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品讀春秋001


霍去病,從18歲踏上討伐匈奴的征程,到其24歲去世,笑傲漠北,飲血匈奴。

河西之戰設置河西四郡,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山,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生如夏花之絢爛,霍去病就是如此。他的橫空出世,才讓匈奴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聞風喪膽”。

但是,正值大好年華的霍去病,卻突然撒手人寰。眼看著親手培養的種子選手突然與世長辭,漢武帝不能承受,北境從此太平的老百姓不能承受,哪怕時至今日,國人仍為之扼腕嘆息。

01 司馬遷為何沒有記錄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眾說紛紜,究其原因是《史記》成書於公元前91年,而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去世,為何司馬遷沒有明確記載其死亡原因?

其實,史書上有那麼多人物,大部分只記錄他的重要事蹟,未必會詳細到他的離世。例如,孫武,不過記載了他練妃和幫助吳國攻打楚國的那場戰役,後面也沒怎麼提。

另外,從《衛將軍驃騎列傳》來看,司馬遷也只不過是列舉了他的戰功,並沒有過多的褒揚,反而認為霍去病對其下屬刻薄,所以對他的死估計也沒過多惋惜。其實,不難看出,司馬遷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忽略其對國家的貢獻,更關注於他的為人。商鞅,這麼偉大的改革家也不過以“刻薄少恩”來評價罷了。

所以,現代人很推崇霍去病、衛青,在他眼裡可能不算什麼。看看《孝武帝本紀》,就能明白他寫史書時摻雜了個人感情,漢武帝幾乎一無是處,何況是漢武帝一手栽培的霍去病呢?

02 史書記載

1)史書上的記載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弟,其臨終之前,將霍山過繼給霍去病,並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提到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就是病死的。

2)那麼霍去病如何患上疾病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漠北之戰的時候,匈奴人為了詛咒漢軍,就將病死的牛羊等牲畜埋到水源裡祭天,所以大漠當地的水源被汙染。

而霍去病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常就地取材,誤食用帶有病菌的水,破壞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染上了疾病。而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還不能應付大漠帶來的病菌,再加上霍去病喜愛迂迴攻擊法,這就意味著對騎兵的消耗巨大,所以,漠北之戰結束一年多後,霍去病便英年早逝。

可是,人們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原因,於是各種陰謀論喧囂而來。

03 那麼來看看,哪些人與他有恨呢?

1) 李廣子孫

漠北之戰,李廣自殺,他的小兒子李敢對衛青懷恨在心,後來伺機擊傷了衛青,但是衛青卻沒有聲張。霍去病卻為衛青打抱不平,後來李敢到甘泉宮狩獵時,趁機將其射殺。

這樣,李廣一脈只剩下了李陵和李禹兩個孫子。其中李禹為李敢之子,年幼,所以不可能是他。李陵當時不過十幾歲,且一直安然無事。如果他當初對霍去病下了毒手,這麼多年,漢武帝也會察覺,不可能後來還重用他,雖然他戰敗後被迫投降。

所以,李廣子孫也無動機。

2 )政敵

霍去病離開戰場後,就做了一件影響比較的事情,便是在公元前117年,也即霍去病去世的那年,霍去病曾上疏請漢武帝冊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此舉也得到相臣莊青翟、御史大夫臣張湯、太常臣趙充、太行令臣李息、太子少傅任安昌、霍光等人的附議,和衛青的主張也一樣。

除了漢武帝推讓了幾回,根本沒有他人跳出來提反對意見。難不成漢武帝認為霍去病管的太多了,將其秘密殺死?答案也是不可能的。霍去病一向對漢武帝忠心耿耿,為了打消漢武帝的顧慮,從不豢養門客。

3)匈奴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曾任用匈奴做嚮導,為了節約開支,曾聽取匈奴嚮導的建議,就地取食,然後回去後兩年不到就死了。如果是匈奴人下毒,不可能拖那麼久。

結語:

司馬遷可能對漢武帝處理李陵事件有怨恨,以致於不能客觀理性地評價漢武帝,而霍去病作為漢武帝一手培養出來的嫡系將領,當然也沒必要用重點記載。也許就是所謂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吧!



讀春秋思無忌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去解答。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一、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霍去病的死因,只在異母弟霍光臨終前給漢宣帝的上書中有所提及,說他是病死的。後世很多人都不相信這種說法。

畢竟他可是絕世無雙的霍去病啊,17歲首次出兵,就能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被封為“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匈奴被他打得大唱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是他,讓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因此而開闢。他是天生的將星,一生從無敗績。而他“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志向,更是令人敬佩,激勵著後世無數將士。

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時代造就了他的輝煌,而他也讓那個時代變得更加精彩。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這樣一個人,戰死沙場可以理解,怎麼能是病死的呢?關於他的死因有幾種猜測:

