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战斗机为什么没有空中受油管,也从不带副油箱?

军武皮卡丘


不仅是歼-11,像歼-15、歼-16以及苏-27系列战机都很难找到一张带副油箱的照片,而像F-22、F-15、歼20都有过带副油箱的图,那为什么苏-27系列的战机很少有看到带副油箱的情况呢?答案就在苏-27飞机优秀的机体设计。由于33吨巨大的机体设计,使得飞机的体积空间比较富足,机体内部的最大载油量最高可达9.4吨,飞机的最大航程高达3790公里,作战半径更是有1500公里,所以凭借着巨大的机体载油,苏-27系列战机几乎不需要携带副油箱就可以做到长时间滞空作战。

苏-27的机体内部的油箱由机身前中后三个油箱中装油和机翼两边的2个油箱组成。前机身油箱的容量是4020升,机翼中间的油箱的容量是5330升,后机身油箱可容纳1350升,而机翼油箱则可容纳1270升。内部油箱的全燃油负荷为11975升(在燃油密度为 0.785情况下为9400千克)。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两边机翼的油箱不装油,这是因为油箱满载的情况下会对飞机的机动和最大过载会造成影响,根据苏联空军制定的要求,苏-27必须能在80%内油状态下进行8g机动。

对于苏-27战机很多人可能会知道巴伦支海手术刀,而在此事件之前,苏联飞行员还做过一个非常惊险的事情。北约的军舰靠近黑海,苏联飞行员驾驶着苏-27去驱赶,由于北约军舰不听警告,飞行员直接低空飞到军舰上空,直接打开飞机的一个油箱将几吨的航空燃油浇到北约军舰上,这下北约军舰也知道毛子不好惹,于是就撤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就算后来那个做“巴伦支海手术刀”的苏-27 飞行员。要不是苏-27的机体燃油多,毛子也不敢这么玩。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歼11沿袭苏27巨大的内油装载量,航程性能优异,能够满足正常的空战需求。

无论是按许可证生产的歼11A,还是使用国产先进航电系统及太行发动机的歼11B,都没有空中受油管,而且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挂载副油箱的记录,这种现象要从苏27巨大的内油量说起。

为了满足在广袤的苏联领空执行空战任务,苏27拥有三代机中最出色的航程性能,而实现这一性能的基础是苏27家族巨大的内油装载量。苏27系列采用扁平机身+边条翼+翼身融合+吊挂发动机的升力体布局,不但获得了计价的升阻比,而且宽大的机身为设置大型油箱创造了条件。

苏27在其庞大的机身内设置了机身前、中、后以及两侧机翼油箱,总载油量达到9.4吨,使得苏27的最大内油航程达到3600公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苏27只使用机身前中后的三个油箱,此次是的内油装载量为5.27吨,只有在远距离转场时才会用到两侧机翼油箱,两侧机翼油箱载油量高达4.13吨,相当于两个大型副油箱。

相比之下F15的内油量就小的多,只有6吨,在执行远距离任务时对保型油箱和副油箱依赖很大,现如今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的F15E打击鹰们已经得了副油箱依赖症。F15挂载大型副油箱降低了机动能力,显然不如副油箱内置的苏27们。

但是发展到苏30这个型号,由于需要挂载大量对地弹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苏30设置了空中受油管,可以在多载弹少载油的情况下起飞,然后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获得更远的作战半径。我国的歼16也同样装备了空中受油管。

苏27家族内油量巨大,所以一般不需要携带副油箱,侧卫系列携带副油箱的照片也很少。笔者只见过一种侧卫携带过副油箱,那就是苏34。

虽然理论是苏27系列都有携带副油箱的能力,但是只有苏34经常携带副油箱,毕竟作为一型专职舔地的歼击轰炸机,苏34对于航程性能还是非常看重的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哨兵小虎第825条回答。

这是“山寨机”对“原装机”起码得尊重!

