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配音表演艺术家张玉昆

配音表演艺术家张玉昆


张玉昆(1926.1.16~2017.5.12),1948年随东北军政大学宣传队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参加成荫导演的新中国第二部长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的拍摄,此期间同时担任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中男主角马特洛索夫和斯大林两人的配音。和袁乃晨等主创从无到有地摸索出一套译制片配音方法并延用至今。从《普通一兵》开始,参加了千余部外国影视片和国产影视片的配音工作。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他的声音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成为相闻不相识的幕后“电影明星”,一提起了他的名字,观众会立刻想起《列宁的故事》和《风从东方来》中的列宁、《保卫察里津》和《第三次打击》的斯大林、《夏伯阳》中的夏伯阳、《静静的顿河》的葛利高里、《上尉的女儿》的布加乔夫、《百万英镑》的亨利·亚当、《忠诚》的卡迈尔、《勇敢的米哈依》的米哈依、《苏捷斯卡战役》的铁托元帅、《无名英雄》的部长、《弗兰西斯》的父亲;《冰山上的来客》的尼牙孜大叔、《元帅与士兵》的贺龙、《波斯猫在行动》的陈毅、《满意不满意》的马伯伯;离休后还参加了《罗马假日》、《两个人的车站》、《莉莉玛莲》、《电视风云》等重点影片的译制工作。他用声音艺术,为这些角色赋予了感情和性格,使他们在银幕上成为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他能较准确按照角色的特征,自如地变换自己的声音、语气,表达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表现了高超的声音技巧。


张玉昆艺术简历

张玉昆((1926.1.16~2017.5.12)),生于山东省郓城县,1947年入伍,1948年转入齐齐哈尔军政大学宣传队工作,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参加了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配音工作,为男主角马特洛索夫配音。是我国译制片历史上第一位配音男演员。


张玉昆曾参加过千余部外国影视片和国产影视片的配音工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观众熟悉的配音演员,是相见不相识的幕后“电影明星”。他用声音艺术,为这些角色赋予了感情和性格,使他们在银幕上成为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他能准确地按照角色特征,自如地变换自己的声音、语气,表达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表现了高超的声音技巧。


张玉昆既塑造过大量脍炙人口的领袖人物和古代君主、帝王形象,如《列宁的故事》、《风从东方来》中的列宁、《保卫察里津》、《第三次打击》中的斯大林、《三百年前》中的波洛丹 赫米里尼茨基、《苏捷斯卡战役》中的铁托元帅、后期在《勇敢的米哈依》中塑造的米哈依,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银幕形象;也塑造过一些草莽英雄、莽汉的形象,如《夏伯阳》中的夏伯阳、《上尉的女儿》中的农民起义领袖布加乔夫,《革命英雄传》中的卡道夫斯基等等。也塑造过大量性格各异、深受观众喜爱的普通人形象,如《静静的顿河》中的格里高利,《百万英镑》中的亨利亚当,《忠诚》中的卡玛尔等等。


张玉昆在盛年还曾塑造过一些有光彩的反面形象,如《鲁勉柴夫案件》中昏庸无能却又骄横跋扈的经理科洛尔科夫。八十年代以降,张玉昆多塑造慈祥、亲切、睿智的长者形象,尤以《阿西们的街》中的佐川信次最为观众津津乐道。此外,反面人物中,《没有回来的密使》中阴险狠毒的朝鲜统监伊藤博文,也是张玉昆后期作品中的经典形象。


离休后,他还参加了《罗马假日》《莉莉玛莲》《电视风云》等重点影片的译制工作。


此外,张玉昆还曾为多部电视剧配音,并参加了剧团多台话剧演出。塑造了许多广为人知的经典形象。例如曾在成荫执导的新中国第二部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中扮演我军战士戊,在严恭导演的《罗小林的决心》中扮演刘叔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