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愛de蘋果樹


先說徐晃為何敢大戰關羽?大飛熊分析過,這裡簡單說一下。第一,曹仁和樊城危在旦夕,此時若能解救樊城,不但解了荊州危局,還能讓蜀漢不能威脅中原,幫了曹操大忙,屬於一本萬利的買賣。第二,徐晃和關羽關係很好,陣前徐晃說:“承蒙指教”云云,可見二人切磋過刀法,徐晃了解關羽。第三,徐晃和龐德交手過,雖然屬於誘敵,不過足以瞭解他的武藝。襄樊之戰,關羽戰龐德一百五十回合平手,還被射傷了手臂,這事讓徐晃知道了,很容易判斷出關羽的狀態下滑不少。有此三點,武藝進入成熟期的徐晃自然不怕關羽,更何況徐晃還未必知道關羽在圍樊城時,又傷了右臂呢。



再說張郃又為何不在乎張飛呢?張飛屬於超一流高手,張郃大概屬於一流高手,論武藝張郃絕非張飛的敵手,這點恐怕張郃都自知,張郃又憑什麼不懼張飛呢?很簡單,張飛一向是給人“有勇無謀”的印象,而張郃武藝比不上張飛,但是也不弱呀。更重要的是張郃滑得像條魚一樣,多次經歷惡戰還能全身而退,河北四庭柱也只剩下張郃一人,可見張郃的機變智商是很高的。所以,巴西之戰主要打的是武將的綜合能力,而並非只有武將的單挑能力,所以論智謀張郃自然不懼張飛。可是,張郃不知道的是,自從諸葛亮加入後,張飛的智謀也有一個質的提高。比如,張飛智擒嚴顏,先諸葛亮趙雲一步到達成都,就是明證。所以,巴西之戰,張郃輸得一敗塗地,估計再也不敢說出“吾視之如小兒也”這種話了。



最後就是漢水之戰,為何敢戰關羽,輕視張飛的張郃為何不敢和趙雲交戰了?



趙雲屬於超一流武將,徐晃屬於強一流,張郃屬於一流,這兩人單挑本來就是絕非趙雲的敵手。特別是張郃,和趙雲交手多次,幾乎都是吃虧的。比如第一次,穰山之戰,趙雲在奮戰多時猶能三十回合擊敗張郃;第二次,長坂坡之戰,趙雲懷抱阿斗,不和張郃戀戰,卻陷入土坑。張郃一看,機會來了,一槍刺去,不想紅光一閃,趙雲連帶坐騎跳出土坑。趙雲有如神助,不要說張郃打不過趙雲,就算打得過,日後見到趙雲也要壓力山大了;第三次,赤壁之戰曹操戰敗,趙雲奉諸葛亮之命埋伏曹操,於是徐晃和張郃一起擋住了趙雲,最後趙雲也不追趕,只是搶了些物資了事;但是,這一戰,卻成漢水之戰徐晃,張郃不和趙雲交手的關鍵所在。



赤壁之戰,雖然趙雲只是打了個阻擊,過程也是平平無奇,但是,張郃卻在這一戰中負了傷。證據就在後來張飛埋伏,出來阻擋的是許褚(騎無鞍馬),張遼,徐晃三人,張郃沒有上場,這之後,曹操見諸將都帶著傷,由此可見張郃是在之前和趙雲交手中受的傷。所以,張郃在和趙雲交手中,一會兒“見鬼”,一會兒“負傷”,簡直不帶這樣玩的,自然不敢和趙雲再交手了。徐晃呢?沒有證據說明赤壁敗退時,徐晃是在趙雲槍下負了傷,也有可能是在阻擊張飛時受的傷。但是,這是徐晃唯一一次領教了趙雲的槍法,明白了長坂坡一戰趙雲名不虛傳。



到了漢水之戰時,趙雲的槍法是小說中唯一一次具體的描述,原文: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第七十一回》