1996年我们引进了苏-27战斗机,之后国家就决定由沈飞对苏-27进行全面国产化。

当时中国正处于三代机零基础的状态,那如何国产化呢?

首先就是全盘学,所以就从最基本的飞机构型上开始,而这也是“空气动力”最基本的科目。

说白了,我们就是对苏-27进行了原原本本的“复制”,至于要加输油管和副油箱,苏-27都不加,歼-11能加吗?

苏-27为什么不加输油管或者副油箱呢?

苏-27是苏联80年代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在80年代,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3800公里的超大航程,无疑极大的满足了国土防空的需求,

即使是进攻作战,只需要对苏-27进行前推部署,我想在当时,哪个国家也扛不住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和3800公里的航程吧?再加上9.4吨的机内航油,我想任谁也不需要去空中加油吧!



何况当时俄罗斯的空中加油技术,也并不先进,对于战斗机的空中加油技术,还有待成熟!

为什么现在我们中国空军的歼-16、歼-10都具备空中加油了呢?

歼-16、歼-10是我国2000年以后列装的先进战机,这与80年的作战飞机理念上至少先进了一代,待到歼—16,理念至少又再进了一代。


所以,毫无疑问,为了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效能,提高其作战航程、留空时间就尤为重要。

(歼15空中加油↑↑↑)

所以现在的战斗机,你要没有空中加油设备,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你是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哨兵小虎


我国的歼11战斗机师承苏27系列战斗机,可以说是一种空优型战斗机,也可以说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主要为单座战斗机,苏27这款战斗机引进来之后,让我国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先进战斗机的差距,当时我国的战斗机还是歼7、歼8等二代战斗机,性能远远落后于苏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生产自己的歼11A,再到改进型的歼11B,再到坊间传闻的歼11D,当然歼11系列还是以空优型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

从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开始,副油箱几乎就是战斗机的标配。因为在机头进气的时代,喷气战机的内部空间,都要被驾驶舱、进气道等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且早年的涡喷发动机额单位油耗都是很大的,对座舱后部的机身主油箱加上机翼两边的油箱,都是不够用的,这样就必须在机翼和机身下面挂上副油箱,开加力起飞期间先用副油箱de 油量,等发现敌情,再抛掉副油箱,这样既减轻机身重量,又减小飞机阻力,有利于近距离的战斗。

歼11系列之所以从不带副油箱,主要原因是其机体庞大,而且采用吊挂两台发动机的布局方式,发动机舱几乎不会占用机体内部的主要空间,这些空间都可以分布机内油箱,满油后仅仅内部油箱就可以带接近10吨航油,航程高达4000公里,这样再挂油箱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且我国的歼11系列在苏27的基础上又加大了油箱的范围,这样载油量和航程又加大了。


简简单单亦是一种平凡…


歼11战斗机并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由于歼11是在苏27基础上研制而来,苏27本身具备较强的载油量(9吨),所以在八九十年代时还算比较丰厚的,故而在后来的歼11上也没有安装空中加油管,也没有携带副油箱。

空中加油任务是一项精密度很高、很考验军工技术和飞行员素质的工作,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硬管加油技术,在使用软管加油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很难保持几乎一致的速度,而要求确在1.0-0.1米/秒的速度差,软管又软又长,让空中加油工作难上加难。


目前歼10、歼16、歼20均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歼11具备很强的载油量,航程比歼10大了两倍,完全可以胜任远程和中程作战任务。歼10航程不算太远,需要空中加油的支持,歼16执行对地作战任务,纵深很远,所以也很需要加油机。所以歼11对空中加油的需求程度不高。


标枪毒刺


歼11确实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其实判定苏27系列飞机能够进行空中加油,可以看它的IRST红外探测系统,也就是风挡前面的那个玻璃球,能进行空中加油的IRST都在右侧,好为加油设备腾出安装空间,不能进行空中加油的则位于正中间,比如歼16就非常明显在所测有一个埋置式的伸缩加油管,而IRST就挪到了右侧:

而歼11B的IRST处于正中间,也就没有空中受油管:

那么歼11为何不设计空中加油管呢?

