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晚10年爆发战争,在这十年内拼命发展军事,能攻下欧洲吗?

梦想的奶牛


不能!

这个判断不是我下的,而是当时德国人自己总结的。

二战之前,爆发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中,德国最先走出了经济危机。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德国也顺势重整了军队,发展了军工。在当时德国的经济和军队都是最好的。战争打的就是经济,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钱。德国当时经济最好,钱最多,所以德军有充足的人数,有充足的武器,有充足的训练。

德国的经济最好,钱最多,军队最强。希特勒也就有意愿发动战争。但德国人做事还是精细的很,他们事先做了大量的调研,探讨战争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得出的结论是:

德国应该尽快发动战争。现在德军在先进装备上占据优势,再过两年,其他国家也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到时候经济走强,英法美有足够的钱发展武器,在先进装备上就会追上德国,到时候德国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泡沫破裂是一个必然的轮回,就跟人必然会生病一样。健康生活了几年,体内毒素积攒多了,得一场病,折腾几天,免疫系统消灭了毒素,虚弱,康复,健康强壮,几年后再病......如此循环往复。人体就是在不断的与病毒的斗争中强大的。经济也是在不断的危机中,不断的泡沫破裂中不断自我修复,不断繁荣的。经济一定会有危机,一定会遇到泡沫破裂,但也一定会从危机中走出来,然后新生。

二战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一定会走出来的,这是必然规律。只不过是德国先走出来了两年,占据了先发优势。而德国人也清楚的看到,未来几年,其他国家也会走出危机,重新振作,到时候德国的优势就没有了。

所以他们的战争只能提前,不能往后推。

说到这咱们就可以继续探讨为什么二战初期英法为什么输的那么惨,英法的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剩下的大家都知道,英法宣而不战,在西线徘徊,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然后德国杀了个回马枪,直接灭了法国,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跑回了老家。

这些事标准的说法是:英国首相软弱无能,没有勇气开战,居心不良,想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去攻击苏联,最终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都是195几年,196几年编的教材说的,跨过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进入了21世纪,都人工智能、5G时代了,到现在还有人闭着眼睛背台词,也是让人很无奈。

英法的绥靖政策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还没有彻底走出经济危机,根本无力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

英法还在为吃饭发愁,德国已经开始大练兵了。英法的企业还在筹集资金生产桌椅板凳,德国已经生产坦克、炮弹了。同样的钱,德国可以敞开用,生产10枚炮弹。但在英法手里,只能生产1枚炮弹,剩下的钱去买民用品......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嘴上说宣战,但对于英法而言,想打仗,甚至是想主动发起进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干。就武器装备而言,譬如坦克、飞机、大炮、弹药......很多工作得从画图纸、建厂房开始。就人员而言,得从征兵开始。征兵的同时还得建兵营,建操场,建医院......对于英法这种还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国家而言,做这些工作明显是极其艰难的。

想完成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一个奢侈品:时间。而德国就没给他们这个时间,率先向法国发动了闪电战。

我们国内很多人低估了英国宣战的意义。宣战,是有法律效力的。一个国家正式宣战不是闹着玩。它是经过议院通过,国王批准,首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的。宣战就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必须打,肯定打。英国对德宣战是板上钉钉的要跟德国玩命,这没有悬念。问题出在英国是按照一战的节奏去准备战争。还以为能跟德国打堑壕战,自己有一年的准备时间。英国还按套路准备呢,结果一眨眼希特勒已经拍马拎刀杀到面前,英国人也只能虚晃一枪拨马便走了。

虽然德国有了个梦幻的开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拖到了中后期,以英国为例,他已经把经济转到了战时轨道,完成了准备,把整个国家都动员了起来,在装备上超过了德国。英国在雷达、声呐、密码这些高技术领域领先于德国,舰船方面更是德国所不能及,战斗机、轰炸机,也是略强于德国。陆军方面,虽然英军的战斗力,将领的指挥水平远远不如德军,但依靠后勤、装备的绝对碾压,英军已经能在地面打赢德军。

苏联在初期被德国打的差点亡国,但熬过了2年以后,把国家都动员起来,他的飞机、大炮、坦克也完全碾压德国。至于美国就更不用提了。

德国为什么钟情于闪电战?因为他最大的劣势就是时间。

战争越往后拖,对他越不利。法国没能扛过他致命的一剑,立扑。英苏挺过了他三板斧,国家动员起来,德国也就必死无疑了。

如题所说,德国埋头再发展10年。如果那样的话,英法也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经济变强,也会跟着发展军事,德国不但不会领先,反倒会被追上来(这就是开头我说的德军自己的判断)。不过祸福相依,如果真是那样,希特勒还会不会发动战争就不一定了。