1、漢武帝劉徹誅殺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霍去病年紀輕輕就立下如此戰功,未來肯定功高震主,劉徹擔心他失去控制,更擔心他的存在讓衛氏外戚集團勢力更為壯大,影響到中央集權,因而誅殺了他。

可是,霍去病去世之前,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劉徹大怒,準備派出霍去病再次對匈奴用兵,徹底殲滅單于主力。籌備過程中,霍去病突然死了,劉徹環顧朝中諸將,誰都不適合接替霍去病,不得不停止此次出征,引為大憾。

依常理推之,劉徹就算想殺霍去病,也不會在此時動手,至少要等他他戰勝歸來。所以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電視劇中的劉邦)

2、衛氏家族暗害

有人認為,霍去病是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即將取代衛青的位置,衛家不願坐視這種情況發生,遂暗中謀害了霍去病。

這更是無稽之談了。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衛少兒和小吏霍仲孺相好,未婚先育有了他,後來霍仲孺回鄉,另行娶妻,生的孩子就是霍光,霍去病長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出征途中順路去見了父親和弟弟。

也就是說,霍去病雖然姓霍,實際上卻是衛家人,他和衛青是衛子夫的兩大支柱,衛家害他等於害自己。何況,當時的衛家雖然顯赫,實際上根基未穩,正需要霍去病這樣的英才,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遠不到內訌的地步。

事實上,霍去病的死對衛氏集團是一大打擊。

所以這種觀點也不可能。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3、李氏家族的報復

之所以有這種猜測,是因為此前李敢因父親李廣之死,遷怒於衛青並打傷了他,霍去病替舅父出氣,於甘泉宮狩獵之際射殺李敢。劉徹卻包庇霍去病,硬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沒受到任何處罰。

李家不忿,設計殺了霍去病為李敢報仇。

只能說大家的想像力都很豐富,第一,李家在李廣、李敢死後已經勢微,沒有能力和霍去病、衛青作對;第二,事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真是李家做的,不可能一點風聲都傳不出來,劉徹和衛青知道了,定然為霍去病報仇。

李家沒遭到清算,就能反證他們和此事無關。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那麼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我認為就是病死的。他能有這種戰績,不是靠運氣,而是憑個人努力。身先士卒,不計生死奮勇殺敵,才能書寫冠軍侯的傳奇。多次征戰,身體中留有暗傷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某人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打針,雖然病病歪歪的,卻一直活著;某人平日身體健康,忽來急病就死了。

霍去病應該就是後一種情況,急病猝死。但凡他的死因有一絲疑點,劉徹和衛家都會追查,他們完全沒有這種舉動,也就說明在他們看來,霍去病的死不是外力造成的。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二、司馬遷為何不敢寫霍去病的死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死亡的記載很簡單,通常就一個字,皇帝是“崩”,比如劉徹;權貴者是“薨”,比如衛青。還有卒、死也用得比較多。

因而他用一個“死”字描述霍去病的死亡,再正常不過。正因為太過簡略,反而可以佐證霍去病的死因沒有疑點,否則應該會多加幾句隱射的話。

所以司馬遷不是不敢寫霍去病的死因,而是沒什麼可寫的,大家不用過於陰謀論。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霍去病之死”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當時西漢那個時代的一大悲哀了,公元前117年,面對匈奴首領單于再次拒絕向漢臣服,漢武帝終於在一忍再忍之下忍無可忍了,正當西漢準備發動最後一次決戰匈奴主力部隊之時,年僅23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卻突然離世。“封狼居胥出少年”的霍去病的離世,不論是於家國、亦或是於君王,都是極大的人才損失。無論是早些年的《大漢天子》、《漢武大帝》,還是近年新播出的《衛子夫》等眾多影視劇作品,面對霍去病的突然離世,都曾將漢武帝等人悲慟過度的狀態尤為形象地演繹了出來。此情此景,目的就是為了突出霍去病對於大漢建設、抵禦外侮的勞苦功高。

1.人物生平的“一波兩折”

第一階段:初戰受封冠軍侯

公元前123年,漢匈漠南之戰爆發,17歲的霍去病首次被任命為校尉同大將軍衛青先後兩次於漠南出擊匈奴。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就曾於漠南之戰親率八百將士追擊匈奴百里地,且以“斬捕首虜過當”的驚人戰績聞名軍中。因故受封冠軍侯。

第二階段:封狼居胥通河西

霍去病之所以能夠被稱為那個時代的“天才和戰神”,那必然具備其常人不及的過人之處。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戰中,年僅19歲的霍去病打出了匈奴聞之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威名。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中,年僅21歲的霍去病再以孤軍深入的戰法創下了“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偉大戰績,在此基礎上,霍去病“封狼居胥”之盛名便流傳開來。

2.霍去病死因成謎?

