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镜头记录下“休舱”前的方舱医院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民警穿戴11件防护装备 连续6小时不进水不进食


  从最高峰的1430余名患者,到如今的80余名患者,安全有序运行了30天后,湖北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即将“休舱”。


  3月1日,中国警察网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进行独家直播,累计吸引721.1万网友观看,点赞量达676.5万次。


她用镜头记录下“休舱”前的方舱医院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在警务工作者和医护人员、患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治愈患者从这里出院,这座即将“休舱”的医院内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月7日,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直播镜头,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女民警张锦星再度走进方舱医院,向大家介绍了医院内的情况和警务工作。


“我们是来服务的”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的方舱医院,2月7日正式接收第一批患者。


  进入方舱医院前,东西湖区分局指挥处民警张继伟先向大家介绍了方舱医院的整体安保情况:“方舱成立之初,东西湖区分局第一时间成立了安保工作专班和舱内安保突击队,投入警力270余人,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我们不是来做安保的,我们是来服务的。”张继伟说,“只要把病人服务好,他们就会积极配合治疗,也就不存在安保方面的问题。”


  当然,面对方舱医院的特殊情况,民警也作好了充足的准备,不仅采取了对外围交通管控分流、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出口进行分区等措施,还制定了11种应急预案,确保了方舱医院绝对安全和良好医疗秩序。


  在医院外围,可以看到几顶不同颜色的帐篷,其中藏蓝色帐篷就是公安民警的“办公室”。张锦星正从这里走向清洁入口,准备穿上防护服,开始她的警务工作。


最年轻的民警进入方舱


  张锦星,今年仅21岁,是全武汉方舱医院中年龄最小的执勤民警。


她用镜头记录下“休舱”前的方舱医院


  疫情发生后,张锦星主动向单位请战。出于对潜在危险的考虑,单位派出了有经验的老民警。


  “里面那么多女患者,我进去,自然有我的优势。”张锦星据理力争。


  实际上,第一批进去的都是男民警,一些女患者遇到问题不好意思向他们开口。领导再三考虑,最终同意了张锦星的请求。


  进入方舱医院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防护工作,张锦星向大家介绍了严格的防护装备穿戴步骤,共分为九步。


  据张锦星回忆,第一天进方舱时,自己穿防护装备用了40分钟。虽然现在已经十分娴熟,仍需20分钟。


她用镜头记录下“休舱”前的方舱医院


  在张锦星准备出门时,医护人员看到她的外层防护服较薄,担心因为帮助搬运物品等破损,又为她穿上了一件防护服。随后,医护人员帮张锦星对防护装备连接处的缝隙进行了密封,最后在防护服上写上了她的名字。


  先后穿戴完11件防护装备后,张锦星已经感觉到热,拉上拉链的动作也显得有点笨拙。


  在方舱值守的6小时内,民警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运动量大了,呼吸都要缓一缓,出舱后常常浑身是汗。


和谐的方舱“社区”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曾经是入住轻症患者最多的方舱医院,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有大量患者出院,方舱内部空出了很多床位。


  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很多患者还是一眼认出了张锦星,热情地向她打招呼。


  “您还记得我呀。”“当然记得!感谢你帮我们买了这么多生活用品。”不少患者拉着张锦星聊天。


  “我希望我的家人平平安安,等着我回家!”在医护人员和民警的悉心照料下,每一名患者都充满了信心。


  “虽然没有见到‘开舱’,但是我可以见证‘闭舱’,我觉得这比‘开舱’更有意义。”张锦星说。


她用镜头记录下“休舱”前的方舱医院


  在被问及舱内舱外的工作区别时,张锦星说,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防护服。方舱就像一个“社区”,患者向民警求助,民警帮忙解决问题,大家关系很和谐,患者都很支持医护人员和民警工作。


  张锦星说:“舱内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经过民警的劝解,很快就会和好,大家都是共患难的人。”


  在方舱的留言墙上,密密麻麻地贴着五颜六色的纸条,写满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和警务工作者的感激之词。


  此时,舱外正在进行“三八”妇女节“我想对你说”主题祝福活动。妇女节前夕,像张锦星这样的女民警和女医护人员,还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女同胞们,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