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占牧师


溥仪并未看望过在世的太监,只见过一个“假太监”

先说结论:关于溥仪特赦之后,是否亲自看过活着的太监,我查了一些资料,并没有发现相应的记载。

唯一一次有记录的,是溥仪曾经去见过一个“假太监”,那个“假太监”的确给他行了跪拜礼,并称之为“皇上”。

虽然溥仪没有再次主动去见太监,但是二者曾间接有过交集。太监们虽然内心非常憎恨溥仪,但其实一直都管他叫“万岁爷”。

其实,溥仪特赦之后,曾主动见了很多故友,以前的王公大臣,将他赶出紫禁城的鹿钟麟等人,甚至就连与皇后婉容私通的侍卫,他都去见了,就唯独没有主动去见太监。

太监们为何憎恨溥仪,溥仪又为什么不愿意去见这些太监?我们不妨通过这个问题,详细聊一下。

溥仪特赦之后,曾与国民党战犯一起学习参观

先来说溥仪特赦之后,去见那些故友的事情。

1959年12月4日,关在旅顺战犯管理所的溥仪得到特赦。不久,他就从沈阳火车站坐火车,回到了阔别已经35年的北京城。

溥仪回到北京之后,他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改造,成为了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

他首先住到了自己的五妹家——北京西城区东官房前井胡同六号,在那里见到了自己的所有妹妹、七叔载涛以及其他的侄子、堂兄弟。

为了让溥仪适应普通人的生活,开始的时候,政府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首先是周恩来邀请他与国民党特赦战犯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邱行湘等来到中南海西花厅一起座谈。随后,又与国民党战犯一起,被安排到北京东单的崇内旅馆进行学习。

学习之余,他们一起还参观了新北京。或许是共产党的诚心感动了溥仪,溥仪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对于以前的历史问题,溥仪也敞开心扉。

以前在战犯管理所,他特别怕见以前在伪满为他服务的下属,但是现在,他甚至会主动去见那些人,并向那些人真诚的道歉。

溥仪主动见“故友”,就连给他戴绿帽子的侍卫也冰释前嫌

他见到了乳母王焦氏的继子,以及孙子佩兴等人。当他听说,自己的乳母曾经为了哺育他,而导致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溥仪失声痛哭,并真诚道歉。

溥仪还分别主动去寻找当初自己的贴身侍卫——一位十三岁就跟随溥仪的青年人,以及当年自己师傅朱益藩的儿子。我觉得,溥仪之所以频繁找这些人,除了赔罪,在内心里或许也是想了解他们在新社会生活的情况,以此来安慰自己愧疚的内心。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有一天溥仪走在马路上,一位五十多岁的人跟他打招呼。随后,溥仪认出了他,惊讶得喊出了:“你是李体育?”

这个李体育曾经是溥仪的贴身侍卫,也是与皇后婉容的通奸者。在伪满宫中,由于婉容生活寂寞,溥仪不让她见任何人,导致她开始与身边的侍卫私通,并且有了身孕。

溥仪得知之后,大为恼怒,将李体育逮捕。皇帝被带了绿帽子,这简直是千古奇闻!溥仪本来想将李体育枪毙,但又怕这会引来日本人的干预,弄得天下皆知。而且,李体育告诉他,与婉容通奸的不只他一个,还有一个叫祁继忠的侍卫。

为了保住面子,溥仪做了一个宽宏大量的决定,两个人各发200块大洋,作为封口费和盘缠,赶出宫廷。后来,祁继忠做了汉奸,解放后被枪毙。李体育则在解放后,来到了宽街中医医院工作。

在街道上,溥仪对李体育说,回头我去看你。开始的时候,李体育不信。夺妻之恨,溥仪没有打自己已经算是万幸了,怎么会主动来看自己。

但是,不到一周之后,溥仪果然来到了宽街中医医院,见到了李体育。溥仪主动冰释前嫌。后来,当听说李体育现任的妻子患病,生活拮据的时候,还主动与同时凑了20元钱,交给了他。

最出乎意料的时,后来溥仪与李淑贤办婚宴,还让李体育去帮忙做接待工作。

溥仪曾与“假太监”会面,并称他为“老弟”

虽然溥仪没有主动去见那些真太监,但是他曾见到了“假太监”。

什么叫“假太监”?话说民国之后,太监们纷纷偷盗宫内宝贝,为了销毁罪证一把火将储存宝物的建福宫烧毁。

溥仪一气之下,将那些太监遣散了。不过,后来由于宫内缺乏人手,溥仪又招了一批太监,只不过这些太监不用再被阉割了。

其中,有一个人叫赵荫茂,十三岁的时候就入宫给溥仪当差,随后又去了伪满洲国。他对溥仪非常忠心。

伪满时期,溥仪让他回到了北京,并给了3万大洋。他回到北京之后,用溥仪给的钱在家中四合院里盖了一个小楼,一层专门供奉溥仪、婉容和裕仁天皇、皇后的像,二层则摆上了一张溥仪更大的“圣像”,前面摆上供奉物品,比如万年青、仙人掌。

