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1915年,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火之下。

年初時,奧斯曼帝國在高加索戰役中遭到了慘痛的失敗。整個奧斯曼軍隊因為腐朽的官僚和愚蠢的指揮損失了8萬士兵,整個高加索戰線被沙俄撕開了一個口子,亞美尼亞已經是俄國人的囊中之物。

這對於協約國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時機,是時候將奧斯曼這個“西亞病夫”一口氣擊潰了。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加里波利的海灘


其實在一年前,1914年,戰爭剛剛爆發,英國就對奧斯曼虎視眈眈。11月3日時,協約國艦隊就在達達尼爾海峽外圍,對奧斯曼的守軍展開了炮擊。最後的作用卻很有限:只是提醒了土耳其人加強海峽的防禦。

除了英國人,德國人也試圖在奧斯曼施加自身的影響力。兩艘德國戰艦就在奧斯曼陸軍部長恩維爾的默許下,進入了達達尼爾海峽,並作為奧斯曼軍隊留在了當地。這成為了奧斯曼對抗英國的重要的資本。

然而,德國人的介入對於英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於是,協約國有了合適的動機對奧斯曼發動全面的進攻。可惜的是,英國人的猶豫讓機會悄悄溜走了,因為當時英國高層也為是否需要全面進攻奧斯曼爭論不休,最後得出的結論則是:不要過度刺激他們。

在當時的英國高層,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戰略價值有正確認識的,只有溫斯頓·丘吉爾一人知道,如果把整個達達尼爾海峽交給同盟國,這將會給整個協約國在東線戰場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俄國的壓力將會增大。

自8月以來,他就一直試圖遊說陸軍部隊,希望能派遣部隊對達達尼爾海峽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登陸戰。

“我們只需要用一些舊式的戰艦就可以打開達達尼爾的大門”


英國軍方高層對當時已經是腐朽不堪的奧斯曼帝國充滿了蔑視。而對於是否進攻土耳其,英國高層也一直在爭論,最後到了1915年1月,才決定登陸加里波利半島。

1


1915年2月,英國皇家海軍到達了海峽周圍,加里波利戰役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同一時間,一位叫穆斯塔法的奧斯曼軍隊中校,剛剛在色雷斯組建了自己的新軍團。

英國人的炮擊也讓奧斯曼司令部意識到,一場硬仗迫在眉睫。對於一個有六個世紀高齡的帝國來說,這場戰役將會是國家存亡之戰。

時任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輕蔑地評價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將會終結奧斯曼在歐洲和亞洲的統治。

由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卡登上將帶領的聯合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處炮擊了守軍炮臺。奧斯曼軍也正如英國軍方估計的一樣,放棄了炮臺逃走了。英國工兵登陸時並未遭到多大抵抗就摧毀了要塞裡被拋棄的大炮。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英國皇家海軍的炮擊 圖源:帝國戰爭博物館


對奧斯曼來說,真是出師不利。

只是幸運的是,英國人輕敵讓他們對內陸要塞的炮擊效率非常低,缺乏有效的炮擊校準,使得達達尼爾海峽中間部分的奧斯曼軍要塞並沒有蒙受太大損失。毫無疑問,這對未來的英軍行動造成了致命影響。

然而在3月份,英國人的輕敵和老天的眷顧讓戰場形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英國戰艦撞上水雷了。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加里波利戰役示意圖

從達達尼爾海峽地圖上就可以看出,海峽入口非常窄小,只需要佈置水雷就可以輕鬆封鎖整個海峽。然而英國人就是這麼輕敵,他們的掃雷漁船甚至朝著奧斯曼要塞“裸奔”,結果可想而知。因為掃雷部隊的懈怠,一下子有4艘英法戰艦因為觸雷失去戰鬥力。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受傷的法國戰艦


這對英國部隊的士氣造成了重大打擊。

然而愚蠢的英國高層這時竟然還在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勾心鬥角。他們決定發動一次單獨的陸上進攻。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擴大協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戰果,而是想向世人展現英國新組建的陸軍是多麼勇猛善戰。

2


這時的英國政府為了達達尼爾海峽已經幹了不少蠢事了:丟失最佳的登陸時間,因為輕敵導致戰艦觸雷沉沒,不合時宜的勾心鬥角。

相比較而言,土耳其這邊呢?

