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勇士蒙恬"是如何擊敗匈奴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統一多個民族,實現君主專制的時代便是秦朝,那個時代能夠如此輝煌,是因為有很多人才在其中大放異彩。蒙氏祖孫三代都被鐫刻於名將之榜,為秦朝做出巨大貢獻。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的過程中,匈奴人的社會制度正處於由部落向奴隸制轉化的階段,並出現了自己的政治領袖人物——頭曼單于。從頭曼單于開始,匈奴在政治上趨於團結、統一和穩定,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比以前大為增強。此時秦帝國北部邊防的大多數地區都處於匈奴的直接威脅之下。尤其是關中地區,乃秦立國之根本,秦都咸陽之所在,但自匈奴人佔領河南地以後,關中和咸陽所受到的威脅最為嚴重而直接。

因此,不斷南下的匈奴,同空前統一而強大的大秦帝國之間的戰爭,便難以避免。反擊匈奴的秦軍統帥就是蒙恬。蒙恬所面對的匈奴騎兵人人習於騎射,勇於戰鬥,長於奔馳突襲,靈活機動。而秦軍同匈奴相比,雖然組織嚴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車、步、騎配合協同,長於大規模集團作戰,但靈活性和機動性差,受地形條件的限制較多。

因此,蒙恬與白起、王翦這樣的前輩相比,需要考慮的不再是如何避開主力會戰,而是要考慮如何捕捉到敵人進行主力會戰。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軍針對匈奴的攻擊作戰開始了。

第一階段。蒙恬率主力由上郡經今榆林北上,迅速攻佔河套北部地區,幾乎沒有遭到什麼重大抵抗;同時駐守北地、隴西兩郡的秦軍,也向河套的南部地區發起進攻。秦軍這一東西並進、南北夾擊的攻勢,很快就將河套以內的匈奴軍隊擊潰,一舉收復了河南地,一直推進到北河南岸。

第二階段。秦軍奪取河南地後,稍事鞏固和休整,接著於第二年發起新的攻勢,戰略目標是把匈奴全部驅逐到陰山山脈以北。此時,匈奴的頭曼單于已經在集中兵力,正試圖奪回河南地。不料秦軍很快即發起攻勢,頭曼單于被迫應戰,雙方遂於高闕、陽山、北假一帶展開激戰。由於秦軍具有數量、質量、多兵種協同作戰和統一組織指揮的優勢,連戰皆捷,奪取了整個陰山地區和賀蘭山高地。

公元前214年,大秦北征軍已經踏破賀蘭山缺!蒙恬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以及新時代的敵人,依然表現出優良的指揮藝術與戰場把握能力。

蒙恬這樣的"將星"照耀下,秦國一步步崛起為大一統的大秦帝國,並開始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為廣闊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