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中國1000年」97:霍光,劉病已

或許在某些時候,霍光也會受到一夜成名帶來的困惑。

事實上,想要一夜成名並不難,因為一夜成名並不排斥運氣和偶然。正如某位相聲名家說的那樣:誰年三十不吃頓餃子呢?

然後怎麼辦?

要知道,一夜成名並不代表著結束,相反,這只是開始。因為從此刻起,你要立刻站在聚光燈下,接受現實和歷史的審視與試煉。

僅僅靠運氣,上去是可以的,但不可能長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聽起來威風,但並不是誰都能站住腳。因為需要他面對民生疾苦、邊境烽煙、政壇對手、天災人禍……需要他抗起壓力,調動四方,排除險阻,做出決策……

需要他解決問題。

那一夜過後,看著皇位上年僅八歲的小皇帝。很難說昨天還是奉車都尉、光䘵大夫,今天已是大司馬、大將軍的霍光心裡是個什麼滋味。

在歷史上,他的前半生只有一句話: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奇蹟。


「通鑑中國1000年」97:霍光,劉病已

漢武帝並不是一個好伺候的領導。他在位時刑繁賦重,他執法又嚴,無論是外朝官員,還是內朝近臣,稍有不慎,便是輕則受刑、重則掉腦袋的下場。而霍光擔任的兩個職務都不是靠著謹言慎行就能糊弄過去的:奉車都尉是替皇帝開車的,光祿大夫是需要和皇帝一起議論朝政、點評時事的。

有人說漢帝帝喜歡霍去病,愛屋及烏,所以才對他另眼相待。誠然,漢武帝對待自己喜愛的人,總是會多幾分寬容。但感情也絕不會成為漢武帝行事的束縛。

比如那個將太子一脈一網打盡的巫蠱案,與霍光而言,並不是沒有絲毫關聯。至少,從他父親這邊來論的話,他是皇后衛子夫的外甥,是太子劉據的表哥。雖然他是父親另娶所生,所以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外戚,但他霍氏和衛氏、公孫氏一樣,是標準的太子一黨,這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一直極受漢武帝青睞的衛氏一族,在巫蠱案中一門盡滅;而霍氏一門,則是毫髮無傷。

總之,終漢武帝一朝,無論是朝臣政爭還是內宮風雲,從來沒有出現過霍光的影子。然後在最後時刻,被選為帝國的掌印人。這樣的經歷,絕不是紙面意義上的“小心謹慎,未嘗有過”就能解釋得通的。

因為“小心謹慎,未嘗有過”或許能讓他平步青雲,但絕不會一飛沖天。

在我看來,漢武帝之所以選擇他為帝國的掌印人,除了因為他是孤臣、忠臣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出來他會是個能臣。

他能解決問題。

所以,站在漢武帝的角度來看,霍光絕不是一夜成名。

漢武帝並沒有看錯,霍光是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在掌印期間,他解決了造反的燕王,解決了他的政敵上官桀和桑弘羊,解決了北境的匈奴……更重要的是,他解決了從漢武帝后期開始陷入蕭條之勢的經濟和民生的問題,使得帝國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為昭宣中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指責他專權,司馬光也說他應該早點還政於皇帝。但現實是,政治不是請客吃飯,酒喝多了把杯子一扣說你一聲你們喝我先轍就可以了。當他爬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不管他願不願意,已經不可能自己走著下來了。其結局要麼是被人扔下來,要麼被人抬下來。

有人說他不守臣禮,擅自廢立皇帝。但從事後來看,他選擇劉賀是正確的。因為當時他可選的餘地並不多,除了劉賀就是劉胥。而劉胥也不會是個好皇帝,同時相對劉賀更不好控制。他廢黜劉賀也是正確的,因為劉賀用事實證明他不會是個好皇帝。最終他扶立劉病已更是正確的,因為劉病已會是兩千多年來少有的好皇帝之一。


「通鑑中國1000年」97:霍光,劉病已

地節二年三月初八,霍光去世。霍光生年不詳,但考慮到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將他帶入長安時有十餘歲,因此去世時應該在六十五歲至七十歲左右。

他走到了山頂,然後被人抬了下來。現在,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了。

首先,他是個優秀的政治家。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機敏的應變能力、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以及能夠解決問題的政治才幹,他懂得隱忍、審時度勢、借力打力……總之,他擁有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需要的一切條件。

其次,他是個優秀的輔政大臣,他完成了漢武帝給他的任務:匡扶幼主,安定朝局,穩定邊境,提振民生……在他掌權的這些年來,朝政清明,邊境上重新建力了對匈奴和西域諸國的控制,民生方面他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修復了連年征戰對經濟體系造成的破壞。總之,他對昭宣中興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最後,他證明了漢武帝的一個理想的不切實際。

前面說過,漢武帝選擇他,除了他的能力之外,還因為他背後沒有千絲萬縷的權貴勢力。在我看來,漢武帝希望用一個孤君加上三個孤臣,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沒有掣肘的帝國中樞。