這裡的趙雲有三個特性,第一,趙雲的武藝已經達到了個人的最高峰;第二,趙雲善於突襲的能力在這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連續秒殺慕容烈,焦炳二將;第三,這一戰和長坂坡一樣,趙雲也是為了救人,也是往來衝殺,不但徐晃,張郃似曾相識,連曹操也想起當年的常山趙子龍。所以漢水之戰,徐晃,張郃不敢和趙雲交戰,也是情有可原的。


大飛熊騎士


為什麼張郃徐晃都不敢挑戰趙雲?就要從張郃和徐晃的經歷說起,他們親眼所見趙雲的騷操作,令他們折服。

古代的武將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沒有親眼所見的事情,都是不屑一顧。

如:張飛聽說呂布厲害,天天手癢癢要戳呂布一萬個血窟窿,但是和呂布打了一架以後,說法就變了,變成了我們來大戰三百回合,像張飛這樣子的武將,不勝枚舉,多得很,曹仁剛開始的自信爆表,到後來穩重多了,都是一樣的,18路諸侯會盟的時候,被華雄斬落馬下的那些吹牛皮英雄,不都是一群嘴上英雄,實際接受教訓之後,都開始務實起來。張郃和徐晃也是如此。



張郃不怕張飛的原因是,張郃是一個智將,是文武全才,論武功,拼蠻力,他肯定不是張飛的對手,但如果論智力,三個張飛也打不過一個張郃,張合在袁紹手底下當差的時候,尤其官渡之戰,準確分析預判了曹操奇襲烏巢的目的和意義,同時提出瞭解救烏巢的策略和方案,同時對田豐提出來的奇襲曹操大營的不利之處,分析的有理有據,可見他的謀略水平不簡單。

但為什麼張郃會怕趙雲呢?這不得不說,趙雲曾經幹過的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就是趙雲智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


八門金鎖陣
八門金鎖陣是曹仁學習奇門遁甲,演練的一種布兵方法,曾經讓曹仁在眾多戰鬥中收穫頗豐,因此曹仁在布8門金鎖陣的時候,自信到了極點,叫陣的時候,都用的是“識得此陣乎?”,在曹仁正志得意滿的時候,趙雲帶了500騎兵,衝進來一頓砍殺,破了此陣,還把人打傷了,趙雲的這次露臉讓張郃對趙雲的智力,心中有所忌憚,因為曹仁在官渡之戰中也用了此陣,官渡之戰之中,張郃以及袁紹所有的將領,沒有人能認得此陣,也沒有人能把它破了,八門金鎖陣,給張頜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但是趙雲把它破了,所以他對趙雲心中非常的敬佩。

三國演義中說,八門金鎖陣是徐庶所破,但是衝進去破陣的是趙子龍啊,那時候沒有人知道,劉備陣營中還有一個徐元直啊,功勞自然記在趙子龍身上啊!


趙雲單騎救主劇照

徐晃為什麼怕趙雲呢?

徐晃

是因為趙雲乾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趙雲單騎救主,在曹操陣營中七進七出,徐晃作為曹操的陣中大將,是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趙雲帶著一個孩子,在曹操的陣營中七進七出,這讓徐晃自愧不如,當年他與關羽戰鬥,兩個人是輕裝上陣,各憑力氣,各憑武功,加上曾經和關羽一起共過事,相對比較瞭解,打得難解難分,這屬於常理,而趙雲揹著一個孩子,還在萬人陣中,七進七出,成功逃脫了,這就嚇人了,徐晃還是能掂量出自己的輕重的。

通過這兩件事,趙雲身上不僅有智力加分,還有武功加分,論武功,張郃和徐晃都打不過趙雲,論智力,張郃和徐晃也不是對手,他們兩個作為一代名將怎麼會自取其辱呢?


