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越是自律的人,越容易開掛;

越早實現自律的孩子,人生越容易早開掛。

自律,是把自己的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學習,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娛樂休息嗎?

不是的!

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會考得分數高!一個不懂得休息與娛樂的人,很難將學習搞好,更難取得成就(把學習當飯吃的嗜學天才除外)。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一)泰勒效應

費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美國著名發明家和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 泰勒“搬運鐵塊”的科學管理實驗

1898年,泰勒在伯利恆鋼鐵廠開始他的實驗。這個工廠的原材料是由一組記日工搬運的,工人每天掙1.15美元,這在當時是標準工資,每天搬運的鐵塊重量有12~13噸。

泰勒觀察研究了75名工人,通過兩次篩選,最後挑了一個叫施密特的人,這個人非常愛財並且很小氣。泰勒要求這個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給他1.85美元的報酬。

泰勒通過仔細地研究,使其轉換各種工作因素,來觀察他們對生產效率的影響。例如,有時工人彎腰搬運,有時他們又直腰搬運,後來他又觀察了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的變量。同時,他把勞動時間和休息時間很好地搭配起來,讓施密特根據他制定的馬錶的時間來工作。

泰勒曾觀察過,

工人每人每天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且中午的時候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按照他設計出的科學的工作方式以及科學的時間安排(一邊工作,一邊休息),可以每天運47噸生鐵,是之前工作量的四倍,但是卻不會那麼疲勞。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施密特之所以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

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鐘,而休息34分鐘。他的休息時間比工作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四倍。

這便是“勞逸結合”給人們帶來的成就!

當時,泰勒把這項試驗的成功歸結為四個核心點

1.精心挑選工人。

2.讓工人瞭解到這樣做的好處,讓他們接受新方法。

3.對他們進行訓練和幫助,使他們獲得足夠的技能。

4.按科學的方法工作會節省體力。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二)孩子想要學得好,這兩點很重要!

偉大的科學管理學家費雷德里克·泰勒把上面這項實驗的成功歸結的四個核心點,其中“精心挑選工人”這一點在育兒上並不適應,因為我們生什麼樣的孩子,我們無法選擇,孩子來了,我們就要全心接納。

還有“對他們進行訓練和幫助,使他們獲得足夠的技能”這一項,是老師們和家長們每天都特別注重的事情,每天都在給孩子安排大量的練習,這一篇也不贅述了。

我重點想說的是這兩點:

(1)接受新方法

這就如同讓孩子們接受新方法,一個讓學習事半功倍的方法,一切有利於孩子們加快成長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都值得花時間給孩子們普及,而不只是死記硬背,填鴨教育。

有的人說:素質教育好多年了,你怎麼還在說填鴨教育?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你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我女兒玥玥正在上二年級,最近我發現她做題時,都在寫一些固定答案。

比如造句:一邊……一邊……

她總是在寫:老師一邊講課,一邊在黑板上寫字。

我有些納悶,問她原因。

她告訴我:老師發給了他們造句的模板,答卷的時候都要按照她給的模板去答題,這樣能得到全分。有的學生自己編的不好,可能會丟分。

為了提高平均分,用這麼直接快捷的方式,可以理解。

可是,因為讓孩子失去的是什麼?

是持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果出的題目中,沒有老師給的範句,孩子就會茫然。他們會首先使勁回憶老師給的範本,到底是否真的沒有這個句型,想了半天確實沒有,然後才會不得已自己想。結果,因為想象力被課堂一直限制著,臨場發揮就會受影響,有的同學想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所以語文考試,總有一些同學打不完卷子。

才二年級,就答不完卷子,就當真看不出其中風險?

欲速則不達。

教育上,如果偷奸取巧,總想著走捷徑,可能會成功一時,但最終被耽誤的是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2)科學節省體力

勞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道你們學校的孩子們午休時間是如何安排的?

我女兒說,午休之後,他們就要回到教室,有時做題,有時是老師講題。

當我貌似隨意和老師溝通這件事時,老師給出的回答是:孩子小,放出去自己玩,容易出危險,讓他們留在教室,既可以學習,又可以保障安全。

那麼,孩子們從早上八點一直到下午三年,這七個小時的時間,除了一節體育課和課間操之外,都是在學習。而且,課程表做得很豐富,但實際上課的依然都是語數英,孩子說《傳統文化》、《安全教育》、《海洋科學》基本沒上過,《道德與法治》也只是上不到半節課,其餘時間都是語數英的上課時間。

如此長時間、單一性的、高強度的學習,真的會讓孩子學得更好嗎?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飛鏢實驗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選了三組實驗者練習投擲飛鏢,在此之前,這三組實驗者都從未進行過投擲飛鏢的運動。

  • 心理學家讓第一組的人連續二十天,每天都不停地練習用飛鏢投擲鏢靶;
  • 第二組的人只在第一天與最後一天進行飛鏢投擲練習,其餘時間每天用二十分鐘想象自己瞄準、投擲以及對動作的矯正等;
  • 第三組的人只在第一天與最後一天進行飛鏢投擲練習,此外未做其它任何練習。

心理學家分別把三組實驗者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得分記錄下來,結果發現,第一組實驗者最後一天的命中率較第一天提高了30%,第三組則一點也沒進步。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第二組實驗者的命中率竟然也提高了30%!而第二組練習的時間明顯遠遠少於第一組!