可上官桀和霍光先後向他證明了這樣一個現實:權貴勢力不是天生存在的。所謂權貴勢力,是因權而貴,因貴而成勢力。所以,只要有權,就必定會產生權貴勢力。並且,當權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依附在權力之上的勢力必然會滋生更大的野心。

所以,當霍光去世的時候,霍氏一族,已經成了大漢帝國最大的權貴勢力了。

當權貴不可避免成為勢力的時候,想要傳承久遠,家族文化的建設就很重要。但很明顯,霍光在家族管理上秉承得是縱容的態度。所以,從霍氏一族的結果來看,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家長。

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班固

霍去去世一個月多月後,劉病已應御史大夫魏相秘奏,為了不讓某些人覬覦大將軍之位,故下令任命當年的酷吏張湯之子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主管尚書事。

之後,根據霍光遺願,封霍山為樂平侯,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當時可以多人並領尚書事。

前面說過,當時群臣上書朝廷,需要寫兩份奏章,一份註明是副本,先交給尚書檯審閱。尚書檯通過後,再將正本遞交給皇帝。所以尚書檯權力極大,主管尚書事的人更是凌駕於群臣之上。

但劉病已應魏相秘奏,為了防止尚書檯阻塞言路而矇蔽皇帝,故下令取消奏章副本的制度——以後群臣再有奏章,直接報給皇帝,不再經過尚書審批。

這意味著劉病已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開始正式親政。

從現在開始,屬於劉病已的時代來臨了。


「通鑑中國1000年」97:霍光,劉病已

其實,縱觀兩千多年來的歷史,不好的皇帝各有各的不好,但好的皇帝卻是相似的,因為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只有一個:勤政。

當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不管這個人有多麼聰明,但他只要犯懶,就絕對幹不好事。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只是運籌帷幄的結果而非過程,它的背後是無數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殫精竭慮的思考和決策。

劉病已是個好皇帝,所以他很忙。他每天要聽取群臣對各自所負責事務的處理方法和計劃,他要知道每一件事執行的結果和效果,他要評判和選拔各級官吏,他要制定法令、制度和流程。

他出身民間,他很清楚老百姓要的就是溫飽而已,而要實現老百姓的溫飽,最基本的保障就是為地方官吏為政公平清明。要做到這一點,郡太守才是關鍵。所以,他要親自召見州刺史、郡太守、封國丞相等省級幹部,對他們進行詢問、考察和評判。有功者必賞,有過者必罰。

當一個好皇帝,決不是坐在皇宮裡裝模作樣地看看奏摺,叫幾個人訓訓話就行。他要面對的是不計其數的奏章和事件,他要知道他的每一個重臣適合做什麼和正在做什麼,他要保證他發佈的制度和條令正在得到有效地執行,他要惦記著每一個地方洪澇情況……

中興之世,是奮鬥出來的。

對於皇帝劉病已來說,權力意味著責任;但對於有些人來說,權力意味著一切——比如霍氏家族。

次年,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二十二日,劉病已立兒子劉奭(音“釋”)為太子。

劉奭雖說是劉病已當皇帝之前生的兒子,但他母親許平君在劉病已即位後就被立為皇后,所以人家是正經八百的嫡長子,被立為太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霍夫人霍顯極為不爽,氣得飯也吃不下,據說還吐了血。

她生氣的原因很簡單:劉奭被立為太子,那麼她女兒,也就是現任皇后霍成君將來如果生了兒子,就當不上太子了。

在她看來,皇帝應該等著將來她女兒生了兒子以後再立太子。至於她女兒將來能不能生兒子,什麼時候才會生兒子等等問題,不在她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她教唆著女兒想辦法毒殺太子。幸好,太子的保姆和奶媽非常盡責。尤其是吃的東西,都是她們想嘗過,才給太子吃。結果是皇后拿著毒藥卻始終無法下手。

她這種行為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了,而是不折不扣的魔怔了。

事實上,她這種人到今天也比比皆是。在她們眼中,世界就應該、也必須圍著她們轉,否則,就是這個世界的不對。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愚蠢地想法,就是因為生活的圈子太小,缺乏教養,再加上文化水平太低,導致她們眼中的世界就只有她們自己眼前的那麼一個角落。

這就是看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好處——你的世界有多大,視野就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廣闊。

霍夫人還活在霍光輔政的時代沒有醒來,但皇帝劉病已已經不是她以為的那個劉病已了。

藉著立太子的機會,劉病已先是封丙吉為太傅,太中大夫疏廣為少傅。太子的外祖父許廣漢為平恩侯——這算是許皇后的願望吧。作為交換,又封霍光過繼給霍去病的孫子霍云為冠陽侯。

一個月後,丞相韋賢因病告老還鄉,封御史大夫魏相為丞相,封丙吉為御史大夫,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廣兄長的兒子疏受為少傅。

順便提一句:從劉邦立國開始,大漢帝國的丞相都是幹到死才算完。所以,韋賢實際上是開啟了丞相退休的先例,從此之後,大漢帝國的丞相總算可以申請退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