少華聊史


張郃、徐晃確實有一次丟人的戰績,兩人面對趙雲落荒而逃沒有應戰,但是說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不怕關羽這個說法卻是錯誤的。

漢水之戰趙雲超神,張郃、徐晃不戰而退

趙雲有三大超神之戰,一是汝南之戰,二是長坂坡七進七出,三就是漢水之戰了。

漢水之戰的時候,黃忠中了曹軍埋伏,被曹操大將張郃和徐晃圍攻,兩軍廝殺了半天之久,黃忠力不能支,就在這危急時刻趙雲一馬當先的下來,一路超神。

殺慕容烈:趙雲挺槍驟馬 直殺往前去。迎頭一將攔路,乃文聘部將慕容烈也,拍馬舞刀來迎趙雲;被雲手起一槍刺死。曹兵敗走。

斬焦炳:趙雲直殺入重圍,又一枝兵截住;為首乃魏將焦炳。雲喝問曰:“蜀兵何 在?”炳曰:“已殺盡矣!”雲大怒,驟馬一槍,又刺死焦炳。

殺透重圍,張郃、徐晃敗逃:趙雲見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軍士被困多時。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 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 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這就是張郃、徐晃不敢挑戰趙雲的漢水之戰,兩個一流猛將面對超一流神將趙雲不戰而逃。

張郃、徐晃不敢和趙雲應戰的原因分析

張郃、徐晃如果在正常的單挑狀態下兩人應該還是可以有聯手對戰趙雲的勇氣的,漢水之戰不戰而逃主要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趙雲是作為生力軍殺來的,張郃、徐晃帶領部隊和黃忠的部隊已經廝殺了半天,都已經精疲力盡,而趙雲殺來戰局突變,而黃忠本身武藝就高於張郃、徐晃,在這種情況下張郃、徐晃肯定是三十六計走為上。

原因二:趙雲武藝本來就高出張郃、徐晃一截,張郃在汝南之戰中目睹和自己齊名的“河北四庭柱”中的高覽被趙雲秒殺,然後自己心驚膽戰的戰了三十合也被擊敗,自此肯定有了心理陰影。至於徐晃,武藝比張郃還略遜一籌,當年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徐晃親眼目睹,肯定也自思不是趙雲對手。

原因三:趙雲後面還有援軍,趙雲來的時候後面還有大批蜀軍接應,張郃、徐晃的曹軍處於夾擊的態勢,退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張郃、徐晃見了趙雲就只能不戰而逃。

徐晃不怕關羽,張郃不怯張飛也不準確

徐晃不怕關羽這個說法根本不存在:

徐晃不怕關羽的論據是襄樊之戰徐晃和關羽大戰八十合不分勝負,但是這是的關羽早已老邁關鍵還有一隻胳膊中了毒箭無法用了,只能一隻胳膊用力的關羽都能和徐晃戰平,徐晃敢說不怕關羽?

徐晃先後二十合內被顏良、文丑所敗,而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加起來不過數合;下邳之戰,徐晃和許褚兩人聯手都被關羽一個超神擊退。都這種程度了敢說徐晃不怕關羽?

張郃不在乎張飛這個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了:

張郃二次被張飛擊敗,第一次閬中之戰,第一次張郃和張飛戰樂二十餘合,結果後方被張飛襲擊,張郃大敗;第二次宕渠之戰,張郃中了張飛的計謀,劫營失敗,和張飛戰了三五十合後,後方營寨被張飛派人攻佔,張郃敗逃。

張郃和張飛大戰兩次,兵馬全部損失,張飛和張郃作戰主要是消滅曹軍有生力量,奪取地盤,結果二戰全勝的張飛戰略目標全部達到,跑回去的張郃差點被曹洪給砍了,都輸成這樣子了還敢說不在乎張飛?

趙雲、關羽、張飛都是超一流神將,對張郃、徐晃來說都是遇見了心驚膽戰的蜀漢大將。


我家的貓叫皮蛋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正確,張郃視張飛如小兒只不過還沒領教過張飛的厲害,而徐晃敢戰關羽無非是知道孫權要偷襲荊州,所以來摘桃子,至於他們在漢水之戰不敢挑戰趙雲,只是情況特殊,之後徐晃也是挑戰過趙雲的。

張郃向曹洪請命去攻打巴西時,確實曾經誇下海口,說“視之如小兒”,不過這只是他當時還沒和張飛交過手,因此口出狂言而已。在閬中兩人第一次交手中,雖然張郃表面上是因為雷銅抄了後路才敗走,但是從他逃到宕渠山以後堅守不出看,之前那次交手已經讓他明白了兩個人之間的差距。