德国人战前自己的判断就是要么早打快打,要么就别打。时间对德国不利,这个谁都明白。希特勒明白,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这些老油条更明白。1939年二战爆发,1941年的冬季德军被阻挡在斯大林格勒,熬到了1942年,英美苏都缓过来了,这时候德国败局已定。1943年德黑兰会议,英美苏就开始研究瓜分战后世界了。1942年到1945年,这是盟国之间讲价、勾心斗角的垃圾时间。


锐度何老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1939年9月1号德国闪击波兰为起点;如果向后推迟10年,那应该是1949年9月1号。如果在这10年里,希特勒积极整军备战、厚积薄发能不能一举拿下欧洲?

不能!首先,我们不能将假设的目光集中在10年后德国所积攒的力量上,而是要重点评估在这10年里,其它国家以及国际格局所发生的变化。

如果从阵营伙伴的角度来看,希特勒可以等,但日本和意大利却等不起!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经济危机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未能幸免:黄金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减产;种种告急迫使日本不得不早日发动战争。

反观意大利,同样因经济危机而和日本同病相怜。国内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让墨索里尼手足无措,权衡之后认为:只有尽快发动对外战争才能及时有效的减轻本国内的经济负担。

客观而言,1929年的那场经济危机是截至目前在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最严重的一次!始于美国纽约、然后以燎原之势蔓延至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工厂纷纷倒闭,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英、法、德、美等国才刚刚从一战的泥沼中爬出,紧接着又掉入经济危机的深渊。而彼时的苏联也仅是一个建立还不足十年的新生政权,政治架构并不算稳定。

这一系列罕有的国际性大事件,无疑给了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绝佳机会,但这个机会却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纳粹德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恢复经济、扩充武装,那即便是开战也无法与二战相提并论的成绩。

所以说,给希特勒十年就等于给美、英、法十年;德国在发展的同时,欧洲其它国家也在发展。届时,德国或许就已经不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如果希特勒推迟10年,说不定按耐不住的就是苏联)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首先,希特勒为什么要晚10年再发动战争?当时德国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人才济济,国家富裕,当时德国已经有2000多架战斗机及轰炸机,就是放到现在,那个国家有这么多战机?不要给我说现在战机贵,难道1938年的百万富翁没有2018年的亿万富翁有钱?反倒是其他国家都没有准备好,这对德国来说是个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推迟呢?而且历史也证明希特勒是对的。至于最后的失败,有人说是敦刻尔克放走30多万英法联军导致的,有人说没有听取古德里安将军直接进攻莫斯科引起的,还有人说后来不断分兵导致的,其实都不最重要的原因,即使放到现在来看,希特勒打苏联也没错,一个国家被消灭了400万正规军,居然还有几百万部队可以打仗?苏联的卫国战争,其实拿老百姓的命去堆出来的,口号是为人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苏联历史,看看苏联卫国战争前后怎么对待苏联人民的,而希特勒又是怎么对待德国的人民的。希特勒的每一步骤都没错都没错,但是历史就是给出了一个正正得负的结局。任何人都会出错,但历史不会,不管怎么样,因果循环,历史走到今天必有它的道理,尊重历史才能无愧于心未来。


三只小猪180901818


十年不能挽救德国,即便再发展二十年,德国也难以以军事称霸欧洲。

和平是既定国策



早在俾斯麦时期甚至更早,德国就意识到,海洋上有英国,大陆上有法国。德国无论从海岸线长度、领海面积以及其它历史积淀来看,都不应该把目光投向海洋。所以德国的既定国策是联合英国对抗法国,谋求陆上霸权。

战争捅了马蜂窝



一战时,德国人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全面的战争一爆发,德国人立刻发现英法俄意的世仇消失了,一国打多国必然陷入到持久战,而德国没有速败已经可以说明德国的军事实力了,之后就进入到我们熟悉的情况了,德国被彻底拖垮了。

希特勒没有胜算



二战时代,国际局势并没有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大变化,而德国若要获胜,必须强大到能打败所有国家,十年够不够?不,问题不在时间,打仗不仅是军事的比拼,苏联的解体就可以说明穷兵黩武的后果。

除非希特勒有提升德国国力的良策,否则原子弹都救不了他,二战的战略失误就在于发动了二战本身,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休战都改变不了什么。


天目曜变


首先吐槽下这种问题。

你轴心国打不赢战争安心发育就能赢?问这问题的人估计就是那种玩即时战略游戏的孩子心态。


你去问问诸葛亮,问问他拖着一个“益州疲弊”不出祁山不打仗,和数倍国力的曹魏对着发育,谁能赢?

