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恩沙替尼未来可期,贝达药业将持续助力肿瘤药物研发

本期话题:恩沙替尼未来可期,贝达药业将持续助力肿瘤药物研发!

访谈嘉宾: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 毛力教授

访谈嘉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高蓓莉教授

访谈嘉宾: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左玮先生

医悦汇:综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请您从研究的角度对现有的几个ALK抑制剂优劣势进行评价,相比而言,恩沙替尼的优势有哪些?

毛力教授:目前已经获批的ALK抑制剂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色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三代劳拉替尼,新一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也会很快获批上市,与广大医生和患者见面。与化疗相比,克唑替尼可以达到11个月左右的PFS;色瑞替尼可以把病人的PFS延长到16~17个月;劳拉替尼一线治疗可以达到PFS 25.7个月,但目前适应症还在二三线;最近发表布加替尼一线治疗结果为PFS 24个月。根据现有研究显示,恩沙替尼作为克唑替尼耐药以后的二线适应症,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与阿来替尼、布加替尼相当,在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面,恩沙替尼的效果优于其他ALK抑制剂。从优缺点来讲,克唑替尼PFS比较短,对其他位点并不敏感,二代ALK抑制剂可以对一些耐药突变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劳拉替尼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较大,将50%以上的病人都会有认知或者神经系统障碍,作为一个长期用药,在一线使用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恩沙替尼的一线治疗结果还没有公布,但是从已有数据及安全谱来看,未来恩沙替尼很有可能会在一线治疗有很好的表现,我们非常期待这个结果能够尽早出炉。从耐药基因谱方面来看,恩沙替尼与其他二代ALK抑制剂相比,对某些耐药的突变谱有比较好的疗效,特别是有1/3的病人带有G1202R突变的肿瘤,对恩沙替尼是有应答的。目前二代抑制剂普遍对V3亚型疗效偏差,而恩沙替尼对V3亚型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医悦汇:对比一线最常使用的克唑替尼以及被一线优先推荐的阿来替尼,恩沙替尼作为新一代ALK抑制剂,临床在应用恩沙替尼时,您有哪些建议?如时机、可以用恩沙替尼去尝试解决哪些临床问题?

毛力教授:总体来讲,临床用药应该遵循两大原则:首先要以患者为中心,其次以科学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指,临床医生需要考虑什么用药情况对患者最有利。这就需要从疗效、耐受性和毒反应等角度进行考虑。从毒副反应谱来看,恩沙替尼毒副反应谱与其他ALK抑制剂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恩沙替尼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皮肤皮疹,但是绝大部分皮疹都比较轻,可以用局部治疗或者小剂量激素可以得到控制,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停药或者减量,特别是病人在使用3-4周以后,症状会减轻,其他的一些毒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呼吸系统、肌痛贫血,特别是像劳拉替尼常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系统反应,在恩沙替尼的研究中是没有观察到的。

从疗效角度来看,恩沙替尼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特别优异。其次在G1202R耐药位点突变及V3潜在突变患者的有效性较高。将来是否可以针对ALK融合基因突变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测,如果是V3融合基因亚型,可能可以优先考虑恩沙替尼。最终我们需要等待一线研究数据的出炉,为临床提供进一步证据。

目前四大ALK领域研究中,布加替尼和阿来替尼的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劳拉替尼的研究结果也将会出炉,恩沙替尼一线治疗研究结果将会成为本年度最后出炉的结果。谁会成为最优的一线治疗选择,今年应该会见分晓。

医悦汇:ALK阳性肺癌患者耐药机制复杂,明确靶点与用药的相关性是否是临床迫切需求?G1202R这个靶点可否与T790M突变一样被加以期待?

高蓓莉教授:在ALK通路中,患者耐药后的治疗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ALK突变被称为“黄金突变”,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长,但是治疗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G1202R位点的耐药突变成为限制其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克服G1202R位点的耐药突变,很多临床药物正在研发,即将上市的恩沙替尼在G1202R耐药突变的治疗上有比较好的疗效。因此在ALK融合基因突变患者产生耐药以后,我们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其耐药机制,因为它不像EGFR通道上面T790M突变,有50%以上的突变率。在ALK这条通路上的耐药,我们需要进行更精准的检测,如果检测出G1202R突变,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应用恩沙替尼或劳拉替尼。阿来替尼上市后,它对G1202R耐药突变也有一定疗效,未来临床中的用药选择则要等待恩沙替尼上市后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我们也十分期待!

医悦汇:从埃克替尼到即将上市的恩沙替尼,贝达药业一直在肿瘤创新药物领域深耕。未来贝达药业将在哪些产品线进行发展或铺排?有哪些新的药物值得期待呢?

左玮先生:众所周知,贝达是国内创新型医药企业的代表,无论是凯美纳,还是即将上市的贝美纳,都是聚焦于肺癌领域的创新药,贝达药业也一直在肿瘤领域深耕。最新研发的恩沙替尼是ALK领域的新一代抑制剂。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进行第三代EGFR-TKI的研发,希望能够解决部分患者耐药的问题。我们也在进行国内的II期注册研究,目前已经进入到尾声,相信在今年上半年会完成入组,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够递交上市申请,期待明年在中国上市。

此外,贝达药业在抗血管生成类的药物的研发中也有布局。前不久,我们已经完成了MIL60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是在肺癌领域与Avastin进行头对头比较。从研究的初步结果来看,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MIL60与Avastin接近,甚至更好。该药物也会很快进入审批阶段。CM082与已经上市的阿帕替尼、安罗替尼属于同一类药物,与现有药物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较好,尤其是三度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现有药物。未来这类药物在很多实体肿瘤中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尤其是在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应用。

未来2~3年内,贝达药业将会陆续推出多个肿瘤药物,希望能够打破进口药在国内垄断的情况,使贝达药业成为国内肿瘤创新医药企业中的标杆企业。贝达的愿景也能够成为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相信这个愿景的实现已经不遥远。

(正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