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肥皂,古人用什麼洗衣洗澡呢?


沒有肥皂,古人用什麼洗衣洗澡呢?

看了那麼多古裝劇時,你常會看到在某個小溪邊,一位古代姑娘用棒槌使勁敲打水邊的衣服,古代的人們正是用這種笨拙又簡單的方法洗衣服,也許你會問,她們會用什麼去汙漬呢?

古人最早用草木灰做洗滌劑。《禮記.內則篇》說:“冠帶垢,和灰清淑”,意思是:系帽子的帶子髒了,就和著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能去油汙。又據《考工記》記載,古人為使絲帛柔軟潔白,將絲帛用草木灰水沾溼夠放入【貝殼燒成灰】(古人稱之為蜃),加水清泡,這是因為草木灰水和貝殼灰可以發生反應,產生強鹼(氫氧化鉀。)

除了香鹼,古人很多使用皂莢洗滌衣服,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種橘子大小,用皂那麼“胰子”又是怎麼回事呢?南北朝時,賈思勰已經提到用豬胰去垢唐代“藥聖”孫思邈的《千金方》裡有一個配方:用洗淨的豬胰,研磨成粉,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後來人們把胰子和香鹼合在一起,做成湯圓大的團,這就是《兒女英雄傳》中所說的桂花胰子,玫瑰胰子了。

莢粉做成的圓團團,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了它的名字:肥皂團,肥皂團放入水中能發泡去汙,後來從西方傳入的和它功效查不多的洗滌劑,也就叫“肥皂”了。

因此,在古代人們用草木灰和柴灰,皂角,澡豆去汙漬,雖然效果不及現代,但在古代是當時最頂尖的去汙產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