等你德三安心发育,美苏要地有地要矿有矿要人有人,哪样都比你多几倍,你对着发育?

不说美苏,英国坐拥5亿人口的殖民地,你和人家对着发育?

等你十年发育完了,苏联都干完第四个五年计划了,三百个师甩你脸上叫你打,来啊打啊!乌拉乌拉!



等你十年发育完弄出投在广岛长崎那种蘑菇弹了,人家美国的核弹都能远程打击了。

你不打仗,一战的巨额赔款你赔不赔?扩充军备和重振经济的巨额外债还不还?想好了,打仗征服欧洲就都一笔勾销了,就强犹太人那点钱够支撑国民幸福指数和对纳粹狂热度的嘛?


你德三不打仗就那么丁点个地方,别说军用原料,你粮食都得进口,你不先下手为上等啥呢?

许多人就是搞不明白,德国短板太多了,他身为战败国和经济危机受害国,所以他必须用他的长处---军事能力来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


历史区的旅法师


首先来回顾二战之前的德国军力,在希特勒接管了魏玛共和国总统办公室之后,1935年3月16日便重新恢复的征兵制度。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必须在秋季接受征兵体检,只要是我重大的身心障碍的人立刻入伍服兵役。

这个制度一出,足以把的德国20岁的青年阶层征到枯竭为止,同时也为德意志国防军招募到了源源不断的军事人力,从这一刻起,整个欧洲的战争飓风就已经开始,起点就可以从这一次的征兵开始。那么具体征招了多少兵源呢,德军从凡尔赛废除前的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万5千名海军,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短时间内迅速扩编成36个步兵师,4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骑兵师,5个重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的规模,天呐,这就是这个规模的膨胀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可以说是聚变了。

其中凡尔赛条约废除前的3个骑兵师被减少到1个尤其可以看到,德军所重视的机械化部队,闪击周边的小国最主要靠的就是德军装甲,来发动闪电战,其结果就是装甲突进到对方的纵深,对方的两翼发现自己的大后方没有了,便迅速撤退到了后方,此时德军便大范围的攻城略地,突进的效率很高,周边小国便纷纷被德军占领,为什么德军如此的热衷于闪电战,很大的一方面就是,德军的整体实力并不足以支持他进行长久的消耗战,机械化作战的速战速决是二战德军制胜法宝。

二战纳粹最终的失败一个是策略上的,再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二战德军根本就没有与全欧洲相抗衡6年的实力,光是在1944年的苏德战场德军便损失的75个步兵师约230个步兵旅。相比苏军应该是损失的更多,但是苏军的战力在却比刚开始强了不少,德军此时就没办法再支撑下去。

第二年的1945年,希特勒突然发布一道命令,禁止以训练的名义调度部队,同时把现役军官全部派到一线战场,便没有了现役士兵去训练新兵,不管是在等10年或是更久,一个国家终究没有与全地区或洲相抗衡的实力,更不用说抗衡世界,更何况二战德军从开始的第一枪就注定要速战速决,就没想过要打什么消耗的持久战,战争的泥潭使得二战德国越陷越深,最终无法抽身,失败是必然。


历史君观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二战的爆发并不是由谁选择的。同样的不论是希特勒还是丘吉尔或者斯大林,他们可以决定战争的结束。但决定不了战争的开始。二战时期对于德国来说,越晚开战当然对于德国来说越有利了。起码德国可以更进一步的整军备战。不至于开战之后手忙脚乱。但事实上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希特勒自己可以选择时间而决定的。


原本在一战后,德国的战败导致了德国时刻处于被法国剥削压迫的环境中。虽然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始扩张生产,整军备战。但实际上德国的经济一直都处于奔溃边缘。我一直都强调,二战的爆发实际上就是一场利益的争夺战。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股市都崩盘引发了银行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美国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然也影响了整个欧洲。而德国孱弱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危机面前瞬间崩溃。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希特勒无奈才会发动战争。“内部矛盾外部解决”这是政客的惯用手段。

