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以前我家是泥土院子,鄰居都來晒太陽,現在院子花了三四萬修漂亮了,但少人來了,為啥?

鐘樓村村民


因為太乾淨了,鄰居都糙慣了,怕把你們家的院子弄髒了。

我有個同學,她媽媽有輕微的潔癖,她們家特別的乾淨,她經常住她媽媽那,經常喜歡叫我過去玩,我都是讓她直接來我家,因為我帶著孩子,怕把她們家弄髒...

我想你的鄰居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你花了那麼多錢修的那麼漂亮,萬一給你們弄亂了,就不好了....

就比如小時候,哪個同學家裡條件比較好的,父母就會跟我說,儘量少去她們家裡玩,人家東西貴重,弄壞弄髒了都不好。就是會有種距離感,覺得你跟我們不一樣。

還有可能就是習慣了吧,他們更喜歡之前的那個舊院子。突然翻新了,找不到之前的那種感覺了。


懶懶推文


說一件故事,看是否對你有啟發。以前,我有一同事,人緣尚可,與我鄰居。下班後,住在單位院內的同事,你來我往,聊天喝茶,打牌吹牛,其樂融融!有一段時間,去她家的人突然少了起來,吹牛打牌的也幾乎很少去她家了。有幾次,她甚至是請同事去她家打牌,不是這個有事,就是那個忙,很難湊桌。我作為鄰居,也不得其解。有一天,我問及我們過去共同的老領導緣由,老領導終於說出了內情,原來,我鄰居家自從居室改造以後,原來的水泥地板貼了瓷磚,為了便於搞衛生,進門者必須換拖鞋。九十年代中期,大家都還沒這習慣,去到你家,這個規矩,那個約束,讓人很不自在,自然而然,來客就少了。是否有同樣的問題,能否讓你從中得到啟發?你找一找原因!


fff7


我一直很懷念小時候,左鄰右舍都在我們家門口做手工活的情景。那時候門口不是水泥地面,就是泥土地面。我記得每年麥收以後,夏玉米和豆子都種上了,地裡的草也鋤遍了,鋤頭可以在短時間內掛在屋簷下,農活可以暫時停一段時間。這個時候農村婦女們,就開始拆洗家裡的被子。把被裡被面都拿到河裡洗乾淨以後,左鄰右舍的女人們就都湊在我們家門口,開始縫被子。因為我們家門口比較寬敞,早晨起來,我媽早早的把門口用掃帚打掃乾淨,各人拖著席子,大家湊在一起縫被子。那個場面,至今回憶起來我都覺得親切。


到了夏天的晚上,農村那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電風扇,鄉鄰們更是都願意出來坐在門口乘涼,大家一起天南海北的聊故事。到了冬天的時候,老頭老太太們都各自拿著馬紮,坐在牆根下曬太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因為現在有了電視和空調的原因,大家不需要到外面乘涼了,那種熱鬧的場景,農村也不再有了。


提問題的人說他們家曾經是泥土院子,鄰居們都願意湊到他家院子裡曬太陽,現在院子裝修的很漂亮,卻為什麼沒有人去了呢?原來是泥土院子的時候,大家可以隨意的坐在一起,不用擔心你們家的衛生。而現在你們家把院子裝修的非常漂亮,我想肯定也已經鋪了地面。地面鋪了以後,別人再進去的時候,就要顧及到衛生方面。進去就需要換鞋,而農村人基本沒有換鞋的習慣,可不換鞋就會給你們家把地面踩髒了,然後就需要重新打掃擦乾淨。就算你們家人不說,別人自己也會覺得很難為情。久而久之,去你們家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由於農村特殊的環境決定,農村人生活的習性跟城裡人不太一樣,農民們還是比較喜歡隨性隨意的居住環境。原來是泥土院子,大家可以隨意的走過來走過去,不用顧及什麼。而一旦裝飾豪華了,卻讓人感覺不那麼自在。特別是農村人都喜歡帶著孩子去串門,有時候孩子太小不懂事,會隨地大小便,如果是泥土院子,稍微收拾一下就乾淨了。而裝修以後的院子,鄰居們怎麼好意思再帶孩子去玩兒呢。