猜測一:因病致死

《史記》中曾這樣記載霍光曾言:“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權傾一時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的這種說法於當時看來較為官方,且眾多影視劇作品當中對於霍去病死因的演繹亦是:因病而亡。

猜測二:武帝害死

也許有人毫不猶豫地就將這種可能性排除了,但如果仔細分析霍去病當時所處的大環境之下,“霍去病死於漢武帝之手”這種死因是有可能的。①霍去病在“替舅報仇”的基礎上將李敢(飛將軍李廣的之子)藉口殺死,漢武帝看在眼中;②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已創下如此輝煌戰績,比起大將軍衛青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霍去病年輕氣盛,私下同太子交好,我們姑且可以概括為:功高蓋主和結黨營私。

3.司馬遷不言的隱情

①我個人認為,司馬遷先生不是不敢寫,其實是根本無話可寫,在《史記》當中記載: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難道非要規定“霍去病因何暴死”嗎?而且讀過《史記》的讀者都知道,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很少對霍去病的功績有所記載。

②另一方面就是司馬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時漢武帝的“命令”,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不過如果這樣理解的話,未免有些太不符合司馬遷先生的真實“面目”了吧!


尚武菌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年紀輕輕就有著顯赫的戰功,然而最後霍去病卻英年早逝,年僅24歲。而對於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一直以來也有著很大的爭議,究竟霍去病怎麼死的呢,難道真是如歷史上記載的那樣是病死嗎?本文為你揭開千年真相。

霍去病簡介及事蹟

霍去病生於公元前140年的西漢年間,去世於公元前117年,去世時只有24歲。在這20多的年時間當中,他所創下的輝煌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霍去病是歷史名將衛青的外甥,他的出生也是非常非常的具有傳奇性的,他的母親是衛少兒是衛子夫的姐姐,也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和平陽縣的一名小官霍仲孺私通而生下的兒子,於是他就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而存在了。

霍去病17歲封冠軍侯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憑藉著超人的天賦以及過人的武力,被漢武帝劉徹任命為了驃姚校尉,跟隨著衛青登山了匈奴的戰場之上。由於霍去病的一再請戰,衛青挑了八百名勇壯驍騎歸其指揮,初披戰袍。霍去病沒有任何實戰和指揮經驗,憑一腔熱情和血氣之勇帶著八百精壯離大軍數百里,偷襲得手,“斬首捕虜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大勝而還,戰果空前,消息傳來漢武帝十分高興,賜封“冠軍侯”,取其勇冠三軍之意。

霍去病19歲任驃騎將軍

19歲的時候,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萬人出征匈奴。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6天中打了5仗,最後與匈奴展開生死決戰,結果殺敵近9000人,匈奴的盧侯王、折蘭王被殺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匈奴的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當然霍去病的部隊損失也十分慘重,只有3000人回到了長安。

這年夏天,漢武帝再次令霍去病等出兵抗擊匈奴,收復河西之地。在戰爭中,配合霍去病作戰的公孫敖在大漠中迷了路,而老將李廣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再次孤軍深入,越過居延,追趕匈奴至祁連山,斬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王母5人及大小閼氏、匈奴王子59人、高官將領等63人。這次大戰後,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

將匈奴趕進西北之地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21歲時,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令衛青、霍去病各帶5萬騎兵,對匈奴發起又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霍去病率部奔襲2000多里,殲敵7萬多人,俘虜匈奴王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83人。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典禮。爾後,繼續北進,一直到達了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此之後,匈奴遠遁西北,大漠以南再沒有匈奴的蹤影。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霍去病的忠君愛國,從一件軼事中可以表露。相傳漢武帝看到霍去病討伐匈奴馳騁沙場,立了大功,為了犒賞霍去病,特地指派了工匠修建一寬敞華宅。竣工後,漢武帝讓霍去病先去過目、瞭解是否如意,但是霍去病卻向漢武帝上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愛國忘家,壯志凌雲,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

然而霍去病也有缺點,他少年新貴,有紈絝習氣,不愛惜士兵。史書上說漢武帝專門令宮中服務部門為他準備飲食,竟然有十多輛車之多。還軍時,“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色”。在塞外時,戰士缺乏糧食,霍去病卻在軍營中踢蹴鞠的遊戲。但是,將士們仍然願意為其效命,漠北大戰之後,因漢朝軍功封侯制度,許多衛青的部下都來投靠霍去病。

揭秘霍去病怎麼死的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也有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細菌。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長期勞累身體免疫系統最終沒有抵抗過去。後來蒙古軍隊西征時亦用過此戰法。兩千年前的醫療水平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足以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漠北之戰一年多後霍去病病亡。


探索百科揭秘


有時候常常在想,霍去病為什麼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雲,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個“病”字,而且還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難不成霍去病小時侯常常生病不成?