每逢溥仪生日,他会带领全家前去磕头。

溥仪回到北京之后,当赵荫茂听说自己与溥仪住在一个胡同,赶忙前去见溥仪。赵荫茂见到溥仪之后,立即叫了声“皇上”,就开始行三跪九叩大礼。

溥仪赶忙制止,立即将他扶起,便说:“这是怎么说的?我们以后应当互称同志。”然后,溥仪强按赵荫茂坐到了椅子上。

当溥仪听说赵荫茂比自己小4岁,于是索性将其称作“老弟”。后来,溥仪还多次去看他,溥仪甚至请他去了全国政协餐厅吃了一顿大餐。

赵荫茂的妻子去世后,溥仪知道,这个妻子还是当初赵荫茂跟自己在天津时娶的。于是,主动写了一篇祭文。这也是溥仪后半辈子写的唯一祭文。

真太监为何不愿意去见他?他枉为“人君”

其实,如果说溥仪见“太监”的话,这是唯一一次,至于那些真太监,溥仪并没有见过。

那么,溥仪为何不愿意去见那些太监呢?我觉得,有可能是溥仪对这些太监过于憎恨。

在《我的前半生》里,溥仪就专门写过这些太监有多可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当初对这些太监太狠了,也害怕见到这些太监尴尬。

那么,这些太监的处境是什么样呢?1926年之后,这些活着的太监,大约40多人都住到了北京的兴隆寺。解放之后,他们也仍旧住在这里,并由政府给予工资,让他们参与寺庙的管理。

其中,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活到了1996年),还做了道士,负责全市的寺庙。孙耀庭还提出了想合并北京道观和寺庙的建议,受到很多人诟病。

当溥仪特赦的消息在报纸上登出之后,太监们马上得到了信息。

当时,太监马德清曾对孙耀庭说:“您不惦着瞧瞧万岁爷去?”他们虽然憎恨溥仪,但一直都称为“万岁爷”。

孙耀庭立即给予了否决,并说他枉为“人君”。

孙耀庭内心非常憎恨溥仪,当初在伪满,因为一个小错误,差点没被人打死。虽然溥仪当时很关心他,但是他也对当时伪满非人的生活有了心理阴影。

后来,孙耀庭一直不愿意提起溥仪。但是,有时候溥仪就像幽灵一样一直缠绕着他。

溥仪《我的前半生》其实并非溥仪所写,而是根据溥仪的回忆,由人“捉刀”完成。后来,群众出版社的编辑就找到了他,想让他对书的内容提一些意见,并请他讲一些当年的事情,添加进书中。

孙耀庭便建议,专门增加一节“太监”的内容,反应当时太监们的悲惨生活。

由此可见,孙耀庭等人不愿意去见溥仪,也是有原因的。


兮兮说事儿


1959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十多年的溥仪被特赦,成为了一名普通而自由的公民,回到北京后,溥仪特别想念故人。

因为溥仪从三岁就被抱进皇宫成为皇帝,童年时期很多时间是在太监的陪伴下长大的,因此溥仪特意想去看望当年曾经陪伴自己在紫禁城,而且尚在世的太监。

经过多方打听,溥仪才知道曾经伺候过自己的那些太监们大都住在北海公园南边北长街路的万寿兴隆寺里面,万寿兴隆寺其实就是太监养老院,没有钱置办房产的末代太监们大多住在这里面,得知地点的溥仪有一天登门去看望了这些太监们。

溥仪一进门,太监们看到曾经的小皇帝溥仪都激动不已,太监们就齐声高喊“万岁爷”,这下让溥仪很震撼诧异,溥仪一下子惊住了,毕竟自从1945年伪满洲国倒台,这15年里从来没有人这么喊过他,这三个字让他感觉恍如隔世,同时又无比尴尬和辛酸。

溥仪虽然热泪盈眶,然而激动归激动,溥仪还是能看清形势的,因此他只能说:“这可使不得,现在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弄以前那一套,现在我已经不是皇帝了,就是一名普通的公民,下次不要这样称呼了,叫我同志就好”。太监们听了溥仪的话,没再说什么,只能默默无语点头。

溥仪对待太监的反应,说明他的思想已经彻底解放了,不再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封建统治下的皇帝,而是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此后的时间里,溥仪一直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1962年4月30日溥仪和护士李淑贤结婚,在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得了尿毒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坎坷而传奇的一生,享年61岁。


