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華陰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什麼是峪?

峪,字典的解釋卻是形聲,山形,谷聲。我原以為漢語的造字方法應為會意,山和谷合起來便成峪。山不用說,好理解。谷的古漢語意思山間流水也。至於說稻穀、穀子的谷,本來和谷不搭邊,是這樣寫:榖。後來簡化字,人們將簡化了的谷,依附於谷,讓谷的意思有了另外的伸延。

“峪”這個字,是從“谷”字轉過來的。在古代,“谷”在作為山口的意思時,本來就讀做yu。古漢語的解釋是:“泉出通川為谷”。這就是說,作為“峪”得俱備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有河水、溪流出“谷”,第二是要連接平川。對照華陰的峪,正好符合由“谷”轉“峪”的特徵。若果把山谷都叫峪的話,華陰的峪就會多少倍的增加,如此,華陰好多溝溝岔岔也就變成峪了,峪也就太氾濫了。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華陰所有峪原來就叫谷,《民國華陰縣續志》上就沒有“峪”這種叫法,而這本《續志》成書於公元1932年,也就是說,在1932年的時候,華陰人把“峪”還叫“谷”,到現在才八十幾年,如蒲峪叫蒲谷,秦峪叫秦倉谷,黃甫峪又稱黃神谷,牛心峪叫牛心谷,文仙峪叫文仙谷,華山峪叫太華山谷,仙峪叫仙谷,甕峪叫甕谷,桃峪叫桃谷,竹峪叫竹谷,大敷峪叫敷谷,羅敷谷,柳峪叫柳谷,蔥峪叫蔥谷,方山峪叫方山谷。至於啥時候把谷叫峪,我沒有考證出來。

華陰人有個特點,將峪yu稱之為you,和英文you是一個發音。

秦嶺北部在華陰綿延五十多里,從而造就華陰有不少的峪。我大概統計了一下,華陰有名有姓的峪就有二十幾條,我知道的峪自東向西,依次為,蒲峪,鎮峪,宋峪,秦峪,杜峪,黃甫峪,牛心峪,文仙峪,華山峪,仙峪,黃峪,臺峪,甕峪,桃峪,竹峪,大敷峪,柳峪,蔥峪,太峪,方山峪,另還有一個另類——磑峪。這些峪,其景緻各有千秋,峪峪都有故事,峪峪有傳說。閒來無事,這些峪,我幾乎都轉悠過,感受過這些峪的風光,我把我的收穫分享一下。(接上篇)

11、臺峪

在黃峪的西面,峪道不長,曾經、現在都一直有山民居住生活。

臺峪是生活氣息濃厚的峪。踩著簡易橋,過了小河,老遠就聽到山崖上面山民養的鴨子在呱呱呱對天歌唱,山羊在山崖上悠閒的吃著樹葉,剛到峪口,幾隻狗在崖上汪,汪,汪……阻止我的前行,一隻死掉的山羊發出臭臭的味,河邊上另一隻可能是野山羊的內臟紅亮紅亮,似乎警告我,這兒非久留之地。對著大山,拍一張照,作罷返回

12、 甕峪

又名泓峪。臺峪再西,便是甕峪,甕峪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峪。《華陰縣誌》:“谷口環抱如甕,內寬敞……”峪道綿延四十餘里,峪盡越嶺可達甕岔鋪,進入華陽川。翻峪東山脊,可到達仙峪腹地。峪道兩邊峰嶺起伏綿延,溝岔交錯相連。一河清流,明澈見底,高吟低唱,四季不息,一河石頭,光怪陸離。明代徐霞客《遊太華山日記》中高度地評價了甕峪的山光水色。遊記描述:泓峪兩邊山峰參天而起,峪道頗顯狹窄。河奔流甚急……迎面峰嶺犬牙交錯,行走者似在牙隙,宛轉若江上行舟。

甕峪內屋舍儼然,古今都有山民傍崖依水,建舍而居,祖祖輩輩守著這片山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桃花源般悠然,自得天趣,全部修煉得鶴髮童顏、仙風道骨,我懷疑,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寫的就是甕峪人的生活。

歷史上的甕峪曾經是古交通古道,官員到洛南、商州赴任、商賈經商大多從此峪出入。在過去,甕峪肯定車水馬龍,馬幫車隊,人聲鼎沸。本世紀五十年代末,在大敷峪修築了華金公路,甕峪山道逐漸廢棄,不少驢友尋幽探勝。

甕峪古道,勝景美妙,神話傳說,膾炙人口。如關於甕峪之名的來,山民們傳得神乎其神。山民們說甕峪是個藏寶的地方,其數量和位置有歌謠為證:“七甕十八合不在陽坡在陰坡。要想見,找老椴,要想得,問老柏。”儘管這歌謠傳了不知多少年,可誰也沒有找見珍寶藏何處。

峪裡的自然景觀有臥龍嶺、龍泉、穀雨泉,搭兒窩、走車崖、七仙龕、佛岔溝、公母山、和尚帽、藥王洞、戲秋峽,每景都有來歷。

峪內的人文景觀多為廟宇,峪口有老爺廟,峪內有龍王廟,還有土地廟、瓦官廟等,皆毀於“文革”。

峪內水流不息,氣候溼潤,樹木花草茂盛,植被較好。崖坡蔥綠,野花悽迷,桃紅李白,滿峪芬芳。加之路時有奇石,或以形態取勝,或以紋飾奪人,其天成的瑰麗與奇巧都令人讚歎不絕。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而今古道變新道,華山西索道從甕峪進去,直通王母娘娘所在的天庭,古道新輝,神話更美麗。

