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SARS、H5N1、H1N1、H7N9,

汶川、玉樹、雅安、魯甸地震,

西非埃博拉、舟曲泥石流、浙江利奇馬、廣州登革熱,

……


歷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她和他們都是當仁不讓的“尖兵”,應急處置的“陣地”上也一定會看到他們戰鬥的身影。他們常說“數據會說話”,在和每一個數據的“較真兒”中,在每一次流行病學專項調查中,對每一回數據會商分析中,他們不斷揭示冰冷枯燥的數字背後的潛在信息,持續提供最專業的研判建議和應對良策,讓疫情防控工作不再“霧裡開花”。在他們的世界裡始終沒有“逆行”二字,他們認為自己只是順行者,只是順應疾控人始終如一的初心使命,只是順應疾控人扛在肩上的責任擔當,只是在做他們認為疾控人應該做、也必須做的事,只是想盡己所能守護著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他們就是疫情分析組的專家成員們。


2020年初的武漢,這樣的他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再次集結出發。1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前線指揮部防控組在武漢成立疫情分析組——也曾被稱為“國家省市防控新冠聯合專家組”,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和武漢市疾控機構,涵蓋傳染病防控、流行病學、衛生應急、公共衛生、衛生信息學等多領域的精英組成。這支高智也高質的“硬核”聯合團隊具有豐富的應急處置經驗、獨特的數據分析視角和全面的分析判斷能力,成為疫情防控科學決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更是擁有“四力”的“戰鬥隊”。


他們是有“筆力”的分析員。組建之初,他們便開始了“作息跟隨疫情變”的大宗旨。每天零點,隨著相關數據和信息的陸續彙集,便是該組王亞麗研究員的工作開始時間,她多是收集、彙總數據到凌晨2點多後睡一會,但無論多疲倦多睏乏都4:30準時起床,全神貫注地分析當日疫情信息,撰寫分析報告,只為每天早上7:30將當日早報準時上報指揮部,截至發稿日已撰寫疫情防控早報39份,無一日遲到或缺席。除此疫情分析組專家們還先後撰寫了專項處置工作的專題報告63份,社區和醫院等多地區調查報告18份,重點場所防控指南5份,進行了近千次數據分析、繪製了上百張態勢圖表,碼字量超過10萬,為高效推進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基礎和技術支撐,讓各類防控措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深夜對新冠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

他們是有“腳力”的偵查員。他們每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一旦接到疫情報告,就完全忽略時間地即刻開展工作,“連軸轉”是常態,只為有效防控爭取先機。在武漢一線的一個多月裡,他們為深入把脈武漢市區疾控中心和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幾乎走遍了武漢市的重要街區,走訪了大部分基層衛生機構,“百步亭”、“女子監獄”等民眾耳熟能詳的“地標”,都是他們的“工作陣地”。


他們曾兵分六組到湖北省多家醫院對每日發熱門診的就診數、檢測數等數據進行實地調研和信息收集,用真實數據、準確信息和縝密分析證實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當獲悉武漢某監獄出現疫情後,他們當即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瞭解事實、梳理線索、深度分析,對該監獄聚集性疫情進行研判和風險評估,並結合實際提出了包括轉運患者到指定方艙醫院、轉送後的空監室如何進行終末消毒等五項兼顧實操性和指導性的專屬防控建議。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在武漢市某監獄開展現場疫情處置

他們是有“眼力”的觀察員。他們有每日“會商”機制,會根據疫情動向和數據變化,對防控策略和疫情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研判,但往往這時候,一貫團結協作的他們卻會吵到“面紅耳赤”,為的只是各抒己見、廣開言路,發揮集體智慧、凝聚集體力量,提出最準確、最有效、最具針對性的防控決策建議。就在公眾對初期病例不多、後期急劇增加而迷茫焦慮時,疫情分析組正憑藉著職業敏感性,從疾控人的專業視角,運用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找到問題癥結,真實還原了疫情發生情況,為科學防控獻言獻策。眾所周知,從《診療方案(第五版)》到《試行第六版》取消了湖北省內的“臨床診斷病例”分類。圍繞這一變化,疫情分析組迅速反應,針對調整後既往臨床診斷病例的歸口和密接管理等問題,組織臨床和疾控專家從嚴格傳染源隔離管理的專業角度進行了深度探究,並統一口徑,結合湖北省實際,提出了《診療方案(第六版)》銜接落實的相關建議和《防控方案》修訂意見,強化了對後續防控工作的預警和推動。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對疫情數據進行集體研判

他們是有“腦力”的研究員。隨時關注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及時進行科學研判,更新及修訂防控策略是考驗疫情分析組專家們的核心能力。為科學控制醫務人員感染,他們與湖北省疾控中心專家一起嚴格按照流行病學和統計學調查方法,在報告病例數居前30位的醫療機構的確診醫務人員中抽取了131例病例,進行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不間斷的深層次電話訪談。儘管訪談結束時已是深夜,儘管大家喉嚨都伴隨沙啞,但疫情分析組成員還是堅持連夜對訪談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只為最快速地提出解決醫務人員感染和社區傳播等問題的行之有效的防控建議。2月21日晚9:30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對話疫情分析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向妮娟研究員。她當日下午才接到專訪任務,全組成員立即響應,配合她一起圍繞病毒的傳染性、如何判定密切接觸者、疫情數字何時歸零等多個民眾關心和熱議的話題進行答疑解惑,讓權威聲音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穩定人心。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向妮娟研究員做客央視“新聞1+1”欄目

疫情分析組組長羅會明主任醫師曾說:“現場流行病學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武器,要從海量不一定完美的數據中凝練出有價值的信息,再運用有力有效的信息提出精準科學的決策建議,進而指導下一步防控行動,我們的團隊始終精益求精。”一個月多來,他們運用筆力、腳力、眼力和腦力,卻也透支著體力、消耗著精力、承受著壓力、負荷著心力,但始終竭盡全力、不遺餘力、盡心盡力地提供著重要的態勢分析和建議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智庫”作用。


疫情防控中的“智庫”團隊

疫情分析組部分成員

面對疫情,每一位疾控人都不曾放慢腳步,他們勇於“亮劍”、勇敢向前,因為護佑民眾的福祉安康,就是疾控人的使命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