這個實驗說明,並不是坐在教室裡,每時每刻都在認真學習的學生,學習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每個老師都看過這個實驗,就好了。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三)身為父母,我們能做什麼?

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個上班,一個忙農活忙家務,我和弟弟都是自己上學放學,自己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或者在農忙的時候幫爸媽幹活。

那個時候,很少有家長會關心孩子如何學習的,更不用提每天晚上陪著孩子寫作業了。

而這些事,是我們成為父母后,正在做的事情。

不但要關心孩子學習,時刻看著微信群老師發佈的通知,還要每晚陪著寫作業,承擔著搭心臟支架的風險。

與其抱怨現狀,不如接納現狀。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扭轉什麼,還不如將現下的一切做得更好,讓孩子過得相對輕鬆些,學得相對快一些,擁有的自由時間相對多一些。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1)樹立時間觀念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那麼一定要先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不要讓自己成為時間的奴隸,而是要做時間的主人。

作業就是這麼多,時間就是這麼多,我們應該如何規劃?如何安排會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收穫,和更多的快樂?如果拖延作業時間,先玩,是否會玩得盡興?是否能保證在睡覺前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

這些時間觀念都需要我們給孩子傳遞。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2)培養高效的學習習慣

有的孩子天生有規則感,懂得規劃自己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自律性差一些,需要父母約束和引導。

我兒子的一年級是我陪伴過來的,從三年級開始,獨立寫作業,比較專注和高效,幾乎不熬夜;

我女兒現在二年級,每天晚上我就陪在她身邊,在她走神的時候提醒她回到作業上來,幫助她養成高效地學習習慣。

提高效率,就等於縮短時間,等於獲得更多的時間。

縮短在作業上的時間,就會增加孩子的自由玩耍時間。我們無法讓老師少留一些作業,但是卻可以引導孩子更快速的完成作業。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3)父母要改變教育理念

“老師”只是一個職位而已,從事老師這一行的人也是普通人,各種各樣,參差不齊。不要把老師神話,該表達的還是要表達出來。

比如:

當老師把孩子費盡心思寫出的自己的想法判錯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孩子認可:“媽媽覺得你的答案比標準答案更有想象力,寫得很好。”

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父母就沒有了教育責任;更不要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

這種行為,這就像過馬路的行人,不看車看手機,慢悠悠地走著。這是對自己非常不負責任的,是在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別人去主宰。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4)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那天帶著兒子去看一個我很信賴的中醫專家,她看病的過程中說了一句話:“現在的生活好了,房間多了,可是孩子的自由卻沒了。”

在學校,老師時時刻刻地盯著,生怕出什麼安全事故,讓家長們不依不饒地鬧事、要補償,哪個學校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在家裡,各種輔導班,各種作業,各種催促,各種監督,……

弱小的孩子,一天24小時,被壓榨到完全沒了自己的時間。

醫生說:“每個周,給孩子半天完全屬於他的時間。”

我說:“每個週六我都會帶著他們出去玩,爬山、打球、去海邊之類的。”

醫生看了我一眼,說:“讓他自己做主!不是你陪著,不是你安排。即使這半天,他就是發呆也好,看電視也好,給他足夠的自由。

就半天,可是你們都做不到,你們有太多想管的事兒了。

我半個育兒領域的作者,那一刻,被一箇中醫說得羞愧難當。

現在想來依然覺得臉頰發熱。

每週就半天,給孩子完全的自由吧!無論他做什麼,不要去管,不要去說。無論他有沒有喝足夠的水,吃足夠的水果,請給他們半天的自由時間吧!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放學了書包一甩,就跟著鄰居孩子們出去玩了,爬牆上樹,各種瘋玩,等到媽媽把飯做好了,站在街上一喊,然後各自回家。

那時候的我們,多自由!回憶起那段時光,多快樂!

為什麼我們要剝奪孩子的這種快樂?


泰勒效應:不會玩的孩子學不好!學習,從不是練得多就考得高

(4)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正因為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下, 很多時候孩子都沒有什麼選擇權和自主權。

何時吃飯,吃什麼飯,上午做什麼,幾點睡覺……都是大人在安排。

久而久之,孩子依賴性越來越強,獨立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弱,什麼事情都習慣看大人如何決定,然後跟著做就好了。

我們能陪孩子多久?我們能跟著他們去上大學,跟著他們去面試,跟著他們去工作嗎?

如果我們沒有礦,如果不能給孩子富二代身份,那麼從小的時候開始,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鍛鍊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幫到孩子。

我不願意給孩子送到託管班,就是因為大多數託管班的老師在孩子不會做題的時候,直接告訴思路,甚至直接給孩子答案。這都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想盡辦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產生越來越強的自信心,越來越看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勇敢去闖,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