历史上把德国入侵波兰认为是二战爆发的导火索。但实际上全球性的经融危机爆发才是二战真正的诱因。希特勒实际上并不愿意那么匆忙迫切的发动战争。但没办法,被逼无奈之下希特勒自己能仓促发动战争。如果真的按照提问者所说,给希特勒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发展。那么德国取得二战胜利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强。

二战时期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能源物资后勤补给不足。还有德国虽然当时科技水平世界第一。但毕竟经历过一战被制裁的伤痛。所以德国在工业方面较之美国苏联想差很大。试想一下,如果给希特勒十年的时间发展德国。那德国会强到什么地步?德国要是有了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壮大德国的海军。即使和英国对刚不了。但起码也可以有能力对英伦三岛实行登陆作战。只要德国有能力实行登陆作战。那么英国分分钟就会被灭。如果西欧被德国一统。那么德国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其次,德国有了十年时间的发展。以德国二战时间那种变态的科技实力来看,德国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十年的时间扩张德国的工业生产规模。那么德国后勤供给不足的稳日就会得到改善。而且在德国击败英国并且获得英国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之后。能源物资就再也不是德国掣肘的问题了。工业发展跟上脚步。没有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以德国二战时期的军事实力,那么很有可能德国就会取得胜利。别说攻下欧洲了。现在的世界霸主也将会是德国。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希特勒能够在前期如此顺利,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否则任何一点出了问题,希特勒基本上都不可能执政。


  • 假设希特勒进军莱茵,法国人强硬一点,希特勒就不敢大肆作祟。

  • 假设希特勒扩充军队,英法能强硬一点,希特勒就没有那么多兵源。

  • 假设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地区,英法能强硬一点,希特勒至少还知道收敛。

  • 假设当年修马奇诺防线,能够链接到比利时,希特勒进攻法国就没有那么顺。

  • 假设苏联一开始没有把兵力全部部署在边境,能够善用朱可夫,希特勒可能一开始就会遭受挫折。

……

正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希特勒才成功了。


苏联国力


由于大清洗,苏联丧失了相当的战斗力,苏联中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将军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以死刑。


大清洗导致整个苏联军队的组织被打散,军中指挥官匮乏,苏联前期的无力不是因为苏联的武器不够精良,而是因为指挥为。


如果再延迟十年,苏联将会建立一套体系更加健全,且军力更加庞大的军事力量,冷战期间全世界都见识到了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是多么庞大,到时候到底是苏联先进攻还是德国先进攻,那真的就两说了。


德国的国力非常有限,德国相对于苏联和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小国,石油,矿产等方面都非常依赖于他国,中国抗战时期还拿稀土换了不少德国装备,也就是所谓的“德械师”。


况且希特勒能不能撑到10年后还两说,当时的德国经济已经在危机的边缘,希特勒打欧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掠夺欧洲的资源来补充国内的短缺,举个例子,希特勒攻下法国以后,大幅度贬值法国货币,掠夺法国,又在欧洲各国强收所谓的“占领费”,所谓的以战养战。


纳粹这个战争机器,一旦战争停止,纳粹的经济会迅速崩盘。


李建秋的世界


不能。

首先你要知道二战的爆发,一是因为地缘政治的结果,即英法的地位受到新兴强国德国的挑战;二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它直接促使了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之后的扩军备战,将多余的产能消耗到军事上去以缓解危机。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希特勒不打这个仗,如果希特勒不向外进行扩张以消耗这些产能,那么德国就又会重返经济危机的深渊(实际上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并未缓解经济危机,二战结束后美国才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去)。


所以对德国来说,这十年不能耗也耗不起。德国要么在1939年闪击波兰点燃二战的导火索,要么就继续陷入深渊,把这几年了好不容易为军队攒下来的家当全部变成锈迹斑斑的铁壳子。

那么如果去除经济因素去考虑,单纯看军事政治因素呢?抱歉,恐怕德国仍然不能攻下欧洲。从军事上来看,截止至1940年,英法苏三国的装备,尤其是装甲部队在技术上是要领先于德国的;英法两国之所以表现不好,原因还是在战术上出了问题,从而导致最后被德国一顿狠揍。

而在这十年间,不仅仅光是德国在发展,英法苏这三国也同样在发展;那么在这种装备技术本身就领先于德国的情况之下,英法在发展十年军事力量和技术之后,也依然要领先于德国。而且当时在英法两国的军事机构中,也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了和德国的机动作战理论与装甲集群理论相似或相同的战术思想(如戴高乐);倘若在这十年间,英法的战术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德国就更加高攀不起了。