此後張郃面對張飛越來越不堪,屢戰屢敗,最後在瓦口隘時,張郃帶著幾千人馬,遇到只有五百輕騎的張飛,居然調頭就跑,最近僅以身免,可謂狼狽之極,當初誇下的海口完全成了笑話。

而徐晃樊城戰關羽水分也很大,在他出發前,曹操已經交代,先到陽陵坡駐紮,等吳軍偷襲荊州以後再去和關羽交戰,所以徐晃並不需要硬扛關羽,自然不怕。

而漢水之戰情況有所不同,此戰張郃和徐晃遇到趙雲前,已經和黃忠戰了大半天,雙方打了一個難分勝敗,都有些疲倦了。這個時候殺進來一個生龍活虎的趙雲,此前張郃和徐晃又都和趙雲交過手,知道他的厲害,身邊還有一個比趙雲差不了多少的黃忠,他們兩個人不逃才叫傻呢。

但是這不等於張郃和徐晃真的見了趙雲就不敢打,在漢水之戰以後,曹操又從斜谷小路進軍來奪漢水,命徐晃為先鋒。徐晃渡河來攻,黃忠、趙雲兩人帶兵迎戰。徐晃前來搦戰,黃忠和趙雲堅守不出,等曹軍疲敝要撤軍時才出擊,大破曹軍。

所以徐晃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怕趙雲,而趙雲和黃忠堅守不出,也不是怕徐晃,而是想以儘量小的代價擊敗曹軍,不願意無謂犧牲手下兵卒而已。

所以不能用漢水一戰證明張郃和徐晃見了趙雲就不敢出戰,更不代表他們怕趙雲超過了張飛和關羽。


不沉的經遠


張合徐晃這兩個都是三國演義中久經沙場的一流武將,作戰經驗豐富,臨場應變能力較強,兩個都是降將,而且都屬於很會見風使舵的人物,懂得圓滑善變,尤其張合這方面更是見長,其與許褚一樣,都是遇張飛必怵的人,張合曾經狂言視張飛如小兒,只是自欺張飛謀略不如己能,說兩句假大空的狂話罷了,實際上無論是武力還是謀略,張三爺都遠在他之上,張合敢說如此狂話,只能說不知天高地厚,當然只有被吊打的份。徐晃與關羽同為山西老鄉,當年關二爺與張遼土山約三事,臨時歸順曹操,徐晃張遼常與談古論今,深得武聖啟蒙教誨,非常瞭解關二爺生平所學之能,義氣太重,又兼年長,徐晃不服不行,直到襄樊重逢,關羽已鬚髮皆白,顯然人老威減,加上兩次箭傷未愈,徐晃欺關二爺傷重人老,搶立功勞為念,當然就得瞅準時機,立馬翻臉無情,實屬乘人之危,小人行徑,況有東吳夾攻,乘勢而為,因此敢於陣前囂張要取關羽人頭。然而徐晃張合在趙雲面前卻不敢如此撒野,那是因為他倆太瞭解趙雲可不是關雲長,也都見識過冷麵銀槍,眼快手狠,遇上後就沒有人情可講,不用跟你廢話,遇神殺神,遇鬼殺鬼,徐晃張合再怎麼圓猾老到,一旦被盯上想逃命都難!真神面前,又怎敢說一句狂話?


俞鍾陳曲


張郃和徐晃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將”,兩人地位相同,也都是中途轉投曹操的將領,為了曹操的霸業,南征北戰。張郃小覷張飛,而徐晃勇戰關羽,而他們二位,卻都不敢大戰同為“五虎上將”的趙雲。難道趙雲這麼厲害,嚇得這兩位連戰鬥的勇氣都沒?

