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市位於越南中部,它背靠橫山,南臨香江,東依南海,山環水抱,是越南舊時王都所在,也是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地方。越南自古就有

“橫山一帶,萬代容身”的古語,歷史上的廣南阮朝、西山阮朝和新阮朝都建都於此,曾有富春、京師、長安等名稱。1802年嘉隆帝阮福暎在順化建都,直到末代皇帝阮福晪於1945年退位,新阮朝立國143年。越南順化也成為中華文化圈內最後一座以中國首都為藍本,以儒家思想觀念建立的都城。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河蚌繪·順化紫禁城平面圖。


越南舊都,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地方

我是在2010年的最末一天到達這座城市的,雖然適逢冬日,但這裡卻是一派草木蔥茂的南國風光。車站附近的商店都在進行聖誕促銷,櫥窗裡擺放著塑料聖誕樹,樹下用白色泡沫堆積了厚厚一層“白雪”,聖誕老人坐在馴鹿拉著的雪橇上招手,戴著斗笠、穿著長裙的女子和穿著夏裝、腳踩拖鞋的男人們從旁進進出出。我沿著富春橋跨過香江,遠遠望見一座厚重的磚城雄踞江北,由於常年的雨水沖刷和植物侵蝕,城牆已經斑駁不堪,外部呈現黑色,磚縫裡伸展出旺盛的藤蔓,頗似吳哥窟的色調。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古城廣德門。

順化城牆外側是規則的稜堡結構,每個突出部都是一個的五邊形,這區別於中國傳統城牆梯形的馬面設計,具有典型的法式風格。稜堡形制起源於歐洲意大利,中世紀之後隨著火器的進步,城牆開始從追求高度向追求厚度發展,這種多邊形的設計更有利於抵禦火炮進攻。跨過寬闊護城河,就來到了順化古城的正門——體仁門,名稱出自《易經》:“君子體仁,足以長人”,意指君子應實踐至善的仁德,才能領導他人,同樣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東側,也有一座體仁閣,兩者的關聯不言而喻。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河蚌繪·順化古城體仁門。

古代越南北部曾為中國故地,斷斷續續持續了大約千年,但中國勢力也僅到達了河內一帶,越南史書中將這段歷史稱為“北屬時期”。西漢曾在越南北部設置交州,順化為日南郡下轄的盧容縣,東晉以後逐步脫離中國版圖,成為佔婆國屬地。孫吳、東晉、南朝都對越南有過征討,但均無建樹,隋初和明初,中國軍隊都曾短暫佔領過越南,旋即又得而復失,自此中國南界長期維持在北部灣一帶。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河蚌繪·順化城與北京城格局面積對比。

從歷史上看,中國政權的威脅大都來自於北方草原,南方地區遠離國都,且叢林密佈、氣候瘴癘,生產落後,中央政權認為佔領價值不大。公元十世紀之後,越南境內的地方部落開始了自北向南的征服過程。直到公元1771年,阮嶽、阮侶、阮惠三兄弟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奠定了今日越南版圖。1802年,出身廣南阮主後代的阮福暎(1762-1820年)在法國的支持下擊敗西山阮氏,建立了阮朝,改元嘉隆,乾隆嘉慶年號各取一字。歷史上將這個政權稱為新阮朝,阮福暎即為嘉隆帝。登基之初,阮福暎即遣使到北京,獻上繳獲的西山朝印綬,請求清朝冊封為“南越國王”。嘉慶皇帝認為中國歷史上有過南越國,轄地包括了今天的兩廣地區,故改封為“越南國王”,這就是今日越南國名的由來。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嘉隆皇帝阮福暎。

順化故宮,以北京紫禁城為藍本

進入體仁門,迎面是一片覆滿草坪的長方形廣場,廣場南面由城牆圍繞,正中心是一座三層旗臺,臺自下至上逐級收分,臺上立著一根30餘米高的旗柱,上掛越南國旗。旗柱建於1807年,造型很像現代輪船的桅杆,有數道鋼纜牽引固定在城牆上,柱上設有三層望鬥,有鐵梯可供攀爬。旗臺既是禮儀建築,又具有預警、瞭望、指揮等實用功能,如遇到皇帝巡幸、颱風等緊急情況,士兵可以爬上望鬥,用千里鏡觀察海上動向。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午門廣場。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大旗臺。

廣場兩側有兩座木質簷廊,裡面放著九門大炮,炮口已經被摸得閃閃發亮,越南人稱它們為“九位上將軍”。1802年,嘉隆帝建立阮朝後,將前朝皇宮裡的銅器融化鑄成這九門大炮,封它們為“神威無敵九位上將軍”,分別用四季和五行來給大炮起名字,分別是:春、夏、秋、冬、木、火、土、金、 水,並在炮尾部刻了漢字名字。嘉隆帝將 “四季炮”佈置在旗臺左邊,“五行炮” 佈置在旗臺右邊,這些大炮從沒開過火,只是用來紀念和示威。我不禁想到想到秦始皇當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嘉隆帝的做法與之相同,只不過把金人換成了西洋火炮。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皇城前的四季炮。

廣場正面就是皇城正門——午門,午門與北京故宮類似,只是體量和形制都縮小了一些。正面是一座三面環抱的城臺,城臺為青磚築成,上面水跡斑駁;城臺上是五鳳樓,正面門樓面闊五間(北京紫禁城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頂形制,兩側的伸出的燕翅樓覆蓋灰瓦,整座建築飛簷翹角,體態輕盈,具有濃郁的閩南建築特色。特別是屋脊上高高飛揚的騰龍,是用破瓷碎碗粘貼而成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種獸脊正是閩南建築的典型做法,稱為“剪瓷雕”。城臺欄杆用的是中國傳統式樣,分別有金錢、花草、花瓶圖案,上面也嵌了碎瓷,只是年深日久,瓷片大都脫落了。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皇城午門。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屏風上的午門慶典圖。

進入午門,迎面是兩座方形池塘,為左液池和右液池,一條磚砌甬路從中間通過,這是紫禁城的中軸線,兩端各設一座三間蟠龍青銅牌樓,上嵌八寶圖案,前面的一座寫著“正直蕩平”,後面的寫著“高明悠久”。牌樓下站著兩隻盛裝打扮的大象,供遊客們拍照騎行,頗有南國風情。穿過甬路,就進入了皇宮的核心區域——拜庭,這是一座由石欄圍繞的開放式庭院,皇城中最大的建築太和殿就坐落在拜庭中央,這是阮朝皇帝舉行盛大典禮和朝會的地方。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從午門上俯瞰太和殿。

太和殿面闊七間,上覆黃色琉璃瓦,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勾連搭結構,這樣既可以節省建築材料,又可以擴大室內空間面積,在越南建築中曾普遍採用。由於當地多雨,因而前簷之外又伸出了一道灰色雨簷,簷下的蟠龍石柱也是為了避免雨水侵蝕。殿內的柱子全部由越南土生的鐵木製成,這種樹生長於東南亞的叢林中,木質堅硬,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建築材料。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太和殿內部。

大殿的空間相比北京太和殿小了很多,不過整體採光很好,陽光可以直射到正中央的寶座前面,反而給人以簡潔明亮的感覺。殿中的柱子都漆成暗紅色,上面繪有暗紋金線盤龍圖案,雀替和寶座周圍都用金漆,正中懸掛著“太和殿”匾額,金子紅底,落款是“嘉隆四年(1805年)正月吉日”。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順化太和殿及前廣場。


順化皇城(1)·越南的三朝舊都,還原度極高的南國“小北京”

太和殿前面還可以撒花兒騎大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