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瑞幸和星巴克哪个好喝?为什么?

p老师私家烘焙


上月,号称“2019年底开到4500家店”的瑞幸咖啡终于来到了我们这个三线城市。

本就是在咖啡这个行业,对瑞幸咖啡早有耳闻。

除了融资不断,据说咖啡豆使用的是世界冠军调配的,

还得过意大利的什么奖,反正就是厉害的感觉。

加上“第一杯免费”的强有力的号召,于是一行4人就去了。

终于在一家写字楼下找到了,到店后没有客座区,

不得不说瑞幸咖啡的点单是真的方便,

打开APP,直接点单就行。

抱着对“纯咖啡类”产品有所亟待的心理,

我点了一杯“黑金气泡美式”,同行其余三人统一为拿铁。

咖啡产品都为全自动咖啡制作,所以速度很快。

大约5分钟,我们依次拿到了产品。

首先:不得不承认外观真的很漂亮,分层的感觉。

然后小心翼翼的插入了吸管,慢慢的开始了第一口。

里面估计加了糖浆,混合气泡水以及浓缩咖啡的苦味,

味道倒还是可以,不是特别惊艳,但也不至于难喝。

但拿铁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好了,统一都是:差评。

因为太苦了,是那种不掺杂任何咖啡该有的香味的苦味!

我们崇尚的“香味”在这三杯拿铁中一点都没有,

确实可以看出“全自动咖啡机”的稳定性是有多好。

哈哈哈哈。

在门口喝了一会,聊了聊天,

要命的是出现了:

1.味道是越来越苦,苦到最后有压喉的赶脚;

2.瑞幸咖啡的咖啡因绝对要比星巴克要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平时我每天喝3-4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这杯黑金气泡美式,我喝了不到一半,

竟然出现了心悸和腿软。

这个状况在平时喝咖啡到达一定量时就表明:

不能再喝咖啡了,你已经摄入了足够多的咖啡因了。

那天除了瑞幸,其他咖啡我没有喝,而且当时身体健康。

一行中也有2位出现类似的情况。

所以结论就是:瑞幸的咖啡因含量很高。

咖啡因含量很高,那就意味着咖啡豆的品质差。

最起码:瑞幸的咖啡豆是没有星巴克好的。

自此,我告别了瑞幸,

因为我想喝更多、更好的咖啡。

总之,以我的体验:身体很好且经常喝咖啡的且以提神为目的的,大可以放心去喝瑞幸;如果您希望喝到好喝的咖啡且咖啡因含量少的,那还是另行选择。


咖啡小课堂


评论员Linda,

虽然我不经常喝咖啡,也不太会品咖啡。但是哪一家的咖啡好喝,尝一口就知道了。瑞幸咖啡走的路线一直都是活动比较多价格很便宜,出单比较快,在最初期推广的时候,邀请一个新的朋友喝咖啡,自己就可以免费得一杯,那会儿我都得了20多杯了。但是喝一次我就可以感觉得到瑞幸咖啡的口感不如星巴克的咖啡的好喝。嗯,我承认可能会有心理作用,毕竟你没有花钱得到了一杯咖啡,潜意识就会觉得这杯白送的咖啡,一定不怎么样。嗯,其实确实是这样,毕竟他成本摆在那儿了,咖啡厅不可能用高额成本的咖啡去免费送给顾客。

但是不得不承认,瑞幸咖啡确实用前期大规模的砸钱推广力度,的确赢得了很多很多顾客的信赖,如今瑞幸咖啡的门店已经不亚于星巴克的门店的数量了,即便瑞幸咖啡的口感不是太好,但是很多人选择瑞幸咖啡的理由是因为他很便宜,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杯咖啡,并不是很在意他的口感怎么样,而且瑞幸咖啡的价格也在那儿了,星巴克的咖啡固然种类多样好喝,但是我们也要看看自己口袋里的钱包,还鼓不鼓,想喝哪一家摸摸钱包自己掂量掂量吧😉。