關於霍去病的名字當然只是一個猜測,沒有任何根據,古人起名不像現在這麼隨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義的。

霍去病這個名字在中國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霍去病的一生創造了諸多的奇蹟,不僅僅因為他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而是因為他以最年輕的年齡,創造出最偉大的功績。

漢民族在與匈奴民族的作戰中,霍去病是取得戰績最高的一個人,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即使是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戰功與霍去病比起來,也是微不足道的。

把霍去病的所有戰功集合起來,你就會看到他是多麼的了不起:

霍去病一生一共參與四次對匈奴大戰,殲敵112400多人,俘虜匈奴的王侯將相合計200多人,不僅打進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從霍去病17歲參與漠南之戰,到22歲參與漠北之戰,霍去病獲得這些戰績,只用了5年時間。

霍去病是漢民族的驕傲,是西漢帝國打擊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個帶兵打到貝爾加湖的漢族將軍,是一個將匈奴趕出漠北的驃騎將軍,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歲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齡,關於霍去病的死,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驃騎將軍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擊匈奴的三年後,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

司馬遷只說霍去病死了,沒說霍去病怎麼死的,而且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的死,僅僅只有一個“卒”字就一筆代過,而讓很多人覺得不服氣,為何這麼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個字呢?

正因為司馬大叔沒說,所以關於霍去病死因的各種陰謀論大行其道。

陰謀死因一:漢武帝害死的。

有人說霍去病是被漢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為霍去病功勞太大了,比大將軍衛青還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殺李敢,不把漢武帝放在眼裡;3是霍去病是太子劉據的外戚,又上書請漢武帝封自已的三個兒子為王,便請回封地,這等於是為太子謀利。

其實反駁這個很簡單,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漢武帝是什麼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滅,就把功臣給殺了,就算要過河拆開也得先把橋建好了再說吧,況且漢武帝是什麼人?就算是殺功臣還用得著暗殺?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賢相死於武帝之手?

就拿李敢那事來說,霍去病殺了李廣兒子李敢,漢武帝反而為霍去病掩蓋真相,如果要殺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後再讓酷吏拷打,不就結了,何必這麼麻煩?

然後殺完再來個隆重安葬禮節?讓鐵甲軍從長安排到茂陵,還給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墳墓?

漢武帝既沒有殺霍去病的動機,也沒有殺霍去病的行為,所以說漢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說。

陰謀死因二:權力鬥爭害死的。

有人說是衛青集團的人與霍去病集團的人爭權所導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漸漸要取代衛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經是驃騎將軍了,與大將軍衛青相差無幾,在兩個人的背後分別形成了一股勢力,背後的勢力為了將軍的發展和爭權,於是害死了霍去病。

衛青手下的人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經毆打衛青的事給洩露出去讓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輕氣盛,為了給自已舅舅衛青報仇,親手射殺了李敢,結果就讓霍去病闖下大禍,原本以為漢武帝會殺了霍去病的,不殺至少也會讓他坐牢吧,沒想到的是,漢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後就是衛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辦法害死了霍去病。

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況且衛青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不養門客,不培養勢力,就連李敢打傷他,他為了息事寧人,對這事都不聲張,衛青雖然身居高位,但從來不是一個陰謀的人,近朱者赤,衛青不搞陰謀,哪來的背後勢力搞陰謀呢?這不就是無稽之談。

陰謀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敵人,怎麼知道霍去病的行蹤,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蹤,不早就幹掉他了,還用下毒這麼麻煩?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很簡單,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

前面曾經提到過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經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體健康,但是實際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體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後在長年累月的長途奔襲戰爭中,身體非常勞累,不僅常常跨越數百分裡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還要與匈奴人作戰,別說一個生病的將軍,就算是再強壯的身體,也可能吃不消這種高強度的戰爭。

身體本來有病,再加上高強度的戰爭,消耗了身體,所以霍去病在24歲時就去世了。

24歲在今天看起來很年輕,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13歲就能結婚,沒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時代,得了感冒或者是傷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時代,24歲去世真不算什麼。

那為什麼司馬遷大叔不寫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呢?

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沒啥寫的。在我們看來,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馬遷看來,不過就是漢朝一個武將,又死的這麼平常,真沒啥可寫的。再說了,司馬遷又不太喜歡霍去病和衛青,所以就以一個“卒”字代替。

司馬遷有啥不敢寫的?劉邦的黑歷史,司馬遷都敢寫,劉邦的敵人項羽,司馬遷敢把項羽的傳記放在皇帝的紀中,還有啥不敢的?等於承認項羽是皇帝,這對漢朝來說意昧著什麼?

實在不是司馬遷不敢寫,是因為霍去病的死,司馬遷無事可寫。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話就有失偏頗了,說嚴重點,就屬於陰謀論了。說實話,有多少人真正讀過《史記》或者《漢書》的,關於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記載,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史記》中的《衛將軍驃騎列傳》,至於《漢書》裡面,大多數是從《史記》裡面借鑑的,也就是說你信也罷,不信也罷,關於霍去病最早的記載,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霍去病怎麼死的,我想即使司馬遷知道,他也不會去隱瞞的。司馬遷的為人,我們不是不知道,他能夠為李陵的之事出言,不惜頂撞漢武帝,可見他不會為了皇帝的壓力而違揹他的人格。這是其一,其二,在《史記》中,他甚至能夠為漢朝高祖皇帝劉邦的敵人項羽立本紀,甚至是劉邦自己的黑料都翻個底朝天,他還需要替誰隱瞞什麼嗎?

