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正德十六年,巡抚甘肃、都御史许铭在镇守太监董文忠、总兵李隆面前被虐杀,掌军两大员竟然不能救援,使得天下言官、兵部尚书极为愤怒,要求嘉靖皇帝严查此事真相。

此次兵乱其实是在总兵李隆地指使下发生的。面对朝廷调查结果,嘉靖一心想维持边疆稳定,故意袒护总兵李隆,终于造成“真凶”逍遥法外,只是被“降二级调用”。

巡抚甘肃、都御史许铭被杀原因简述

正德十六年十二月许铭被杀,半年多后,新任巡抚甘肃都御史陈九畴汇报了兵变的整个过程。许铭在十六年六月份到达甘州后,改掉了许多陋习。特别是李隆吃空饷的问题事发,许铭一来,李隆再也不敢了。因此,极为愤怒。

十二月发月粮的时候,李隆因为屡次以二人是同乡的情谊,屡次劝阻许铭不要过于认真,许铭都言辞拒绝。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李隆便指使手下将官杨淮、苏秀给手下三天干粮,让他们在“三堂演武”的时候,看到许铭来了,该喊军号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出声,给他颜色看看。然后,把军队驻扎在城外三天示威。

结果,到了十二月二十六这一天,手下士兵在围攻许铭的时候失控。许铭被杀的时候,他的次子脱掉衣服跟随仆人跑出躲到了董文忠的家中。数日后,李隆率人来收拾许铭的遗骨,分散孝布给众人。董文忠说:给许二歌一份吧。

李隆一听呆住了,忙问:他在什么地方?

董文忠言道:就在我家里。

董文忠闻言大惊失色,默然不语。在为许铭守灵的时候,突然一名红衣男子形似许铭,高呼:我儿在何处?在哪里?难道被你们虐杀了吗!我儿何在!

为之守灵的军人们见状各个跪倒在地,磕头认罪。人们都说是许铭的冤魂来了。许铭忠肝义胆、节操清苦。如今变作厉鬼,天下可叹他。李隆经此一事,至今不敢到许铭被杀之地,其实是他心中有鬼!

我请求斩杀李隆枭首藁街,以慰许铭的灵魂。

兵部尚书彭泽也上疏:李隆就是主谋,请将他监视居住等候处罚。甘肃监察御史会同巡抚陈九畴的奏疏,应该派人逐一核查。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嘉靖一听,要求科道文武官员在午门前集体覆审此案。最终得出结论:李隆法虽罹于谋杀,情又涉于谋叛。

嘉靖一听,这才命令三法司、锦衣卫等各派一名官员前往甘州进行审理。最终,李隆也认了罪。在这种情况下,嘉靖罢了李隆的总兵一职,降二级调用。

对于嘉靖不杀李隆的原因,许多人都明白,无外乎就是怕边关众将特别是乱兵被激发造反。但当时,就有给事中陈时明指出:

李隆作为边关将领,他杀害许铭已经非常明白。这时万岁再派人去调查,李隆如果狗急跳墙那可就麻烦了,如果像唐朝的仆固怀恩那样引外兵进入,那可就麻烦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杀掉李隆。

但嘉靖并未听从,仍然只是除李隆的总兵一职,降二级调用。

其实,历史上高官被杀的情况并不少,明朝有、清朝也不少。但是,被军人指使杀害、统治核心也明知真相,反而继续任用指使军官的情况并不多见。

2017年7月13日到29日,我用五篇文章介绍了“云南巡抚邓尔恒被杀”一案。其实质和嘉靖朝许铭被杀一案是一样的。本文简短介绍一下民族英雄邓廷桢之子被杀一案。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云南巡抚邓尔恒被杀一案简述

咸丰十一年五月乙未(初八,即6月15)也就是咸丰皇帝驾崩前40来天,爱新觉罗·奕詝极为愤怒地指责云南巡抚邓尔恒被杀一案错讹之处甚多。咸丰直接指出,这里面有重大案情。

邓尔恒是民族英雄邓廷桢之子,1861年时任云南布政使的他在五个月内先后被任命为贵州巡抚、陕西巡抚、云南巡抚。去贵州的路上,他接到圣旨命他去陕西做巡抚,所以,连忙和家人北上到了云南曲靖。曲靖曾经是邓尔恒在云南为官的起点,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云南布政使,因此,被安排在知府衙门别院居住。这时,转任云南巡抚的圣旨还在路上呢。

当夜,有劫匪杀入将邓尔恒杀害。云南代理巡抚徐之铭(1854年以按察使身份领兵,进入云南官场剿灭当地民族起义。当时,因为违抗咸丰命令被罢官。因为,新任巡抚、总督都没有到任,徐之铭暂行代理巡抚一职)上奏:邓尔恒为了保护财物与劫匪搏斗被杀。

咸丰当即就指出了此案的诸多疑点:

邓尔恒明知自己没带什么财物的情况下,为何要和劫匪搏斗,而且还被扎了多刀!

邓尔恒作为巡抚自然有军卒保护,你徐之铭派去的兵在被杀当晚去了哪里?

邓尔恒作为巡抚乃是朝中大员,他被杀乃是重大案件,为何不等详细审问,抓到犯人后就立即杀了?

