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相信很多的80后至今应该对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记忆犹新,一个不算小的村子,彼此间基本上都认识,不过要说到80后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恐怕就是村里有人家办红白事儿了,因为这两种事儿在农村的眼里都十分的重要,所以说不管是家里穷还是富,赶上这两件事都会弄出来非常大的阵仗。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以白事儿为例吧,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比较年长的老者,专门负责白事的安排,虽然说里里外外很多事儿,但一般来说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同族的人和亲戚,亲戚们来了之后也会按照长者的安排忙碌,他们的脸上往往都挂满悲伤。现在这种情况在农民的不知不觉当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里边负责红白事的老人没有了,参加红白事对农民来说好像也成了任务,别看前来吊唁的人很多,可真正真心悼念的人其实不多,更多的人完全是给家属点“面子”,而且不来的话,从礼节上来说也有点说不过去。原本农村最能体现人情味的两件事,为啥现在变成这样呢?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礼金太高是农民抵触的首要原因

提到了红白事随礼这事儿,农民十有八九有点抵触,就拿过去来说吧,碰到了红白事,不管是来参加的人还是主家,关心的都不是随多少礼的问题,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悲伤,是想去帮忙,可如今呢?听到了有亲戚或者朋友家里又红白事,农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送多少钱合适?”。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人情薄如纸

70后年轻的时候和80后成长的时候,应该是农村最有味道的时候,所以这两代人印象当中至今都是对农村的无限怀念,那时候农村发生了很多比较感人的故事,比如村民们会凑钱为上不起学的家庭凑学费,村民会把家里数量并不多的余粮拿出来,给有困难的亲戚邻居吃。如今的农村,盛行的是“嘲笑人品,嫉妒人富”,不管是穷了还是富了,身后总有些人在指指点点,议论不停,有时候就算是亲兄弟姐妹和父母子女间也因为一些经济问题,闹得很不愉快,严重的可能不如陌生人。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农村没变,变了的是人心

有人说农村变了,其实我不这么觉得,农村一直都是那样,如果非说农村变了,那也是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了,外界条件变好却变相的刺激了人心变化。看到了有些亲戚邻居通过打工,经济状况变好了,心里就不是很舒服。彼此间的关系从“我帮着你,你拉着我”变成了我看不上你,你也瞧不上我,久而久之,彼此就变成了各怀心思的所谓亲戚。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去参加红白事的话,怎么也不会有太多的真心真意,有的只是出于道德和情分,到场去表示下庆祝或者悼念,同时送点钱。其实很多到场的人都在盼着事情能够早点结束,然后吃点饭,回去。


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完事,为啥?


以上就是如今的农村,不管红白事,都很敷衍,农民去走下过场而已的几点原因了,这些状况其实挺值得农民反思,因为持续下去的话,影响可能会更大。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