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南昌城惠民門外亂作一團,一群身穿閃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正在來回穿梭,不時地對圍觀群眾進行大聲呵斥。人群正中央的斷頭臺上站著兩個被五花大綁的人,如果仔細望去可以看見其中一名儒生模樣的中年人左手耷拉著,如果走的近些就可以看見他的左手與手臂之間只靠著些許皮肉連接著,似乎隨時都可以掉下去。從圍觀群眾的議論聲中可以判斷出此人正是江西巡撫孫燧,另一位則是按察副使許逵。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那名中年儒生似乎並未因斷手而痛苦不堪,只是面有歉意地對另一人說:

  “事已至此,連累你了。”

  另一人肅然回答:

  “為國盡忠,雖死無憾!”

  儒生欣慰地笑了,他側著頭看著遠處,緩緩地說到:

  “你不會白死的,會有人替我等報仇的。伯安兄,全靠你了。”說完二人便英勇就義。

原來這一天就是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的日子(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中的那個寧王)。用孫燧和許逵的頭顱祭完旗後,朱宸濠立刻吩咐幕僚:“還有一個人逃跑了趕緊去追,此人不除終是大患”。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王守仁乘舟剛到豐城,就傳來寧王謀反的消息。王守仁對此雖早有預料卻沒想到寧王的速度會這麼快,自己剛離開兩天他就反了。

既然寧王已反那麼自己的摯友孫燧想必也以身殉國了。

 王守仁心裡默默嘆息一聲便命令隨從:“馬上停船靠岸。”

王守仁帶著隨從們上了岸到城中逛了逛街,又到茶館品了品茶,後來又去馬市上租了輛馬車。說來也奇怪,王守仁租了馬車後也不用,只叫車伕獨自駕著車前往南京。自己卻帶著隨從繞道回了江邊,另外租了一艘小船,沿江離開了豐城。

  看著隨從們不解的目光,王守仁笑了笑說道“寧王是不會放過我的,他必已派人前來追殺,剛才我們上岸,又租了輛馬車,不久後他們會跟著線索沿著馬車路線前去追殺我的。”

  擺脫了追殺但王守仁卻沒有任何放鬆,因為他知道此刻他面臨的,是真正的絕境。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想到寧王叛亂是預謀已久的,他手握七萬兵馬只需數日便可控制整個江西。

自己雖有巡撫頭銜卻無一兵一卒可用,朝廷太遠,遠水難救近火。

王守仁看著無盡的江面第一次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軟弱無力,孫燧死了,寧王反了,縱然自己心學再高深,韜略再精通,沒有兵,沒有武器,還是什麼都做不了。

  唯一能做的只有這件事了!

  “筆墨伺候!”王守仁大聲說道。

夜晚很快到來,在漆黑一片的江面上,總有或明或暗的燈火從一艘小舟內傳了出來,從窗外望去,可見一個身影伏在書案上奮筆疾飛似乎在書寫著自己無盡的悲痛和憤怒。

  第二天一早,隨從們發現了散落滿地的紙張,只有四個醒目大字:

 “誓死報國。”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最終決定誓死報國,隻身前去破敵。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王守仁趕到臨江知府衙門,看著混亂不堪的衙門中大小官員正在收拾行裝,準備逃跑時,大聲吼道:“好男兒自當亂世立業,諸位自當隨我平叛成就萬事功名!”

周圍的騷亂隨著這一聲大吼隨即變得安靜起來,臨江知府看著王守仁怯怯地問道:“我等願隨王大人一同為朝廷效力,平定叛亂,只是不知道王大人帶了多少人馬?”

  王守仁環顧四周,用震耳欲聾的聲音說道:

  “有我足矣!”

王守仁有平叛的決心,也有必勝的信念但他也知道憑藉目前的這些衙役,絕對無法平叛,眼下他只能積蓄力量,等待合適的時機,還需要謀劃出切合實際的平叛策略,這才是“知行合一”,這也是王守仁無往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王守仁果斷髮布命令:

“撤退!前往吉安,在那裡,戰勝叛軍!”

 吉安府衙內,王守仁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南京,對同僚說“寧王必定會進攻南京。寧王叛亂事起突然,朝廷防備不足,寧王必定會趁亂髮動攻擊,攻南京。若得南京,便可坐擁半壁江山”

王守仁看了看這兩天東拼西湊才湊出的數千兵馬,那緊鎖的眉毛變得更深了些。

是夜,王守仁房間內的燈火久久沒有熄滅。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不久之後,洪都城內廣泛地流傳了一條消息:朝廷已就近調遣了16萬大軍,共分四路前來平叛。消息十分詳細不但有四路兵馬指揮官的官職、姓名,連每路兵馬的配置、行軍路線都一五一十地描繪了出來。

 洪都城內的寧王知道了所謂大軍來攻的消息,正在將信將疑之際,手下突然密報,說從進城的人身上發現了幾個特殊的蠟丸,內有機密信件。

  寧王打開書信,卻著實嚇了一大跳。

  書信內容也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你們二人現在深受寧王信任,趕緊勸寧王離開洪都,進攻南京,我方16萬大軍將在半路伏擊,定能一舉全殲他們,事成之後首功歸你!

 就在這個時候,奇蹟出現了!幕僚李士實、劉養正前來拜見,向寧王提出建議: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應立即帶兵攻擊南京!”

  寧王深深地看了眼他們,決定:不去,留在洪都,哪裡也不去!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王守仁一看計謀成功了,他立即向各地求援,並就地招兵,幾天時間便招募了七八萬民兵。 這下人算是有了,可以與寧王爭鬥了一番。可王守仁卻做了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決定,按兵不動,休養生息。

 手下們急了,紛紛找到王守仁問道:

  “我軍士氣正盛,應趁敵軍尚未行動,立刻發起進攻,必可一舉大破敵軍!不知王大人為何不動?!”