物質文明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有時候往往卻要因此而失去一些什麼。現在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卻不再能看到左鄰右舍聚在一起聊天拉呱的場景了。


靈子


看了你的提問我有點感觸。小時候我家住的是小土屋,那時候村子裡都是土房子。我有一個鄰居,我喊他們叔叔嬸嬸,我們兩家關係特別好,就像一家子一樣,印象裡嬸嬸經常帶著孩子在我家或者我們和媽媽在她家。叔叔和我爸也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但是不知何時突然他們不怎麼來了,當時我們小也沒注意,過了幾年我有一次問爸媽,怎麼叔叔嬸嬸很長時間沒來我們家了。爸爸說“當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不來了,我還經常想是不是哪裡得罪他們了。後來有一次一個鄰居跟我說,是因為咱家蓋了新房,你叔不僅條件不好,後來還出過車禍,越來越不如咱家了,慢慢就疏遠了”。


我的暢小姐


我們村名叫楊小寨,我們村也確實是一個寨子,四面環水,內側還有寨牆(現在寨牆所剩無幾了)一個村的人進進出出都要經過寨門,因為全村就只有這一個出口,村子裡的人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得,大家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聊村子裡的八卦。

我們家的位置是在最外圍靠在河邊上,河對面是一片的楊樹林,和一大片空地,每年的廟會就在空地上舉行,搭上戲臺唱上幾天的大戲,坐在我家門前看的和聽得一清二楚。就是我家門前的一片空地在以前稱之為“飯場”,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的場所。

小的時候我家門前還是泥巴路,在牆處有幾根大的木頭,這幾根大的木頭就是“飯場”的凳子,到了吃飯點街坊鄰里的都會端著飯碗來到我家門前坐到木頭上吃飯,大家邊吃邊聊。誰家要是割肉吃了或者殺雞吃了,也會很大方的讓其他人嚐嚐,有時“飯場”的小孩子多了端出來一碗飯讓每個小孩子都嘗一塊,碗裡都空了,不過沒有人在意這些,大家都會互相的品嚐美食。

在盛夏的時候天氣非常熱,大家吃了飯後都會休息到天氣稍微涼爽一些才會散場去幹活。在休息的時候大家會把我家門前的空地掃一掃鋪個涼蓆打打牌或者小憩一會,小孩子大多會在門前的河裡釣魚,每天熱熱鬧鬧的,鄉里鄉親的也都很和睦。

現在我們村的泥巴路早就修成水泥路了,我家門前也比以前乾淨了很多,但是河裡的水變髒了,“飯場”再也沒有人來吃飯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想有這幾方面的原因吧!

一、現在人吃的比以前好了,每頓飯都會炒幾個菜,比價豐富,菜多了不好端出去了,只能放在家裡的桌子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了。

二、現在我家門前變乾淨了,但是河裡的水變髒變臭了,坐在或者蹲在河邊吃飯會讓人心裡發惡,不願在河邊吃飯了。

三、空調的普及。以前一個村沒有一臺空調,為了省電,電扇都不捨得開,大家就都到河邊乘涼,可以涼快一些,也可以省幾度電。現在家裡大多都有空調了,自然不願意在外面待著了。

四、農村的城鎮化。現在的農村每家的房子都不是瓦房了,都是兩層三層的樓房,大門也從以前破舊的木門變成大鐵門,關的嚴嚴實實的,人和人也有了隔閡。現在的農村還有婦女們會在一起閒聊,但是農村串門的人變得很少了,大家都不願意串門,怕踩髒別人家的地板或者被別人嫌。

現在很多的農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多農村的路通了自來水和燃氣也通了,但是鄰里之間的橋感覺被切斷了,時代的巨輪在轟隆隆的向前進,農村也在向前進,但是農村人有沒有向前進我還真的不知道,不知道這些個改變是好還是壞,“飯場”的消亡也許就是農村的消亡吧!


