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鄧艾在劉禪皇宮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誰也救不了蜀漢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東漢末年,社會動盪,風雲詭譎,前面的群雄爭霸有多轟轟烈烈,後面的塵埃落定就有多平平淡淡。趙雲、諸葛亮的相繼離世,意味著三國第一代武將文臣的時代徹底終結。有句老話叫“出名要趁早”,那些大放異彩的人才,比如郭嘉、諸葛亮等都是在年幼時便已有名氣。而鄧艾則與他們相反,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大器晚成。

鄧艾

鄧艾在劉禪皇宮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誰也救不了蜀漢


與其他人才不同的是,鄧艾從小就是放牛娃,不僅沒怎麼讀過書,甚至連一個有文化的名字都沒有,直到他路過名士陳寔的碑文,看到上面寫著“文為世範,行為士則”,於是給自己起了這個名字。鄧艾家裡窮,慢慢地讀了點書,被鄉里推薦去做官。但他偏偏口吃,不像諸葛亮這種外交天才,能舌戰群儒,所以他被安排到田裡,去守稻草人。

鄧艾在劉禪皇宮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誰也救不了蜀漢


遇上司馬懿的時候,他已經當個屯田小官當了二十二年。當時司馬懿打算在東南屯田,讓他去視察並且彙報給自己,他不僅觀察得非常仔細透徹,還提出了一系列實用性建議,也因此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諸葛亮北伐的那幾年,司馬懿採取消耗戰,就是因為有他在後面保障了足夠的糧食儲備。

鄧艾在劉禪皇宮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誰也救不了蜀漢


大家都知道蜀漢自諸葛亮死後,人才出現斷層,軍中將領青黃不接,其實曹魏同樣如此。在張郃死後,曹魏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鄧艾。諸葛亮的繼任者姜維,一直沿用著他的北伐策略,足足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每次遇上鄧艾,都是鎩羽而歸。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沒有鄧艾,北魏的統一不知道還要多久。鄧艾一路攻下綿竹,兵臨蜀國都城,劉禪出城投降。

鄧艾在劉禪皇宮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誰也救不了蜀漢


進入蜀國都城的他進入劉禪的皇宮,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記載著蜀國官員、軍隊等總體情況的發名冊,有點像現在的“戶口本”。看了這個被扔在皇宮角落的小冊子,鄧艾這才明白,蜀國是真的無可救藥。這麼重要的東西竟然被一國君主扔在角落裡,況且從上面可以看到,蜀國的官員、將士過多,生產方面的勞動力嚴重不足,尤其是糧食方面,一直很緊張。蜀漢的這個問題,諸葛亮早已經看到,直到死都無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