很多人喜歡陰謀論,認為霍去病的死另有原因,我想這是不對的。之所以司馬遷會對霍去病的死草草帶過,我想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什麼記載的正常死亡,像老死、病死都屬於正常死亡。霍去病年紀輕輕,自然不是老死,那是病死了。很多人不相信,霍去病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病死呢?其實這是我們的一個錯覺,現代醫學的進步,讓我們以為年輕人不明不白地死亡就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在古代,這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那個時候醫療兵不發達,稍微一個流感就能要人命,或者是傷口感染都有可能要了一個年輕人的性命。從霍去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去病,暗示他小時候身體並不是太好,所以家人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大。雖然他早逝令人惋惜,但這並不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


青史回聲


對於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做過分析,其功績我就不細說了。

首先來說說其是怎麼死的,我覺得其是被害的。主謀我覺得是平陽公主,兇手應該是衛青之子。

為什麼這麼說了?

首先,對於史書上的說法是其遠征匈奴染上瘟疫病發去世的,這個說法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時間對不上。再加上其去世時只有20多歲,正是各方面最強壯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是被害。

再說說原因。在霍去病崛起後,其戰功,地位不斷提高,被封冠軍侯,大司馬,受武帝信任,有年輕。這些能讓人感到威脅的只有衛氏集團,不僅分了衛青的兵權,地位,皇帝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威望。雖然其是衛青的侄子,但其性格決定了他成不了衛青。衛氏利益集團的人都指望著衛青,衛青也會照顧他們,從衛青屬下封侯的人來看,這些人都是和衛青有利益關係的。而霍去病則不同,霍手下被封侯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大氏族,大勢力的普通人和匈奴人,霍的用人看能力。所以霍身邊沒有多少和其有真正利益相關的大勢力,有的只是一些沒有根基的新貴族。這決定了,衛青之後,衛氏集團的人不可能依靠霍去病獲取他們想要的利益。

在漠北之戰後,衛氏就有意的孤立打壓霍,但是霍可能是感受到了這種情況,有意去改變,這就有了射殺李敢的事件。聰明如霍去病,為什麼會選擇射殺李敢這種最愚蠢的方式了。我覺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想修復與親人的關係,或者就是想修復關係的同時,厭惡了朝堂額爭端,想借此來逃離。

李敢襲擊衛青的事件,知道的人很少,都過去了半年,為什麼霍突然就知道了?我覺得是有人有意告訴他,給他出了這個主意,這個人我覺得很可能是衛青的兒子。霍可能是想接這個來表達下自己的立場,其也知道,這種極端的方式,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剝奪一切,但不至於有生命威脅。所以他才敢這麼做,被撤職其正好可以不再參與這些爾虞我詐。

但是沒想到的是,武帝選擇讓他去前線,這就直接刺激了衛氏集團。本身霍現在在各方面都和衛青平起平坐了,再讓其去前線,不用想都知道,其超過衛青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時,武帝正好在準備再次對匈奴的戰爭,這時候派霍去前線,意圖很明顯就是這次戰爭和衛氏集團沒關係。這就必然讓衛氏集團的人害怕,也增加了其對霍的怨恨。

至於主謀為什麼是平陽公主,這個人不用我多介紹了。衛氏的崛起就是其得意之作,後面更是成了衛青的妻子,衛氏集團的核心,其有實力,有心機,也有足夠的能力,其不可能看到霍壓衛青一頭。其深知帝王心術。而衛青我覺得可能真的不知道。其知道了,很可能壞了平陽公主的事。

實施者是衛青的兒子,這一點猜測的來源是霍死後沒多久,其就被武帝用一個可大可小的罪名剝奪了爵位。

我覺得武帝是在調查清楚後,但又不可能現在就對衛氏動手,不管是衛青還是平陽公主,一個是其姐姐,一個使其還要依仗的大將,加上衛氏的勢力也讓其擔心,所以才選擇衛青的兒子,用這種當時告知衛氏,他們做的事,自己都知道,這是就這麼算了,但是不等有下次。

後面的武帝對衛氏採取的還是分權打壓衛氏集團,扶植新的勢力,讓他們去對抗,衛青死後,衛氏集團馬上就遭到了清算。

至於司馬遷,我覺得其不是不敢寫,而是這樣的是,不可能很多人知道,而司馬遷更是圈外的圈外,更沒有途徑獲知,而在寫自己所處的時代歷史,沒有足夠的證據就憑猜想有違其堅守的理念,所以選擇用官方的說法來記錄。再有,其對衛霍本身就有不滿,從他寫衛霍的評價不高就可以看出。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本身我就很喜歡這段歷史,看的也多,只是多年不看了,很多事件的名字記不起來了,但是這個猜想是在看了不少這方面的史書後的猜想。至於對不對,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無法證實,所以,不管什麼樣的猜想,始終只能是猜想。