  王守仁笑了說了八個字:

“此心不動,隨機而行。”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看著眾人不解的目光,王守仁解釋道:敵強我弱之時需要拖延敵軍來爭取時間。如今我軍實力強盛,敵人必不會輕易出戰。況且寧王經營洪都多年,根深蒂固,若我軍貿然出擊攻城,必然久攻不下,時間越久,禍患越大。現我軍龜縮不出,示敵以弱,待其主力出擊時,抓準時機,一舉圍殲,必取全勝!

彷彿一切的一切都在王守仁的掌握之中,在洪都等了十幾天的寧王始終沒有等來朝廷的16萬大軍,反而等到王守仁已在吉安籌建軍隊的消息,寧王知道自己上當了。

經過短亂的慌張之後,他卻發現,王守仁一直沒有發起進攻,他隨即判定敵軍兵力不足,僅能自保,於是開始聽取幕僚的建議——先取安慶,取得安慶後南京便可唾手可得。

  當寧王兵臨安慶城下的消息傳來時,王守仁慌了,若安慶被攻下將會造成無比可怕的後果。經過短暫的慌張後立刻鎮定了下來,下令軍隊集結,進攻南昌。若南昌被圍,寧王必定回救!

兵臨南昌后王守仁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打起了攻心戰。四處宣揚自己擁有強兵30萬,並且只斬首惡不殺從眾,待大軍進攻時不抵抗者免死,抵抗者株殺全家。一時間長南昌內人心惶惶,逃兵者比比皆是。

經過一番心理戰後,王守仁在一個夜晚發佈了軍令:

  “此次攻城,由我親自督戰,志在必取!一鼓令下,附城!二鼓令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殺軍!四鼓令下未登城,殺將!”

  深夜,夜襲正式開始。

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攻城的軍隊竟然未遇阻擋,輕鬆攻入城內。

原來是之前的心理戰打得太出色,城內的守軍看到攻城後紛紛放棄抵抗溜之大吉了。就這樣王守仁未損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南昌。

  寧王聽到南昌被圍的消息後便率軍回防南昌,可在半路上聽說南昌已被攻克更是怒火攻心,不顧幕僚的建議:“不理會南昌,死攻安慶,直取南京!”,火速前來救援。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王守仁得到寧王前來的消息後,更是主動前往迎敵,雙方在鄱陽湖黃家渡會面,最後的戰鬥即將開始。

 第二天王守仁命令全軍,就地整修準備夜間總攻。

深夜,戰爭開始了。王守仁親自指揮戰鬥,率領軍隊在黑夜的掩護下殺向寧王軍隊,可他剛走到一半之時便看見前方有大量的寧王軍隊正排著整齊隊列等著他們呢。很明顯,寧王在等候著他們!

狹路相逢勇者勝,寧王果斷命令軍隊進攻。看著對面黑壓壓的敵人,王守仁也果斷地下達了命令——逃跑。

  在這一追一逃之間,寧王是大為興奮在暢想著除掉王守仁後帥軍北上,攻克京都,一雪自己祖輩之恥時卻突然發現自己的軍隊開始陷入混亂!自己的後方與兩側突然殺出了大量兵馬,前面的王守仁也不逃了開始回頭殺了回來。

 寧王此戰是一敗塗地,於是率領殘部退守到鄱陽湖的東岸。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面對部下渙散的軍心,寧王知道如果在這樣下去自己必將兵敗而亡,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

  他拿出了自己積聚多年的財寶,並召集了部下大聲宣佈:

  “事已至此,我等當奮力一搏!最後決戰,諸位要全力殺敵!帶頭衝鋒之人,賞千金!但凡負傷者,皆賞百金!”

一番修整後,戰爭如約而起。很快王守仁便發現,眼前這夥叛軍特別兇狠,完全是不顧生死地衝鋒。幾次衝鋒之後便讓王守仁前軍全線崩潰,中軍也開始混亂起來。

就在這時交戰雙方突然看到有人騎著戰馬,揮舞著戰旗在戰場上來回奔跑,旗子上寫著“寧王已擒,我軍不得縱殺”,耳邊也盡是“寧王已擒,投降不殺”的呼聲。

主子都死了,他的許諾自然也兌現不了了,這戰打還有什麼意思啊,於是寧王的部隊立即潰散。

王守仁也憑著這招徹底擊潰了寧王的殘餘勢力,並活捉了寧王。  

 至此寧王之亂正式平定,朱宸濠精心準備了十年的謀反就讓王守仁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憑藉一己之力用時三十五天便徹底了結了。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十一年前在龍場的那個雨夜中,他悟道成功。

他成功地悟出了“心即是理,天理即是人慾”,“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是平等的,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善,都有良知,只要我們能心存向上向善之心,我們就能成為聖人。

 十一年後經過此戰他有了更深的體悟,也終於悟透了什麼叫做“知行合一”,所謂的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論結合實際,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從而成功地走上了自己的聖賢之路。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1529年1月,王陽明病逝,終年五十七歲。死時留下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生命雖是短暫的,學說卻是永恆的。他的生命雖然消逝了,但他的思想學說卻歷久彌新。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在中國歷史上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終明清兩代僅王陽明、曾國藩二人而已!

作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曾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王陽明的心學影響巨大,它影響力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一位青年因受其影響而更改了自己的名字——陶行知,不僅如此連蔣一生崇拜王陽明,敗逃臺灣後將臺灣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心學後來還在東南亞颳起了一場旋風,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有一塊腰牌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