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職場假性焦慮”: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我們不是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時做更多的事。


識破“職場假性焦慮”: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01

今天早上,一位朋友沮喪地和我說,他現在特別焦慮。前幾天單位剛復工,最近幾天的工作都不在狀態。


在工作的時候,他總在操心家裡的事,父母身體不好,孩子學習不好,家裡一堆事,自已上班難以抽身;回到家裡又發現工作沒有忙完,領導、客戶時不時的打來電話,以致於臨睡前還要提起精神處理問題。


他說,感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總是陷入無端的焦慮中。


其實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想在工作上多投入時間,生活就陷入危機;想追求家庭的和諧,工作又出現滯後,真不知道別人是如何做出取捨的。當我們一心追求工作上的成功,生活會失衡。


卓越的成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與高度的專注,這就意味著留給其它事的時間減少。


02

《史記》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吳、楚兩國的邊境小城卑梁和鍾離相鄰。因為離得近,居民們會經常在一起聊天、採桑、勞作。

有一天,屬於不同國家的兩個少女因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少女們的家人聽說後,馬上趕到現場。先是互相指責,繼而對罵,然後大打出手,結果卑梁的一個人就被打死了。

於是,卑梁城的百姓非常憤怒,便報告了長官,長官就派守城將軍帶部隊掃蕩了鍾離城,致使不少鍾離居民死傷。

楚王接到報告後,馬上調撥軍隊攻佔了卑梁。

吳王一直覬覦楚國領土,正苦於找不到藉口,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派兵大舉攻楚。

最後,吳國攻佔了鍾離,還攻下楚國的另一重鎮居巢,造成無數軍民死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卑梁之釁、血流吳楚”的故事。

本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終引發了兩個國家大規模的戰爭。

識破“職場假性焦慮”: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在我們生活裡也常會有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彷彿被無形的力量推動,最終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引發不可估量的重大反應。

在管理學領域裡,這種現象叫做“多米諾效應”。但是我們好像很難應用“多米諾效應”,因為工作和生活中的事不可能按順序碼好,再告訴我們從哪裡開始“推”。它們總是雜亂無章,令人焦頭爛額。


03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電腦上打開著10幾個網頁、N個文檔和表格,不斷閃動著的聊天軟件。你同時忙著四、五件不同的事情,周圍環境噪雜,時不時有人過來和你講話聊天,電話聲此起彼伏。


當你想專心做一件事時,郵箱收到客戶郵件、領導突然讓你去他辦公室一趟,然後你就忙不迭地去處理一番。


你在電腦前已經忙了老半天,但還是有好多事情沒有搞定。


工作實在太忙了,似乎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多進程”工作,能同時處理很多件事,好像也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識破“職場假性焦慮”: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但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卻表明:一個人能同時兼顧幾件事的說法是個謊言。


大量的事實證明,“多面手”的工作根本無法抓住重點,看似每件事都兼顧,實則每件事都做得都不怎麼樣。就算同時做兩件事,要麼就是兩件事都做不好,要麼是都做不成。


同時處理多件事不僅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反應速度,事情之間的銜接也無從保障,最終只能是每件事都做不成。


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做的越多,則死的越快。


04


“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之所以受到很多人追捧,一方面是因為把成功人士的”多線程“工作當作了效率高的表現,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多任務工作。想要同時兼顧幾件事,並在其中游刃有餘,這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適用的。


在所有成功者的故事裡,都有對目標始終如一的堅守,他們之所以成功,就在於把所有的熱情和精力、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上,只對一件事用心。


比爾.蓋茨醉心於研究計算機,繼而學會編程,從始至終堅守於此;

齊白石,90多歲還每天堅持揮筆作畫,“不教一日閒過”,心無旁騖。


識破“職場假性焦慮”: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信息高度發達的現在,我們花了大量的精力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盼望著“東山不亮西山亮”,得到的回報卻微乎其微。


我們安慰自已,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經驗和鎧甲,但又很快發現,這不過又是一條彎路。


因為成功是靠一步步積累而來,不是將很多事的成績累積在一起。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想面面俱到,就只能精疲力竭,一無所獲。成功取決於你的目標是否明確,你是否專注。“大道至簡”、“小即是多”這些眾人皆知的普世真理,也是成功的最佳詮釋。

成功的通關密碼只有一個,那就是隻做一件事。

幸福誕生於圓夢的征途中,人人都想得到快樂,但追尋它並不代表能找到它。真正長久的幸福,發生在你為生活設定了更大的目標,每天都變得更有意義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