小聪历史客栈


虽然溥仪陆续娶了婉容、文秀、谭玉玲、李玉琴、李淑贤,总共五位夫人,但是并没有留下子嗣,为何?还不是因为溥仪年轻时被宫里的太监宫女教坏了,当时看管小皇帝的太监怕他晚上出去玩,就不停地把比他大好多岁的宫女往他身上推,结果就造成了长大后的溥仪生理机能显著下降。


其实,作为真命天子,溥仪的一生,不可谓不悲惨。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这时候的溥仪才刚不到三岁。

但溥仪刚坐皇帝两年就赶上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势不可挡,5岁的溥仪一边下《罪己诏》,一边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荫昌却指挥不动北洋陆军。无奈之下只能邀请袁世凯,于是,袁世凯趁机要挟清廷,与孙中山密谋说:“谁能让溥仪退位,谁就担任第一届大总统。”

结果,袁世凯一面向溥仪皇室施压,一面又用丰厚的条件安抚他们,许诺每年给皇室成员提供400万两银元,让溥仪等皇室成员暂居紫禁城。

之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当时的溥仪只有6岁,可以说是糊里糊涂的当上皇帝,又糊里糊涂的成了别人的俘虏。

不过,退位后的溥仪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袁世凯还算给清皇室保留了颜面。溥仪每天学学诗词,练练书法,但老师们却没教给他历史、地理。也就是这段时间内,溥仪与宫中的太监、宫女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溥仪安静祥和的生活被打破,前清遗臣张勋妄图复辟,溥仪被推上帝位仅仅11天,就又匆匆忙忙第二次宣布退位,退位后的溥仪又开始吟诗作画,养狗驯鹿的闲散生活。

▲:溥仪、婉容、三妹

在1924年的时候,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民国政府制定的皇室优待条件,直接命令鹿钟麟带兵包围了紫禁城,溥仪等一众皇室成员被赶出皇城,在发给那些曾经伺候自己的宫女太监每人200大洋后,溥仪自己也无奈的搬离了皇城,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溥仪当时的心情注定久久不能平静。

但命运似乎不是这个瘦弱的“天子”能扭转的了的,之后,他被日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挟持到满洲地区,后续又成立了伪满政权,溥仪无奈的又一次成了皇帝,不过。这一次却是傀儡的“康德”皇帝,与那个曾经的清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伪满康德皇帝溥仪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几天,苏联对日宣战,以势不可挡的架势击溃关东军,伪满政权宣告破灭。溥仪与关东军将领在奉天机场还没来得及逃亡日本就被苏联抓获。

被抓获后的溥仪乘坐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一直到1950年8月1日,在被关押期间,溥仪还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法庭上,溥仪将伪满责任一股脑的都推给了日本人,但事后扪心自问,他认为自己做的事确实推脱了自己的责任。


即便这样,溥仪还是怕回国之后被追责,当时溥仪想申请永久居住在苏联,不过没得到同意。最终,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在1959年12月4日上午,被关押十年的溥仪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由辽宁高院宣读了第一批特赦名单,溥仪赫然在列,当时他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之后,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有一次与人聊天,溥仪听说曾经在宫里伺候自己的老太监还健在人世,并且住的也不远。溥仪就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见一下自己阔别了几十年的老下属。


几经周折之后,溥仪找到了老太监家,可等溥仪进了门,两个人都愣在当场。随后,溥仪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老太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万岁爷,可算见到您了,奴才这把老骨头在进黄土之前见到您,真是死而无憾了”。

溥仪把年轻时太监们捉弄自己的事早就忘干净了,大步上前欲把老太监搀扶起来,老泪纵横道:“别,别叫万岁爷了,不合适了…………起来说话吧”

老太监抹了一把脸上的老泪:“那,那叫您啥啊?之前不是一直叫万岁爷,都习惯了”。

溥仪与老太监相拥而泣:“以后叫同志吧,这样对大家都好……”。老太监看了溥仪一眼:“知道了,万岁同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本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历史事实,而溥仪见老太监的事,充其量不过是民间的道听途说罢了,笔者只是根据标题,猜想揣测编纂的,当不得真。



小小嬴政


1923年7月16日,中国最后一批仍在岗的太监被溥仪一声令下,赶出了紫禁城,发放了从20块到200块不等的一次性补偿遣散费后,开始各寻出路。

说溥仪不恨太监是假的,他的生理机能就是葬送在这帮不太负责任的家伙们的手中,当年正是因为他们频繁把宫女们推倒在少年溥仪的龙床上,溥仪才由起床眼花很快过渡到萎靡不振,落下个永久的病根。

二十天前,他对太监们的耐心到了极点,那是因为建福宫失了火,焚毁房屋一百多间,里面的宝贝全都毁于一旦,失火现场有一股子浓重的煤油味儿。溥仪知道,能纵火焚毁、掩盖库藏亏空的,恐怕只有这帮家伙们。偷点东西也就忍了,放火烧屋狠点了吧?照这趋势发展下去,哪一天是不是要连我都给烧了?