張郃戰張飛

巖渠之戰中,張郃自恃文武雙全,沒有將“有勇無謀”的張飛放在眼裡,認為主帥曹洪太過於膽小,不敢出戰巴西的張飛。他在主帥曹洪面前,誇下海口,說取巴西如探囊取物,進而還可以佔據整個益州。曹洪再三勸告,張郃還是聽不進去,認為張飛和小孩子一樣,如此輕蔑張飛。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洪曰:“巴西守將張飛非比等閒,不可輕敵。”張郃曰:“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之。”

張郃為此次輕敵,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僅剩十餘人,地向曹洪交差,差點被曹洪軍法處置。這所謂的不在乎張飛,是一個笑話,張郃以後估計再也不敢說這樣的話了。

徐晃勇戰關羽

關羽圍樊城、擒于禁、斬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來避關羽鋒芒。此時,徐晃自告奮勇,作為第二路援軍,帶領五萬大軍馳援樊城。徐晃難道不知道關羽氣勢正盛嗎?

事實上,徐晃猜測關羽是最後的“迴光返照”了,只是一個“紙老虎”了。

其一,徐晃可能知道關羽在圍攻樊城時,兩臂都受過箭傷,雖經神醫華佗刮骨療傷。可是傷筋動骨一百天,短時間內關羽的戰鬥力是會受到影響的,能發揮出巔峰時期的一半就是不錯的。因此,他主動請纓,想要“欺負”受傷的關羽,建立不世之功。

其二,徐晃是一個聰明人,他在曹操的軍事會議上,聽到司馬懿、蔣濟等人和曹操商議,和東吳聯盟,一同除掉“釘子”關羽,並派人前去向東吳下書,兩面夾擊關羽。曹操剛剛說完和東吳聯盟,還需要派出一員得力干將,馳援樊城,抵禦關羽。曹操話還沒完畢,徐晃就搶著把任務接了。

這說明徐晃是去樊城看風向,如果東吳襲取荊州,他就可以撿人頭了,還能一戰勝過關羽,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張郃和徐晃兩人為何不敢挑戰趙雲,有下面三個原因。

其一,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殺了五十餘戰將,殺得曹營眾將心驚膽寒,張郃和徐晃也不例外。

其二,趙雲曾殺過與張郃並列的高覽,張郃心理有陰影。

演義中,高覽與顏良、文丑、張郃四人被並稱為“河北四庭柱”。而高覽曾和許褚、徐晃大戰許久,不分勝負。公元201年,劉備敗退時,高覽奉命追殺劉備,僅三合斬劉闢,卻被趙雲一槍刺死。張郃和高覽武功差不多,而高覽被趙雲秒殺,代表自己也可能被趙雲秒殺,他對趙雲也就害怕了,不敢單挑了。

徐晃是一個聰明人,他做事情謀定而後動,不會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所以他也不會輕易挑戰“戰將收割機”趙雲。

其三,漢中之戰,趙雲為救黃忠,,再一次大顯神威,嚇破了曹營眾將的膽子。從此之後,曹營眾將,只要聽到常山趙子龍的大名,四散奔逃。


魁哥說歷史


想吹趙雲也不至於這樣吧。

張郃徐晃兩人不敢和趙雲對戰的時候,曹操要為夏侯淵報仇,全力圍攻黃忠。所有人注意力都在黃忠身上。趙雲突然出現,就算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人也會嚇一跳。再說兩人追擊黃忠那麼久體力早就損耗的無比巨大。而趙雲精力充沛衝過來,張郃和徐晃都是有腦子的人,他們不和趙雲交手是因為識時務,並不是怕趙雲。

換個思路想想,曹操要是想抓,趙雲當年長坂坡就出不來。假如張郃徐晃全力追擊的是趙雲,黃忠突然殺出,他們也不敢和黃忠交手。

在張郃眼裡他說他不怕張飛,而張飛的威名在曹營可是比趙雲響亮的。他不怕說明他不把張飛放在眼裡,而張郃未必記得趙雲,那麼何怕之有。

徐晃也一樣,他敢和風頭正盛的關羽交手,他就不慫關羽,而關羽在那個年代名氣比趙雲大的多了。他不怕關羽,就更不怕趙雲了。或許他也早就把趙雲忘了。那麼在徐晃眼裡趙雲或者就更不算什麼了。

