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體能否在冠狀病毒中生存?


亞洲 | 亞洲經濟體能否在冠狀病毒中生存?

遊客漫步在曼谷的唐人街。泰國中央銀行已降低基準利率,以幫助經濟抵禦冠狀病毒爆發,這場病毒已經嚴重破壞了其旅遊業

1 依賴中國工廠和遊客的企業已經感到壓力,一些國家實施了刺激措施。

2 儘管一些專家預測一旦病毒傳播受到遏制,就會恢復,但另一些專家警告說,評估它可能造成的影響還為時過早。

浴室裝置公司Eilumina的創始人F 或Eilynn Lew,通常從年初開始就很忙。在歐洲有貿易展覽會參加,有商業交易要簽署,然後急於從中國製造和發貨。然而,今年,她紮根於新加坡,因為她使用的中國工廠沒有營業,所以不確定她是否能夠履行訂單。

由於中國政府試圖限制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機會,中國的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已大大減少。

一些公司已經恢復運營,而另一些公司則表示,在延長的農曆新年假期之後,下週將恢復運營。

但是隨著關於感染和死亡的報道不斷,像Lew這樣的商人擔心事情何時會恢復正常。她說:“如果他們不盡快回到工廠工作,我們都會被搞砸了。”

Lew的最壞情況是工廠的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她將損失收入,每月產生最多8萬新元(58600美元)的間接費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我們無能為力。”

在整個地區,人們對貿易和供應鏈中斷的擔憂正在增加。泰國發展研究所分析師Nonarit Bisonyabut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放緩,泰國將無法向其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出售那麼多計算機和電子零件,化學產品,橡膠和塑料。

新西蘭,有報道稱原木出口被停止,工人被告知要回家,而活龍蝦和小龍蝦的裝運被暫停了。新型冠狀病毒已感染了30000多人,超過了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爆發。

為了限制這種疾病的傳播,中國封鎖了一些城市並禁止出境旅行團,以及從美國到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旅行者關閉了口岸。

由於中國是經濟巨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接近14萬億美元-根據購買力評估,約佔全球GDP的五分之一去年達6800萬中國遊客,他們出國旅行,各國正為旅遊,服務和製造業遭受重創做好準備。股市已經受挫。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專家沃裡克·麥基賓(Warwick Mckibbin)估計,此次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將是2003年Sars衝擊400億美元的三到四倍,當時中國的GDP僅為全球GDP的9%。由於美中貿易戰已經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因此目前的經濟基準也有所降低。

惠譽國際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表示,如果疫情(去年12月31日首次報道)持續了三個月,則由於鎖定措施將影響服務業,因此經濟影響將比Sars嚴重。

經紀公司Maybank Kim Eng表示,Sars在2003年第一季度受到打擊,而當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下降了2個百分點時,新加坡,香港和臺灣遭受了4個百分點的打擊。東盟的其他地區並沒有遭受那麼嚴重的損失,但是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卻有所放緩。

日本野村證券的研究人員預計,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實際GDP增長將“可能比非典爆發期間的2個百分點還要大”。

Maybank Kim Eng研究人員在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說,新加坡和泰國可能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中受影響最大的國家因為它們更加開放並依賴中國的貿易和旅遊業。他們說,馬來西亞和越南的影響可能較小,印尼和菲律賓受影響最小

新加坡星展銀行(DBS Bank)週五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鑑於“可能打擊消費者和企業信心,旅遊業和區域供應鏈,新加坡將其2020年實際GDP預測從1.4%下調至0.9%

旅遊問題

冠狀病毒的爆發為旅遊產業籠罩著黑雲 ,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行市場。中國是泰國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去年,約有1100萬中國人訪問該國,創造了5500億泰銖(約合176億美元)的收入。

泰國政府上週批准了針對旅遊運營商的包括退稅在內的措施,並加強了在其他新興市場的旅遊攻勢,以應對中國暫停出境旅行團的問題。

旅遊局局長說,從現在起到4月,泰國的中國遊客將減少80%,旅遊收入將減少約950億泰銖。他預計中國將在三個月內取消停工令,但認為企業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

普吉島的旅行社運營商Ongart Saejang表示,由於泰國航空公司和泰國亞航已暫停或減少飛往中國一些城市的航班,直到本月底,島上仍有一些滯留的中國遊客。他說,如果沒有遊客,島上估計有2000名講普通話的導遊的工作就處於危險之中。

Saejang補充說,普吉島是中國遊客最喜歡的目的地之一,並“每天接待來自中國的數百個旅遊團,每個團約25人”。

在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喬什·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警告說,這種病毒會對經濟的重大影響。他說,這種病毒每月給旅遊業造成10億澳元(6.86億美元)的損失,同時也損害了其他產業,影響了國際學生人數和海鮮出口業務。

亞洲 | 亞洲經濟體能否在冠狀病毒中生存?


