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若不失荊州,劉備能一統三國嗎,說說你的看法?

岸上魚水中鳥


若荊州不失,劉備未必能夠統一天下,但蜀漢統一三國極有可能,但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蜀漢內部高度統一,互相不拆臺,荊州方向保持長期穩定固守,益州積極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漢中方向整頓軍務嚴防死守。

2.休養生息三至五年後突然發起北伐攻勢,荊州方向可佯動配合,主攻雍涼方向,一舉攻取隴右,與曹魏暫以隴山為界。

3.奪取隴右後仍需兩至三年消化鞏固時間,時機成熟後仍以荊州方向佯動,隴右、漢中方向可同時發兵一舉奪取潼關以西的關中之地。

4. 奪得隴右及關中後天下大勢已發生鉅變,蜀漢國力、軍力將大增,可擇機從關中、房陵及荊州三路發兵一舉滅魏統一北方。

5. 蜀漢若統一北方又擁有益州、漢中及荊州一部,滅吳只是時間問題。


馬昱東


劉備還真的有統一全國的機會,這個時間點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並且成功幾率還不算太小,雖然要有幾個必要條件作為前提。

第一個前提就是劉備集團實際控制的荊州一點沒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當然,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並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

第二個前提是第一個的關聯問題,稍嫌苛刻,還是關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動固守荊州的話,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為爭魏王之位中樞幾乎停擺了小半年,曹魏集團內部人心惶惶,關羽趁此之機再發動北伐,也許能一鼓作氣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對中說的上將軍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陽。個人認為,對曹魏威脅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直接殺向洛陽,魏國統治的核心腹地必定會重兵防守。

第三個前提,與劉備自身和孫權有關。假如時間設定在220年,彼時的劉備還沒稱帝刺激到孫權,如果劉備能做好與孫權的統戰工作,說服孫權一起伐魏,約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國地盤,也許孫權會從東線的合肥、淮南一線集全國精銳攻擊魏國。





月夜luck


歷史是不能重新來過的,我們研究歷史就應該知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歷史的車輪前進的步伐。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關羽沒有死 荊州還屬於蜀國的疆域。其實也改變不了不了什麼,劉備還是不可能統一三國的。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我們先看一下實力對比

曹魏人口:443萬,兵力約50萬

蜀漢人口:94萬,兵力約10萬

孫吳人口:230萬,兵力約20萬

看見沒!曹操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不管劉備有沒有荊州,其實那個時候三國鼎立已經成了既定事實。其實真正想成為最強機會也不多。因為那個時候孫吳曹魏會變成左右夾擊劉備。想保住荊州太難了。不過確實沒有失去荊州這個只天下執牛耳的地方,又有巴蜀後方糧倉早晚要南北通吃。只可惜失去了。諸葛亮也知道一旦失去後就大勢已去,中興漢室以遙遙無期。所以在巴蜀漢中一直窮兵黷武,試圖北出祁山以扳回局面。確實有好幾次能夠拿下北方重新回到割據,但是上天沒有給他們那麼好的運氣。北出失利註定蜀國已不能與魏國抗衡,加上連年征戰得不到休養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小黃論道談雙創


關羽若不失荊州,劉備能一統三國嗎?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劉備和諸葛亮一生都希望一統三國,興復漢室。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後,劉備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荊州是必不可失的,荊州對於蜀國好比是一扇戶門,擁有荊州,蜀國可以此為依託,在對決魏國和東吳時,在戰略上將處於有利的位置。

而失去荊州,要想攻打魏國,只能從漢中出兵繞道岐山,路途遙遠難走不說,關鍵是軍隊糧草供給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想一統三國,基本上就只是一腔情願而已了。之後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無功而返就是很好的證明。

那麼,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一統三國呢?我的答案是未必。為什麼這樣說呢?劉備丟失荊州之前,整個中國大致分為九個州。劉備的蜀國只佔其中的一個州,曹操的魏國獨佔五個州,孫權的東吳佔三個州。而且,魏國和東吳所佔的地方相對富足,後起之國蜀國所佔的地方,在當時比較下來只能算是蠻荒之地,窮鄉僻壤而已,其國力與魏國相差甚遠,也遠不及東吳。打仗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國家的實力,三國中,蜀國的實力最弱,單憑自己一國之力,要想一統三國,可能性不大。