五虎上將給曹營造成心裡陰影的也就是威震華夏的關羽,嚇死夏侯傑的張飛,差點要了曹操命的馬超。至於黃忠不殺夏侯淵曹營眾將未必知道他。趙雲估計曹營知道的恐怕就更少了。

曹操在漢水的一句“昔日長坂英雄尚在,傳令眾將,所到之處不可輕敵。”通過這句話表明曹操早就把趙雲忘了,早就以為趙雲死了。而傳令眾將也說明了趙雲早就被曹營眾將忘記了,曹操傳令眾將是為了提醒他們來了個他們早就不記得的人了,多加註意。

不要覺得我瞎說。曹操和劉備打仗的時候,曹營眾將多遇到關羽,張飛,魏延,黃忠,馬超等人,他們天天遇到自然臉熟。趙雲帶了幾次兵去打仗啊?他們不記得也正常。再說了趙雲雖然人設完美,但是帶兵打仗這可不是小兒科,不僅要靠武力,還要有智慧,統帥能力,指揮能力。趙雲在這方面是比不過關羽,張飛,馬超等人的。也就是說趙雲領兵獨擋一方面的能力並不出色。所以很少看到趙雲獨立帶兵打仗,也很少看見他受傷。還是老老實實當好劉備的保鏢就足夠了。

所以張郃徐晃並不怕和趙雲交手,而是不想和趙雲交手,或者不屑於和趙雲交手。


泠朔


張郃和徐晃不敢挑戰趙雲的橋段發生在漢中之戰,趙雲發現黃忠劫糧久久未歸時。

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一句膽顫心驚,這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才會有的表現,如果按三國演義來講,倒是說得通,因為趙雲和張郃之前是有過交手的。趙雲曾經30回合打敗過張郃,更有一回合殺死了與張郃齊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高覽再差與張郃戰個100回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徐晃的武力據說是五子良將最高的,但與張郃比也就高那麼一點點。

張郃不在乎張飛和徐晃曾大戰關羽主要是由於下面的原因:

  • 張郃和張飛沒有打過,只有聽過張飛如何如何厲害,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張郃肯定是不服氣的;
  • 張飛是力量型選手,張郃是以巧變著稱的選手,在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打到最後技巧好的會佔優,至少張郃是這麼認為的;
  • 徐晃和關羽是好兄弟,是知根知底的,關羽的最大優勢是三板斧,就以三國演義來講,關羽斬華雄是靠馬弓手的身份突襲,戰斬顏良誅文丑是靠馬快偷襲。而真正擺開陣勢單挑的戰績並不優秀,如,30幾回合戰不下二流武將紀靈,100餘回合與黃忠打成平手。而徐晃的武力是與黃忠不相上下的。再加上對關羽的熟悉,所以敢與關羽大戰單挑;

而徐晃張郃兩人聯手都膽戰心驚,不敢與趙雲交戰,認為主要原因是:

  • 張郃徐晃,已經與黃忠打一陣子了,體力有損耗,趙雲是生力軍,打下去一點好處都沒有;
  • 人的名樹的影,長板英雄的威名震懾了他們。請看曹軍在知道長板英雄在此的時候的表現:

操於高處望見,驚問眾將曰:“此將何人也?”有識者告曰:“此乃常山趙子龍也。”操曰:“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急傳令曰:“所到之處,不許輕敵。所到之處,但見“常山趙雲”四字旗號,曾在當陽長坂知其勇者,互相傳說,盡皆逃竄。

連曹老闆都這樣,其他人更是四處逃竄,張徐二人驚懼,則一點都不為過了。

  • 趙四爺是曹老闆想得到而得不到的男人,曹老闆一定念念不忘,無形中增加了趙雲在曹營的威名。

上面就是張郃、徐晃聯手都不敢挑戰趙雲的原因了。


比禾觀史


三國時期,各諸侯較量。魏蜀吳三個國家平分天下,互相敵對,互相仇視。作為各自陣營的大將,關係自然不好,張郃和徐晃是曹魏手下的武將,經驗十分豐富,都是高手,比平常的武將更加懂得圓滑。這樣的兩個人物,看待蜀漢的上將張飛,簡直就是小兒科,對其口出狂言。他們英勇善戰,攻打關羽,顯示了武將的熱血,但是為什麼張郃和徐晃都不敢面對趙雲呢?