而针对苏联呢?参考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在与毛子的T-34对抗时完全处于下风的T-34危机即可。


在政治上来看呢?德国这十年也不会好受。随着德国与英法苏三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德国要求重新分配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英法苏等国将提前联合起来把新生的德国给灭掉也未免不是一种可能。虽然说在战前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苏联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但是随着英法苏三国与德国的差距在这十年间愈来愈大,工业水平与军事能力愈来愈强,三国重新联合起来把战争的火种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毕竟,按照英国佬喜欢搞离岸平衡的尿性,绥靖政策是不会就这样一直搞下去的。对苏联人来说,互不侵犯条约也只是苏联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一方面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一方面修正大清洗以来苏联的损失。

况且,对于英法和苏联来说,其要么拥有着庞大的殖民地,要么拥有着广袤的领土和资源,能够继续发展工业水平和工业规模的空间还非常的大;而德国呢?就算他技术再强,但是可供其发展的空间却已经非常小了,已经遭遇瓶颈了,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再让他发展个十年,恐怕早就“噎死”了。


二战吐槽君


首先可以说不能,先把目光放在中心,希特勒掌权的德国,实质上,可以说就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民粹集团,后来对犹太人的暴行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次,大部分科技,不得不承认,是在战争中以极快速度发展的了,纵使希特勒可以在这十年时间里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到以下情况:

德国海军发展不大,仍然是以潜艇的狼群战术为主的舰队,至于为什么?德国海军在军费方面最大的阻碍,就是赫尔曼·戈林为首的德国空军集团。众所周知,德国人为了发展和储备空军人才,大量建立飞行俱乐部,从这里面想哈特曼为首的人才也源源不断的冒了出来,相较于海军在一战后付出的惨痛代价,彩虹行动中,以皇帝级,国王级,巴伐利亚级为首的十一条战列舰中的十条,还有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毛奇号,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共十五条大型战舰沉没,这就导致魏玛共和国以及希特勒执政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海军相当于从头再来,这就给了戈林借口,相较于很难造就的海军,空军和陆军反而成为了可以大力发展的对象,并且,戈林不希望海军航空兵分掉他的空军指挥权,所以,戈林就天天在希特勒身边吹风,这种现象的最终结果就是: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建造断断续续,也根本没有投入实战。

陆军的发展更显而易见,德军前期仍然没有摆脱骡马化,弹药仍然依靠马车运送,其次,德军前期步步取胜,到了巴巴罗萨行动前期更甚,基辅战役,分割包围并最终俘虏苏军六十多万,至于原因,自然是大清洗造成的军事指挥人员的断层,我们不能保证,十年时间大清洗会不会提早结束,也不能保证,大清洗会不会继续进行下去,不可否认,苏军的大清洗的恶果在苏芬战争就已经初现端倪。

所以,我只能预测出如下结果:首先海军发展仍然还在停滞,或许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会下水服役,战舰,不会很多,但肯定大部分是小型舰艇和潜艇,俾斯麦级可能会建造三到四条。


空军,战前数量我估计会有五千四百五十架新式战机,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首飞喷气式飞机的国家,类似于me262这类的截击机会有上百架并且编为单独的喷气截击机中队,经过十年的发展,空军数量参照正常时间线的1939年战争爆发前的三千七百五十架不会多特别多,飞机真正制造多起来肯定是在战时,平时养就养不起。

陆军的话,新式轻武器发展会很快,stg44突击步枪和g43这类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肯定会大量替代k98k型步枪,坦克方面,五号豹式坦克,六号虎式坦克都会在战前小批量装备,德军的坦克主力仍然为三号,四号坦克及其改型;外因方面,张伯伦任期结束,下台后,不可能保证下一任英国首相是绥靖派,因此,德国军队的一举一动,肯定会在英国和法国人的注视下,所以我认为,德国如果想在十年后快速进攻英法,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暗地联系英法各个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力量,掀起民族解放战争,让法国人陷在中南半岛,英国人陷在缅甸和英属马来亚以及英属印度,这样才有可能速战法国并取得胜利,至于登陆英国,除非德国海军实力能有英国皇家海军总体的一半,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横跨英吉利海峡,在英国南部登陆,第一次大规模的伞降作战就可能不在克里特岛,而是在英国本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