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激发人性之恶


今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则吐槽公司价值观的帖子,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利益,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激发人性之恶


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我看了以后,是让我想起了将近十年前采访过的一位企业家,他的企业是一家传统的大型企业,员工有两万多人。一开始他自己介绍企业的情况的时候,说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但是当他说到,为了公司,他的大女儿本来就存在智力缺陷的情况下,自己从5楼跳了下来,幸运的是被树枝给弹了一下,性命是保住了,但是,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而他的儿子,因为感冒,持续发高烧,最后造成了脑损伤,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

听到这儿,我很伤感,也非常好奇,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他的家离他的办公室只有300多米的距离,公司也那么多人,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好奇的问了他这个问题,他说这两次意外,都是因为他在开会,我当时的怒火差点就压不住了,转念一想,是不是公司宣传的需要,就暂时先把火压了下去。但是,后来我通过熟人打听真实的情况,得到的答复,竟然是和他说的一样,说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不近人情,也没有一丁点家庭责任。

后来想想,这种人让人脊背发凉,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或者说价值导向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我去强调,一般情况下,或者说正常情况下,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但是当企业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什么都会一股脑的展露出来。

其实,说到这儿,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齐桓公,管仲临死前特意警告齐桓公有三个人不能用,分别是易牙、竖刁,以及卫公子开方,易牙呢善于调味,其实也就是烹饪,小白同志随口说没吃过人肉,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给烹了给小白吃。竖刁被称为太监的祖师爷,主动阉割,就是为了能够进宫帮着小白管理后宫。卫公子开方,放着魏国的太子不做,极尽殷勤的伺候小白同志。可以说这三个人对自己都够狠的。

其实,这些都是成本,也就是投入,下的本越大,希望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多。所以管仲临死前劝诫小白同志一定不能用。齐桓公一开始听进去了,但是后来吃东西没味,后宫混乱,再也没有人天天说好听的给他听,就又把这几位给召回来了。最后三人联手作乱,而齐桓公死了六十七天都没有收敛,最后是有人闻到了尸体发出的臭味,才有人收敛了他的尸体,九个月之后才下葬。

一家企业的价值观是不是有问题,其实,判断的标准特别的简单,就是看这家企业让什么样的人先富起来。在讲《管子》的时候,我一直强调,一家企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让”好人“先富起来,不过,我还是要强调,这里的”好人“,指的是组织意义上的好人,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企业的文化,就是如何定义这个”好人“。企业里,”好人“的定义,涵盖了企业的愿景、使命、规则、制度、价值观等等这些很大的东西,但是具体落实下来,就是你的企业如何定义”好人“。

好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成长与激发,但是,激发的最好不要是人性的贪婪与丑恶。很多人问我,管理是不是可以总结为一个简单具体的方法,我的回答就四个字”因势利导“。我一直把管子的思想总结为三个词,静因之道、轻重之法,以及因势利导。管理,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通过利益分配的调整,来实现因势利导,来实现成长和激发,促进员工的成长,组织的成长,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利益是人成长最为重要的催化剂,利益不仅仅包括财货之利,更包括名誉、价值观、自我认同、群体认同这些东西,说到底也就是组织的价值观。最开始的那则吐槽,和我讲的这个故事,其实,都是把因势利导给用偏了的例子,因为他虽然可能暂时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但是这种”反人性“的因势利导,只会激发人性的恶。


利益,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激发人性之恶


管子从不讳言厚惠利,为什么又强调不能过度的功利化?


我们来看一段《管子·制分》的内容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

这一段核心的意思就是说,用兵、称霸天下的前提就是修行善政。管子讲要用利去引导大家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利益。但是这里又讲,国内圣贤之士不是为了贪图爵位,智者呢不是因为贪图显赫的官职,勇士不是因为战功的奖赏,耳聪目明的人,这里说的是间谍,去做事情不是因为爱钱财。这些才是用兵的前提。那管子的思想是不是前后矛盾呢?不是的。这是更高的追求,真正要做到称霸天下,这些方面如果出了问题,都会成为很大的隐患,要用利益去诱导,但是又要辅之以教化,更多的是让人尽其能,而不是过度的功利化,因为过度的功利化很容易助长人性之恶。


