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的大汗,君临天下的天子——忽必烈的传奇一生(104)

第一种可能性是乘忽必烈率军御驾亲征漠北,中原兵力空虚之际,直接从海路北上进攻燕京,并封锁居庸关,阻断大军南归之路。第二种可能性则是诚心归顺南宋,利用益都行省有利的地理位置,依靠南宋两淮防线与蒙古在边境地区长期对抗。第三种可能性即出兵占领济南,摆出进取中原的态势,等待来自南宋方面的军事支援。

随着北上征讨阿里不哥的蒙汉大军陆续返回,李璮采取第一种可能的先决条件已经不复存。“那么后面两种选择当中,他会选择哪一个呢?”忽必烈请教姚枢,济南张宏实力弱小,他很担心李璮会进取济南。那样的话,南宋不仅可以推进防线北移赢得更多战略空间,而且在得到李璮所部精锐野战部队以后,实力将更为强大。

姚枢准确的判断出,“李璮一定会夺取济南”,他分析道,“济南南依泰山,北阻黄河,可以向四面八方辐射影响力。历史上只要山东有战事,济南必定为战守双方争夺的焦点。而且由于山东没有天险,自古以来攻易守难,割据益都不仅不现实也不符合李璮高调跋扈的性格。李璮肯定相信占领济南以后,可以坐等南宋进军,一起挥师北上。”不过,姚枢认为济南虽地处山东中心,但却无险可守,坐守济南会四面受敌。李璮一旦真的进入济南,必将束手就擒。

李璮,字松寿,是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养子。李全是山东潍州(即今山东潍坊)北海人,他个性豪爽,任侠仗义,精通武艺且擅使铁枪,江湖人称“李铁枪”。1213年,成吉思汗大军南下伐金,伴随着蒙古铁骑的闯入,山东一带生灵涂炭,破坏严重,李全的母亲和长兄都被蒙军杀害。李全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决定起兵报仇。

当时山东境内还有很多英雄豪杰起义反金抗蒙,其中杨安儿、刘二祖等名气最响,势力最大。因为山东义军皆穿红袄,所以被称为“红袄军”,李全和二哥李福在潍州聚众数千人起事时也身穿红袄自称“红袄军”。不久,李全即率军攻取益都,之后发展迅速,很快成为红袄军三大主力之一。

蒙古军队北撤之后,回过神来的金朝派兵镇压红袄军,杨安儿、刘二祖等人先后兵败被杀。杨安儿死后,军队由其妹杨妙真和母舅刘全统领。杨妙真号称杨四娘,被部属称为“姑姑”,她善于骑射,手持一杆长枪,号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杨妙真率军队万余人转战至马髻山,在此筑城据守。马髻山位置在营州古城东南七十里,山势险峻且有三个西湖大的天湖环绕,山的东、北两面险不可登,只有西、南两面有路可上。不久,李全率领部众前来和杨妙真会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二人结为夫妻,李全从此成为红袄军的实际首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