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資料整理:袁淵

自上世紀初庚子賠款後,西方各國通過教會在中國開辦大學蔚然成風,當時,在全國掛得上號的教會大學共有四十餘所,其中有燕京大學、輔仁大學、金陵大學等,湖南佔有兩所:長沙雅禮大學、嶽州湖濱大學。

這兩所大學與古老的嶽麓書院、金鄂書院等有所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開啟了湖南現代教育之先河。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嶽州湖濱大學的前身是嶽州求新學校,當時,巴陵縣城有一家名氣頗大的陶家義塾,由陶碧軒老師一手打理,海維禮先生特意登門拜訪陶先生,西方教育理念與東方教育思想立刻產生了火花,兩人聯合辦起了求新學校。

一九零四年末,為擴大求新學校的規模,傳教士海維禮在嶽州城南的黃沙灣購買了十三畝土地,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精心籌備,求新學校從嶽州城內搬到湖濱,因學校面臨洞庭湖,遂改名為盤湖書院,後設立大學部更名為湖濱大學,是岳陽近現代史上第一所正規的大學。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海維禮,本名威廉-埃德溫-霍伊,美國人,一八五八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二十七歲畢業於蘭卡斯特大學神學院,獲得基督教傳教士身份。

那個年代的建築業本來就十分落後,嶽州的建築水平可想而知,要建立一所新型的大學,可謂是十分艱辛的一件事,要不是嶽州有個好的習俗,海維禮光靠個人的力量,湖濱大學是根本不可能建成的。

嶽州有一個沿襲千年的好習俗,鄰居家做屋,大家都要去幫忙,不要工錢,管飯就行。湖濱大學的建成,完全得益於嶽州這一個好的習俗。

初建湖濱大學時,海維禮先生遇到的難題是多於牛毛,建樓房找不到設計師,他找懂得建築的人集思廣益,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於諸葛亮。大家根據海淮禮先生的描述,繪製出樓房建築結構圖。

工地上沒有建材物資,海維禮先生帶著鄉民肩扛手提運回物資,工地上缺乏人手,四周的鄉民自願來工地上幫忙,沒有人領過工錢。

海維禮先生還擔任著監管工程質量的監工,他常常忙得睡覺都找不到床,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美輪美奐的湖濱大學終於建成。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美麗的湖濱大學建成,造價並不高,總共花費不到四萬兩銀子,當時,連地方官員都感到十分震驚,他們都說:用一筆很少的錢建成了一所大學,真可謂是一個奇蹟。

根據歷史的資料,我們找到了湖濱大學的建築成本:

一、霍夫曼大樓:3346.16美元

二、大講堂:3032.16美元

三、餐廳和體育館:1335.36美元

四、廚房和儲藏室:39.01美元

五、浴室、理髮店和其他建築:555.10美元

六、購買地皮:631.34美元

七、匹慈堡傳教士住所:1500美元

八、總成本:16859.13美元

不知大家注意到建築明細清單裡少了一份開支,包括海維禮先生在內,沒有人領過工錢。

到一九一零年止,湖濱大學發展佔地有二百多畝,共建大小房屋三十九棟之多,附屬農場有三千多畝耕地。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湖濱大學是一個奇蹟,一所辦學時間不長的大學,只有短短地十六年辦學時間,與其他名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如盧惠霖同學是醫學遺傳學和中國人類優生學奠基者和見證人。

只有熟讀真實、詳細的歷史資料,我們才可能弄懂湖濱大學的輝煌成就。

當男人們還在為頭上的長辮子是否剪掉糾結時,湖濱大學己經有了現代辦學的意識。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學校設有董事會,由五位基督教徒組成,決策學校的重大事項,除此以外,董事會還特別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與選拔,聘請來湖濱大學的國文老師,都是國學深厚的飽學之士。

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設有教導、訓育、體育、童軍、總務等機構,由這些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學校初期的校長一般都由留美學生聘任,後期只要是教會大學畢業的人即可聘任。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學校設會試助學金制度,其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上進,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每次大約有百餘人參加會試考試,前三名免費進入湖濱初中讀書,一直到高中畢業為止,四至六名免學費一半。

學校助學金分為四類:

一、獎學金。

二、貧寒獎金。

三、工讀獎金。

四、基督教助學金。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翻閱學校的歷史資料,我們查到部分會試學生獲獎名單:

第一屆會試考試獲得免費者:

雷震鐵、詹先甲。

獲得助學金者:

李康復。

第二屆會試考試獲得免費者:

孟心餘、李惠謙、吳沅生。

獲得助學金者:

餘尚志、李國器。

第三屆會試考試獲得免費者:

姚利康、李奇生。

獲得助學金者:

孟來蘇、謝康明。

課餘時間要求學生到學校的農場去鍛練,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養豬、飼養雞鴨、培植果園、耕種農田等工作,學生能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助,從而減輕家庭的負擔,相當於勤工儉學的活動。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學校的辦學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