首席投资官


对不起我很low的,我喝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我挺喜欢咖啡的味道,我喜欢加点奶,五包糖。我都不知道怎么在星巴克和瑞星点单,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卡布其诺和摩卡的曲别,我只是拍着脑门失措的问收银员该怎么点,和朋友一起去的时候抢着点单问他要什么,然后我就要一样的。我现在刚分清楚几种茶叶的曲别,至少知道绿茶和红茶的区别了。哈哈哈。我知道星巴克的三明志不怎么样。我去这样的地方消费完全是无聊透顶的时候,因为坐在店里的妹子都算精致。

两个店的味道我都不讨厌也说不上喜欢,该装的时候还是要装一下吧,要不可惜了我穿得小讲究。是不是一杯卖四十元人民币的咖啡会让人瞬间有品味,高雅一点呀。我毎次喝完打着隔出门的时候都有点泛恶心,我忘了我胃不太好,医生不建议我多喝咖啡。上次还想问医生,喝星巴克不耽误我骑电动自行车吧。


老刘不油腻


1.很多人其实就压根不懂咖啡制作流程,人云亦云,或者口感是眼睛给的,不是尝出来的。如果大家有印象 前一阵瑞幸咖啡和星巴克打架,星巴克要联系所有供应商站队,这说明了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咖啡豆的供应。其实咖啡豆供应商全球就那几个,瑞幸用的咖啡豆和星巴克没有什么区别。这些咖啡豆都是烘焙好的,跟瑞幸和星巴克自己的工艺也没有关系。所以只要咖啡机的温度没有太大的区别,做出来的咖啡口感都是一样的。说瑞幸咖啡不好喝,只能说瑞幸在咖啡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2. 瑞幸的核心模式就是配送,可是咖啡超过10分钟在国外就要被倒掉因为口感差很多了。从瑞幸接单到客户拿到咖啡至少15分钟,至少,那么咖啡基本不存在喝的意义。不过因为国人不在乎所以瑞幸活了,这才是核心,国人不在乎喝的味道,只要是咖啡就行,因为我们不懂。就如同我们会觉得外国人喝茶又加奶又加糖实在难以接受,所以,茶是我们的基因,咖啡是泊来品,不是国人基因,大众不懂品鉴,这就是为什么星巴克这么多年都没敢做配送,人家本来就是老老实实按咖啡理念做好咖啡,结果被瑞星逼的也触碰了行业的禁忌,释放了自己的恶,这对国人其实没什么好处。贪了便宜,降低了行业标准。最后只能都越来越烂


AidenDD


瑞幸从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就往往拿来与星巴克做比较。瑞幸对标星巴克,采用了多种营销策略和手段,烧钱、融资一刻不停......但瑞幸和星巴克现阶段的区别有哪些呢?让kaoker带你理顺一下吧~

口味

快餐式的定位下,瑞幸和星巴克注定做不了顶级咖啡。

瑞幸★★★★☆

瑞幸的新品陨石拿铁最近简直刷爆朋友圈,颜值口感双双上线,使人们一直因过度营销而饱受诟病的瑞幸的印象有所改观。

而瑞幸选用的咖啡豆也一直是来自巴西、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全球四大产地的由WBC世界冠军亲自挑选的优质咖啡豆。2018年选材升级后,咖啡的口感更佳浓郁醇厚,并且获得了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金奖咖啡豆(排名前30%)配方。

在选料和配方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瑞幸在口味上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咖啡机和萃取方法上瑞幸也在进行深度研究,目前选择的是来自瑞士的SCHAERER和FRANKE两款全自动咖啡机。

星巴克★★★★☆

经过了在中国市场的多年耕耘,星巴克在咖啡口味方面不断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深受消费者喜爱。星巴克咖啡豆品种较多,产地来自全球各地,拼配产生不同的口感。

星巴克主要使用La Marzacco,Verismo和Mastrena三个品牌的咖啡机,价值不菲,单台价格10万人民币以上,均为定制,为保证咖啡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举个栗子:美式

瑞幸的美式闻起来有焦糖的香气,喝起来比较淡,口感偏甜但能捕捉到一丝埃塞俄比亚西达摩的风味。

星巴克的美式甜度很高,口感柔和,但整体风味比较模糊。没有瑞幸的那种焦糖感,也没有涩感。

咖啡师水平

瑞幸★★★☆☆

瑞幸和星巴克一样,店里的咖啡师和店员都是培训上岗。瑞幸要求两分钟左右出产一杯咖啡,咖啡师制作速度慢会有一定的惩罚。咖啡师的招聘广告上写着无需经验带薪培训的字样,学生兼职、全职都有,水平参差不齐。