張郃


張郃之所以看不起張飛,無非是因為還沒了解對方,徐晃敢挑戰關羽,是因為當時關羽無路可走還帶著一身傷。之前有人勸說張郃,張飛是巴西的守將,跟平常人可不一樣,千萬不要輕敵。但是張郃卻說,人人都害怕他,可我只把他當做小孩,這次去必定要把他捉住。他之所以在巖渠之戰說出狠話,只不過是他自認為自己文武雙全,無人能敵,過於自信才有了這番言語。這時候的他不僅沒有把張飛放在眼裡,還認為勸說自己的人過於膽小,連張飛都不敢挑戰。這次的輕敵,也讓他成為了一個笑話,他這次帶去的將士,最後只剩下十來個人了,差點被將軍給處置了。

在漢水之戰中,徐晃自告奮勇的要去打仗,跟關羽對陣,也是抱著僥倖心理,因為關於當時年齡已經打了,戰鬥力定是不如壯年時期了,並且關羽圍攻樊城,發動了襄樊戰爭,手臂上中了毒箭。雖然後期有華佗為他治療,但是傷筋動骨一百天,在短時間內,他的作戰水平肯定會受到影響,只能用一隻手來對抗徐晃,就算是關羽實力比他再高,在這樣吃虧的情況下,徐晃想著僥倖能贏。

而張郃不想對抗趙雲,是因為留下了心理陰影,當時他痛殺高覽。之前說過張郃蔑視張飛,認為他是小兒科,其實並不是他實力強,而是因為他過於狂妄自大,他之後也因此受到了懲罰。之後張郃跟敵方對抗,變得非常小心。張郃跟趙雲對陣的時候,兩個人就在戰場上交過手了。

公元201年,曹魏和蜀漢對陣,劉備一直敗退,當時高覽追殺劉備,三個回合就殺死了劉闢,但是一個回合就死在了趙雲的手下。可見張郃和高覽的實力差不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怎麼會不害怕呢?之前張郃和高覽一起在袁紹的手下辦事,很瞭解高覽的水平,這樣的人被趙雲直接秒殺,也給張郃的心裡帶來了很大的陰影。

徐晃

另外,徐晃不敢跟趙雲對抗的原因是害怕趙雲在戰場上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徐晃之所以能夠對陣關羽,是因為關羽當時處於弱勢,年齡大,受傷。聰明的徐晃如果沒有勝率,又怎麼會出站關羽呢?但就算徐晃有了敵對關羽的能力,面對趙雲還是有些害怕。趙雲當時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直接殺了曹魏手下的五十名戰將,就出了甘夫人等人,曹營內的人,沒一個不是心驚膽戰。趙雲可不像關羽,處於弱勢,他正是壯年。

由此可知,張郃看不起張飛,徐晃敢跟關羽對陣,都是有特殊原因的,並不是二人有多強的能力,不敢應對趙雲,是因為趙雲的實力真的非常強。


春秋亂舞


張郃曾經藐視張飛,對上級曹洪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之!”

張郃率兵到達巴西,與張飛開始進行對陣,但糟糕的是,三戰皆敗。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回中。

回目: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一戰是閬中之戰。

兩軍擺開陣勢,張飛與張郃出馬交鋒,“戰到二十餘合”,張郃軍隊後方冒出蜀軍旗幟,張郃認為已經被敵人前後夾擊,連忙撤軍。前面張飛和雷銅率兵進攻,張郃大敗。


第二戰是宕渠之戰。

張郃吃了虧以後,固守宕渠不出,任張飛百般挑釁,堅拒不戰。張飛假裝醉酒,誘張郃率兵劫寨。張郃乘夜偷襲,卻陷入了張飛的伏擊圈,張飛挺矛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飛的另兩路人馬在魏延和雷銅的率領下乘機偷襲了張郃的矇頭、蕩石兩寨,張郃只得倉皇退走。
第三戰是瓦口關之戰。