所以,我們可以看的,在劉備奪取益州漢中之地後,當時號稱擁兵70萬,荊州丟失後,劉備傾國之力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蜀國由此後轉盛為衰。

結論,如果關羽不失荊州,劉備要想一統三國,單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唯一的可能性就在於聯合東吳,一起消滅魏國,再等待有利時機,吞併東吳,這樣才可能實現其統一三國的雄心壯志。










五洲歷史


數三國英雄,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關羽了,關羽斬顏良而一張揚名,後幫助劉備駐守荊州,期間他矢志北伐,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令曹操都為之震恐,一度想避其鋒芒遷都。然而,正當關羽處在人生巔峰的時候,被東吳來了個釜底抽薪,偷襲了荊州大後方。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度成為了千古憾事。

我們知道,諸葛亮當初的隆中對為劉備繪製好了完美的藍圖:東聯東吳,北拒曹魏,佔據荊州地利,西取巴蜀作為根基,增兵聚糧以待時變,一下一旦有變,派一上將率領荊州之兵出宛、洛,劉備輕率大家出漢中,兩面北伐,鼎定中原。

關羽大意失荊州完全把諸葛亮的宏偉藍圖給破壞了,以至於蜀漢要想北伐就只能從漢中一路出兵,而漢中峰巒阻塞,運糧是個大問題,諸葛亮四次北伐無功而返其中有三次就是因為軍糧難以為繼才退兵的。如果荊州還在蜀漢手中,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另外,由於關羽戰敗被殺,張飛也依次死亡,弄得劉備被複仇信念衝昏了頭腦而幹錯事,撕毀孫劉聯盟大軍閥吳,最終兵敗夷陵,將蜀漢家底揮霍一空。要是沒有此一劫難,那蜀漢會更強盛。

假如荊州還在,關羽、張飛沒死,那劉備能一統天下嗎?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機會並不大,諸葛亮《隆中對》也說了,需要等到“時變”,而這個時變曹魏會給西蜀嗎?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輔佐,諸葛亮的“時變”在哪裡?終其一生也等不到了。

三國實力,以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西蜀最差,以弱勝強不是不可能,但是那畢竟是少數,而且需要對手犯錯誤,而曹魏顯然不會犯那種錯誤。另外東吳也不會讓西蜀做大的,一旦西蜀有勝利的希望,東吳就會對其掣肘,所以說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一統天下的機會也很渺茫!


趙小三與戰神們


您好!感謝提問!

荊州要是在,劉備集團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路線會多一些,自然也多一些希望!諸葛亮每次出祁山都為了糧草而擔憂或者被糧草所誤,原因就是川路崎嶇難行,運糧不方面,常常不能及時補給,很多戰機都因此而放棄。

如果荊州在手,後面的結果就不一樣了,荊州兵精糧足,進一路北山取洛陽,退可守襄陽,也可從漢中出兵,荊州補後勤。荊州如果在劉備集團手裡的話,要比在孫權手裡作用大的多。

荊州的丟失對劉備集團損失太大,也是就在龐統死後,關羽丟荊州,劉備集團從此走了下坡路。

一切都是呂蒙小人表面結盟,不敢正面打,背地裡竟然玩偷襲,吳下阿蒙到底就只是吳下阿蒙。打合肥打不過張遼,一生的成就也是背後捅刀子拿了荊州,還殺了關羽父子,所以關羽名聲很好,而呂蒙卻少有人說好。

個人觀點[捂臉]可能有些偏激。感謝您的提問!希望可以討論!謝謝!








農村電工小吳


幾率大了很多,因為已經實現隆中對戰略的第二步,諸葛亮數次出祁山也只是想辦法走通第二步而已。

首先七十萬什麼的就不要提了,賊尷尬......