星巴克★★★★★

而星巴克对于咖啡师的选拔有一套更为完整的体系,根据围裙的颜色可以判断一个咖啡师的等级。从最基础的绿色围裙到最高等级的紫色围裙,分成了四种不同的咖啡师等级。这也与星巴克多年的长足发展不断摸索密不可分。

店内环境

瑞幸★★★☆☆

瑞幸为压缩成本,在选址、面积上采用了更低成本的选择。店面多较为隐蔽,藏在写字楼内部。店内面积也不大,有的店里没有桌椅,主打外送,而不重视顾客的店内用餐体验。

星巴克★★★★★

星巴克价格更高,也在此方面提供了相应更高品质的环境。就算开在机场、车站等寸土寸金的地方,也会有较大的用餐区域。不同的店面装潢风格也不同,给顾客带来了更好的用餐体验。

按照舒尔茨的话说:这不是一家简单的咖啡馆,而是通过咖啡这种社会黏结剂为人们提供聚会场所的第三空间。

颜值/包装

瑞幸★★★★☆

瑞幸logo的小鹿设计,包装的蓝白搭配,清新十足,十分受当下消费者青睐,其小鹿茶、瑞纳冰采用透明杯设计,也能更好的迎合消费者需求,体现产品特点。

星巴克★★★★★

星巴克包装采用多种色系、材质搭配,为其本身带来了更多的艺术感。咖啡杯绿色和白色的搭配,双尾美人鱼的logo深得消费者喜爱,牛皮纸袋也十分有质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小资青年的打卡标配。

价格

瑞幸★★★★★

买二赠一、咖啡红包、首杯免费、一折优惠……一系列促销战略很难让人不动心,在瑞幸,买一杯咖啡往往只要几块钱。优惠券感觉永远都用不完,打开APP就会有新的优惠券,首杯免费也是很好的拉新战略,不得不说,这几个方面瑞幸完全吊打星巴克。

星巴克★★★☆☆

相比瑞幸,星巴克除了充卡集星星,好像就很少有别的优惠了。原价购买一杯30+的价格相比瑞幸的各种优惠制度,在价格方面很不占优势。

以上图源网络。

一句话:在小白眼里,两个喝起来没差。但瑞幸更便宜……

关注kaoker,交流更多美食经验~


kaoker烘焙



各有千秋吧。

星巴克还算是个老牌咖啡品牌,有种美国人的傲慢和自豪,如果说瑞幸像个公司小白领的话,那星巴克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司老总了他们更愿意专注于业务本身,而不是搞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当然自从星巴克换了个那个女人当营销总监,也开始搞一些弱智吧唧的商业营销动作,最无脑弱智的就是那个永远搞不清的杯子大小。她自以为聪明,以为既能省成本,又可以加深记忆,达到脑白金式无脑广告效果,我只能说:我呸!

至于瑞幸,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宣传力度颇有“喜茶”那个餐饮败类的风范,各种营销来势汹汹。但关键是瑞幸起码优惠力度非常大,比如喜茶那种沙雕只会忽悠人排队。而且相比星巴克,瑞幸明显更低调点,无论从选址地点看偏隐蔽,不像星巴克恨不得开到中南海去,还是他们主打的服务主要是外卖为主,配送的也是顺丰快递,给人一种新人的感觉。所以,如果星巴克在客户分层上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打成功人士的话;瑞幸更偏重于公司普通小白领,


至于口味,星巴克就是美国大碗茶的水平,是没有什么口味可言的,各种服务和优惠和现阶段的瑞幸没有可比之处。


我去喝瑞幸,第一杯可是免单的,星巴克没有这个优惠力度吧?它只会问你要什么杯?杯杯杯,杯你个大头鬼啊。


瑞幸作为一个国产品牌,还是未来有所可期的。我喝过一杯他们的澳瑞白,半糖的。口味还行,不甜也不苦,中规中矩,我是多想加点姜粉进去,可惜没有。

–––

我是馋食记,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也请您关注我,了解美食的点点滴滴。


澜馋食记


这两年资本退烧,围绕互联网企业的乱撕事儿也大大减少,而瑞幸咖啡,则成为是为数不多的热议话题之一。这家用互联网思维做咖啡的新贵,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疯狂烧钱,战果就是中国内地门店数量直逼带头大哥星巴克,市值也膨胀到67.2亿美元(11月21日瑞幸2019Q3季报出炉当天收盘价)

