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与《郭店梦墓竹简》对尧舜禹的记载为何是两种说法?

朱八戒CC


1993年10月郭店楚墓出土了804枚竹简,其中有字简726枚,文字13000个。里面关于尧舜禹的记载是禅让制,歌颂了仁爱、孝顺、让贤的儒家思想。而《竹书纪年》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认为尧舜禹并非禅让,而是通过野蛮的政变获得帝位,充满了阴谋和功利色彩。不难看出,他们都加入了自已的主观思想。

《郭店楚简简》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末期,歌颂了尧舜禹的仁爱和让贤美德,肯定了贤明君主对社会的好处。“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嗣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xxx×xx为民主也。故其为寞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天下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发现舜孝顺,可以养天下之老;发现舜谦让,能够尊重天下之长者;发现舜善良谦逊,可以为天下之主;发现舜对尧忠心不二,可以把天下大权交给他。

《郭店楚简》认为:“古者圣人廿而冒,卅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治政。四枳,耳目明衰,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年青的时侯奋发有为,年纪大了主动退下来,将国家大权交给贤能的人接替。尧年老后让位于舜,舜年老后让位于禹。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历史,史官亦称《汲冢纪年》。是西晋整理出土《竹书纪年》的部分内容,属编年体史书,也是最早的书籍之一,十分珍贵。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河南汲县)人有个叫不准(fou,biao)的盗墓贼盗了魏安釐王(一说是魏襄王)的墓,“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由于他不懂文物价值,当火把烧了一部分;官府处置不当,又毁损了一部分。

《竹书纪年》由于深埋地下,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非常珍贵。它所记载的内容更是石破天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与《郭店竹简》、《史记》等文献资料相去甚远。《竹书纪年》是这样记叙尧舜权力交接的:“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意思是说尧要传子丹朱,被舜发动政变囚禁致死。后来禹如法效仿,将舜放逐到远方囚禁致死。禹死,他的儿子启继位。益密谋夺位,被启杀死。《竹书纪年》还记载了伊尹篡位,太甲杀伊尹的事件;纣王囚周文王不是因为崇侯虎进谗言,而是周文王与纣王发生武装冲突,败而被俘;周武王趁商纣王征东夷偷袭都城朝歌,灭商代周;周平王东迁,与携王并立;共和元年,不是周公、召公联合执政,而是诸侯国共伯和代周天子执政,而称共和行政。

为什么《郭店楚简》和巜竹书纪年》记载不一样呢?虽然他们早于太史公的巜史记》,更接近于尧舜禹时代,但是离尧舜禹时代毕竟还很遥远,他们的记载或多或少溶入了自已的主观思想。儒家按理想治国,强调礼义仁智信,因此他们想象中的尧舜禹都是贤明的君主、道德的圣人。《竹书纪年》是魏国史官所记,魏国属于三晋之地,魏国的读书人走的都是讴歌机诈权变、鄙视仁义道德的“法家路线”。他们认为在社会上只有谋略最值得推崇,不论手段如何,取胜才是关键,其它都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他们笔下的尧舜禹都是权谋高手,其政权更迭充满血腥。

到底哪一种记载更为真实,除了要依赖更多的考古资料,还要有一种辩正的观点看问题。只有不懈努力探索,去伪存真,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春秋风云


这个问题我来抢答

查一查《竹书纪年》与《郭店梦墓竹简》这两本书的记载,你会发现这两本书,均著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同一时期,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理念?这个还要从不同的认知,或者说当时儒家心态说起。

《竹书纪年》可信度有多高?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史官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上边记载的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等等之间,皇位的禅让皆为勾心斗角,甚至是杀戮逼宫而来,让人感觉上古时期的人颇为野蛮,但是若是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正是人性的体现,既然有战争,就有人性上的贪婪,我相信无论人类怎么进化,贪婪总是存在的,因为这正是生物内心的潜意识存在,能够有吃有喝,有交配权就行,从原始的黑猩猩、猴子,甚至狼群都可以看的出来的,而且小编始终相信,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圣人存在,纵然是有,也是相对性的,孔子都随身带着佩剑,想来随身配着刀剑的人,和你阐述儒家大道理,你敢不点头吗?

在这里我对《竹书纪年》当中所言的尧舜禹帝位的交替,并不简单。

《郭店梦墓竹简》可信度多高?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都极力渲染自己所属教派的好处,这其中儒家之所以深得人们的追捧,那是因为建立在道德的制高点,尤其是深得弱势群体的喜欢,而在皇权方面,儒家的治国思想也是深得统治者们的认可,但是却出来了个异数,那就是秦国,秦国是法家治国,但是法家治国治军的话,这个国家就富有侵略性,而且法家治军的话,这个国家的军队便犹如虎狼之师,所以在整个七国争霸之中,秦国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碾压六国,但是由于法家治国,出了很多弊端,容易激起弱势群体的反叛,毕竟刑法太苛刻了,若有人煽动,则瞬间成长,秦末刘邦项羽、陈胜吴广便是例子。


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时,人们往往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尽量美化自己,而《竹书纪年》则是反其道而行,侧面说明《竹书纪年》可信度更大,而

《郭店梦墓竹简》则更像是一则广告宣传。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北派说书人


不同的人记同一件事,往往南辕北辙。《竹书纪年》与《史记》也不同,但经过对山西陶寺遗址的发掘,似乎己证明《竹书纪年》中记载的“舜囚禁尧,夺取帝位”可能更准确。山西陶寺遗址据认为就是尧舜之都,发现了史书记载尧发明了节气历法的天文台,并通过了现代天文学的验证。舜帝一族夺位后几代,终遭到尧帝一族的报复,尧帝一族掘开几代舜帝陵墓大肆破坏,并虐杀舜帝一族。后来尧帝一族又遭到外族入侵而衰亡。显然舜帝也没有禅位给禹,禹的部族只是尧、舜两族衰亡后,另外掘起的部族。


沉140769451


郭店楚简大部分是儒家典籍。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道家典籍三篇,儒家典籍为十二篇。这些儒家典籍当然写的是理想化的社会。竹书纪年写的是现实社会。儒家文化的追求只是追求,儒家思想的向往社会,从古至今都没有实现过。即使在儒家思想发达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实现过,别说在物资匮乏还存在人吃人,到处是奴隶的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殷商被考古发现还存在吃人肉,加工人骨工具,大量人殉祭祀。真不知道儒家的理想上古时代到底在哪里。


中国历史探索者


两本书谁说得准,其实就是史学家与政客说话可信度的比较,在中国不得不相信越靠近现代史学家越没骨气,史书越可度越低,大统一的王朝,对思想控制会比较强,可信度更差,即使司马迁也不例外。


越凯595


春秋时期正是礼乐崩坏的时代,各诸候国都想自立为王灭周朝取尔代之,为自己的行为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尔不之被天下人说三倒四不被历史骂名在舆论上编造东西的,与其是晋国三分为晋自己就很乱。后世史书都是在局外人角度写的真实性还是很高的,现在我们有多书籍失传但不是代表古代其他时期前人的书籍也失传了与其是很近的时代,毕竟在古代书籍还是重要的资产。


全网云旅行


中华文化,统一文化,追求仁善与大同,构建和谐与共荣。

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反统一者,必败必亡。

《竹书记年》,假货也。


共论矛盾


无论竹书或史记都是跟传说写的。啇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什么都可能。维持褝让传说对后世有教育意义。司马迁是对的。


刘尚礼710


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屁股决定大脑


格古北冥之鱼厚德载物


取舍,角度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