其实这还得从苏联设计苏27说起,与美国F15、F16高低搭档不同,苏联设计战斗机的理念完全不同,苏27作为重型战机是专门设计来保卫本土作战,苏联的国土实在过于庞大,需要重型的、航程远的战机保卫;而真正对外作战的主力其实是米格29(前线战斗机),这款战机才是去和美国F15争夺制空权的,而苏27任务其实就是守家!

而为了能够保障米格29在前线简易机场起降时进气道不吸进杂物而损坏,米格公司专门为米格29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进气口防异物屏蔽结构,在起降中进气口可以被完全关闭,而发动机进气则由上方百叶窗口式的辅助进气道来完成。这样的设计让米格29少带了1.5吨燃油,也是米格29仅仅只有600公里作战半径的原因所在,不过在苏联的体系里,这款能够在土跑道起飞的战斗机随时都待在前线,不需要这么大的航程!

而苏27则是苏联设计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一次性能够携带9吨燃油,航程达到了38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更是达到1500公里,这本身就非常优秀了;而且苏27在任务还是守家,在本土作战,有预警机、地面雷达系统为其提供强有力支持,他不需要飞上天空去自己寻找目标,不需要去兜圈子,更不需要在天上长时间的巡逻,因此这样大的作战半径绰绰有余,也就根本不需要空中加油机的支持了!

而我国进口苏27是从苏联谈判签订的合同,当时还担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认账怎么办?不过后来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之后这款战机我国使用后非常满意,于是又进口的一批,还购买200架自己组装,也就是我国的歼11A,本质上他就是苏27。

在生产歼11A过程中,我国沈飞已经开始对其进行解剖分解,而且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俄罗斯的雷达和航电系统是一大弱电,沈飞于是就自行对歼11A进行电子产品升级改造,大约在生产了60~80架歼11A的时候,沈飞已经吃透了这款战机,并改造升级出了歼11B,但主要改造是换装落后雷达和一些电子产品,其他方面并没有改进,也没有加装加油管系统,大概当年我国还没有吃透这款战机,也就没敢贸然乱改。而且歼11战机的作战半径也够用,再加上我国当时也没有合适的加油机,轰油6要飞2500~3000公里为歼11B加油的话,恐怕勉强能保证1架苏27,连僚机都无法保障,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歼11B没有加油管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款战机主要也是负责防御的,不需要飞到其他国家去作战,不需要那么大的航程,而且苏27的作战半径已经达到1500公里,不存在短腿的问题,当然也就很少挂副油箱了,如果需要进行远程拦截,挂副油箱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而随着我国空军实力越来越强大,我国空军思想开始转变为攻防兼备型,也有了更为强大的歼16这种双任务战机,他就是要突破敌方纵深的,是属于典型的进攻型武器,自然也就需要更大的航程,因此在歼16出来后加油管的问题就弥补上来了!


狼烟火燎


歼-11,是引进全套苏霍伊技术的苏-27战斗机的国产版本,是一款重型双发全天候制空型战斗机,但对地打击能力却非常一般,只能打无制导的火箭弹。

由于机体尺寸大,内部空间也较大,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仅机内燃油就高达9.5吨,几乎与一架轻型战斗机的重量相当。
因此,苏-27战斗机航程较远,达到了3790公里;滞空时间较长,战半径也较大,高空状态达到了1700公里。


苏-27飞行速度达到2.35马赫,机翼处有8个外部挂架,除了装备近距格斗导弹以外,还能携带4枚远程空空导弹,具备与西方F-15/16等著名第三代机过招的能力,空战性能非常优异。


