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文|瀚海说史

前言:

1998年,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一位姓李的老农灯尽油枯,即将走到人生尽头。在病榻上老李将自己的儿子李献功喊来,说是要将传家宝传给他,这让李献功很是诧异。因为他从未听说家里有过传家宝,他急忙询问父亲传家宝在哪里,由此掀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老农形象

在三十年前,老李在洮儿河索伦大桥挖沙取石的时候发现了一块金属牌,只见牌子上刻有看不懂的文字,本就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李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宝贝,悄悄地把它藏了起来。

某一天,一位村里见多识广的老人到老李家做客,老李将金牌拿出来让老人观摩,老人发现上面那些看不懂的文字竟然和他家里挂的成吉思汗的画像上的文字异常相似。

老人由此猜测,这个金属牌子可能与成吉思汗有关,且不论是不是古董,但至少是个好东西。老李听后大喜,将老人送走后把这块牌子藏在家里的地窖中,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

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圣旨金牌文字

听完老李讲述的故事,李献功急忙去地窖将金牌拿了出来,也第一次见到了“传家宝”的真面目。随后老李离世,李献功再次将金牌放置了起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时间流逝李献功竟然混到了掀不开锅的地步,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想到了家里的传家宝,也就是那块金牌,他想要拿它去换点钱财,以解燃眉之急。

经人介绍,李献功在乌兰浩特市找到了一位名字叫做刘振春的收藏家。他们在银行对这块金牌进行了成分分析,经过光谱分析发现金牌含金量高达58.44%,且其中的贵重金属有着巧妙的配比,这就证明它价值非凡,是个宝物。

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圣旨金牌尺寸

刘振春觉得这块金牌非常值得拿来收藏,便让李献功开个价。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成了以12000元成交的口头协议。刘振春预付了2000元定金,将金牌暂时拿到了自己手里。

可回到家的李献功却越想越不对劲,他觉得自己那块金牌卖的价格低了,自己亏本了,他联系刘振春说自己的金牌不卖了,将自己的金牌又拿了回来。为了能将金牌尽快换成现金,李献功竟然打算直接将金牌熔掉。


与此同时,错失良宝的刘振春也是不甘心,急忙联系李献功,说是愿意加价,高昂收购,最终以6300美元的价格成交。自此,这块金牌几经易手,刘振春成为了它的新主人。

在得到金牌后,刘振春找到乌兰浩特市文联原副主席江川帮忙鉴定。

江川认出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巴思巴文,是忽必烈为了统一中国、由帝师巴思巴科创的文字。

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圣旨金牌形象

这个发现让刘振春大喜过望,因为但凡
刻有巴思巴文的文物,都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不过刘振春也深知问题的严重性,这块金牌价值实在太高,他不敢据为己有,为了能够保证这块金牌的安全,刘振春找到了时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的包祥教授。

包祥教授看到金牌惊呆了,手都颤抖了,因为它与之前被发现的元代银制圣旨牌太相似了,简直一模一样。他急忙解译金牌上面的巴思巴文,得出这样一句话: “在至高无上的神的名义下,皇帝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谁若不从,问罪处死 ”。很明显,这是元代皇帝派发给某位将领的圣旨令牌,而这位皇帝不是成吉思汗,但极有可能是忽必烈。

很直白的说,老农的这块“传家宝”金牌终于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它就是元代的金牌圣旨。

农夫有一传家宝,被儿子廉价出售,殊不知这是宝物,价值过亿

收藏于博物馆的金牌

元代圣旨令牌价值几何呢?

我们可以用数据来对比,现在已知的一些明清圣旨,在拍卖场上可以拍出数千万的天价。那么这件元代金牌圣旨的价值难以估量,最起码以亿起步!

后来 ,这块圣旨金牌被捐赠给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也为历史学家研究元朝历史的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中央纪录频道有过报道,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发现圣旨令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