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崛起,大唐帝國的衰落,兩位奸相“功莫大焉”

楊國忠和安祿山,奸相和叛將,這兩人是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共同點是,他們都敬畏一個人,可不是玄宗皇帝,而是前任奸相李林甫。

要說安祿山這種胡人,外表憨厚,內心奸詐,安祿山自以為演技天下無雙。遇到了更為奸詐的高手李林甫,栽贓陷害,無人能比。張九齡尚且都能看出安祿山不能留,更何況詭計多端的李林甫呢?

安祿山是什麼人,李林甫心裡其實看的比誰都清楚,但是就是要重用他,培養成堅決服從自己的胡人標兵,讓他掌握大權在外頭當節度使。李林甫怕的就是自己宰相地位被動搖,唐朝有節度使入相的傳統,通通換成安祿山這種胡人。管他是突厥人、契丹人還是高麗人,只要不是漢人,就入不了相。

帝國的隱患,類似安祿山的胡人會不會造反,李林甫就不放在心上了。李林甫活著的時候,楊國忠和安祿山都表現的恭恭敬敬,安祿山心裡打什麼算盤,李林甫都能笑眯眯地說個八九不離十,嚇的安祿山大汗淋漓,“雖盛冬,常汗沾衣”。

安祿山的崛起,大唐帝國的衰落,兩位奸相“功莫大焉”

地痞流氓出身的楊國忠,積極給李林甫當小弟,楊國忠沒什麼能力,又是皇帝寵愛貴妃的族兄,李林甫也給他禮遇。楊國忠表面恭敬,心裡卻想把李林甫搞下臺,但是很清楚自己肯定玩不過老城府的李林甫。甚至直到李林甫病重之時,對他說你必定接任宰相,楊國忠神情慌張,”謝不敢當,汗流覆面”。

二賊是對李林甫畢恭畢敬,活著的李林甫他們搞不過,只能欺負死了不會說話的李林甫。李林甫死了,甚至還沒下葬,楊國忠立馬夥同安祿山陷害李林甫曾經勾結叛將阿布思意圖謀反。

唯恐一直以為李林甫是大忠臣的玄宗不信,安祿山專門重金賄賂阿布思部落的投降將領,保他升官前途無量,前往長安作證。降將準備好熟讀已久的劇本,在大理寺等有關部門的審訊下滔滔不絕,李林甫如何如何與阿布思密謀弒君造反。更絕的是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很清楚自己老丈人生前得罪不少人,這事恐怕必受牽連,直接跳出來依附楊國忠,出面證實李林甫謀反!

在這裝飾的鐵一般的事實下,加上楊國忠安祿山也是親信寵臣,玄宗李隆基不得不信,頓時勃然大怒。可憐一代奸相李林甫還沒下葬,被劈開貴重棺木,剝掉朝服,以庶人之禮安葬,家產全部抄沒。樹倒猢猻散,李林甫的兒子和親信黨羽全部流放的流放,被貶的被貶,楊國忠和安祿山笑的不亦樂乎。

將相矛盾

朝廷的公卿大臣,除了李林甫,安祿山是一概傲慢輕視。楊國忠當上宰相,安祿山也是照樣傲慢對待,這就搞的楊國忠很不爽了。憑什麼你服他不服我?

安祿山同時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其中河東節度使還是他主動申請的,玄宗竟然輕易給了。這樣安祿山就擁有全國最強數量最多的精兵,包括很多突厥、同羅、契丹等外族百戰騎兵,招兵買馬,把很多外族將領替代原先的漢人將領,漢人將領可能還有些忠君思想。顛覆唐朝,只在一念之間。

安祿山的崛起,大唐帝國的衰落,兩位奸相“功莫大焉”