至于苏-27不具备空中受油能力,可能与苏霍尔设计局的研发思路以及战机的使用背景有关,是一型遂行本土防空作战的战斗机。

由于运用于防空作战,3790公里的最大航程,对于当时的苏联空军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在研发设计时,就根本没有考虑要装备空中受油系统。



此外,空中受油系统的安装,必将给战斗机的研发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增大机体结构的复杂程度,既然苏-27以遂行本土防御作战为主,是否有受油系统问题不大。

沈飞引进了苏-27战斗机的整条生产线,就只能按原先的图纸、工艺、工序等按部就班的抓紧生产,以满足空军对苏-27这架空优战斗机的渴望,毕竟当时的空军歼-6/7/8等第2代战斗机才是主力,根本没有第3代战斗机。

在当时的情况下,沈飞不可能再另起炉灶,重新设计复杂的空中受油系统,进而耽误歼-11战斗机的生产,而是抓紧歼-11的制造速度。

执行本土防空任务时,歼-11的机内燃油量足可应付,除了不装备复杂的空中受油系统,也可不带副油箱出击,8个外挂装满4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以及4枚远程空空导弹,能对付数架敌机的来犯。


国平军史


歼-11是一个系列战机,如此笼统的说歼-11没有空中受油能力是不恰当的,早期的苏-27的确没有空中加油能力,但后期的歼-11改进系列机型还是有加受油能力的,只不过披露的画面不多而已。至于从不带副油箱,这倒是个不争的事实,也算是航空界的一大特色机型。

1992年我国从俄罗斯手中引进了我国第一型三代战斗机苏-27SK,它是世界航空史上设计成功的典型案例机型之一。除了名冠天下的尤其气动布局设计之外,伴随而来的使用了一种新技术就叫翼身融合体,保证了重型战斗机拥有不比轻中型战斗机弱的机动性能,最大的特点在于内置油箱的变革性发展。

相对此前的二代机来讲,原本二代机的机身空间主要是用来安装内置油箱的重要位置,苏-27采用翼身融合技术后,原来的机身空间没有,这时一个新的设计出来了,那就是机翼油箱,将机翼内部空间涂上密封胶,使得苏-27的机内油箱载油量成倍提升。

据悉,苏-27的机内载油量可达到9.4吨左右,远高于同时期美国的F-15战斗机,就算是使用保形油箱的F-15也仅仅是比苏-27多1360公斤的燃油载量。9.4吨燃油赋予苏-27战机高达3800公里的航程,在不加挂副油箱的情况下也能保证15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长腿”,因而我们也就很少看到加挂副油箱的苏-27战斗机或者衍生型号。

歼-11是苏-27的中国国产化版本,我国在引进苏-27SK后获得俄罗斯授权国内组装生产200架许可,命名为歼-11,其实歼-11的组装数量并没有达到合同的200架,随后被国内改进型歼-11B所代替。我们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苏俄系重型战斗机空中加受油大多采用内埋式受油管,但是在早期的苏-27SK、歼-11A和歼-11B单座型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设备。

在国内披露的空中加受油画面多以歼-8、歼轰-7和歼-10战机为主,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机头右侧有一个伸出来的受油锥,但在重型战斗机无论是歼-11还是歼-15以及歼-16都没有看到类似的装置;没有看到并不代表没有,重型战斗机的内埋式受油管大多安装在机头左侧,采用伸缩装置,只有在加油时才会放出。

目前可以获得的空军歼-11系列战机有受油管的图像资料中,尚未发现歼-11B单座型有该装置,但是歼-11BS双座型是确确实实有空中加油能力。其原理和不久前央视公布的歼-15舰载机进行伙伴加油是一样的。只不过通常所进行空中加受油训练多以引进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居多,鉴于伊尔-78加油机数量有限,重型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图像资料是极为宝贵的。

其实,苏-27系列战机早期型号并没有考虑空中加油,最早出现是在其双座型苏-27PU上,随后的衍生型号上都有这种能力,比如苏-30、苏-34、苏-35等。我国引进的苏-30MK2型前不久央视就披露过相关的加受油画面。