美國復初會的拔款,是辦學主要的經濟來源,民國時期每年拔款大約在13000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辦學經濟來源於學生的學雜費、膳宿費等,採用熟米計算的方式。

湖濱大學一九五零年上學期所收學生的學雜費:

一、收到學雜費,熟米145.6石。

二、收到膳宿費,熟米382.2石。

三、學雜費的標準,每個學生的學雜費,為熟米0.8石。

四、膳宿費的標準,每個學生的膳宿費,為熟米2.1石。

一石按當時計算標準為120斤。

學校還辦有農場,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作為補貼學校的其他費用。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最初湖濱大學一共設立四個年級的班次。

一、小學班,三年制。

二、中學班,四年制。

三、大學班,四年制。

四、神學班,三年制。

小學班一共開設了中文、英文、地理、算術和基本生理學等課程。

中學班強調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添加了中級英語、歷史、數學和科學元素的學習。

大學班注重對高級英語、英語文學、中級歷史、數學、科學和哲學的研究。

神學班不常設,一般依據對傳教士人數的需求而設立,人數

達到開班的標準就辦班。

體育鍛煉和聖經學習是每個班級都必須學習的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開設了中國語言和文學的研究、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課程。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學生生活也十分精彩,在宗教允許的範圍內,學生可以自由組織各種團體,只要對本校有益無害,學校均大力支持。

當時學生自主成立的社團有:

一、青年會。

二、傳道團。

三、耶教會。

四、童子軍。

五、勵進會。

學校還譜寫了校歌,每日課間休息吟唱。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因資料不全的原因,無法說清湖濱大學招收了多少學生,我們只找到兩個年份的相關招生資料,對學生人數也只能做個大概的估算。

一、一九一三年,湖濱大學招收三百一十五名學生。

二、一九二二年,湖濱大學招收二百名左右的學生。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為了辦好湖濱大學,海維禮校長不僅聘請了外籍老師,人數比城陵磯海關的老外還要多,還恭請了一批岳陽的宿儒,他們是傅環澄、彭徳基、李澄宇、孫明橘等一批優秀的老師。

國文老師傅環澄是一個八股老秀才,有名的冬烘先生,可德識才學相當了得,學校山頂有一個涼亭,牌匾上秀挹湖山四個沉雄奇峻的大字,就是出自這個老秀才之手。

一直到現在,還有人在琢磨秀挹湖山的讀法,到底是讀:秀挹湖山,還是讀:山湖挹秀。

孫明橘原為前清進士,受到海維禮校長盛情邀請來到湖濱大學,孫先生察看了學校的辦學條件,他決定告別所有的公事,安營紮寨來湖濱大學當老師。

孫明橘有一個聰慧過人的學生劉樹生,讀書能過目成誦,深得孫明橘老師的器重。

吳佩孚第二次直奉戰爭兵敗後遁守岳陽七個月,正值吳佩孚五十壽筵。孫明橘受邀赴會,帶十三歲的劉樹生陪同前往。

當時康有為給吳佩孚撰寫了一幅壽聯:

牧野鷹揚百歲功勳才一半。

洛陽虎視八方風雨匯中州。

少年劉樹生根據康有為的對聯進行了改動,為吳佩孚撰寫出一幅壽聯:

百世功名譖一半,

八方風雨匯中州。

壽聯的大字寫得清秀而有骨力,去除了阿諛之氣,內容似乎更貼切吳佩孚此時風雨飄搖之困境,據說吳佩孚眼睛一亮,說了一句:後生可畏。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兩年前,筆者有幸遇見了劉樹生的三兒子劉醒福先生,老人早年就讀於北京化工學院,是一位高級工程師,現在己退休。

劉醒福先生愛好文學,喜愛收藏。他收藏計劃經濟時期的生活票證很有特色,他的藏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李澄宇是一位國學大師、文史學家、詩人,所撰寫的《讀二十五史蠡述》為權威之作,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於二零零五年重新出版。

《湖濱眺雨》是李澄宇一九一八年在湖濱大學任國文老師時所作。

《湖濱眺雨》

湘洲縹緲望彌青,

天淚當門洗洞庭。

幾度湖山供草長,

一春煙雨護龍腥。

避秦詎任神州病,

戀楚猶為澤畔醒。

浩浩碧波人萬里,

舊時風日等閒經。

對李澄宇老先生的瞭解,我還是源於粵漢鐵路的修建,今天的京廣鐵路從岳陽奔馳而過,得益於李老先生的據理力爭,他是一個對岳陽做了貢獻的人。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湖濱大學以少而精的辦學為宗旨,尤其大學部為甚,根據有限的部分史料記載:

一九一零年開設大學部,到一九二六年停辦,前後只辦了十六年的時間,湖濱大學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戰亂毀掉了許多珍貴的資料,現在能夠找到的學生名單,大約只有五十人左右,還有絕大部分同學沒有資料。

在這些難得的資料中,我們發現湖濱大學培養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如盧惠霖、陶廣生、劉樹生、湯湘雨、李風蓀、魏曦等。