全给朕麻利儿滚蛋!

太监们当中,比较激愤的当场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有钱的盖了宅子回去享福,大部分苦无一技之长,早就未雨绸缪,攒钱供奉寺院,以图日后终老于此。这一天终于来临了,除了极少数没做准备的去了地安门的燕翅楼,其余的都去了经营多年关系的寺院。

一别三十年,沧海变桑田,溥仪在1959年特赦后回到北京城,面对古都种种新人新气象,开始也很是兴奋,有空就四处逛逛。

说起溥仪这人,对待身边的下人一直还不错,不记仇。当年在伪满洲国当“皇帝”时,侍卫李体玉与皇后婉容有染,连孩子都生出来了,溥仪还给了他400块钱封口费轰走。巧的是,这李体玉也来到了北京,住的地方离溥仪还不算远,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见,溥仪看到李体玉穿戴,知道他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还上门送了钱物。

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曾经贴身伺候过自己的那帮家伙们,溥仪也很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在新社会里都过得怎样,于是忍不住打听了一下,去了太监们栖身的寺院里。

好家伙,这,这,这不是皇帝陛下来了!一个老太监见到溥仪后,马上膝盖一软就跪倒在地:“万岁爷!”

院里的其他几名风烛残年的老太监也跑了出来,纷纷跪倒在地,激动地老泪横流,除了一声声“万岁爷”,他们似乎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溥仪眼眶一酸,赶紧把身边的老太监扶了起来,“别价,现在是新时代啦,可不兴这么喊咯!”

太监们抹着眼泪:“可您就是我们的万岁爷!”

溥仪吓得直往两边看:“你们老哥几个是还想害死我不是?想再让我进去是怎么着!不喊这个,不喊这个,要叫我......”

溥仪吭哧半天:“嗯,对了,要叫我同志!”

老太监们懵圈了:“几个意思?万岁爷......同志?”

最后几句纯属逗咳嗽,博君一笑,千万别当真!


历来现实


答:溥仪一生,在两个重要关头走错了路。

原本,1912年2月12日,他已经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而在同日,袁世凯作为代表,也已经颁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

这“优待”条件非常丰厚。

首先,溥仪虽然宣布辞位,但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也就是说,溥仪还可以保留尊号,甚至,在中华民国的跟前,与其他外国君主地位相同。

当然,您可以说尊号是虚的,但新政府承诺每年拨款四百万元予以优养,并且可以暂居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也就是说,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和颐和园里保留他的小王朝格局,安逸走完他的一生。

但是,他自己作死。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辫子兵”进京搞事,声称要复辟大清朝。

张勋这在五千人成什么气候?!

溥仪竟然傻乎乎地以为“中兴大业”的机会到了,高高兴兴地配合张勋行动。

但仅仅十二天。复辟闹剧便收场了。

虽说溥仪这年才十二岁,懵懂无知,但他主动配合张勋的作派,让人心寒。

那么,1924年9月,冯玉祥以国民军的名义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事。

一开始,有人指责冯玉祥破坏了契约精神,说当年袁世凯与清廷签订有《清室优待条件》,不应该驱赶溥仪出皇宫。

但是,就因为溥仪配合张勋复辟,是他破坏契约精神在先,怨不得别人。

溥仪从紫禁城出来后,变本加厉,越加妄图复辟大清。为此,他不顾一切,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亲手“裁可”各种政策、法令危害人民,支援日寇侵略中国,破坏和平,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溥仪先是想投往日本,被苏联人捕获后,就想尽千方百计赖在苏联,不想被移交回加接受审判,他知道,一旦回国,九死一生。

实际上,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史上,自东晋以降,凡亡国之君,都难逃被杀害的宿命。

但是,新中国却是把溥仪当成“失足者”来改造的。

这让溥仪触动极大,从此洗心革面,追求今日之“是”,告别昨日之“非”,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在改造期间,溥仪以“认罪书”的形式写自传,写了40多万字,是为《我的前半生》的初稿。

1959年12月9日,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隶属于公安部的群众出版社为了将此书出版,便成立了一个写作的班子,并尽可能为溥仪提供写作的方便。

