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高景清,高嶽崧之父。在清朝社會急劇動盪、回漢矛盾凸現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一言九鼎,擲地有聲,為促進民族和解的義舉更是標立了做人的楷模。

高景清是清代鹹同年間陝西的著名富商,以經營銀錢業為主。創辦了眾多的錢莊票號,不僅資金實力雄厚,而且經營有方,業務遍及西安、成都、蘭州、銀川、西寧等西部城市,而且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漢口等開放的外阜。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高景清自幼苦讀詩書,有深厚的學養,後以太學生議敘道員,賞戴花翎。雖然是個五品閒職,卻表明他崇儒重商,以官商身份引領商界潮流的決心。在西安金融界,他以敏銳的目光和創新精神,最先引進西方銀行管理理念,除精熟於匯兌外,還推出現代諸多金融諸多業務,店前常常是顧客盈門,車水馬龍,應接不暇。

在其示範效應下,西安金融業如日中天,各種錢莊票號一下子發展到200多家,每年經手的銀兩以千萬計,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以至在北京,西安人常常被視為‘金融家’而提及。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高景清樂善好施,仗義疏財。鹹同年間,陝西屢遭大旱,到西安城乞討的饑民塞得沿街滿巷,清晨出門,常常會遇見倒斃路邊的餓殍。據《續修陝西通志稿》記載,為搭救難民,高景清每於官府賑濟之前,最早在鐘樓、鼓樓、廣濟街口、東西南北四門設粥棚舍粥。

至今,西安還流傳著這樣一則軼聞:有天黃昏,高景清視察粥廠回來,在家門口,忽然看到有幾個吃過舍飯的青壯年饑民從身旁經過。奇怪的是,儘管他們衣不蔽體,卻把褲子紮了褲角掛在脖子上,邊走邊說:“高家的粥,塊塊兒稠,裝進褲褪不外流。”他急忙攔住問,一人一碗,為什麼要多吃多佔?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饑民們七嘴八舌說,粥廠上漢民太多,俺是回回,按教規,不能和漢民一鍋同食。褲腿裡裝的,是回去給沒勁搶食的老人孩子吃的!高景清聽罷,捶胸頓足道,啊呀!我怎把這個風俗忘了?接著,他問清他們的住地,每天派人用擔子將熱粥挑著送過去。

清中葉以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奉行一條對外屈辱求和,對內殘酷彈壓的政策,全國人民的反清鬥爭此起彼伏,一天也沒有停歇。同治初年,渭北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回民起義,以烈火燎原之勢迅速燃遍了關中大地,並得到陝北、甘肅、寧夏回民的奮起響應,許多漢民也參加進來。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回民義軍有十萬之眾,連續攻佔了朝邑、涇陽等縣城,矛頭直指清政府在西北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西安,在省城外圍的咸陽、周至一線展開大戰。西安城內一片惶恐,每天都在嚴密的戒嚴之中。一天,一名回族青年在西大街被巡邏隊誤以奸細毆打致死,引發回族群眾強烈不滿。

他們不顧森嚴的戒嚴法令,成群結隊到巡撫衙門前遊行抗議,要求討回說法。一時謠言四起,紛紛傳說西安回民作為內應已經鬧起來了。城內空氣頓時緊張萬分,大有黑雲壓城、山雨欲來之勢。各個倉廒坊巷,團練標營,紛紛發放刀槍長矛,秣馬厲兵,磨刀霍霍。一場血腥的拼殺,迫在眉睫。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北院門的高家大院恰在回民區和陝西巡撫衙門近旁,看到群情激奮的遊行隊伍,有人勸說高景清趕快離開是非之地,到外面暫避一時。高景清深知其中原委,回答說:“我絕不懷疑西安的穆斯林兄弟是什麼內應。我要是走了,他們怎麼辦?”

於是,在這危急關頭,他連忙跑出門去,將回民中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一邀至家中,在廳堂就座;又派人將漢民的頭面人物請來,召開了一個回漢和解會議。當大家掏出心裡話,雙方釋疑後,作為東道主,他還鼓勵各自做出保證。他首先對回族耆老發誓說:“從今往後,如果漢民方面還有發難的,我就將我的妻兒交出來,任憑你們或殺或剮!”會後,西安城內很快恢復了平靜。此事載於《咸寧長安兩縣續志》。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這年秋天,荊州將軍多隆阿調任西安將軍,帶援軍入潼關鎮壓回民起義。他在渭北富紳的廢墟中,挖掘出大批銀兩,僅在大荔八女井李家的地窖中,就掘得100萬兩白銀。(見李剛李丹《解密陝商》)大軍雲集,兵勇手中皆是白花花的銀錠銀元寶,需要換取制錢(銅錢),以便日常花銷。

由於市面上制錢有限,引發市場劇烈震盪,回漢商販叫苦不迭,新的對抗驟然升級。高景清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為平息可能發生的事端,他找到有關當局,自告奮勇,帶領70餘家錢商,臨時組成“錢行公局”,特事特辦,專司兌換,很快平息了一場風波。

一代陝商高景清,義舉安境救鄉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