楊小寨的希望


農村人建房子都喜歡在門前留一塊空地,也就是常說的院子,院子裡面栽幾棵果樹,夏天能遮陰,還能有果子吃。寬敞的院子在農村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比如說家裡的犁田機,一些幹活用的農具都能放在院子裡。院子寬敞,自家幾畝地的稻穀和玉米收的時候就不用擔心沒地方曬,在院子裡鋪上墊子就可以曬稻穀,曬玉米什麼的。

院子除了放東西曬穀子,還是村裡婦女們常聚的地方。夏天天氣熱,中午休息的時候就會有鄰居來串門,經常坐在我家院子裡的竹子下面乘涼,順便聊聊村裡的大事小事。為什麼裝修後就很少人過來,小唐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一、裝修過的場地夏天吸熱

泥土地雖然下雨天不方便,但它卻有著很好的散熱功能,而水泥卻特別吸熱而且灰塵還大,同樣的樹,坐在泥土上的樹下乘涼要比鋪過水泥地的樹下要涼快。

而且一般來院子裡串門的都是帶小孩的多,要是不小心摔一跤,很容易就會蹭破皮,如果是泥土地,摔一跤除了吃點泥也沒多大事。大人嘴上不說,心裡還是不舒服的,來了一次以後就不想在來了。


二、裝修後的院子讓人有拘束感

在農村花三、四萬裝修院子,還可算得上是土豪了,一個院子裝修就到這麼多錢,可想而知它的豪華程度,一般村裡有錢的人就那麼幾個。大多數都是一般過的去,以前是泥土院子,跟大家的都差不多,這就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家去玩也沒有那種拘束感,現在這樣一裝修瞬間就和一般的村民拉開了距離,形成了一道無形的院牆。

這讓我想起以前村裡最先開始建兩層樓房的人家,因為之前沒見過,都覺得特別稀罕,都想著去他家瞧一瞧。然後村裡人就都在說,說他家鋪了地板磚的,進去要脫鞋子,在那個時候的農村都覺得他家真的是太講究了,幹農活都是要踩泥巴的,還要脫鞋這也太多此一舉了。這讓想去的人都不敢去了,生怕自己這雙泥巴鞋把他的白地板踩髒。這也是一個道理,一個院子你花這麼多錢裝修,讓別人怎好踏入。


總結:人們心裡多少會有點不平衡,看到你家這麼好的院子,在對比一下自己的難免會有點不舒服,所以眼不見為淨,乾脆不去這樣也不會給自己添堵。


小唐話三農


院子,在筆者家鄉稱為“院壩”,因為地處山區農村,幾乎家家戶戶有院壩,面積大小不等,幾平方到一兩百平方都有,最主要的作用是過去晾曬糧食的地方,過去要交公糧,規定時間內必須按照規定交滿,平時除了晾曬糧食,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酒席場地,農村都是在自家操辦酒席。

閒暇之餘,天氣好的時候,鄰居們坐在院壩裡擺擺龍門陣,拉拉家常,尤其是冬天裡的大晴天,院壩裡跟鄰居們一起曬太陽、記得小時候,媽媽跟嬸嬸們喜歡在太陽下面院壩里納千層底,談笑風生中,生活挺愜意、和諧、友好的。

在沒有實行人居改善前,各家院壩大部分都是泥土院壩,除過去的大戶人家鋪有石板,其他都是土院壩,接地氣、同在一個水平,感覺更加的親近。

那為什麼泥土院子硬化修建後,來曬太陽的鄰居少了呢?