利益,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激发人性之恶


《大学》的课程,刚结束,讲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我专门解释了两个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仁“与”义“。

《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我们后来也经常仁义两个字连用。关于仁,说法太多了,孔老夫子是没有给我们一个统一答案的,他给很多人的答复,其实都是针对当事人的问题,或者是当事人的认识水平来的,比如说,他跟颜回说:克己复礼为仁,他在别的场合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大家想找的话,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罗列了。

那究竟什么才是仁呢?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其实,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是最原始的那种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状态下的,普通的民众和诸侯国君们,还没有为名利而产生冲突和纷争的时代,一旦有了利益的冲突与得失,也就是大道废了。不过,这种美好的状态,注定也只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短暂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仁义是退而求其次,那这个其次又是什么?从最初的甲骨文的意象来看,仁是两个并排站立的人,他的本意是两人平等,视人如己,将心比心。

其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孔老夫子和曾老夫子这里的表述,其实,还是比较忠实于仁字的本意的,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强调将心比心,比之于老子所说的大道,已经是大大的降低了要求。那后来,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误读了仁呢?社会的秩序越差,我们就把标准抬得更高,要不没人信。很多人把孔老夫子的仁,解读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我一直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原因就在于,这不是他老人家的本意,他本来的意思,其实,这就是一个已经降低了的,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

两位老夫子讲的仁,就是要求那些大人君子们,那些君主贵族们,能够将心比心,能够体察民间的疾苦,把普通人当成对等的人看。其实,对于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和老板们,警示是一样的。

说完了仁,我们再来看看义,前边提到过,《易经》上说,义者,宜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益,处理得当,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义,你对别人不是坑蒙拐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义了。不知道大家对于义的繁体字,有没有印象,繁体字的義,上边是个羊,羊是吉祥之意,下边是个我,那这个義代表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种安详和谐的状态,背后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义。

我们后来逐步的把仁义的标准拉的越来越高,义逐步变成了义气,变成了为兄弟两肋插刀才是义气,但是,实际情况是,为了利益,可以插兄弟两刀。也就是把仁义,作为了索求无度,从别人那里不劳而获的一种道德绑架。我们很多人,一旦被贴上了类似的标签,也会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强硬的让自己配得上这么高大上的词。

所以,这一段里的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意思就是要求大人君子们,能够将心比心,能够保障人民应得的利益,这样,人民才不会互相争夺利益,也才能够真正用心在做事上,而不是投机取巧,获取额外的利益上,都这样的话,每件事情都可以处理的恰到好处。

开头我讲的两件事情,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就是这样的老板们丧失了对人性、对道德的敬畏。其实《大学》里说: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我一直强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道德标准、是非善恶的标准代替了对真相的探究,但是,我同时也要强调,做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道德的规范、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全社会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摩擦,为了维持社会的有效运转。

利益,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激发人性之恶

scenics - nature in Siusi

在讲《大学》的过程中,有不少朋友对于其中的这一句不是很理解: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可以说,曾老夫子,这里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辨的角度。这段话,文字上不难理解。大意是说,尧舜以仁治天下,人民都能够效仿、顺从;而夏桀和商纣王,以暴治天下,人民也都会效仿和顺从。

《孙子兵法·计篇》开篇讲五事七计,其中五事,也就是道天地将法,也就是筹划以及和敌方做比较的五个维度。可以说,第一个字,也就是道,绝大多数人理解错了。我们很容易把这个道等同于天地大道的道,等同于道德的道。对于战争我们也经常会用正义和不正义来区分和做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先把这个道德标准放下,如果我们再去看历史上的很多战争,可能从一方去看是正义的战争,而从另外一方去看,就是不正义的战争。所以,我一直跟大家强调,道德标准、是非善恶,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有时候,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也不太一样。其实,《孙子兵法》这里所说的道,在他后边是有解释的,孙子的本意是:令民与上同欲,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

所以,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就是说上下同欲,在一定时间段内,不管他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能够实现民从之。其实,曾老夫子接着所说的:“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在一定时间段内,一定的范围内,也是有很多反例的,只是我们要看这个时间维度的不同。


管理,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管理的方法论总结为四个字就是因势利导,利益是人和企业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但是,千万不要用利益去激发人性之恶,因为最终,你会被自己喂养起来的巨兽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