伴随着瑞幸的疯狂扩张,其经营模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起初,大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过是又一个不可持续的OFO,所谓“用美国股民的钱请中国人喝咖啡”的段子也很是盛行了一阵。不过随着2019Q3季报出炉,瑞幸实现门店盈利并引发股指大涨后,舆论风向似乎又有所转变,看好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当然,云石君不是经济学家,不想讨论瑞幸模式到底坑爹与否。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想掺合下瑞幸与星巴克之间那点事儿。

瑞幸崛起后,网上骂的人不少,角度也很多,而抛开精英圈阳春白雪的模式质疑,大众层面说的最多的,主要还是瑞幸咖啡难喝。而这个“难喝”所对标的,则是星巴克。通常这部分人的说法是,虽然相较于30多一杯的星巴克,瑞幸要便宜的多(官方正价20多,但这只是涨逼格用的,瑞幸也没真指望拿这个价卖出去,用券后的实际售价一般在10元到15元之间),但论味道,瑞幸却比星巴克要难喝的多。

当然,拿瑞幸和星巴克比也不奇怪。毕竟就产品本身而言,二者可以说是高度重合——都是卖意式咖啡标准品。而瑞幸崛起路上为了造势吸引眼球,也没少拿星巴克碰瓷。既然它自己都主动对标星巴克,那也怪不得人家拿二者做比较。

当然,虽然产品品类重合,但瑞幸和星巴克的运营模式还是有差异的——比如星巴克可以堂食,注重就餐体验,选址多在商圈核心位置;而瑞幸前期以外卖为主,现在也多是自提取走,基本没有什么堂食空间,选址方面则多龟缩于写字楼大堂,商圈里的布局也多选择相对偏僻位置——反正只要看了APP提示后找得到就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喷瑞幸low,云石君倒觉得还算符合逻辑。

但说瑞幸咖啡比星巴克难喝,以此来证明星巴克更加高级,这云石君就真的无语了。其实但凡对咖啡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抛开文化调性这些虚活儿,瑞幸和星巴克在产品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品,都是咖啡中的低端品类——意式咖啡,咖啡机也基本一样,连最基本要素——咖啡豆,也系出同源——除了占比极为稀少的星巴克甄选店,占比绝大部分的中国大陆星巴克普通店,他们使用的咖啡豆,和瑞幸一样,都是阿拉比卡豆,产地都是中国云南省,连供应商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咖啡机,相同的萃取模式,调制出的咖啡,你说能有什么区别?

当然,喷瑞幸难喝的那部分星巴克粉丝,肯定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云石君也在网上看到一些瑞喷的说辞:虽然供应商和原料产地一样,但星巴克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更高,对供应商的话语权也更强,所以就算都是云南产的阿拉比卡豆,星巴克用的也比瑞幸要好。

这个听上去倒还挺像那么回事——星巴克卖的比瑞幸贵的多,所以它用的咖啡豆比瑞幸好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它单位利润更高嘛。

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自以为是的误解。星巴克的成本构成,早就被外界扒了个精透——其中的物料成本,一直都维持在单杯售价的百分之十几——折合下来,一杯也就三四块钱而已。

这就是你喝进嘴里的星巴克咖啡的产品本身价值!

三四块钱的物料成本,相较于瑞幸的平均售价,也不过就是占比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即便是在物料成本普遍占比不高的餐饮业,也算得上是低的了。所以,走薄利多销套路的瑞幸,完全没必要在成本管理上再打咖啡豆的主意——毕竟就算省也无非就是多省个小几毛钱而已,相较于其十几块的平均售价占比并不高,但口味败坏对销量的影响却十分之大,所以明显不划算。

至于渠道控制力和对供应商的话语权,也许起初星巴克确实比瑞幸要强。但在瑞幸门店数直逼星巴克,超越指日可待的今天,这种情况早就不复存在了。毕竟对云南商业豆的供应商来说,卖星巴克和卖瑞幸没有什么不同——星巴克也不可能因为自己利润更高,就多给供应商一个子。所以,谁买的豆子多,谁就是供应商的大爷。而瑞幸现在在规模上基本上已与星巴克分庭抗礼,从趋势上看在量级上超越星巴克也是指日可待的。所以,现在如果真要让供应商对主顾排个序,星巴克和瑞幸谁是大爷,谁是二爷,还真不好说呢!