溥仪想把《我的前半生》写得更翔实,但对童年、少年的事印象模糊,特别是写到绕不开的太监一节,可写的东西很少,他实在想不起具体的事件来。

为了帮助他,群众出版社的编辑就领着他去万寿兴隆寺,找居住在这里的十多名太监了解具体情况。

当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宫里还有一千多名太监,按照《内务府账册》上的记载,当时给月支的银子是3949两,人均为白银2.6两。

有些太监感觉末日来临,暗中往宫外偷东西换钱,为以后的生活铺路。

溥仪知道后急了,准备清点大内的宝库。

也不知哪个脑袋短路的太监,竟然纵火焚烧大内的宝库建福宫。

溥仪年少气盛,一怒之下,仅留下少数几十名心腹太监,而把其他的太监一股脑驱逐出紫禁城。

这些惨遭开除的既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又被人另眼看等,生不如死,有的直接投河自杀,有的找条绳子上吊,还有的沿街捡拾煤渣,更有300多名太监沿街乞讨,一年后活着的只剩下100多人聚居在……

时隔三十多年,还有十余人聚居在兴隆寺苟延残喘,忍辱偷生。

溥仪和群众出版社的编辑来了,太监们认出了他,都呼喊着“万岁”下跪。

溥仪是个经过两次复辟失败的人,深知这一声“万岁”搞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身子一激凌,赶紧上去扶起他们来,警告和纠正他们不许乱喊。

和太监们叙旧归去的路上,溥仪偷偷抹眼泪,对群众出版社的编辑说道:“我对不起他们啊!……”


覃仕勇说史


1909年,当时的溥仪年仅三岁,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继承了皇位,年号宣统,然而溥仪仅仅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三年的时间就被迫退位了,溥仪宣告退位的时候也让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了。之后的溥仪在1917年的时候又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这次仅仅只坐了11天的时间就再次宣告退位了。之后的溥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被日本人控制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在日本战败之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获,于1950年8月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学习改造,九年之后溥仪成功出狱,那么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那些太监是怎么称呼他的呢?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对末代皇帝、甲级战犯溥仪宣读了特赦通知书。自此,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10年之久的溥仪,在全新的社会里,重新获得自由。溥仪被释放的理由是:确已改恶从善。




关于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太监却有此事,在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的新的一章就说过“我更见到了当过太监的老朋友,知道了他们许多人的近况。他们正在民政局为他们专办的养老院中安度晚年。”

有一天,溥仪的小妹韫欢告诉他:“宫里过去的几个太监还有七八个尚在人世,现在住在万寿兴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们。”若论溥仪的本心,他并不想见到这些太监。过去,他们是主仆关系;现如今,他们都是新社会的同志。天知道,溥仪见到这些太监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可是,如果不见的话,又有些不妥。毕竟溥仪已经“改恶从善”,拒绝见这些被他伤害过的人,就是没有正视自己过去的恶,这要是传出去,溥仪十有八九得回炉重造。



无奈之下,溥仪只好选了个日子,决定去一趟万寿兴隆寺。当溥仪出现在万寿兴隆寺门口时,他再次犹豫了一下。门口晃了一小会儿之后,溥仪毅然迈着步子,走进了兴隆寺。

彼时,几个太监正忙活着在寺里打扫卫生,准备新的一天。忽然,有一个太监跪在地上,嘴里失声尖叫道:“皇上!”与此同时,脑袋不住地往地上磕头。其他几个太监闻声,赶紧跑过来,抬头一看门口站着的那人是过去的老主子,顿时老泪纵横——没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辈子,还能再次以太监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于是,他们纷纷跪在地上,嘴里喊着“皇上”。溥仪看到这几个太监如此称呼他,吓得魂都飞了——要知道,这都新社会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几个太监跪下来叫皇上,万一有人揭发他“倒行逆施”,溥仪是百口莫辩呀!

想到这里,溥仪赶紧迎过去,将为首的太监孙耀庭扶起来(溥仪认识他),嘴里细细碎碎的重复一句话:“我是来赎罪的,你们不要喊我皇上……”边说,身体边颤抖,似乎被噩梦惊着了一般。

孙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态,恍然大悟,原来现在已是新社会,哪儿还有什么皇上?几人坐在院子里寒暄几句之后,溥仪赶紧借口离开,临走前,叮嘱孙耀庭,一定不要把见他们的事情传出去,否则“咱们都要倒霉啦!”离开万寿兴隆寺,溥仪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锁在家里几天不敢出门。

可以说溥仪从未为自己活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刻起,他才最终自由了,他才最终为自己活了一把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溥仪才活得最开心了。也正如溥仪在自己的自传中所说“我在前半生中,不知“家”为何物。在抚顺的最后几年里,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到了植物园不久,我觉得又有了第二个“家”。我处在自上而下互助友爱的气氛中。”


