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今年股价能否破100元?


中国平安,今年股价能否破100元?

坚定看好保险行业和中国平安的大逻辑

1、社保资金缺口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说,由于我国的社保兜底了许多基本民生保障性支出,所以人们购买保险的急迫性不是特别高。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生大病是普通老百姓非常恐惧的事情,因为大病就是返贫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更可怕的是,社保资金的缺口在这几年越来越严重了!

2018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创新高,剔除财政补贴实际盈余连续 6 年为负,滚动结余仅可支持 15.9 个月,同时企业社保缴费率负担较重、需要下调,社保的收支矛盾凸显,缺口日益增加。加上老龄化及少子化,让养老金的运转越来越捉襟见肘。

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保系统兜底的内容可能逐渐减少。而这,也正是国家大力鼓励保险行业发展的原因,在 2019 年还给保险行业大举减税,这可是拿出真金白银在鼓励了。

2、人均收入提高,国民购买保险的意识加强

新华保险原总裁万峰曾说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超过 1 万美元后,就会迎来寿险的黄金发展期。2019年度,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 1 万美元。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观察得出结论,在前些年,“卖保险的”普遍被人认为是骗子,卖保险就是在收割智商税。但最近几年,大家主动购买保险的意愿提高了不少,可以说这几年是保险代理人最扬眉吐气的时间段了。

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保险密度是指,在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的平均保费金额。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险密度反映了统计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强弱。保险深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判断一个保险市场是否还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2018年,我国保险深度为 4.22%,而发达国家普遍为 6%~11% 之间,仍有很大空间;我国保险密度仅为 406 美元,距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准相差近 10 倍,远高于人均收入的差距。

中国平安,今年股价能否破100元?

4、政府的规范化管理,遏制保险行业恶性竞争

一个行业,光有好的发展空间肯定是不够的,低质量的高增长没有太大意义。

在保险行业,政府这几年连续出台许多政策,遏制保险行业恶性竞争的情况,如限制保险公司销售高利率的分红险快速扩张,规定保险公司专注于保障性业务等等,为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业竞争建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知道,保险公司最可怕的情况,就是行业无序竞争,当其他公司超低价格销售保单时,对整个行业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跟随低价策略,必然会导致亏损;不跟呢,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丢失。

5、资产端,权益配置比例有望提高,相应提高投资收益

过去十几年,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保险公司配置股权资产、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时,整体相对保守。以中国平安为例,其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在 2019年仅为 13% 左右。

近几年,证监会大力鼓励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相信保险公司在股权资产上的配置会有所提高。这将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过波动可能也会有所提高。

6、保险行业竞争格局良好

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消费者普遍认可品牌力量,相信大型保险公司更加稳妥——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保单岂不是无效了。虽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保险公司之上还有再保险公司,会为破产的保险公司兜底。

大型保险公司长期铸造的品牌带来的信誉度,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在寿险方面,国寿、平安、太保、新华、泰康人寿、太平人寿 6 家净利润之和占全行业的 94%;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净利润之和占全行业 85 家公司的 105.1%。

总之,按照未来人口及人均GDP等增长趋势假设来估算,未来20年内,我国保费收入将有近 5 倍的成长空间,年均同比增长可达9%。一言以蔽之,行业未来的增量成长空间仍然巨大。

而中国平安在保险行业内,无论是品牌力还是公司经营管理层面,都是国内最优秀的保险公司。因此,长期来看,我继续看好大平安。

平安的历史业绩是这样的:

2008-2018年的十年期间,平安新单保费复合增速高达 19%,高基数下增速仅次于太保的 22%,而国寿、新华仅为 12%、11%。

2011-2018年,平安寿险NBV(新业务价值)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3.2%,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为13.7%、22.1%和15.8%;

平安寿险与平安集团EV(内含价值)复合增速均为23%,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为20%,中国人寿仅为15%。

2019年,平安的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速都有所下滑,分别为 -3%、+5.1%、19.8%,但这是整个行业处于调整期,相信未来会回归相对高速的成长。

从 2019年度开始,公司进一步提高了回馈股东的力度。

首先是提出了 10 年期的回购计划,总金额 500-1000 亿,2019年度回购计划已完成,2020年回购计划进行中;其次是明确提出增大分红率,将分红额增速与运营利润增速挂钩。

02

三个疑问

1、外资险企进入中国,是否会对内资险企造成冲击?

随着国家宣布进一步开放包括保险、银行在内的金融市场,许多朋友都有疑问,这会对国内金融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南山的看法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带来实质性的冲击。

首先,销售渠道建设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如今保险公司最仰仗的代理人队伍,很难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来。以中国平安为例,目前其代理人共有 116.7 万,仓促之间如何建设、管理好如此庞大的队伍?

其次,在外资险企进入前,中国内地保险行业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目前的头部险企都是从野蛮竞争中杀出来的,已经证明了经营管理的强大,适度的竞争往往也更有利于公司的成长。

国内任何一家堪称伟大的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格力等,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出来的,而不是由行政垄断养出来的。

2、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竞争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让许多人担心是否会对传统险企带来冲击。

但实际上,首先,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份额还非常小,其次,传统险企也大力利用互联网渠道销售保单。

全行业 2018 年总保费规模高达 3.08 万亿,互联网保费收入总规模才 1889 亿(而且可能还包含传统险企的网上保费规模),相比之下,平安一家公司 2019 年保费收入就高达 7946 亿。

3、长期国债利率下行

这个确实有影响,比如说中国平安在 2019 年度,就考虑了利率下行可能性,调低税收及准备金折现率流动性溢价,减少税后净利润131.6 亿。

但是,这个影响一方面可以由权益资产比例提高对冲,理论上长期国债利率与权益资产收益是负相关的;

另一方面,折现率有望跟随国债利率下降。

目前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都是 5%,投资收益率每波动 50BP,会导致保险公司内含价值波动 8-9%,中国平安的业务板块更加多元,因此投资收益率敏感性为 4.6% 左右(风险贴现率11%的情况下)。

利率下行意味着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必须下调,如果未来利率超预期下行,对平安内含价值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利率下降会导致风险贴现率的下降,据测算,投资收益率下降 50BP,可以被风险贴现率下降200BP完全抵消。

说这么多,还是需要回答,本次疫情对保险行业及中国平安的影响有哪些?

南山认为疫情对保险有两点影响:

一,大家可能觉得生老病死原来离我们这么近,所以买保险很有必要,提高买保险的意愿,对整个行业长期来说是偏乐观的;二,近段时间对经济的打击,可能保险业绩会有所回落,先过好眼前的日子再说,购买保险适当延后。

简单来说是短期受损,长期受益。

那么,中国平安目前估值水平如何呢?按照PEV估值法,平安 2019 年末内含价值为 1.2万亿,而当前平安总市值是 1.48万亿。

按 2019 年末内含价值计算,平安PEV为 1.23 倍;按照 2020 年度内含价值增长 15%(绝对可以达到)计算,PEV为 1.07 倍。

下图是中国平安历史PEV数据:

中国平安,今年股价能否破100元?

可以发现大多数时间内,平安PEV都为 1.5 倍以上。这里,南山只取 1.35 倍PEV,那么对应平安股价为 1.35/1.07*80.9=102.1 元。

所以基本可以下结论,平安 2020 年股价是有希望突破 100 元的,当然,如果股价无法突破 100 元也没关系,我会继续持有,跟随公司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