史海鉤沉坐而論史


我有時候常常在想霍去病的死亡,會不會是自殺?除了自殺,我覺的沒有什麼可以解釋霍去病的死亡,因為他死的太突然了,死的太蹊蹺了,連司馬遷這位敢扒漢高祖劉邦黑歷史的人物,也無從下手記錄,既沒有言明霍去病因何死亡,也沒有對霍去病死亡有任何只言片語推測,只一個卒字了事,人們對霍去病的死亡,給予很多假設,但是都沒有絲毫證據,這就很奇怪了。



關於霍去病離世,有很多猜測,主要有以下三個猜測,我們做一定的分析。

一,功高震主,私自祭天,漢武帝秘密處死他

霍去病可謂是深受漢武帝喜愛,對他關懷備至,給最好裝備,配最好的馬匹,對他軍事作戰謀略上也勸霍去病多學習孫武兵法,但是霍去病的回答是。

為將須隨時運謀,何必定拘古法呢?

不拘泥於古法的霍去病,17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19歲,三徵河西,開疆拓土,21歲,飲馬瀚海,封狼居胥。

霍去病功勞肯定是很大的,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 在狼居胥山上,霍去病設壇祭天,這件事說的好聽點,是武將巔峰,是榮譽,但是就現實而言,祭天本是天子之事,霍去病去做了,就是逾越天子之禮,是必死之罪。但是漢武帝沒有治他的罪。
  • 因為李敢曾經因為父親李廣自殺原因,打傷衛青,霍去病得知後,在甘泉宮狩獵場當著漢武帝的面,射殺李敢,這就又犯了大忌了,無故私自殺天子之臣,這也是死罪,漢武帝還是原諒了他,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霍去病的性格來,就是任性,做事雷厲風行,有仇不過夜,如果一個冷靜的人,對待這件事,誰會無緣無故當場殺死李敢,只有霍去病不管不顧的殺了,真任性。
  • 衛子夫年老色衰,而漢武帝寵信王夫人,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為太子劉據未來考慮,霍去病兩次帶頭向漢武帝提出策立三位皇子為王,讓三位皇子回他們的封地,一旦封王去了封地,那就對太子劉據沒有威脅了,但是漢武帝內心不想做這件事,可是迫於無奈,還是封了,漢武帝也算是被霍去病等人逼急了。

通過以上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霍去病雖然年少有為,但是功高有點任性,這在封建王朝時代,是極其危險的,換任何一個皇帝,對這種種行為都是深惡痛絕的。



那麼霍去病的死跟漢武帝有關係嗎?

我認為沒有,因為匈奴還沒有滅亡,實力還很強,作為有雄圖大志的漢武帝還需要霍去病這樣的天才式人物,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要靠霍去病壓制衛青,來平衡朝堂勢力。

所以,漢武帝沒有加害霍去病的動機,他還需要霍去病去建功立業,輔助自己。



二,權利的鬥爭,暗害霍去病的人是衛氏家族

這一點說起來,有點危言聳聽,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衛氏是霍去病的親人,怎麼會暗害霍去病呢?有什麼理由呢?在我看來,這麼看似親密的親戚關係裡,其中也確實掩藏著處處殺機,只是霍去病未必能夠看出。

理由如下。

  • 隨著漢武帝越來越器重霍去病,衛青在軍中的地位逐漸在下降,原本跟著衛青打仗的部屬,已經有一部分人轉投到了霍去病的門下,跟著霍去病幹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衛青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勢力太過龐大,必須要有一方實力可以牽制衛青,但是有人肯定要說了,衛青為人低調,從不結黨營私,漢武帝根本不需要忌憚他,話是這麼說的,我也承認衛青絕不會結黨營私,但是有一點請大家記住,衛青有家人,有老婆,他們會不會結黨營私綁在一起,成就一個衛氏集團,來為太子劉據登上皇位掃清障礙?畢竟皇位之爭,歷來殘酷,衛氏集團想要永保富貴,就一定要走好劉據這盤棋。
  • 霍去病是個實幹派,幹實事,不講親情,只講實力,所以霍去病手中能征慣戰的人,都是有實力的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底層平民,另外一部分人是匈奴投誠過來的降兵,所以在他的行事作風中,跟衛氏集團沒有捆綁在一起,有時候顯得格格不入,而且隨著地位越高,對衛氏集團影響越大,因為衛青地位下降,則意味著衛青失寵,衛青一失寵,則衛式集團的實力將降到最低點,這才是是衛氏集團最懼怕的。
  • 霍去病擅長戰場廝殺,對人情世故不太懂,在朝堂上是一個孤立的角色,所以這也是漢武帝喜愛他的一個緣故,畢竟作為帝王,是萬分懼怕外戚干政的。