英國海軍的初期攻勢可是嚇壞了土耳其人。奧斯曼軍隊高層認為英國打開達達尼爾海峽通道勢在必行。他們甚至因此將部隊撤出有利防守的制高點,準備隨時撤退。

萬幸的是,因為德國軍事代表的抗議,這個計劃並沒有付諸實施。

隨後,英國人的猶豫和愚蠢讓土耳其人重新看到希望。恩維爾在3月成立了一支新的軍團並交給了德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桑德斯指揮。這位團長在檢閱了自己的部隊,說到:“假如我是英國人,只要8天時間就可以拿下達達尼爾!” 可想而知當時奧斯曼軍隊的士氣與戰備水平之差。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當時的奧斯曼軍隊 圖源:wiki


然而英國人卻足足給了他4個禮拜,這天賜的1個月讓桑德斯完成了新軍團的整頓,並從伊斯坦布爾調來了新的作戰部隊。

這個時候,在達達尼爾海峽,奧斯曼軍一共有6個師——6倍於英國海軍攻擊之前的加里波利半島上所部屬的守備兵力。在這些部隊中,就包括了穆斯塔法中校的新部隊。

時間被拖到了1915年4月底,距英國艦隊炮擊入海口要塞已經過去了2個月。本來只要“8天”就可以結束的戰鬥,現在被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

只是具體的登陸計劃細節英國陸軍部根本沒想好,而他們任命的登陸部隊統帥伊恩·漢密爾頓爵士是個著名的詩人,這位詩人一接到任命就衝進書店買了一本君士坦丁堡的旅遊指南,跟一本1912年的奧斯曼陸軍操典一起放進包裡就走馬上任了。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伊恩·漢密爾頓將軍


和這位手忙腳亂的詩人將軍一樣,他的部隊也是陸軍部七拼八湊來的,七萬八千名來自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的士兵陸續抵達戰區。

4月24日,這支由各個國家組成的遠征軍即將拉開人類史上最悲壯的兩棲登陸作戰。

24日黃昏時分,11艘載有皇家陸戰隊的運輸艦駛向薩羅斯灣,在靠近岸邊時,再使用小划艇將登陸部隊運上灘頭。

同時,在加里波利半島其他位置登陸行動也開始了。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登陸部隊在小艇上 圖源:ABC


希里斯角,格巴土丘,西地艾巴爾和莫爾託灣。英軍一共選擇了5處登陸點,而其中只有兩處守軍佈置了鐵絲網和機槍。

登陸戰一開始就對奧斯曼軍的形勢極為不利。

雖然在西地艾爾巴附近,英軍的登陸部隊遭到了土耳其人極其頑強的抵抗,但在其他幾處地方,登陸部隊已經站穩了腳跟。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圖源:British battles


可以說,戰局在這時本來一開始就很明朗了,英軍部隊雖然犯下了諸多錯誤,但好歹已經確立了優勢局面,只要繼續向著內陸進軍的話,整個加里波利半島上的奧斯曼軍隊將會陷入極為不利的局面。

不過,上帝又跟英國人開了個玩笑。

3


格巴土丘這個登陸點位於安扎克角,它恰恰是整個加里波利半島的中心部位,一旦這裡被突破,就意味著奧斯曼的失敗。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圖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在這裡登陸的,則是澳新軍團的新兵蛋子們。

4月25日清晨5點,澳新軍團4000人奇襲了安扎克角上一個防守薄弱的海岸,並登上灘頭建立了立足點,到早上8點時,已經有8000名澳新軍團士兵登上了海岸,並準備向內陸進發。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澳大利亞軍隊準備登陸 圖源:Army


這對於協約國來說是一個大好機會——分割包圍整個加里波利半島的奧斯曼軍隊。

然而這些新兵蛋子沒想到,他們的對手會是穆斯塔法中校和他率領的第19師。

澳新軍團登陸時,穆斯塔法領導的部隊正在較遠處待命,這時他正在視察一個團的操練。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穆斯塔法(左4)和部下在一起 圖源:澳大利亞戰爭博物館


突然一個沒有戴軍帽,也沒有武器的士兵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喊:他們來了!他們來了!

“誰來了?”

“英國人,是英國人來了!”

穆斯塔法轉身問後面的隨從,

“我們的子彈夠不夠,裝備需不需要整理?”

“一切都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發,長官”

“好的,出發”

穆斯塔法中校果斷地下令部隊朝著安扎克方向開進。

中校親自率領了一個連向安扎克奔去。途中,他將那些驚慌失措的奧斯曼士兵重新集合起來,有效防止了整個軍隊的潰敗。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穆斯塔法在前線 圖源:sohu


大約到了早上10點,穆斯塔法的部隊越過了朱努克山的大分岔嶺,而就在山的另一邊,則是澳新軍團的前鋒。這個時候,中校身邊只有500人。

情況危急。


穆斯塔法朝著手下士兵吼到:

“我不是命令你去戰鬥,我是命令你去死!”