大老二爷


“从帝王到囚犯到平民,从绚烂到被唾弃到归于平淡”。近代史上,无一人所经沧桑巨变能与末代皇帝溥仪相比。

也因所经沉浮起落太大,溥仪的心理总比常人难以琢磨。但历史的无数个细节处,溥仪的真实心理被一次次展露。

1959年,被改造十年后,溥仪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次变迁:被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成为公民后,溥仪住进了东冠英胡同40号院,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居所。
溥仪晚年居所(因本是危房后被暴雨所毁)


被改造后的溥仪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公民身份,阳光虽依旧,时代毕竟不同了,溥仪在心底完成了转变。

但从心理学上而言,一个人过往的经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想起和被触碰到,特赦后不久,溥仪想起了过往伺候过他的太监们,打听到他们下落后,仁慈重情的溥仪动了去看他们的心思。

前半生里,陪伴溥仪最多的便是太监了,溥仪虽是末代皇帝,却也和其他皇帝一样,曾终日和太监在一起,他和太监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溥仪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左一)


【附注:熊秉坤有些尴尬,毕竟他那第一枪宣告了大清的灭亡,但溥仪却很镇定自若】

一个阳光明媚的休息日,溥仪和几个朋友动身了,此行,正是去寺庙看看那些“老朋友们”(太监)。

那天,当已有老态且身着平民服的溥仪出现在寺庙门口时,寺庙那些曾经的老太监竟连忙抖抖衣服跪倒在了地上。

他们带着哭腔口口喊出了三个字:“万岁爷”!

当时的溥仪百感交集,这三个字他已经许久未曾听到了,猛然从昔日伺候自己的太监口中听到,他有些酸楚,但酸楚之外,还有无地自容的尴尬。

人这辈子最怕的,便是:我早已不是曾经的我,而你却还将我当做曾经。如此,我该以何面目对你呢?

溥仪纠结着扶起太监们,他接下来的话,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溥仪,他说:

“新中国成立了,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你们切不可再如此称呼我。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旧时代早就过去了。”

从这段话可知,此时的溥仪,虽被那几声“万岁爷”喊得有了情绪,却依旧清醒明白。

之所以能如此,乃是因为,溥仪在心底已经接受了一切事实。这个事实便是:旧时代过去了,新时代来了。

任何时候,从心底深处接受事实都是过好当下的基础。若身在新时代,脚却面向旧时代,如何走到明天。

放下过往种种的溥仪,已然成了一个真正的公民。此时的他,不仅有思想,还有对人生的彻悟,他早已明白:人都要放下过往,朝前看。

这样的溥仪,来看太监,便只是会老友一般,而并未有其他。只是,让他尴尬不已的是:他变了,他们却没变。

那声声“万岁爷”出口时,溥仪心里升起了几分失望。但从那几句话里,可以看出,溥仪并未全然失望,因为他在劝他们,劝他们好好生活迎接新时代。

溥仪知道,也只有如此,每个人才都走到明天。但当时的溥仪似乎忘了,太监们是“无根”之人,他们注定是大清的遗物,就算他们想走到新时代,却也终究不会如他一般:拥有新生活。

世间事,往往如此!太阳每天升起,却总有地方永远无法被太阳照到。


记者李满


溥仪这人咋说呢?虽然三次称帝,但整体来说挺悲催的。

在三岁少不更事的时候扶上皇位,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要干啥?虽是九五之尊,但说啥肯定不算数。

后两次称帝,更是茫茫然。被人胁迫当傀儡,只是摆个样子而已。

婚没少结,但少年时被宫女整废了,终没留得一男半女。皇后被冷漠红杏出墙,给别人生了孩子,这绿帽戴的高高在上。

自古以来只有皇帝发配别人,可溥仪这皇帝却要被妻子休,千古奇闻也是没谁了。

后来当了战俘,又坐了监狱,这个崎岖坎坷,终于被特赦,做了普通公民,也算是回归了自由。

那问题来了。做了普通公民的溥仪遇到满清遗老,尤其那些曾经伺候过他的太监,会是什么场面?太监们如何称呼他?他又会有什么反应?

