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一場新冠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讓這個春節變成了戰爭時期,讓醫院變成了戰場,數萬人感染,幾千人死亡,全國產業停擺數十天,直到現在大家還在各自的戰場和病毒抗爭。更可怕的是,疫情已經在全球爆發,世衛組織已宣佈進入國際緊急狀態。不僅如此,南極氣溫超20℃、澳大利亞山火、菲律賓火山爆發、加拿大暴雪等等一系列災難,伴隨著人類邁入了2020年的大門。

我們必須承認其中有些災難是人類長期不科學活動導致的結果。我們應當再次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到底如何才算和諧?人類的發展又應當何去何從?

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必須明白的兩個現實問題。

1.人類生活在美好而虛幻的故事中。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人類能夠構建現代社會體系依賴於虛構的故事(這裡的虛構指相對於自然界中實際存在的客觀規律,如宇宙射線、太陽核聚變發光發熱等)。他認為超過150個體數量的團體,就不可能依靠溝通來維持團體的穩定,而需要一個大家都共同相信的“故事”來維護秩序。

人類的確和其他動物有所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大腦,自然界賦予了人類能夠思考的大腦,在漫長的生存發展中,人類慢慢掌握了自然規律,並能夠利用自然規律讓自己能夠更好的生存繁衍,並且通過虛構的“故事”,讓人類文明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人類可以穩定運行上萬人的公司,建立幾百萬人的大城市,甚至是十幾億人的國家,讓社會越來越穩定,越來越繁榮,個體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奇蹟。這都得益於人人相信並且遵從的“故事”,即法律、制度、信仰等等。

我們在維護人類穩定的“故事”中,是否應該對自然多一點思考?

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2.基因變異跟不上文明發展的步伐。

七萬年前,一種名叫“智人”的生物開啟了“智慧革命”;一萬二千年前,“農業革命”讓人類數量劇增;五百年前,“科學革命”開創了人類新紀元。歷史文物,現代矗立的高樓大廈,地球人造衛星,月球上的“玉兔”……這一系列都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象徵。

我們早在農業革命時期就已經拋棄了採集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發展更是進一步提升了大腦在現代社會的中作用,大多數人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就能解決絕大部分的事情。長輩教育晚輩“不努力讀書,只有從事體力勞動”,而且不管你承不承認,“農民”一詞已多少帶有一點歧視,不然也不會提“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的說法。由此可見,在科技和制度進度的同時,人類思維已經進化到更傾向於從事腦力勞動。

現實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常常伴隨著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近視、失眠、超重等等。各種不利於人類發展得自然現象也不斷髮生,然而人類也沒有進化出相應的基因來應對這些變化。人類的壽命增加,也得益於科技的發展激發了人體潛能,基因並無實質性變化,人的身體依然是七萬年前的身體,並不能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

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食色,性也!—人類文明依舊以生存繁衍為基礎。

科技的發展,讓人類漸漸沒有了生存的壓力,飽暖思淫慾,人類慢慢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美食、美景、美人、美文等等。在追求這些精神層面的同時,我們可能會漸漸淡忘一件最基本的事情。

全球變暖、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銳減、環境汙染……人類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是都不夠重視。

否則我們不會明知空調會影響氣候,卻仍然生產並使用;

否則我們不會明知塑料、電池等垃圾會造成環境汙染,卻仍然圖方便亂扔;

否則我們不會明知野生動物攜帶感染人類的病毒,卻仍然為了口腹之慾或彰顯高貴鋌而走險;

……

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我們不能過分沉溺於這虛幻的“故事”中,人依然是物質的人,是地球孕育出的一種生物,和其他物種一樣是以生存繁衍為基礎,也依賴於地球(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的)。我們無法改變基因結構來適應環境變化,那麼我們只能通過保護環境讓人類更加適合生存繁衍,否則遲早會被自然界淘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擺正位置,人類只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生物。

縱觀地球的45億年歲月,總是伴隨著的新物種的誕生和舊物種的滅絕。據科學家估算,現在的地球上已經發現的有300多萬種動物、700多萬種植物,物種總量達3000餘萬,這個數量只不過是地球上曾經存在的物種總數的1%。我們不敢保證這一數據的正確性,但是至少不會有數量級的差距。也就是說,人類只是地球生命海洋中的幾十億分之一,和地球的年齡一除,平均下來一年地球就會孕育一個新的物種。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天地是對待萬物是平等的,會任由萬物自生自滅,人類只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生物而已。

擺正位置,不能解決問題,但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尋求生存與發展的平衡。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

人類在不停的發展,不知何時,人類開始侵佔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製造出大量的溫室氣體改變了南極氣候致使海平面上升和遠古病毒釋放,無節制的礦山開發汙染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水源……以人類為中心的發展原則已經顯示出弊端,我們現在依靠高科技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難以想象科技無法支撐人類基本生活的時候會是如何。

疫情席捲全球。大災之年,我們應該思考得更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萬物本一體,何必相煎太急。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人類數量達到一定數量以後,生存和發展,就如太極陰陽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歷史的車輪不會倒流,人類文明只會向前走,發展的基礎是生存,同時影響生存質量;不合理發展,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生存問題將會凸顯出來。如何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這或許才是我們以後需要探求的。

最後,我們普通人能做的有限,但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少用塑料袋、節約用水、不吃野味、垃圾分類等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行為,或許會形成良性蝴蝶效應,在未來的某一天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