1、改變讓鄰居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在沒有硬化前,跟鄰居之間,都處在同一水平,大家都這樣,沒有在意誰好誰壞,你來我往,相互幫襯,團結、和諧、友好,由於投入了幾萬修建院壩,打破了同一水平線,也就阻隔了與鄰居之間的距離;

2、內心的競爭性跟自卑性

投入三四萬修院子,在農村可不是小數目,單是硬化,一平方大概在80元左右,大部分農家院子面積如硬化的話多在萬兒八千,三四萬的投入,讓原本接地氣的泥土院子搖身一變成了明顯的私家獨院,說不定還有了圍牆,花壇等,讓原本經常過來的鄰居一下感到了差距,內心就有了競爭,同時也有一份自卑,於是就很少再來院壩曬太陽;

如今,家家戶戶都硬化了院壩跟進戶路,出門不再是一身泥濘,在筆者家鄉,進戶路還統一用鵝卵石、大理石、地磚等進行美化,原來的泥土院子已成為了回憶,雖然泥濘、雖然草多、雖然不那麼水平、但是卻充滿農家味、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

不管是院壩還是房子,乃至現在的車子,在農村,溫飽解決後就逐漸出現了貧富差距,這樣的差距逐漸在拉遠鄰居之間的距離,這也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與過去大家同在同一水平線的生活相比,現在的差異化越來越大,這也是多少感嘆人情變淡的原因之一。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將來,鄰里之間,少些攀比、多些自信,共創和諧美好家園,人情味同樣還在。


下壩毛哥


因為不習慣了,之前的泥土院子已經坐慣了,有感情了,突然重改,即使再漂亮,有一種陌生感,不習慣,就跟拆遷一樣,新分的房子再漂亮再高檔,都沒有老房子讓人住著舒心,因為有感情。



我們老家住的那個街道,小的時候大家都是土房子,門前都有一個院子,沒有人圍圍欄,大家每晚吃完飯都會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吹牛,農忙的時候更是相互之間幫忙,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鋪一張涼蓆,幾乎家家都睡在外面,聊天聊到半夜,大人扯閒談,小孩講故事,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真好。人與人之間感覺就沒有距離。

後來,從第一家小洋樓蓋起後,就圍起來了圍牆,相繼都成了那樣,之前的那份祥和的景象就再沒有過了。家家有了電視機,吃完晚飯基本也就是待在家裡看電視,大家彼此都不怎麼交流了。

城市化的農村,農民生活好了,住的好了,但是相應犧牲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一牆之隔,往往隔了千里。現在人生活壓力大也是一方面,都在忙生計,也就顧不上聊閒了。

所以題主,你也無需為此事糾結,我想以前關係很好,也不至於因為你家修了院子而羨慕嫉妒恨,只是舊址不在,突然不習慣罷了,很正常,如果你想和原來一樣,不妨敞開大門,多邀請邀請,讓他們再習慣就好了。

一點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關注,我是睿子道!


睿子道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回答題主就是:大家曬的不是太陽,大家曬的是心情。這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前大家都是土院子,沒有差距。可以心平氣和的聊天曬太陽。現在你家的是水泥地,生活中的差距體現出來了,曬太陽聊天的時候,總會陪著點小心。時間長了,也就覺的沒必要。農村到處都是地方嗮太陽聊天,犯不上去一個聊天還要陪著小心的地方去曬太陽。

第二,就是水泥地真的不太適合曬太陽。水泥地對陽光的反射作用比較強,人在上面,感覺整個人是在上面烤,從頭到腳都是熱的。土院子就不會這樣,從頭到腳是有溫差的,人會覺得不冷不熱,曬太陽比較舒服。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原因。





愛折騰的老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院子進行了整修,如花園般可心。你發財了,有錢了。我高攀不上,就不去你家曬太陽了。

曾經在農村地頭,聽一位鄉鄰說,這菜園裡的菜,種好了,別人眼氣,要偷。種差了,他又要笑話我懶,笨,豬,連個菜都不會種。不知道適度是啥樣。

同理,你家院子翻新了,他家還那樣,他家的房子還和過去一樣,心裡不平衡唄!

你有沒有這樣的老鄉,同學的工作單位好,她就不理同學了。覺得一樣的付出,一樣的奮鬥,憑啥你就高我一等?

能嫉妒,這很好。奮而追之,超過你,讓你仰我鼻息,到我家院裡曬太陽☀️

哼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