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由繁体到简体有哪些演变规则?

老陶瓜帅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汉字发展到今天,大约有56000个,但日常用的汉字,只有约2500个左右。

汉字传说是仓颉创造出来的。仓颉长着四只眼,上面两只观察日月心辰,下面两只观察山川鸟兽,他根据万物的形象,创造了汉字。

象形字是指直接描画实物形状的汉字。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用简单的笔画符号指示出更抽象的概念。形声字是通过一个象形字表示字义,再加上表示声音的字或符号,组合成新字。会意字是用两种以上的图画,组成一个合体字,表达新的意思。

从早期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经过几次比较大的变化,最终形成了横平竖直、四角方折的方块字,并留传下来甲骨文、金文、纂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优美的字体。由于汉字用弯折变化的线条组成,无论是刀刻,还是用毛笔书写,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各种汉字字体都产生过大量杰出的书法作品。

汉字由繁体到简体、由不规范到规范,经历了一个简化的过程。从纂书到隶书,是最关键的一次简化。草书和行书中的很多字体,实际上也是简化字。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统一使用,国家制定了《简化字总表》,进一步规范了简化字


粘杆侍卫


从汉字诞生以来,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趋势,虽然有的会变得更复杂难写,但总的来说,简化是主流。

中国汉字的简化,从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而今天所说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只是相对而言,古代有古代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当代有当代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当代的简体字,是建国之后才倡导的,大的简化工作有两次,一次在五十年代,一次在七八十年代,但第二次简化没有成功,无法推行。

汉字简化(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三千多年来,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使用的都是繁体字。繁体字曾在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方面功绩卓著。但是,繁体字有三个缺点:难读、难写、难记。汉字一共有近6万个,常用字也有4500多个,要一个个都记住当然很困难,而繁体字笔画繁多,要记住就更加困难。

所以,为了便利书写和认记,汉字必须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如确定“烟”为规范字,而“烟、菸”为异体字。废除不用。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天其书法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出了楷书,唐朝时流行,我国的繁体字型基本稳定,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为80%以上,为了发展各方面的事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了扫盲运动。

在1956年国务院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原则主要有三个:一是只对已有汉字简化,不再造新字;二是优先选用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简体字;三是原字不复杂的不再简化。

简化方法以钱玄同先生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共七种:一是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二是将草书楷体化,三是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四是仅保留原字有特征的部分,五是保留原字轮廓,六是将原来的形声字换成简单的声旁,七是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文盲率在2015年时降到3.6%,简化汉字的功劳不可磨灭。

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青吾心


总体来说,汉字简化其实就是把大部分字用草书代替了!如果是真正简化古人还在前面!我们始终在模仿,从没有超越!我觉得是我抬不起头!











止儿文学



陈若V06


汉字繁体是篆书为最。(:象形符号画书列外),春秋战国时的仿画书可谓畸变。但异体字造构亦是最多的。入汉后,汉初的篆变隶书是简体书的雏形,至汉中后期隶书成熟体己进一步简化字形。及楷书行世,书体的简化基本定格。此时的楷书体,:南北每有不同-,北碑体多异体字,为此后文字简化留下淑本。及至新中国勘定简化字,大多源于古代己有的异体字。:或变革中的隶书草书,甚至是篆书。只要有可简化的,均可纳入审查范围。:只是不惜当时未能做到凡繁则简,留下了许多尚是繁的文字。如鼎。'(隶曹全碑已简其下部分仅二竖左撇右捺共四笔)。寡。(下部已简化无分),现代简化的:无(無),唐人抄经中便已有。等等,简化是合理的,也是历史文字的逐渐改革发展的必然。:


一斗楼


表形、表意和形声的内涵必须保留的前提下进行简化,形简而神不减。


六季如歌


草体、异体、俗体是参考标本


汝州王国成


简洁易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