13、桃峪

別人的解釋是以崖谷遍生桃樹而得名,望文生義,跟桃樹有關。每逢陽春三月,溝坡桃蓊豔如紅雲,輕風吹過,落英滿天飛舞,如香雨搖曳,為華山景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但我細心看了,峪裡其實沒有桃花林,槐花卻到處飄著香味。我和當地人談了這個想法。當地人說,桃峪的桃其實不是那個桃,應該是逃跑的逃。若干年前,一批河南人逃難到此,居住在峪裡,因而人們把峪叫逃峪。後來人們覺得“逃”欠雅,便改為“桃”,有了詩情畫意。

桃峪峪道不長。入峪八里處西嶺上,有張果老曬經臺,舊時,人多自桃峪攀臺朝拜。

史志記述,明萬曆二十年(1592),由於多次地震,桃峪內的一座小土山自移於外,在峪口形成土阜,山民便聚集成村,從此桃峪口綠樹成蔭,風光秀美,山民生活安逸,因而峪口的村名曾經叫作永寧堡,現在叫做康寧村。

14、竹峪

桃峪的西邊是竹峪。竹峪自古以來因竹子得其美名,當地古話有金竹峪,銀桃峪,剩下一個濫甕峪,說明竹峪風景的秀美,當地人對家鄉的愛。聽說裡邊當年有山民居住,風景肯定不錯。早已聞竹峪的美名。今日千辛萬苦,終於來到竹峪口,但,一道大大的鐵門,橫在面前,這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這竟然是軍事基地,不得進入,未免也太失望。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15、大敷峪

原來叫敷谷。上世紀五十年代修通了到洛南商州的新道,煥發生機。

坐上車子,步步高,慢慢就會到山之陽,所以有地方叫華陽,言外之意,已到山之南,也就是秦嶺南,是我們所說地理意義上的南方。

華陽有個金葉溝,聽名字就詩情畫意。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古詩《陌上桑》裡的羅敷女,就生活在大敷峪,為大敷峪添增點愛情色彩,使得大敷峪《孔雀東南飛》,你說美不美!

16、柳峪

《華陰縣誌》:“舊志遺其谷,深十餘里,至嶺東敷谷,西蔥谷,或以多柳得名”。柳峪比較開闊,道路平緩,羅敷電廠實際好多設施在柳峪安裝。

17、蔥峪

是人們活動較多的峪,至今仍有人長期居住生活。蔥峪的風景優美,走了五六里,碰見幾撥秦嶺電廠的職工,領著孩子在峪裡遊玩。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進蔥峪五里處,有兩棵香樟樹,聽說有上千年曆史,實屬稀有,已成蔥峪的守護神。

蔥峪裡移出去的山民,至今仍時不時回來耕種著他們的土地,種植著香椿、花椒、核桃等。聽人說經濟效益還不錯

18、太峪

對我來說,這是個陌生的峪。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既沒聽人提起過,又沒見地圖上標註過,只是在買菸時,好客的店主才告訴我有這麼個峪。來到峪前,看到的是難爬的羊腸小道,望而生畏,這是我見到最淺的峪,拍個照,留點念。

19、方山峪

華陰最西的峪,鳳居山東。峪深二十餘里,越嶺可通華陽川。峪道寬闊平緩,原來小路崎嶇,而今道路平坦,開車可直達峪內。兩側峰嶺相接,雖不甚高峻,卻也錯落有致。山坡灌木叢生,溪水長年不息,水北出入渭,出峪便為方山河。入峪峰迴路轉十餘里,忽東忽西,大方向應是東南而去,原來有山民傍崖依水而居,而今居住的痕跡都蕩然無存。進峪三里,東巖下有潭名白馬潭,傳說有白馬藏崖腹間,晝隱夜出,到潭邊飲水,山民時有發現。後被一商人驚嚇,馬再也沒有出現過,峪內另有白龍廟、白龍潭等景觀,但已找不見蹤跡。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我騎摩托進入峪內,進去十多里,沒碰見一個人,道是一群羊懶陽陽躺在路上,主人不知到哪兒雲遊去了。我找了一片開闊的地方,坐在石頭上休息,水塘裡的青蛙呱,呱,呱……低吟著,不知它為誰抒情。山崖上鳥兒多情的唱著歌,不知在為誰唱。路邊的槐花散發著濃濃的香味,野草也發出縷縷青草香。

20、磑峪

這是華陰峪中的另類,別的峪出山口就叫河,但磑峪是在出臺塬稱之為峪,在華陰的峪中是獨一份。蒲峪出山,就是白龍澗,白龍澗的水,將孟塬撕開一道長長的口子,便是磑峪。磑峪和白龍澗,在這一段相伴相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华阴的峪之二,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磑字有三部分構成:石,山,豆。豆子放在山裡的石頭下面,幹啥哩?磨碎為面。

磑是個會意。字從石形,從豈意,意為“鱗片狀”。“石”指“磨盤”。“石”與“豈”聯合起來表示“磨盤工作面為鱗片狀”。本義:工作面密佈鱗片狀凹坑的石磨。華陰人稱作磑子。以後人們發明了電磨子,華陰人依然叫作電磑子。

磑也是渭南方言,名詞動用,引申意是用石磨子磨面,渭南人把磨面,叫做磑面。漢武帝的時候,這兒是京師糧倉,磑峪就是給朝廷磨面的地方。當時利用白龍澗的流水,不知有多少石磨也即水磑子,利用廉價的水力資源,磑面,後人將這個峪,稱作磑峪。

華陰的峪,點綴著華陰的山,孕育著華陰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