这个逻辑可用于咖啡豆,同样可用于牛奶,白糖甚至纸杯、餐巾纸等其他快销意式咖啡的原料。超低的物料成本占比,决定了即便是走薄利多销路子的瑞幸,也有足够的空间来保证原材料与星巴克的对标。

说完这些,基本上即便不懂咖啡的人也明白:瑞幸和星巴克,在产品本身上头,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即便有,也不过就是配方不同,导致的口味稍有差异——基本上就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除非有人真就好星巴克这一口,完全接受不了其他配方,否则二者之间,根本谈不上好坏之分——而可乐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只喝可口可乐,而完全接受不了百事可乐的,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而已。

既然东西没什么差别,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星巴克就是比瑞幸好喝?在云石君看来,答案就是一个字:装!

众所周知,在中国,星巴克并不只是一杯咖啡这么简单。说的好听点,除了咖啡本身,它还有极高的文化和情感溢价,说不好听点,它除了给人喝,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人装逼!拿杯星巴克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或者端到办公室,当着众人的面儿一饮而尽或者小啜几口,在一些没太多钱,又喜欢玩小资情调,炫炫所谓精致生活的小白领心中,这除了享受咖啡本身外,还有一种情感满足的心理成分。

当然,这个也很正常。虽然真正的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大多并不会把情调和星巴克联系在一起(这些人就算真要用咖啡玩情调,也多用私房咖啡而非星巴克这种快销咖啡);但对于一些腰包不太丰厚,圈层和格局又不太高,偏偏还向往所谓格调的普通小白领,这杯被美国文化渲染过的咖啡,在他们眼中也算是饮料中的轻奢,可以用来小装一下逼格了。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人嘛,多少都有虚荣心。用某种物质来获取心理满足,也不足为奇——买不起房买不起BBA,难道还买不起一杯星巴克吗?

但这里面有一个BUG——星巴克本身,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奢饮料。实际上在欧美,这就是烂大街的快销咖啡而已,也就只比袋装速溶咖啡稍微高级那么一点点,在现调咖啡中属于最低最LOW的一类。

当然,这在以前是无所谓的。首先,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星巴克的本质。其实,就算知道,但至少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星巴克的轻奢包装还是挺成功的。只要这个肥皂泡不破,他们就可以继续用它来装逼,继续用它来自我陶醉和满足。

但瑞幸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伪小资们心中的这个幻像。几乎一样的东西,瑞幸的实际售价却只是星巴克的三分之一,这等于是直接把快销意式咖啡标准品这个品类,直接拉回到了大众街头饮料的原形——原来跟广东的街头凉茶也就是一回事嘛。

这下有些人就懵逼了。

当然,对于仅仅是把星巴克用来喝,或者仅仅只把星巴克店铺当闲坐小歇,或者商务会谈场所的这部分人来说,这个是无所谓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星巴克本来就是个卖快销饮料的铺子而已。

但对那些对星巴克赋予了更多价值和心理需求——直白点说就是把它当成装逼工具的伪小资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个晴天霹雳——他们用来装逼的工具,竟然被瑞幸实打实的告诉世人,这其实就是个大路货。这些年自己喝进去的星巴克咖啡,发在朋友圈的照片,端到办公室和同事面前的纸杯,这些曾经让自己获得心理满足,让自己认为达到了炫耀目的的东西,现在通通被瑞幸用十几块的价格,盖上了一个大写的low货的标签!

这尼玛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如果仅仅是自己知道自己交了智商税,那最多打脱牙活血吞。可是自己之前已经用星巴克在外面装了这么多的逼,现在却全被瑞幸给证实为傻瓜!

这让向来玻璃心的伪小资如何接受不了?