邓尔恒被杀时的两个仆人在哪里?他们应该最知道实情,为何没有供词?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以上四个问题都是咸丰在奏折上的直接质问。可见咸丰非常明白。其实,咸丰鉴于天下大乱一直对徐之铭比较忍耐,云贵总督、左宗棠的伯乐张亮基都被徐之铭逼走了,咸丰都在隐忍。

徐之铭之所以被罢官,就是因为徐之铭自从进入云贵之后,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收买人心,听他话的人就“给官、给钱”,即使你是叛乱者也行,那就“收抚”。你不听话呢,就算你是官军、就算你已经投降了,也得把你逼反。要不然,都被“收抚”了,徐之铭的军权也就没了。

张亮基则完全听从咸丰指令:不论回汉、剿抚并用。

哪知,徐之铭作为巡抚基本架空了云贵总督。咸丰对此非常不满,到了1861年,徐之铭做得越来越过分,云南按察使等一些官员都借故逃离云贵官场。

这也是为什么,咸丰四五个月的时间竟三次调任邓尔恒,其原因就是针对如何去除徐之铭兵权,且把变乱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去贵州做巡抚,就是为了制衡徐之铭,防止徐之铭再控制贵州军政大权;

去陕西做巡抚,是看重邓尔恒的能力。当时陕甘地区民族起义苗头已经出现,为了防止云贵川民族起义延烧到西北,造成整个大西北动乱,想让邓尔恒将其阻断。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任云南巡抚,主要是经过咸丰、肃顺等人商议,徐之铭已经掌控了云南军权、政权,必须要有一个强势的人替代他。邓尔恒在云南官场十数年,他的手下、同僚遍布云贵,可以说是云南唯一能够抗衡徐之铭的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徐之铭接到邓尔恒被任命为云南巡抚的圣旨后,让手下人假扮劫匪杀害邓尔恒。

咸丰对徐之铭非常愤怒,立刻命令躲在外地的云南官场人物立刻赶回云南,先后任命刘源灏、福济为云贵总督去云南赴任。结果,刘源灏躲在四川骆秉章军队中没敢去云南;福济则在路上就是慢腾腾地走,直接拖到咸丰去世、慈禧政变。

咸丰又命令前云贵总督张亮基、前云贵总督刘源灏,在四川总督骆秉章大帐中商量兵进云南的问题。慈安、奕䜣、慈禧为代表的“两宫一王”发动政变杀了“八大臣”后,又任命潘铎为云贵总督,催促其迅速前往昆明。潘铎的举动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只带着家人、经过乔装改扮后,“空降”昆明成功。

就在这时,云南、贵州方面不喜欢徐之铭的部队也前往四川投奔张亮基,例如贵州提督林自清。四川总督骆秉章则率四川、贵州、部分云南部队准备进入云南。

潘铎到了昆明之后,徐之铭竟迅速投降。潘铎火速将徐之铭派的凶手正法后,对徐之铭这个指使者没有进行处理。清廷随后下旨,将徐之铭降职后继续任用。一年多后,徐之铭病死。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嘉靖处理得比咸丰、慈禧差远了,但嘉靖之所以这么做,最大的可能是:体现自己的独立性

从咸丰、慈禧当时所面临的危险看,要比明朝严重得多。当时整个中国,南方有太平军、北方有捻军,西南云贵川起义,西北的新陕甘(青宁)的被侵略、民族起义也即将爆发。由此可以说,咸丰的胆量是比较大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罢免了徐之铭、准备对其动手。

咸丰病重离世,“两宫一王”发动政变杀死“八大臣”(1861年11月2日)后,清廷面临的危险就更大了,甚至有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地主武装,因为肃顺被杀而激发其再次变乱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慈禧、奕䜣等人选择“暂时隐忍”方式,留下徐之铭,在时间冲击中逐渐剥夺其军权,使之无法狗急跳墙,最终,在各种原因下病死。

相反,嘉靖时期的“九边兵乱”问题,表面上非常严重,但实质上对其统治威胁并不大。

其一:边关守将没有真正控制一镇势力,“三堂”制度下,或者巡抚,或者镇守太监都可以有效防止总兵一股独大。

其二:包括京官、其他边镇将领在内的文武都能有效听从皇帝命令,至少没有出现像清廷所面对的局面:让谁去当总督、去当巡抚,谁都不敢去。

其三:总兵只是为了私利,希望用兵变夺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是造反。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那么,兵变的原因是什么?无外乎就是腐败,边关将领也没有勾引蒙古势力造反的意图。大同兵变勾引蒙古势力的案例,是在嘉靖十二年才发生的事情。那么,大同兵变首领引蒙古进入的原因,也是在嘉靖拖延对边镇进行吏治整顿的情况下发生的。

嘉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皇帝,但是他的聪明属于一种小聪明,主要是“对权位的依恋”遮盖住了他的双眼。

“九边兵变”不断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正德朝的“游戏皇帝”“宦官专权”十五年来的纵容。导致腐败问题、吃空饷问题、军事训练缺乏问题越来越多,而这些都需要“吏治整顿”,而不是“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之争”只是嘉靖为了显示自己特立独行、皇权至高无上的无道理作为。在什么时代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在封建社会,嘉靖的要求其实没有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在我们平常百姓的“过继”问题都能理解。在此就不赘述了。

其实,在许铭被杀的问题上,嘉靖更多也只是表达一种:不愿意听从文官、旧臣的意见,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其实,这种情绪化表现,我们可以用更熟悉的语言概况,那就是:耍个性。

面对巡抚被杀,嘉靖反应不如咸丰

明朝皇帝的主要问题就是“耍个性”的太多,在封建社会,皇帝该有的是责任而不是个性。

个性是针对个人;但在封建社会的皇帝则是“天子”,每个行业、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守则,皇帝也是如此,个性太强是不行的,致乱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