在唐朝允許節度使自主募兵的情況下,招募的士兵哪管什麼忠君,安祿山給錢給官給女人,命令往哪打就往哪打。在天寶十三年安祿山造反前夕,連續多次大賞軍隊,籠絡人心。

楊國忠也懼怕安祿山手握重兵,加上這小子囂張跋扈不服自己,連續上奏安祿山有謀反跡象,到後期就直接說安祿山必反了。玄宗以為楊國忠嫉妒安祿山受寵,也沒抓到什麼有力證據,加上安祿山演技實在高超。其實楊國忠也是彎打正著,安祿山原先要等玄宗駕崩再反,總歸顧念些玄宗的恩情,安祿山最後一次入朝長安,離開辭別時刻,玄宗“解御衣以賜之”。

苦於楊國忠步步緊逼,在此後安祿山再也不敢來長安,就怕被扣留。安祿山掌管河北三個軍區的軍事力量已經將近十年了,表面上常備部隊十八萬,加上其私下裡招募收降的胡漢大兵,恐怕軍隊總數已經達到二三十萬。

安祿山的崛起,大唐帝國的衰落,兩位奸相“功莫大焉”

節度使的官職,掌握行政、軍事、財政三項大權,要糧有糧,要錢有錢,毫無權力牽制。安祿山對於朝廷派過來的採訪使、巡察使等監察官員,給予重金賄賂,回去就會說好話。等到造反前夕,安祿山已經決心要速反了,對待朝廷也不必裝什麼恭敬了,朝廷來的使者都傲慢接待。

范陽兵起

天寶十三年年末,安祿山打著奉密旨誅殺楊國忠的旗號,以十幾萬胡漢步騎南下造反。河北諸郡太平久了,只有少量不堪一擊的州縣部隊。安祿山造反,來的太突然了,有的望風而降,有的棄城逃跑,還有的忠心不怕死,拼命抵抗數日城破屠城。三十天不到,河北二十四郡,全部瓦解。

叛軍渡過黃河,五戰五勝西域名將封常清率領的烏合之眾,也就是臨時招募的市井商販組成的軍隊,輕易攻破東都洛陽。沒訓練沒實戰的烏合之眾怎麼打的過叛軍百戰之將、百戰鐵騎?

高仙芝、封常清眼瞧勢大,賊鋒不可擋,集合部隊放棄陝州退守險要潼關。年老昏聵的玄宗聽信監軍宦官邊令度饞言斬殺二將,換上在長安養病的老將哥舒翰上陣。

唐朝的忠臣良將們成功扼制住叛軍的強大攻勢,叛軍的南面魯炅守南陽,東面張巡守睢陽,使其無法攝入荊州和江淮地區一步。與此同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精銳朔方軍在常山郡大破叛將史思明,斬首四萬餘級,目標直指安祿山的老巢范陽。

如果潼關守的住,叛軍就處於四面難以突破的困局。范陽一旦被攻破,叛軍內部有很多范陽兵將,人心必亂,眼看短期內叛亂就能平定,彷彿安祿山的人頭不久將要送到長安。

安祿山的崛起,大唐帝國的衰落,兩位奸相“功莫大焉”

而奸相楊國忠此時卻按耐不住,鼓動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潼關迎擊叛軍,玄宗已經七十多歲了,年老愚鈍且不知軍事。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二十多歲帶兵衝入皇宮剷除韋氏的神武楚王殿下,也不是那個開元之初勵精圖治的英明聖君了。

哥舒翰名義上有二十萬大軍,但多是新兵,守個險要潼關可以,出戰難敵安祿山兇猛的幽州突騎。叛軍連續強攻潼關半年,久攻不下,一籌莫展。安祿山在洛陽暴跳如雷,大罵謀士。

身為久經沙場的老將,哥舒翰很清楚這仗不能打啊!苦苦上奏相勸,玄宗都聽不進去,只能撫膺痛哭,被迫出戰。反被叛軍佔據險要,二十萬大軍被殺的幾乎全軍覆沒,回到潼關的不足八千!哥舒翰被部將胡人火拔歸仁綁了投降安祿山。

關中的門戶潼關失守,長安不保。誰也沒想到這場李林甫時期就種下的浩劫會持續八年之久。大唐打贏了,被打的殘廢加滿身創口,在這種情況下,苟延殘喘又活了一百五十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