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视角,抑郁症是这样的...

又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很多上班族顶着微弱的晨光就得起床出发,下班时早已华灯璀璨,一整天都坐在小格子间里,连个正经的太阳光都没见着,抑郁症患者的冬天,都不是那么好过的。

在中国,一、二线大城市已经是抑郁症的高发区,但是对于更广泛的地区,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有些人也许会觉得抑郁症患者很矫情,不就是心情不好么,谁还没个心情不好的时候?


从中医的视角,抑郁症是这样的...

如果只是心情不好,那就简单了。可事实上,没那么简单。一起来看看中华文明的智慧——中医,是如何看待抑郁症的。中医的概念里并没有抑郁这个症状,但是有“瘀”的概念,气瘀,血瘀,都是体内的交通堵塞。这个堵塞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 缺乏充足的阳光

抑郁症大多高发于冬季,据调查显示,北欧这样高福利地区,是消费抗抑郁症药物最多的,自杀率也最高。当我们欢天喜地飞过去看极光时,但当地人的情绪已被黑夜虐到了极点。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依赖于阳光而生存,当光照时间明显不够时,体内正常的生理运行机制就会被打乱,各器官的运行,激素的分泌会紊乱,我们的生理平衡就被打破了。


从中医的视角,抑郁症是这样的...


二. 宅。

互联网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一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慢慢出现了“宅男宅女”,甚至叫“死宅一族”。独居得久了,人气就弱。说话说得少,思维也会变迟钝。

三. 食物的影响。

古时候做饭都是柴火,是阳火,搬进城市的高楼后,使用的天然气,电气都是阴火,饭菜虽然做熟了,但缺乏阳的信息。还有这一二十年的饮食习惯。比如本身牛奶是好东西,但现在好多人都学西方人的吃法,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就喝。再好的东西也不至于过多食用,酪蛋白本身就难以消化吸收,长时间就积聚在肠胃,形成瘀堵,使得阳气不舒展。


从中医的视角,抑郁症是这样的...


四. 过量服用西药。

西药的功效在于把阴阳调整在一个低层次的平衡上,是以抑制生命的旺盛为代价以取得暂时的安定,但影响了生命最本质的要素——阳气的自然发展变化。

五. 现代生活的压力。

前不久网上还在热烈议论上班族的996现象,最近好像没什么人说了,其实大家都已经默认了这样的工作机制。在生理基础不断紊乱的同时,大脑承载了过量的信息。想一想,就好比,三天只给吃两顿饭,却让你考试考出高分,谁会有体力和脑力去消化那些知识呢?

还有长期的熬夜,肝和胆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身体毒素不能正常疏泄,又进一步造成体内交通堵塞。

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首推运动。

运动就是把道路拓宽。运动能够增加血氧含量,充足的氧气可以带走道路上过多的垃圾,不过秋冬季节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过分惊扰了潜藏的阳气。

第二,接纳自己。

有些抑郁症患者是因为对抗性思维加重的,强迫自己开心,强迫自己乐观。要知道大脑拗不过身体,就像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越想高兴,结果就越抑郁。索性接纳自己的抑郁症,告诉自己,我就是得病了,想睡就睡,想哭就大哭一场,顺应情绪而宣泄。

第三,太极思维。

当你学会顺应、接纳自己时,太极思维应运而生,放弃了对抗,抑郁症这个恶魔打来过,就顺着它力的方向走,结果像打在棉花上一样,没有着力点,它就无力可使,反而伤不到你。


从中医的视角,抑郁症是这样的...

解决了以上几条生理和心理机制,再去找个好的中医大夫开些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