衛氏集團對霍去病就算是很忌憚,但是除掉霍去病,卻也是犯了難,無從下手,下毒吧,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事情敗露,那麼衛式集團則將萬劫不復,所以衛式集團不敢冒這個險。

不能加害,那就耍手段,讓霍去病自己犯錯,讓漢武帝對他忌憚,這點從霍去病射殺李敢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李敢因父親李廣自殺的事,懷恨在心,他本是武將出身,脾氣耿直,直接就去打了衛青,衛青為人低調,沒有追究李敢的過錯,而且還守口如瓶,也從沒有對霍去病說過此事,但是霍去病還是知道了,這裡面肯定有衛氏集團的在幕後操作,將消息透露給了霍去病,而霍去病也沒有含糊,真的就在漢武帝面前射死了李敢。

無故擅殺大臣,恐怕連皇帝也不會如此草率,最起碼找個理由殺,可是霍去病就直接殺了。

這可就犯了禁忌了,但是漢武帝沒有過多追究霍去病的過錯,而是讓他去守邊思過,真的是太寬容了。

衛氏集團暗害霍去病不行,借刀殺人也不成功,在當時那種複雜情況下,他們應該怎麼做呢?肯定是靜觀其變,不能出手,一旦出手或許就讓衛氏集團受到嚴重傷害,所以兩重相權取其輕,他們不會明裡暗裡去下毒或刺殺。



三,匈奴汙染水源,讓漢軍爆發疾病,導致霍去病誤飲毒水

這一點最好辨別,隨同霍去病出徵的將士,以及戰馬等,都沒有出現大面積死亡,為何偏偏就霍去病染病了?而且霍去病正處在體力最巔峰的時期,抗病力最強的時候。

所以,這是以訛傳訛,不足為信。

霍去病的最終死因是什麼呢?自殺的可能性最大

霍去病是個天生的軍事天才,但是他也有缺陷,寡言少語,心高氣傲,這種性格不適合朝堂之上,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難以有誠心實意的朋友,而且他自己如此迅速的達到成功,對他人格定型也是一種阻礙,年少成名,地位崇高,更讓他顯得孤立與孤獨。

本來他就是私生子,從小沒有父愛,與母親關係也沒有很親密,再加上衛氏對他明著奉承,暗地裡排擠,他這麼聰明的人,難道看不出來?

還有殺李敢這件事,雖然表面上漢武帝為霍去病找個理由開脫了,但是私底下,漢武帝就一點沒有斥責他?難道就當沒發生過?不可能,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期望太高,所以關注度也更高,對霍去病這種任性的做法,肯定私底下當面斥責過他一番。

霍去病短暫的一生太過耀眼了,從軍之路走的順風順水,導致他有一點點孤傲,或者也可以說十分孤傲。

面對漢武帝的斥責,走極端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不是自殺,又怎麼解釋呢?

如果真是自殺,漢武帝那麼愛惜他,又怎麼會讓他死後揹著自殺的名頭,為了保持天才少年的美名,對外只好宣稱是因病而死!


舊史風


“長安年少羽林郎,騎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的死是個謎,司馬遷也僅一筆帶過,真的是不敢寫嗎?

恐怕未必!

1 霍去病是誰?

漢武帝時,對付外敵匈奴,湧現的英雄之一,除了衛青,就是霍去病,舅甥關係,不相上下。

衛青一生共出擊匈奴七次,斬殺擄獲敵軍多達五萬人,最後一次戰役,漠北之戰,大敗匈奴,殺俘敵軍一萬九千多人,此後十四年,匈奴未敢大舉進犯。

霍去病17歲上戰場,出擊匈奴六次,被加封驃騎大將軍,斬殺擄獲敵軍十一萬多人。

“河西之戰”,打通西域之路,為絲綢之路之基礎,匈奴再也不敢入侵西北邊境。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今蒙古境內),匈奴失去東北之地。

衛青之後,就是霍去病,聲勢一度蓋過衛青,“年少有為,舉世無雙”形容都不為過。

然而,公元前117年,正當漢武帝要戰降匈奴主力時,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2 司馬遷如何寫霍去病的?

司馬遷寫霍去病傳,沒有單獨成傳,而是歸入“衛將軍驃騎列傳”,寫霍去病大約用了三四千字,征討匈奴為主要內容。

司馬遷對衛霍二人並沒有流露出多少熱情,甚至有貶意,相反,對另一位抗匈奴將軍李廣卻極盡讚美,《李廣列傳》也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之前。

比如形容霍去病,“驃騎日益貴”(驕橫),“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奢靡)。

把他們兩位將軍列在《佞幸列傳》中評斷,佞幸是貶義詞,有“媚寵”之意。

形容李廣,“廣廉”(廉潔),“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其用”(寬容,受愛戴)。

寫霍去病與李廣的逝世,也是截然不同:

司馬遷用了六個字形容霍去病之死,

“元狩六年而卒”

元狩,漢武帝年號,六年,指公元前117年,司馬遷只用了個“卒”而已,一字帶過。

寫李廣之死,卻用了一段文字,還有臨終遺言,生動深刻,

“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可見,司馬遷是真的偏心!是不是一個“卒”字有難言之隱?

