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明初朱元璋為了緩和與朝鮮的關係提出和親外交方案;明永樂時期,永樂帝改變洪武帝朱元璋“做親不成”的不利外交策略為有利的貢女制度,即永樂帝以宗主國皇帝的身份向藩屬國朝鮮要求貢女補充後宮。

“貢女”這個名稱始於元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高麗實際上已經成為龐大蒙古帝國統治下的一部分。

為了向高麗不斷施加壓力和加強統治,每年元朝都向高麗要求進貢大量的貢物,當時主要的貢物有金、銀、布匹、人參、海冬青等。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除了這些一般的貢物,還有“貢人”—高麗宦官和高麗女子。其中高麗女子被作為貢品的一部分由高麗進獻給蒙古,這就是所謂的貢女。

元末明初和麗末鮮初時期,貢女問題發生了漸變。由於兩國這一時期,政權都在進行著複雜的交替,貢女不可能像元朝時那樣大規模和制度化的進行,而是轉換為另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就是“聯姻”。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剛剛建立的明朝,內有百廢待興之迫切,外有腹背受敵之大患。

北逃的蒙元政權勢力依然控制著廣袤的漠南漠北地區,而云南、遼東、四川、山西等邊緣地域,也有著不容小視的割據勢力。

而朝鮮半島位於明朝東北邊域,毗鄰遼東地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為了穩定明朝東北疆域和北方地區複雜多變的政治軍事形勢,明太祖朱元璋迫切希望與朝鮮建立穩定友好的邦國關係,而與朝鮮“聯姻”無疑是兩國關係穩定化的一個很好選擇。

通過聯姻、和親的方法加強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聯繫,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一種外交手段和方法。

作為中國傳統歷史上的一種外交方式,洪武帝朱元璋顯然也考慮到了“和親”的諸多益處,並考慮用 “和親”來加強和改善同高麗以及朝鮮的關係。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四月,朱元璋首次向高麗提出了“和親”要求:

我這裡有幾個孩兒,恁高麗有根腳好人家女孩兒,與將來教做親。

高麗也迅速作出了回應,同年六月派遣門下評理尹承順、籤書密直司事權近來南京商議和親之事。

但後來由於高麗國內動盪不安的局勢和徘徊在故元和新明之間的踟躕態度,惹得洪武帝大為光火,最終讓權近等人返回高麗傳達了 “勿送處女”的聖旨。

不久,李成桂推翻了高麗王朝 而建立了朝鮮王朝,而洪武帝“和親”的想法並未作罷,在李氏朝鮮建立後又提出了與朝鮮宗室聯姻的計劃。

朝鮮的太宗並不贊成洪武帝的和親計劃,表面上雖鄭重答應“以帝許做親,告宗廟”,但在行動上卻表現得比較消極,洪武帝的“做親”提議在朝鮮的不配合之下只能作罷。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由於兩國交往時的一些摩擦,如貢馬殘次、明使遇害等事件,讓洪武帝對朝鮮的“誠意”愈加懷疑,而最終“罷姻親之議”。

洪武帝至死都未給朝鮮冊封正名,直到建文帝即位,才在建文三年遣使冊封即位的太宗李芳遠為朝鮮國王,正式給朝鮮頒發誥命和印章,和朝鮮建立了正式的宗藩關係和朝貢關係。

其後,永樂帝也欲與朝鮮結親,而朝鮮太宗在永樂帝提出“和親”計劃後,就向臣子們十分堅決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說:

帝有結婚於我之意。此非予所願,故如此其急。予志已定,宜勿更言!

拒絕“和親”的原因,解釋說:

結婚中國,予所願也,尚慮夫婦相得,人情所難,又必中國使者往來絡繹,反擾吾民矣。昔奇氏人為皇后,而其門殺戮無遺,安足保乎?

嚮明朝貢女不僅使朝鮮的家庭骨肉分離,造成人間悲劇,而且宦官太監們選拔貢女,對朝鮮國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騷擾,加之元朝皇后奇氏一門橫行於兩國,並出兵高麗,殺戮無數,引起戰爭傷亡,使朝鮮太宗對宗室聯姻一事頗有顧慮。

李氏朝鮮擔心明朝同元朝一樣,通過宗室和親來控制和影響朝鮮的政治。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靖難”以後,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其侄建文帝的政權而登帝位。明成祖為了徹底剪除蒙古這個心腹大患,1409年發動了第一次北征。

與之相配合,也加緊了對東北與西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經營,朝鮮作為遼東地區重要勢力自然不能忽視。

看到“結親”這種方式並不能為朝鮮所接受,就重新對這種方式作了調整。既然朝鮮對宗室聯姻心有顧忌,明成祖就以個人名義來朝鮮“選美人”,以充後宮。

朝鮮女子長相平平,為何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喜歡朝鮮“貢女”?

這樣的方式由宗主國的帝王向附屬國的國王提出是符合宗藩關係慣例的,朝鮮無法再次拒絕明成祖的提議。

可以看出明朝與朝鮮的和親外交方式是高麗對元代貢女制度的延續,貢女事件的起因爭發展都與當時形勢密切相關,既是明朝與朝鮮朝貢關係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和親外交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局大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