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試圖激發人性之惡


今天在瀏覽新聞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則吐槽公司價值觀的帖子,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利益,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試圖激發人性之惡


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後有什麼感受。我看了以後,是讓我想起了將近十年前採訪過的一位企業家,他的企業是一家傳統的大型企業,員工有兩萬多人。一開始他自己介紹企業的情況的時候,說了很多他自己的經歷,但是當他說到,為了公司,他的大女兒本來就存在智力缺陷的情況下,自己從5樓跳了下來,幸運的是被樹枝給彈了一下,性命是保住了,但是,一條腿落下了終身殘疾;而他的兒子,因為感冒,持續發高燒,最後造成了腦損傷,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

聽到這兒,我很傷感,也非常好奇,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因為,他的家離他的辦公室只有300多米的距離,公司也那麼多人,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好奇的問了他這個問題,他說這兩次意外,都是因為他在開會,我當時的怒火差點就壓不住了,轉念一想,是不是公司宣傳的需要,就暫時先把火壓了下去。但是,後來我通過熟人打聽真實的情況,得到的答覆,竟然是和他說的一樣,說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不近人情,也沒有一丁點家庭責任。

後來想想,這種人讓人脊背發涼,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或者說價值導向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我去強調,一般情況下,或者說正常情況下,可能什麼都看不出來,但是當企業真正面臨危機的時候,什麼都會一股腦的展露出來。

其實,說到這兒,我腦子裡冒出來的就是齊桓公,管仲臨死前特意警告齊桓公有三個人不能用,分別是易牙、豎刁,以及衛公子開方,易牙呢善於調味,其實也就是烹飪,小白同志隨口說沒吃過人肉,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給烹了給小白吃。豎刁被稱為太監的祖師爺,主動閹割,就是為了能夠進宮幫著小白管理後宮。衛公子開方,放著魏國的太子不做,極盡殷勤的伺候小白同志。可以說這三個人對自己都夠狠的。

其實,這些都是成本,也就是投入,下的本越大,希望得到的回報也會越多。所以管仲臨死前勸誡小白同志一定不能用。齊桓公一開始聽進去了,但是後來吃東西沒味,後宮混亂,再也沒有人天天說好聽的給他聽,就又把這幾位給召回來了。最後三人聯手作亂,而齊桓公死了六十七天都沒有收斂,最後是有人聞到了屍體發出的臭味,才有人收斂了他的屍體,九個月之後才下葬。

一家企業的價值觀是不是有問題,其實,判斷的標準特別的簡單,就是看這家企業讓什麼樣的人先富起來。在講《管子》的時候,我一直強調,一家企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讓”好人“先富起來,不過,我還是要強調,這裡的”好人“,指的是組織意義上的好人,而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企業的文化,就是如何定義這個”好人“。企業裡,”好人“的定義,涵蓋了企業的願景、使命、規則、制度、價值觀等等這些很大的東西,但是具體落實下來,就是你的企業如何定義”好人“。

好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成長與激發,但是,激發的最好不要是人性的貪婪與醜惡。很多人問我,管理是不是可以總結為一個簡單具體的方法,我的回答就四個字”因勢利導“。我一直把管子的思想總結為三個詞,靜因之道、輕重之法,以及因勢利導。管理,說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藝術,通過利益分配的調整,來實現因勢利導,來實現成長和激發,促進員工的成長,組織的成長,激發出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利益是人成長最為重要的催化劑,利益不僅僅包括財貨之利,更包括名譽、價值觀、自我認同、群體認同這些東西,說到底也就是組織的價值觀。最開始的那則吐槽,和我講的這個故事,其實,都是把因勢利導給用偏了的例子,因為他雖然可能暫時提升了企業的執行力和戰鬥力,但是這種”反人性“的因勢利導,只會激發人性的惡。


利益,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試圖激發人性之惡


管子從不諱言厚惠利,為什麼又強調不能過度的功利化?


我們來看一段《管子·制分》的內容

凡兵之所以先爭,聖人賢士,不為愛尊爵。道術知能,不為愛官職。巧伎勇力,不為愛重祿。聰耳明目,不為愛金財。故伯夷叔齊,非於死之日而後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於甲子之朝而後勝也,其前政多善矣。

這一段核心的意思就是說,用兵、稱霸天下的前提就是修行善政。管子講要用利去引導大家去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實現全社會的利益。但是這裡又講,國內聖賢之士不是為了貪圖爵位,智者呢不是因為貪圖顯赫的官職,勇士不是因為戰功的獎賞,耳聰目明的人,這裡說的是間諜,去做事情不是因為愛錢財。這些才是用兵的前提。那管子的思想是不是前後矛盾呢?不是的。這是更高的追求,真正要做到稱霸天下,這些方面如果出了問題,都會成為很大的隱患,要用利益去誘導,但是又要輔之以教化,更多的是讓人盡其能,而不是過度的功利化,因為過度的功利化很容易助長人性之惡。