歷史上關於霍去病之死也始終是個謎,

漢史學家褚少孫補《史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官方歷史,病死!

民間更為神秘,或死於瘟疫,或死於陰謀,功高蓋主,被漢武帝殺了;搶功衛青,被衛氏家族殺了,甚至還有被迫自殺!

於是,很多人認為一個“卒”字,大有大章,是司馬遷畏於強權,不敢直言!

3 司馬遷不是不敢,只是不想

沒有史學家不敢寫的,歷史的細節很多是杜撰的。

司馬遷也是響噹噹的“硬骨頭”!

他寫漢武帝,《孝武本紀》:“志尚奢麗,尤敬神明...疲耗中土,事彼邊兵...人無聊生,俯觀贏政,幾欲齊衡。”(奢侈,迷信,好戰,與秦始皇一樣)

司馬遷對漢武帝都如此直言不諱,貶損批判,對霍去病又有何隱瞞!

司馬遷不是不敢寫,只是不想寫而已,這與他自身遭遇有關,與他的價值觀有關。

李廣是李陵的祖父,而司馬遷正是為李陵說話而遭受極刑的!

對李廣傾注滿腔讚美與同情,可能是為自己鳴不平,而對漢武帝的強烈不滿或許牽怒到了衛霍身上。

司馬遷是反對匈奴戰爭的,不認同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如此憂民傷民,又如何會去寫衛霍的戰功與影響!

同樣,張騫通西域,也是匈奴戰爭的結果,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然而司馬遷並沒有加以渲染!

司馬遷寫《李廣傳記》溢美之詞不斷,甚至包括李廣後代李敢李陵的遭遇,漢武帝包庇霍去病因為私仇就殺了李敢這樣的細節,都有具體的提及。

如此為李廣立傳,或許是因自身遭遇李陵之禍,為自己為李陵鳴不平!他沒有戰爭立場,僅從人性人情角度為李陵說幾句話而已,就被漢武帝視為“大不敬”,身受重刑,忍屈受辱,司馬遷是極其憤怒的!

司馬遷寫史,更喜歡寫失意的英雄!

“不以功過論英雄”,他更重視“人性”與“正義”!

尤其是對那些懷才不遇,落魄失意卻剛直忠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傾注更多的熱愛與憐憫,比如“項羽”歸入本紀,這或許也與他自身遭遇有關。

所以,他還為陳涉的農民起義作傳!

衛青與霍去病是戰功赫赫的大人物,也算功德圓滿,而李廣則慘得多!

司馬遷的這一態度也影響了後世,“李廣難封”總被人惦記,而衛霍則被文人們冷落了!

正是這種強烈的正義感,賦予歷史人物永久的生命力,也使得《史記》更為傳奇!


一綠浮芳


霍去病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冠軍侯”,也就是在封侯的人中也是冠軍的意思。他常年征戰大漠,最遠打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分封將士。從此“封狼居胥”就成了武將的最高榮譽,也是後世武將的畢生追求。

但是,這樣一個名垂千古的人,卻在23歲就死了。到底什麼原因呢?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寫了一個字——“卒”,就這一個字,引起後世人們的無數遐想。

九哥認為,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病死和被害,我們來分別講解。

1、病死。按照我們常人認為,霍去病20出頭,又是武將,那正是身體最好的時候,怎麼會得病呢?

可是別忘了,霍去病常年征戰大漠,去過內蒙的朋友應該知道,草原的蚊蟲有多恐怖。這些蚊蟲大多都是疾病的傳染源,加上當時醫學的不發達,很容易在身體中留下隱患。

再者,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發動戰爭肯定不會在農忙時期。那就一定要等到秋後收穫以後,這樣一來戰爭很有可能持續到冬季,北方的冬季十分嚴寒。高冷的天氣也是摧垮霍去病身體的一個原因。

此外,古代人也會使用生化武器。最直接的就是汙染水源,將死去的牛羊投入水源,飲用後就容易得病。

所以霍去病病死完全不意外。

2、被害。雖然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但是霍去病卻是漢武帝培養出來對抗衛青集團的。可是衛青不接招,讓漢武帝感到無奈。

隨後,霍去病因為衛青的原因,當眾殺死重臣李敢。李敢是名將李廣的兒子,霍去病犯了眾怒,雖然此時被漢武帝強壓下來,但私下確是暗潮湧動。

所以,霍去病私下被刺殺也比較可能。司馬遷在史書中寫到,李敢死後第二年,霍去病卒。這很有可能是有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