既然接受不了,当然就要找回场子!

怎么找?仅仅说星巴克有堂食肯定是不够的。毕竟一个仅仅一个堂食,就比瑞幸贵出近两倍的价钱,这明显超出了伪小资们的圈层认知——结果还是会被周围的人暗笑是傻X——甚至自己摸摸腰包后,都觉得自己傻X!最重要的是,伪小资为了装逼,很多时候并没有堂食,而是把星巴克大张旗鼓端进办公室,带到大街上的——跟喝瑞幸的人一模一样!

至于说星巴克所包含的美式文化高溢价——这玩意要直接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自己为一杯低端快销意式咖啡所包含的虚头巴脑的美式文化,而心甘情愿多付两倍价钱,结果还是会觉得让被人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那唯一能说服别人,又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瑞幸难喝了。只有口感这个玩意是完全主观的。每个人口味不同,你就是拿一杯顶级蓝山,他照样可以说觉得像屎味儿,而偏偏就觉得星巴克适合自己。只有用口味这种理由,才能说服自己,让自己继续陶醉在自己营造的星巴克品味幻想当中;并通过网上的对瑞幸狂喷,让大家维持住喝星巴克比喝瑞幸更高级的形象,以避免让秀了这么多年星巴克的自己,沦为大众眼中交智商税的棒槌!

这就是除了极少数真的习惯星巴克口味,或者真的讨厌瑞幸口味的人之外,绝大部分所谓星巴克粉丝们,酷爱狂喷瑞幸难喝的真实原因!潜意识里对美式文化的无限推崇,让他们陷入了星巴克营造出的轻奢幻想。当瑞幸将星巴克的本质——快销意式咖啡标准品打回原形,他们基于对美式文化崇拜而形成的格调感,就面临轰然坍塌的风险。这时候,伪小资们当然只能恼羞成怒,当然要歇斯底里,揪着瑞幸咖啡难喝,大说特说了。

总而言之,瑞幸运营模式能不能持续姑且不论,但瑞幸咖啡本身,不过是对工业化流水线模式生产的低档意式咖啡标准品的一次价格还原罢了。至于星巴克,云石君只有一句话:喝星巴克本身不傻瓜,但把喝星巴克与品位、格调、高级感关联在一起的那些人,通通都是彻头彻尾的傻瓜!


云石君


先聊瑞幸

口味指数:全自动咖啡机做的口味,没啥大毛病但是也没有特别惊艳。

消费模式:买五赠五模式有别一次性消费,可以囤券慢慢喝,这个模式不错,对于天天要喝的人来说性价比很高,价格上平均下来13元左右一杯。

结算支付:App下单、结算,扫描取货,节约了支付环节的人工成本。 ​​​

再说一下星巴克:

口味指数:半自动咖啡机,口味会因门店咖啡师水平差异较大。

消费模式:价格还是一样坚挺30+一杯,所谓的星享卡貌似优惠力度也不大。还是一样去排队等咖啡,但是环境来说星巴克更优,还有一些周边产品如杯子之类,一直是粉丝追随的。

总之,口味其实差别并不大,刚需的会转投瑞幸!毕竟价格实惠太多。




二小姐的咖啡杂趣


第一,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懂咖啡~

第二,看了一圈所谓特邀回答几乎没有一个有咖啡基础知识的~

第三,这个问题很白痴~

首先,瑞幸和星巴克都是咖啡中的快消品,可以称为咖啡味饮品,但是担不起所谓弘扬咖啡文化这么一说

其次,瑞幸的咖啡是不允许进行融合的(为了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也是不要脸了!至于什么叫融合就是通过咖啡师手法让咖啡更美味),星巴克在这点上好一点点。

最后,全国在坚持做好咖啡的咖啡店很多,但是在咖啡师的字典里绝对没有瑞幸和星巴克出来的优质咖啡师!


说实话的咖啡业管理


Luckin是家卖咖啡的店。

Howard自己说的“Starbucks is not in the coffee business”

星巴克的咖啡豆是混豆,而且在国人喝咖啡,通常较少喝意式浓缩和美式咖啡,这样好多豆子的味道就被奶和糖掩盖掉了。

星巴克还是依然会去,不过其实瑞幸的美式咖啡味道不错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