奧斯曼軍隊的士氣因為指揮官親臨前線而無比高漲。剛剛從海灘上潰敗下來的士兵重新拿起了武器,裝上了刺刀向正在爬山的澳新軍團發起了衝鋒。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剛剛還得意洋洋的澳洲人瞬間懵圈,小夥子們哪裡見過真槍實彈。

這波攻擊打亂了澳新軍團進軍的步伐。

穆斯塔法中校就用這500人,活生生地擋住了8000人的進攻。這為增援部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到了晚上,大批奧斯曼援軍趕到,已經有6個營大約5000人到達了現場。他們在山上沿著地勢挖掘戰壕,鋪設鐵絲網,架上機關槍,就等著送這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澳洲新兵蛋子去見閻王爺。

本來在這期間,澳洲人已經重新集結部隊準備發動一次反攻。

然而,他們的對手——穆斯塔法並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在26日下午4點時,中校命令部隊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攻,這徹底打亂了當時還未佈置好防禦設施的澳新軍團節奏。

奧斯曼軍隊的火炮炮彈就在這些新兵蛋子旁邊炸開,炮彈破碎的彈片,周邊受傷友軍的哀嚎,血淋淋的殘肢斷臂,無不衝擊著這些小夥子們的心理防線。

土耳其人的反攻雖然並沒有撕破澳新軍團漏洞百出的防線,但是卻在士氣上狠狠打擊了他們。

下午6點時,又有15000多名澳洲士兵登上了海岸。但是在最前線的士兵卻依舊是混亂不堪,士氣極為低落。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登陸部隊擁擠在沙灘 圖源:水印


剛登上海岸的澳洲士兵因為缺乏領導,擠在沙灘上,漫無目的的走著,甚至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向著相反的方向走去。這種情景和最開始被嚇破膽的土耳其人有得一拼。

到了晚上10點,澳新軍團的軍長伯德伍德終於到了,他看到自己的士兵這幅德行已經非常崩潰了,然後更加崩潰的是,在他聽取了前線士兵的報告後,他變得非常沮喪。伯德伍德向登陸部隊指揮漢密爾頓發信息說:

“我的師旅長們剛剛向我報告,他們害怕他們士兵的士氣會被奧斯曼人的炮火徹底轟垮,如果明天早上士兵再受到炮擊,整個安扎克角的進攻將會泡湯,如果我們要就此撤退,請速速下決定”。伯德伍德接著下令,將所有可用的小艇都運回這片沙灘待命。

漢密爾頓在收到了信息後,只簡單回覆了一句:你只需要挖戰壕,一直挖到你覺得安全了為止。

的確,在一戰時,構築堅固的戰壕的確是非常有效的戰術。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澳新軍團躲在堅固的掩體裡 圖源:帝國戰爭博物館


這些澳洲人躲在堅固的戰壕裡,漸漸適應了奧斯曼軍的火炮。而相對的,現在該輪到土耳其人頭疼了。

穆斯塔法中校在發動了幾次反擊後,已經沒有了足夠預備隊,這意味著他無法重新發動新的攻擊了。而這個時候,英國人的戰艦也趕到了,用威力巨大的艦炮轟擊著奧斯曼軍的陣地。無疑是雪上加霜。

奧斯曼軍總指揮,德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桑德斯在他的日記裡寫到:清早就有許多軍官綠著臉來報告。雖然很早就知道敵人要登陸,但一下子這麼多登陸點真把他們嚇壞了。我們實在看不出這個時候的敵人想真正攻擊哪個地方。”


4


不過,這個時候英軍已經喪失了最好的進攻機會。因為安扎克角的澳新聯軍被穆斯塔法中校帶領的第19軍牢牢地釘死在灘頭附近,試圖將加里波利半島上奧斯曼軍隊分割包圍的計劃就此宣告失敗。因此,加里波利戰場開始進入了殘酷的陣地消耗戰,直至協約國8月全面撤退時,他們都無法跨越加里波利半島那低窪地和沙灘。

到了1915年底,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最初的戰略意圖已經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了。協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笨拙表現也讓最初計劃的提倡者丘吉爾引咎辭職。

而我們的穆斯塔法中校呢?他在安扎克的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果斷的表現讓他成為了土耳其人的英雄,而這位傳奇一般的“加里波利英雄”最後也率領他的部下給早已腐朽的奧斯曼帝國蓋上了最後一撥土。

啊,對了,中校的全名是穆斯塔法·凱末爾。是現代土耳其共和國國父。


腐朽衰弱裝備差的土耳其,為什麼令大英帝國深陷消耗戰的“泥潭”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


最後用他紀念加里波利戰役中喪生的數十萬土耳其和安扎克士兵喪生而發表的講話結束文章吧:

“那些流血喪生的英雄們……您現在躺在一個友好國家的土地上。因此,請安息。在我們這個國家,約翰尼夫婦和穆罕默德夫婦並肩躺在我們這裡並沒有什麼區別……從遠方國家派出兒子的母親呀,請您擦乾眼淚。您的兒子們現在躺在我們的懷抱中,非常平靜。在這片土地上沉眠之後,他們也成了我們的兒子。”


加里波利戰役紀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