先说说他和太监们之间的事儿。

溥仪当皇帝那会儿还是小孩子,按说太监们只要陪小皇帝玩开心,整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逗他乐,衣食起居小心伺候着,就没啥大事。

可是溥仪没有遇上好时候,这皇帝没当上几年就被逼退位了,虽然还住在紫禁城,可那些太监们早就动起了心思,所谓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太监们开始阳奉阴违,做什么已经不尽心了。小皇帝贪嘴偷吃点什么,他们都要捅到太后那去,为此小皇帝没少受罚。

小皇帝好动爱到处乱跑,为了拢住他,太监们有事儿没事儿的把宫女就往他床上塞。太监们倒是睡上安稳觉,可十几岁的小皇帝没能把持住,被那些寂寞的宫女整废了。

这还不算,太监们想着法的给小皇帝整什么宫廷秘药,这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雪上加霜。


太监们也都知道大清再也起不来了,得早做打算。他们开始大肆的偷拿宫里的东西,等到溥仪想彻查的时候,太监们连藏东西的建福宫都给烧了。这可把小皇帝鼻子都气歪了。

溥仪也要想着法的整治他们,每天责罚他们,逼他们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像朱砂这样的都让他们吃。

就这样恶性循环,太监们,也许他对着干,尽搞破坏。溥仪一怒,每人给点儿银两,把他们撵出宫让自寻出路去了。

如今再见面,己是不同时空。


太监们见了溥仪忙呼万岁,溥仪赶紧说以后千万别这么叫,现在早都没有皇上了,我们是同志。

网上有神回复说,溥仪一听太监们叫他万岁爷,赶紧说现在已经不兴叫爷了,就叫我万岁同志吧。(当然这只是调侃。)


说史听涛


溥仪的一生,其实是悲剧的一生,三岁的时候,被挑选为皇帝,过了三年,清朝就被推翻。好歹民国政府承诺允许皇帝及皇室居住在故宫,并且每年给他们大量钱粮布帛,但是条件是,皇帝不准踏出故宫一步。就这样,年幼的溥仪被禁锢在皇宫,连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都成了奢望。再后来,北洋军阀政变,溥仪被赶出皇宫。日本人打进来后,要立溥仪做满洲国的皇帝,天真的溥仪真的以为日本人要帮他复国,其实,他只是日本人的一颗棋子。日本关东军覆灭后,溥仪又被苏联掳去,在苏联关了五年。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作为政治犯,关押在抚顺监狱,直到1959年被特赦,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溥仪的一生都在受人摆布,成为各路野心家的工具。如果能让他自己选择,估计他会选择做一个平明老百姓吧。溥仪一生的命运,也与近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也只不过是在历史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沉浮都由不得他。

1959年被特赦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各国媒体都争相报道了这个消息,毕竟,这是个曾经的皇帝。而溥仪,也重新回到了这座他待过19年,却并不熟悉的城市-北京。曾经他拥有整个中国,后来被禁锢在皇宫的深宫大院内,现在,他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可以随处走,随处逛,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溥仪刚到北京时,他的弟弟妹妹就已经来车站接他了。一声声“大哥”,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但又有点陌生。在帝王家,兄弟姐妹的亲情,往往会被权力吞噬,最后反目成仇,大开杀戒,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两天后,溥仪来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办理完户口登记后,昔日的末代皇帝溥仪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新中国公民了。这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所以民警们还为溥仪特意拍了张照片,以作留念。这张照片连同溥仪的户口登记簿,现在都保存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中。

不久后,溥仪还专门去看了曾经贴身俯视自己的太监。虽然溥仪对太监的印象不是很好,皇帝被废后,虽然太监们还尊他为皇帝,但私下里却应奉阳违,经常偷窃宫里的珍宝出去变卖,溥仪想要彻查此事后,这些太监们联起手来,干脆放了把火,毁灭证据。溥仪也看透了这些太监的嘴脸,一气之下,将所有的太监都赶出宫去。

但是有的太监对溥仪还是很忠心的,比如有个叫孙耀廷的太监,伪满洲国成立后,孙耀廷又找到溥仪,继续服侍这位“皇帝”。溥仪其实自己在生活方面是什么都不懂的,在抚顺监狱时,连基本的系扣子系鞋带都做不好。经过几年改造,才有了点社会生存能力。

所以,溥仪去看望曾经的太监,也是一种感恩,毕竟这些太监曾经腐蚀过他。这也是改造的成果之一,让溥仪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如果放在以前,他可能都不会正眼看一下这些太监,毕竟这些人只是“奴才”而已。

“皇帝主子”的驾到,让这些太监受宠若惊,忘了现在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当即跪下要高呼万岁爷,真是奴性已经刻到骨子了。但是溥仪马上制止了他们,并向他们说明,自己和他们一样,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中国公民,不再有奴才和主子了,希望他们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去世,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历史风暴


“罪犯溥仪……该犯关押已满10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

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对末代皇帝、甲级战犯溥仪宣读了特赦通知书。自此,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10年之久的溥仪,在全新的社会里,重新获得自由。溥仪被释放的理由是:确已改恶从善。

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溥仪的过去是恶,溥仪的未来是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只要溥仪没放下对过去的贪恋,就会重新堕入“恶”,再次受到人民的审判。临离开战犯管理所之前,管理所所长嘱咐溥仪:

“不要忘掉那些被你伤害过的人。”

带着这句叮嘱,溥仪离开东北,重新回到阔别35年的北京。

第二年,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绍下,被安排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工作,在这里负责收门票。民政局还为溥仪在东冠英胡同(冯小刚也住此胡同)准备了一套房子,房子有些破旧,好歹意味着自由。

溥仪的住处,离紫禁城很近,稍微走几步,就能看到紫禁城的金顶;若只待在家里,一抬头就是北海公园的白塔。这些窗外的皇家故景,很容易让溥仪“生情”——尽管他已经改恶从善,过去的事情怎么可能忘得一干二净?