由於對冠狀病毒爆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的擔憂日益加劇,日本股市暴跌

在 日本一位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入境遊客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佔中國旅遊消費的近40%,預計經濟損失將近2000億日元(18.5億美元)。

在新加坡,當局表示,自中國對出境旅遊實施限制以來,中國遊客人數已下降80%。當局正在準備一項財政計劃,以應對這種病毒對經濟的影響,並且已經宣佈了一系列針對旅遊業的措施,其中包括免除了酒店,旅行社和導遊的許可費。政府部長已承諾在2月18日公佈的新加坡2020年預算中為航空公司和機場業務提供更多幫助,並加快重大交通和基礎設施項目的進度。

星展銀行的研究報告說,該行預計“每三個月的旅行禁令將減少約100萬遊客或損失約10億新元的旅遊收入”。

“這不包括由於病毒爆發而導致全球旅行者取消或推遲其前往新加坡等地區的旅行計劃的間接影響,以及該病毒在中國以外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導致更加嚴格的旅行限制,”星展集團表示。

引爆點?

美國-東盟商業理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費爾德曼(Alex Feldman)表示,美國企業對疫情的經濟影響感到擔憂。

他說:“正如我們在中美關稅戰中發現的那樣,供應鏈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被徹底改造。” “你不能只是拿起一個價值幾億或十億美元的工廠,然後把它搬到其他地方。這些東西需要花費時間來建造,房地產需要花費時間,許可證需要花費時間。因此,花費的時間越長,就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並且今天已經產生了影響。”

然而,在擔心的情況下,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疫情只會對亞洲經濟產生短期影響。泰國分析師Nonarit表示,他預計情況將在六個月內得到控制。“儘管與Sars相比,該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致命風險更低,而且中國政府比在Sars危機中擁有更多的應對經驗。”

上月簽署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為“緩解爆發的影響”提供了條件,這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順暢關係奠定了基礎。

她說,當中國在2003年努力應對非典時,那一年的GDP增長率仍然達到10%。

亞洲 | 亞洲經濟體能否在冠狀病毒中生存?


旅客在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戴口罩

工業地產開發商WHA集團首席執行官Jareeporn Jarukornsakul指出,基礎設施交易和中國公司遷往泰國是一項長期項目,不受疫情影響。

不過,泰國央行已將其政策利率降至創紀錄的低位,央行行長稱其為“緊急情況”,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維持其政策前景,但表示有“足夠的空間”來緩解危機。當地貨幣與經濟狀況轉弱一致。

雖然尚不清楚感染何時會達到高峰,但經濟學家指出政府如何實施邊境管制,並說這可能表明該病毒可以被遏制。

Maybank Kim Eng希望新加坡的增長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反彈,因為“病毒爆發得到遏制,政府放鬆了對邊境的管制”。

聯昌國際(CIMB)經濟學家宋成雲表示:“ V形急劇復甦。手指越過,我們可以在第一季度內遏制它,而在第二季度看到反彈。

在非典期間,對GDP的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四分之一。在2003年第二季度下降4個百分點的經濟體在第三季度反彈,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分別增長5.6、4.6和6.6個百分點。

但星展銀行(DBS)經濟學家Irvin Seah表示,眼下局勢尚不明朗,目前就無法看到這次疫情在隧道盡頭。

他說:“我們不知道將持續多久或將要持續多久。”他補充說,本地傳播的增加將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損害消費者支出和國內需求,因為以及工人可能必須待在家裡的生產力。那麼,經濟影響將遠遠超過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因為這不僅是中國問題,還將成為地區或全球問題。”

這就是緬甸星空工程師聯合會(Star Engineers United)主管達倫·盧姆(Darren Lum)開始擔心的重點。目前,他說他的業務不受影響,因為他的勞動力是本地人,而且他的材料也來自緬甸境內。他確實與中國承包商打交道,後者將工作交給他的公司,但是他說業務討論可以遠程進行。

同時,在中國有業務的亞洲公司別無選擇,只能勇往直前,保持樂觀。

Cityneon根據《飢餓遊戲等大片在全球範圍內舉辦互動展覽,應該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在成都盛大舉辦其侏羅紀世界展覽。

相反,它不得不像中國其他主要景點一樣關門。首席執行官Ron Tan表示,幸運的是,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影響力。

Francis Ng擁有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海鮮屋,自1月25日起關閉了其在中國的兩個網點。“由於租金,工人工資以及其他所有費用,我們每天不營業的費用為我1萬新元,”他說。

唯一的好處來自他去年發起的一項副業:交付真空密封的冷凍螃蟹,準備用微波爐加熱八分鐘後即可食用。“由於許多人在網上訂購,業務增長了1000或2000倍。因此,這是我的應急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