自古岳陽就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寶地,歷代產生了無數個英雄豪傑,湖濱大學同樣如此,我們無法把所有畢業生的情況全部告訴大家,只能講述幾位優秀畢業生的傳奇故事。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盧惠霖:湖北天門人,醫學遺傳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遺傳學和中國人類優生學的奠基者和見證人。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魏曦:湖南嶽陽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醫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

湯湘雨:考上清華選派庚子賠款第二批留美學生,康奈爾大學讀遺傳細胞學,獲博士學位。

李鳳蓀:岳陽臨湘人,一九二五年考入金陵大學生物系,著名昆蟲學家。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劉樹生:湖南嶽陽人,早期有《永興堂詩聯集》,後期寫有《老樹吟》,入選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劉老先生七十四歲那年寫了一首《三醉亭》。

《三醉亭》

飛過重湖啥事無,

一杯終日醉模糊。

讀書不問民憂樂,

縱是神仙愧丈夫。

劉老先生去世時,知名作家陳亞先為其誠撰輓聯,聯曰:

五車學識一程風雨於大今璞歸天地。

八秩光陰千秋模楷留得餘香惠子孫。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陶廣生,湖南嶽陽人,他是求新學校創始人之一陶碧軒的堂侄,是求新學校首批學生,盤湖書院首批學生,湖濱大學首批學生,一九一三年首批拿到文學畢業證書。

陶廣生是中國近代郵政發展的推進者和見證人,他做過馮玉祥將軍的私人英語老師,他一生酷愛收藏古籍經典藏書。

他的收藏有:

一、《文心雕龍》。

二、《昭明太子選》。

三、《三希堂》等珍本。

四、 梁啟超先生所書的對聯。

五、 馮玉祥將軍給陶家大屋撰寫的中堂:

明判是非無煩惱,

剷除倭寇好作人。

六、還收藏有馮玉祥將軍送給陶廣生先生的印章:

廣生先生平安。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陶桓馥和彭援華是兩個親表姐妹,她們最初就讀於貞信女子學校,一九二七年成為黃埔武漢分校的學員,大革命失敗後,陶桓馥受中央的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彭援華則參加了南昌起義,電影《建軍大業》中那一個有名有姓的女兵彭援華就是她。

一九八六年五月,闊別故鄉六十多年的陶桓馥回到岳陽,她己是部級幹部,特意看望了親叔叔陶廣生的孫子陶武儒,得知陶武儒在岳陽市一中教書育人,陶恆馥老人的心中甚感安慰。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陶武儒老師任教幾十年,帶過不少屆高考學子,一生桃李滿天下,筆者就是陶武儒老師的學生。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所有的外國教會學校均收為國家所有,私立湖濱中學也不例外,一九四九年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湖濱大學的前世今生。讓大家更加清楚地看懂湖濱大學。

一九零二年,設立正式小學,名為求新學校。

一九零七年,求新學校搬遷至黃沙灣,校名改為盤湖書院。

一九零七年,在美國教育部申請註冊湖濱大學,並授予湖濱大學美國本科學位。

一九一零年,盤湖書院設立大學部。

一九一一年,盤湖書院停課一年。

一九一二年,盤湖書院更名為湖濱大學,形成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一套完整的國民教學體系。

一九一三年,湖濱大學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

一九二二年,湖濱大學正式註冊美國教育部,湖濱大學畢業文憑獲得美國教育部認證。

一九二六年,湖濱大學停辦。

一九二八年,湖濱大學恢復小學、中學。

一九二九年,大學部合併於華中大學,即今天的華中師範大學。

一九二九年,湖濱大學更名為私立湖濱中學。

一九三二年,私立湖濱中學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辦初中,增設高級農業職業科。

一九三三年,學校更名為私立湖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一九三七年,私立湖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搬遷華容。

一九三八年,私立湖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從華容搬過沅陵。

一九四五年,私立湖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回到岳陽原校址。

一九四七年,學校申請停辦農科,更名為私立湖濱中學。

一九五一年,私立湖濱中學由湖南省農林廳接管,改名為湖南省立湖濱農林技術學校。

一九五二年,湖南省立湖濱農林技術學校與湖南農學院高農部合併,組成湖南省長沙農業學校。

一九五二年,學校普高班、貞信女子中學初中部合併新湖南建設中學。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現存海維禮住宅樓、外籍教師樓、宿舍樓、教學樓,這四棟樓的建築,都有四面迴廊,連續拱券的柱子,簡化渦卷的柱頭,長長的玻璃窗,顯露出開放闊大的氣勢,另外,還有一棟湖濱小教堂。


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


百年興衰,

榮枯浮沉。

當人們在勁拔參天、枝葉搖曳的湖濱大學校園漫步時,即便百年以後的今天,它的魅力依然不因時光漫長的流逝而減弱,一陣陣湖風輕輕地拂過耳邊,能聽到一個幽遠而雄渾的回聲,一個歷史的回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