連續兩次被張飛撿了便宜,張郃也吸取了教訓。他“分兩軍去關口前山僻埋伏”,與張飛大戰,張郃詐敗而走,雷銅來追,被張郃反殺,扳回一局。次日再戰,張郃又詐敗,張飛識破了張郃的計謀,收兵不追。張飛與魏延設下計謀,再與張郃交戰,張郃詐敗,魏延率兵繞道敵後,將戰車引燃,堵住張郃的伏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張郃見勢不妙,拋掉大軍,帶著幾個親隨,棄馬翻山,逃之夭夭。



張郃並非是誇誇其談之輩,他與張飛交戰三次,分別是二十餘合、三五十合,十餘合詐敗,說明他的武藝完可以支撐一段時間,自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因為此時的張飛年齡已過五旬,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武力值已衰褪至低谷,想在戰陣上拿下他張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但張郃沒有料想到的是,張飛這個表面上粗莽的傢伙居然詭計多端,大大的狡猾,屢次設下圈套。張郃之敗,一是因為對張飛嚴重的誤判,二是兵力不足,曹洪又不肯出兵相助。

徐晃在支援襄樊的曹仁時,也曾經與關羽作戰,徐晃獲得了勝利。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六回中。

回目: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徐晃得到曹操命其增援曹仁的命令後,早有準備,他事先就已經探知關羽的駐軍情況:關平屯兵在偃城,廖化屯兵在四冢,一十二個寨柵相連呼應。

徐晃派出副將徐商和呂建打著徐晃主力軍的旗號,到偃城拖住關平,又自領精兵循著沔水去偷襲偃城後方,一舉擊敗了關平。緊接著,將計就計,引關平和廖化來偷營,卻設下埋伏,再擊破廖化大寨。當徐晃率兵推進到樊城戰場的時候,關羽來戰,兩人交鋒,“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羽落在下風,被徐晃打退。

此時的關羽已經年過六旬,武力值早已衰褪,不久前又在樊城下中了毒箭,刮骨療毒,箭傷未愈。

徐晃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早已掌握了這些情報,知道關羽是個力量型的猛將,受傷後必然戰力大減,所以敢於在戰場上正面硬磕關羽。

所以說,徐晃和張郃分別敢於挑戰關羽和張飛,他們是有底氣的,並非狂妄而貿然行事。

張郃和徐晃遭遇趙雲則是另一種情形。

早在赤壁之戰時,張郃和徐晃就曾經聯手與趙雲對戰過,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回中。

回目: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赤壁一把大火,將曹軍燒得焦頭爛額,潰不成軍,曹操率敗兵擇道烏林北還,遭到早已埋伏在這裡的趙雲的堵截。在長坂坡一戰中,曹操就領教過趙雲的厲害,所以這次曹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

這次戰鬥應該給徐晃和張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致他們後來再也不敢招惹趙雲。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中,徐晃和張郃再次遇到趙雲,·是在漢中的米倉山之戰。

回目: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曹操和劉備展開漢中之戰,曹操屢次失利,兵退陽平關,黃忠和趙雲包抄曹軍後方糧道。黃忠引副將張著去偷襲曹軍囤糧重地米倉山,卻被張郃和徐晃包圍,苦戰不得脫圍。趙雲得知,立即來救,匹馬衝陣,連斬曹軍兩員戰將:焦


炳和慕容烈。又在戰場上秀了一套槍法,“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張郃和徐晃本來就對趙雲印象深刻,見趙雲又至,心驚膽戰,不敢上前。等到趙雲救出黃忠,張郃和徐晃就更不敢阻攔了,一個擅長混戰的趙雲就已經夠可怕了,何況再添一個百步穿楊的黃忠?

所以說,張郃和徐晃不敢招惹趙雲,主要是因為戰場形勢的緣故,以往的經歷給心理造成了巨大陰影也是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