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人們通常會說的坐上“第一把交椅”,這裡為什麼是交椅而不是官帽椅或者圈椅呢?原來,交椅並不屬於普通百姓的傢俱,而是古代帝王將相的椅子。帝王的“位置”便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第一把交椅”的意思便應運而生。

“交椅”也被稱作“交倚”或者“校椅”!最早的雛形是從西域傳入的,它的產生是為了適應人們攜帶所需。交椅稱呼起於宋朝,盛於明代。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古代王侯將相出行場景中隨從肩負“交椅”

頭把交椅是權力和地位的最高象徵,這在古典文化依據身份排座次傳統中即體現出交椅主人的身份是位居第一。宋代張端義《貴耳集》:“今之校(交)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由此可見,在古代並不叫交椅,而是叫“胡床”。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古代交椅場景

古代君王的坐具非寶座莫屬了,除了寶座,交椅便是古代帝王的摯愛了。因其可以摺疊,攜帶方便的特性,所以出行、打獵皆隨行攜帶。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在古代卻被叫做胡床

從西域傳入漢朝的“胡床”,本來並無靠背。到了隋朝後,因為隋朝忌諱“胡”字,又因為前後兩腿交叉結構的特點,也就改稱為“交床”。直到唐代,唐玄宗因為打獵時經常帶著它,便命令工匠對此改造,原本的“胡床”也就有了靠背,需要休息時就地打開很是方便。發展到了宋代,人們才普片稱這個椅子叫“交椅”!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俯視角度看交椅的造型

因為交椅比一般的傢俱更容易損壞,所以存留至今的並不多見。以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作精工復刻的王世襄藏款交椅的魅力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奧氏黃檀製作的蘇作精工交椅


特色鮮明,造型優美。在古典傢俱中具有很強都代表性,無論造型和工藝都堪稱一絕。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整個椅圈圓婉柔和,左右對稱,一順而下,對主人的身體形成合抱之勢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椅圈分為五段,每段都有大料挖成,再由楔釘榫結合連為一體。構件交接處包裹銅件,鑲嵌入裡,銅飾表面與椅圈相互映襯,融為一體,嚴絲合縫,毫無突兀感。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椅圈的榫卯結構

榫卯工藝之楔釘榫,用材粗碩。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精美細緻的雕花背板

三段攢成靠背X交椅的靠背板為攢框鑲板的縱向形式,採用三段攢成靠背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上為透雕螭龍紋開光,兩側設角牙。中段為麒麟葫蘆與山石靈芝透雕,寓意吉祥,物象生動活潑。下為亮腳,起卷草紋陽線。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前腿上截向前彎曲與扶手結合,造型優美,用料碩實。扶手前頭外翻,用大料挖做,素面處理,素雅大方,下設透雕卷草文角牙,結合處仍為銅件鑲嵌包裹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主要構件的交接部位、轉彎部位,以及部分榫卯結合處,都鑲有銅飾件,美觀實用。這讓頻繁的摺疊和搬運也不會影響其穩定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與原件不同都是,迎晨閣的交椅坐面採用更加美觀、耐用的木質可收縮式設計,坐面由十四根圓木牢牢固定於下方帆布帶上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大邊抹頭浮雕螭龍紋、卷草紋,設計精進,紋飾靜美,給人一種胸懷天下,超脫自然之感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椅身採用框架式結構,四條傾斜的腿兩兩交叉,與貼地橫材立面結合形成了4個支點。並且椅身從側面看由多個穩定的三角形組成,增加了交椅使用時的安全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踏床三邊由銅件包裹,兩角設如意紋,中間鑲嵌三個疊加菱形,讓金屬和木質密切的融合為一體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交椅正面與側面繪製圖

脫俗入雅,氣度非凡。整體設計在形式和功能的平衡上把握得當,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的結合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唐伯虎故居的交椅

迎晨閣為唐伯虎故居定製的交椅實拍

“第一把交椅”原來是這麼來的,看看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大紅酸枝款交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