也導致他不大樂意收徒,迄今為止,能被他稱之為徒弟的也只有他的搭檔黃族民了,而他這一系的相聲傳承這麼稀少的情況下,少馬爺即使有提高相聲影響力的心也沒有那份力,因此,這些年馬志明在相聲界基本處於無作為狀態。



基於以上情況,”少馬爺“馬志明真的沒資格稱之為相聲大師,而且,除了少馬爺,目前中國相聲界沒有一人有資格被稱為相聲大師。


拾憶物語


馬志明稱不像上相聲大師,他的影響力和對相聲的貢獻還是不足的。


馬志明是著名的相聲大師馬三立的長子,從小耳濡目染,說過一些經典的段子,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相聲演員。但是他對相聲的貢獻和他的影響力,還有他在相聲界的地位,都比不上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三位下公認的相聲大師。

以前有個紀錄片《相聲大師》,在結尾的時候曾經有一句話,現在的相聲界已經到了沒有大師的年代了,那時候郭德綱還沒火,現在的相聲的公認大師就是郭德綱。像郭德綱這樣,讓相聲起死回聲,有自創的相聲派系,讓相聲得到很好的傳承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師。





馬志明在相聲界德高望重,但是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這可能也是他成不了大師的一個原因吧,因為他不追逐名利,說相聲就是單純的藝術愛好。對於相聲界的恩怨,他從來不參與,你們愛怎麼鬧怎麼鬧,反正跟我沒關係。而且他也不參與一些大型晚會,央視曾經多次邀請他上春晚,都被他拒絕了。

馬志明曾經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見證過相聲界最繁榮的時候,但是因為他的淡泊名利,他並沒有走出來,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景仰他的。




現在相聲界新一代的宗師已經出現了,就是德雲社的郭德綱,讓傳統相聲重新煥發了活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聽相聲,很好的傳承了相聲,郭德綱作為新一代的相聲大師,必將名垂青史。


R娛記


現在活著的相聲演員裡,如果少馬爺不是大師那麼誰都配不上這個名分!

看了許多回答,說真的,眼界太淺,耳朵太窮了。只聽過郭德綱,你算什麼相聲聽眾呢?

馬志明先生在相聲藝術上的成就是目前所有或者的相聲演員都無法達到的。

有可能是曲高和寡,知音難覓吧,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現在的九零後,根本沒有人在茶館或者小劇場觀賞過大師級別的相聲表演。而目前輿論的主流,又偏向於九零後對文藝的認知,很悲哀吧?

相聲藝術的魅力在於出之貴族,落於市井,善於諷刺,博採眾長。一個京津兩地,土生土長的城市老奶奶或者老爺爺,對相聲藝術的欣賞水平,才是最高的。相聲不過江,最南,也就是到南京。所以,我不禁要問,那些南方的鋼絲,你們真的懂相聲嗎?

別拿什麼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宗師級別的人物說事,你們真的聽過嗎?就算聽過,聽懂了嗎?同樣一段官場斗的單口,兩個錄音放在你面前,你們聽劉寶瑞的還是郭德綱的呢?馬三立、侯寶林的藝術又好在哪裡,你們這真的知道嗎?

一百多個回覆,大多是娛妓們傻逼般的人云亦云,有意思嗎?


楊嶽霖


寶字輩的相聲前輩,如今確實越來越少了。常寶華先生前段時間也離開了人世。

要說在目前這些老一輩相聲演員當中,一身能耐最會說相聲或者說論功力相聲圈內外都服氣的,應該也就是少馬爺馬志明了。

聽過馬志明相聲的人都知道,聽他的相聲真是一種享受。要說傳統段子,《文章會》《開粥廠》《大保鏢》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一招一式,一字一言,聽著都那麼舒服,頗有他父親馬三立大師的神韻,在有些方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說新段子,不管是《糾紛》《五毒俱全》《夜來麻將聲》,從創作到表演都讓人無話可說,這麼多年也早已成為新作品的代表。

馬志明為人也低調,儘管成就這麼高卻不愛張揚,央視春節晚會也從來沒見過他的影子,在如今這個時代就更顯得難得。

如果這樣說來,是不是就可以為馬志明先生封一個相聲大師頭銜了呢?

恐怕也未必。我總覺得還是缺點兒什麼的。

要成為相聲大師,至少需要滿足三方面的要求,缺一不可。一是業務精進,這一點馬志明沒有問題;二是為人正派,受人尊重,這一點也沒有問題;三是提攜後輩桃李天下,這一點恐怕就有點兒問題了。

由於本人輩分太大,他收誰做徒弟都是給很多跟他年齡差不多的人添師叔和師爺,因此不太好實現。加上馬志明平時也過於低調,這麼多年收的徒弟只有一個,就是他目前的搭檔黃族民,而且長期也是以老師和學生的身份相稱。因此,在提攜後輩助行業發展這方面有些不足。

不過話也不能說得太滿,如果就在此時相聲圈裡非要找而且只能找一位大師出來,那也只能是馬志明先生最有資格,其他相聲演員也說不出什麼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