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人的大汗,君臨天下的天子——忽必烈的傳奇一生(104)

第一種可能性是乘忽必烈率軍御駕親征漠北,中原兵力空虛之際,直接從海路北上進攻燕京,並封鎖居庸關,阻斷大軍南歸之路。第二種可能性則是誠心歸順南宋,利用益都行省有利的地理位置,依靠南宋兩淮防線與蒙古在邊境地區長期對抗。第三種可能性即出兵佔領濟南,擺出進取中原的態勢,等待來自南宋方面的軍事支援。

隨著北上征討阿里不哥的蒙漢大軍陸續返回,李璮採取第一種可能的先決條件已經不復存。“那麼後面兩種選擇當中,他會選擇哪一個呢?”忽必烈請教姚樞,濟南張宏實力弱小,他很擔心李璮會進取濟南。那樣的話,南宋不僅可以推進防線北移贏得更多戰略空間,而且在得到李璮所部精銳野戰部隊以後,實力將更為強大。

姚樞準確的判斷出,“李璮一定會奪取濟南”,他分析道,“濟南南依泰山,北阻黃河,可以向四面八方輻射影響力。歷史上只要山東有戰事,濟南必定為戰守雙方爭奪的焦點。而且由於山東沒有天險,自古以來攻易守難,割據益都不僅不現實也不符合李璮高調跋扈的性格。李璮肯定相信佔領濟南以後,可以坐等南宋進軍,一起揮師北上。”不過,姚樞認為濟南雖地處山東中心,但卻無險可守,坐守濟南會四面受敵。李璮一旦真的進入濟南,必將束手就擒。

李璮,字松壽,是紅襖軍首領李全的養子。李全是山東濰州(即今山東濰坊)北海人,他個性豪爽,任俠仗義,精通武藝且擅使鐵槍,江湖人稱“李鐵槍”。1213年,成吉思汗大軍南下伐金,伴隨著蒙古鐵騎的闖入,山東一帶生靈塗炭,破壞嚴重,李全的母親和長兄都被蒙軍殺害。李全得知消息後悲痛萬分,決定起兵報仇。

當時山東境內還有很多英雄豪傑起義反金抗蒙,其中楊安兒、劉二祖等名氣最響,勢力最大。因為山東義軍皆穿紅襖,所以被稱為“紅襖軍”,李全和二哥李福在濰州聚眾數千人起事時也身穿紅襖自稱“紅襖軍”。不久,李全即率軍攻取益都,之後發展迅速,很快成為紅襖軍三大主力之一。

蒙古軍隊北撤之後,回過神來的金朝派兵鎮壓紅襖軍,楊安兒、劉二祖等人先後兵敗被殺。楊安兒死後,軍隊由其妹楊妙真和母舅劉全統領。楊妙真號稱楊四娘,被部屬稱為“姑姑”,她善於騎射,手持一杆長槍,號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楊妙真率軍隊萬餘人轉戰至馬髻山,在此築城據守。馬髻山位置在營州古城東南七十里,山勢險峻且有三個西湖大的天湖環繞,山的東、北兩面險不可登,只有西、南兩面有路可上。不久,李全率領部眾前來和楊妙真會合。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二人結為夫妻,李全從此成為紅襖軍的實際首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