利益,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試圖激發人性之惡


《大學》的課程,剛結束,講到最後一段的時候,我專門解釋了兩個詞,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仁“與”義“。

《大學》: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

我們後來也經常仁義兩個字連用。關於仁,說法太多了,孔老夫子是沒有給我們一個統一答案的,他給很多人的答覆,其實都是針對當事人的問題,或者是當事人的認識水平來的,比如說,他跟顏回說:克己復禮為仁,他在別的場合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大家想找的話,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羅列了。

那究竟什麼才是仁呢?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其實,老子所說的大道廢,是最原始的那種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狀態下的,普通的民眾和諸侯國君們,還沒有為名利而產生衝突和紛爭的時代,一旦有了利益的衝突與得失,也就是大道廢了。不過,這種美好的狀態,註定也只能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短暫存在。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仁義是退而求其次,那這個其次又是什麼?從最初的甲骨文的意象來看,仁是兩個並排站立的人,他的本意是兩人平等,視人如己,將心比心。

其實,如果從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孔老夫子和曾老夫子這裡的表述,其實,還是比較忠實於仁字的本意的,就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強調將心比心,比之於老子所說的大道,已經是大大的降低了要求。那後來,我們為什麼越來越誤讀了仁呢?社會的秩序越差,我們就把標準抬得更高,要不沒人信。很多人把孔老夫子的仁,解讀為,最高的道德標準,我一直不太認同這樣的觀點,原因就在於,這不是他老人家的本意,他本來的意思,其實,這就是一個已經降低了的,每個人都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

兩位老夫子講的仁,就是要求那些大人君子們,那些君主貴族們,能夠將心比心,能夠體察民間的疾苦,把普通人當成對等的人看。其實,對於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和老闆們,警示是一樣的。

說完了仁,我們再來看看義,前邊提到過,《易經》上說,義者,宜也,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利益,處理得當,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義,你對別人不是坑蒙拐騙,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就是義了。不知道大家對於義的繁體字,有沒有印象,繁體字的義,上邊是個羊,羊是吉祥之意,下邊是個我,那這個義代表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一種安詳和諧的狀態,背後是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就是義。

我們後來逐步的把仁義的標準拉的越來越高,義逐步變成了義氣,變成了為兄弟兩肋插刀才是義氣,但是,實際情況是,為了利益,可以插兄弟兩刀。也就是把仁義,作為了索求無度,從別人那裡不勞而獲的一種道德綁架。我們很多人,一旦被貼上了類似的標籤,也會打掉牙往肚子裡咽,強硬的讓自己配得上這麼高大上的詞。

所以,這一段裡的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意思就是要求大人君子們,能夠將心比心,能夠保障人民應得的利益,這樣,人民才不會互相爭奪利益,也才能夠真正用心在做事上,而不是投機取巧,獲取額外的利益上,都這樣的話,每件事情都可以處理的恰到好處。

開頭我講的兩件事情,其實,我們回過頭來看,就是這樣的老闆們喪失了對人性、對道德的敬畏。其實《大學》裡說: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我一直強調,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道德標準、是非善惡的標準代替了對真相的探究,但是,我同時也要強調,做事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道德的規範、是非善惡的標準。道德是什麼?道德是全社會的一個最大公約數,就是絕大多數人認可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社會摩擦,為了維持社會的有效運轉。

利益,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試圖激發人性之惡

scenics - nature in Siusi

在講《大學》的過程中,有不少朋友對於其中的這一句不是很理解: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可以說,曾老夫子,這裡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思辨的角度。這段話,文字上不難理解。大意是說,堯舜以仁治天下,人民都能夠效仿、順從;而夏桀和商紂王,以暴治天下,人民也都會效仿和順從。

《孫子兵法·計篇》開篇講五事七計,其中五事,也就是道天地將法,也就是籌劃以及和敵方做比較的五個維度。可以說,第一個字,也就是道,絕大多數人理解錯了。我們很容易把這個道等同於天地大道的道,等同於道德的道。對於戰爭我們也經常會用正義和不正義來區分和做評價,但是,如果我們先把這個道德標準放下,如果我們再去看歷史上的很多戰爭,可能從一方去看是正義的戰爭,而從另外一方去看,就是不正義的戰爭。所以,我一直跟大家強調,道德標準、是非善惡,很多時候是相對的,有時候,從不同的視角去看,也不太一樣。其實,《孫子兵法》這裡所說的道,在他後邊是有解釋的,孫子的本意是:令民與上同欲,可以與之生,可以與之死,而不畏危

所以,從這個對比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問題,就是說上下同欲,在一定時間段內,不管他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都能夠實現民從之。其實,曾老夫子接著所說的:“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在一定時間段內,一定的範圍內,也是有很多反例的,只是我們要看這個時間維度的不同。


管理,說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藝術,管理的方法論總結為四個字就是因勢利導,利益是人和企業成長最好的催化劑,但是,千萬不要用利益去激發人性之惡,因為最終,你會被自己餵養起來的巨獸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