金顶红墙之下,埋藏着溥仪太多的记忆——

第一次爬上高墙,第一次向远方眺望,第一次在偌大的紫禁城里捉迷藏……所有的这些记忆里,都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

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比帝王家更无情的,是帝王家的太监。

关于这帮太监,在溥仪的记忆里,他们是紫禁城里最低贱的存在。办错事要受罚、说错话要受罚、走错路要受罚;有时候溥仪手痒了,他们还要受罚。总之,只要溥仪不高兴,他们就一定会倒霉。

对于这群太监,溥仪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要他们来办;恨的是,太监们把他的“小九九”给搞得终生不育。

溥仪大抵不知道,在他离开紫禁城时,宫里尚有千余名太监;到了北京解放时,只剩下不足10人,其中还有2个是跟着溥仪到伪满“当汉奸”活下来的。

可见,太监在“宫外”的生活,十分悲惨。

解放后,仅存的这几个太监,又被打上“地主阶级”的标签。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阶级属性意味着什么,冷暖自知。

有一天,溥仪的小妹韫欢告诉他:“宫里过去的几个太监还有七八个尚在人世,现在住在万寿兴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们。”

万寿兴隆寺和紫禁城挨着,虽然隔着一条护城河,溥仪却从来没有去过这里。因为那里过去是老太监住的地方,溥仪觉得那里“脏”,去那里有失身份。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还是绕不开这里。


溥仪听了此话,心里咯噔一下。

若论溥仪的本心,他并不想见到这些太监。过去,他们是主仆关系;现如今,他们都是新社会的同志。天知道,溥仪见到这些太监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可是,如果不见的话,又有些不妥。毕竟溥仪已经“改恶从善”,拒绝见这些被他伤害过的人,就是没有正视自己过去的恶,这要是传出去,溥仪十有八九得回炉重造。

无奈之下,溥仪只好选了个日子,决定去一趟万寿兴隆寺。

那是一个周末,溥仪早早地起了床,随便吃点东西之后,决定走路去看望这些太监。路程说远不远,抄近路的话,半个小时就能到。

当溥仪出现在万寿兴隆寺门口时,他再次犹豫了一下。门口晃了一小会儿之后,溥仪毅然迈着步子,走进了兴隆寺。

彼时,几个太监正忙活着在寺里打扫卫生,准备新的一天。忽然,有一个太监跪在地上,嘴里失声尖叫道:“皇上!”

与此同时,脑袋不住地往地上磕头。其他几个太监闻声,赶紧跑过来,抬头一看门口站着的那人是过去的老主子,顿时老泪纵横——没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辈子,还能再次以太监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于是,他们纷纷跪在地上,嘴里喊着“皇上”。溥仪看到这几个太监如此称呼他,吓得魂都飞了——

要知道,这都新社会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几个太监跪下来叫皇上,万一有人揭发他“倒行逆施”,溥仪是百口莫辩呀!

想到这里,溥仪赶紧迎过去,将为首的太监孙耀庭扶起来(溥仪认识他),嘴里细细碎碎的重复一句话:“我是来赎罪的,你们不要喊我皇上……”边说,身体边颤抖,似乎被噩梦惊着了一般。

孙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态,恍然大悟,原来现在已是新社会,哪儿还有什么皇上?

几人坐在院子里寒暄几句之后,溥仪赶紧借口离开,临走前,叮嘱孙耀庭,一定不要把见他们的事情传出去,否则“咱们都要倒霉啦!”离开万寿兴隆寺,溥仪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锁在家里几天不敢出门。

(图为溥仪最后的故居,被雨淋塌了)

确定没人找他麻烦之后,才再一次出门去上班。

这一次见面,是溥仪一生中最后一次见到“伺候过”他的太监,也是最后一次被人当着面跪下喊“皇上”。从溥仪的表现来看,他的确已经“改恶从善”,毕竟像他这样的甲级战犯加汉奸身份,理应按枪毙处理。

唉!溥仪的一生,是悲惨?是无奈?还是该有的惩罚?但是,他肯来见太监最后一面,对这几个太监来说,也算是一种“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