打仗確實講資源,但是形勢、人心也很重要。

首先從赤壁到漢中,曹魏是一直走下坡的,樊城水淹七軍之後如果沒丟荊州,二爺就是全身而退,對曹魏來說打擊是很大的,威震華夏不是瞎寫。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做一個合理推斷,歷史上曹操在關羽死沒多久之後就死了,死於疾病。如果關羽沒有死在白衣渡江,是不是大概率能再活個幾年?到時候曹魏要面對的就是擁有完整一代將領團隊的蜀漢,別的不說,威望還是在的,此消彼長,曹丕當上魏王之後就要遇到一個挺大的坎。

再說東吳,呂蒙的戰略失敗以後,首先孫權的聲望是會受到打擊的,再然後,呂蒙沒多久也死了(二爺再活兩年能把他那些老對頭熬得差不多)。這是時候的東吳會有兩個選擇。

第一,徹底撕破臉,正面攻打荊州。鑑於東吳從湘水之盟到白衣渡江,對奪回荊州的行動是逐漸升級的,所以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在呂蒙死後面臨的人才確實,估計會是孫十萬御駕親征,不是開玩笑,根據之後東吳徵魏的戰略,是有極大概率發生的,那麼我們十萬兄的成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如果蜀漢安撫得當,孫權會繼續苟。歷史上吳國的戰略一直是以魏為主,畢竟有個漁翁看著,孫權也知道最大的威脅就是曹魏。如果可以構建類似湘水會談之類的盟約,確保蜀吳的戰略一直對魏,安撫吳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當然希望極低。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荊州都能在樊城之戰後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機。

有了荊州和漢中作為基地,蜀國後期面臨的運糧問題就會減緩很多,魏國之後面臨的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獻帝禪位,都是諸葛亮說到的,“天下有變”,那時候能不能“克復長安,還於舊都”就是後話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幾次機會不把握住,蜀國接下來又會面臨老一輩去世,新人鎮不住場子的問題。所以如果想要達到一統天下的目標,是必須在劉備去世之前,在保有漢中、荊州的情境下,再把地盤擴大,從戰略目標上來看,至少也是要打下長安的。


小賀同志


這是一個不成立的問題,如果真的沒有丟失荊州,劉備絕對能統一天下,首先當時荊州兵馬差不多丟了10萬,和後來夷陵之敗,丟了70萬兵馬和很多名將。這也是劉備用人不當的原因。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孫權丟很多兵馬和名將。正式得天下大好時機,如果劉備當時大力發展經濟,得民心得天下,正所謂建國容易,治國難。


用戶鄒凱裝飾6669998


有可能,但也不一定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伐魏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從四川到出漢中攻擊魏國路途遙遠且艱險,後勤補給困難,只要魏國堅守不出,堅持一段時間蜀國自然就只有退出。如果荊州不失,以蜀中糧食接濟荊州前線,一方面可以保證糧草供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從四川攻擊魏國要付出的艱險。

如果關羽採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決策,荊州不失那就不會有夷陵之敗,關羽、張飛、黃蓋、黃權等猛將將臣就不會失,劉備諸葛亮北伐,很有可能北伐成功。

不一定的地方在哪裡呢?我們不能只看蜀國,魏國當時的勢力也不弱,曹操傑出軍事家,張遼、徐晃、曹仁也是良將,所以關羽不失荊州,三國肯定會是另一番格局,但劉備消滅曹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歷史不容假設,但關羽失荊州,把劉備集團統一全國的唯一希望給破滅了,值得深思。





滄海一粟7528


關羽要是不失荊州了就不會打夷陵之戰了

關羽不失荊州的話,蜀漢依然不一定能統一三國。

主要是孫權這個時期的戰略方針,是制衡兩國。孫權不會讓蜀國太強,也不會讓魏國太弱。他始終要做一個秤砣,壓得兩方不斷消耗,而給孫吳整理內政和南越兩大隱患的時間。

所以如果劉備手持荊州和襄陽,那麼劉備兵鋒可以直達曹魏首都鄴城,而中間完全沒有遮擋。又能以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的水戰優勢壓制吳國,這對吳國的制衡戰略是個絕對的不允許的事情。所以吳國一定會聯魏抗蜀。這是肯定的,因為歷史上吳國為了夷陵之戰,甚至願意名義上奉魏國為王,自己為臣。孫權很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所以他一定會聯魏抗蜀,把三國重新拉回平衡,直到他解決內政和南方的山越人

所以蜀漢即便是奪取了荊州,依然不一定能統一三國。能否奪取天下,其實統一三國的關鍵在於吳國的動向和隴右戰線的發展。隴右有個非常關鍵的產馬地,向上破關中還能直逼長安,隔斷西涼和魏國的關係,就等於把魏國兩大產馬地都奪走了,還奪走了重鎮長安,並且把魏國的戰線從兩條,變成了四條:分別是隴右防線,西涼防線,荊州防線和東吳防線。這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