当前,人民空军的加油机主要以国产轰油-6为主,从乌克兰获得的伊尔-78数量太少,也鲜有公开披露,大多在海空军远海训练中以“加油机”的表述形式露面。未来我国在国产大飞机平台上发展出国产新型大型空中加油机后,有关重型战斗机空中加受油的画面将逐步展现在国人面前。

在举个例子,海空军近些年将远海训练常态化,凡是能伴随轰-6K等机型东出西太地区演练的战斗机,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否则人民空军的战鹰受制于往返的航程限制,是走不了那么远的。而伴随远海训练走出去的基本上以歼-11家族的重型战机为主,那么笼统的说歼-11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在表述上是不恰当的。


鹰鸽分析


对于它需要执行的任务来说本身航程已经足够,苏27系列的战斗机本身就是战斗机界的大长腿,早年我国的对苏27进行极限航程测试的时候就发现这种飞机的极限航程接近5000KM,也就是说这种飞机的作战半径超过2000KM,如今的这个世界上这种作战半径已经是战斗机的天花板级别了,只有轰炸机才能超过。

苏27家族之内只有苏35、苏34和舰载版的苏33才有加油功能,苏35算是如今俄罗斯挑大梁的飞机了,所以啥功能都给加上了,苏34是轰炸机需要远超战斗机的航程所以也加上了,苏33是舰载机有时候会执行非满油起飞的重载任务,所以也需要空中加油。除此之侧卫系列基本上不需要加油了,本身的作战半径已经很恐怖了,如果加上副油箱或者空中加油的话,那怕不是得去关岛上空保卫领空,对于我们的歼11系列飞机来说当然也是一样。


开着皮卡打坦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歼-11战机的诞生历程。

歼-11战机的诞生历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虽然被称作拥有世界第三大空军力量,但是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空军主力还是歼-5和歼-6和歼-7战机,这些飞机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的二代战机,虽然期间有经过几次的改造升级,但是放在九十年代也已经显得很落后了,这时候美国最先进的F-22已经在研发试飞中了(1990年原型机首飞)。不仅如此,此时中国周边的国家早已经列装更加先进的战机了,并且加上拥有世界最强空军力量的美国虎视眈眈,当时中国周边的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中国找到了苏联寻求合作,希望引进一款先进战机以解决燃眉之急。

(歼-6——当时中国空军主力机型之一)

1990年5月中国派出了由刘华清将军带队的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访问期间中苏双方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和《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决定要从苏联引进先进战机。苏联本是希望中国引进米格-29战机的,不想出售给我们苏-27战机,但是在我方代表的不懈努力之下,苏联最终同意出售给我国苏-27战斗机。而后次年(1991年)苏联解体,继承苏联家产的俄罗斯同意继续履行合约,向中国出口苏-27战机。1992年6月27日,首批次12架的苏-27战机抵达中国。

我国也希望能吃透苏-27的技术,随即就开始苏-27战机的仿制工作。脱胎于苏-27的国产战机被命名为歼-11战机,这即使歼-11战机的由来。歼-11战机与2000年之后陆续开始装备中国空军。

歼-11战机为何没有外挂油箱也无受油管?

苏-27战机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外挂油箱,而是尽量的提高内置油箱的载油量。苏-27战机的载油量高达9吨多,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500km,在那个年代这个距离是非常大的。由苏-27仿制而来的歼-11战机为何也没有考虑外挂油箱和空中受油管呢?

一方面是我国的空中加油机极为匮乏,就算给歼-11战机加装了空中加油功能,也没有足够的加油机供其使用,并且当时我国拥有的空中加油机的输油软管也和歼-11不兼容,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歼-11也和苏-27一样有着1500多km的大作战半径,完全满足当时我国的国防需求,故而对歼-11就没有在空中加油这一方面下功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