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每到假期,總有一些家長會發出很多感慨:“我家孩子怎麼就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讓我省心呢?寫作業磨磨蹭蹭,作業不到假期最後一天寫不完,起床需要我喊無數遍才能起來。真希望這孩子能自覺點。”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這樣的感慨展示了一個十分矛盾而且普遍的現象,一方面,家長並不想多管孩子,可孩子們往往又無法讓他們放心省心。於是,他們只好多管。而管多了,又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和牴觸。

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如果孩子能夠學會自覺,自己管好自己,那麼父母會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解放,孩子也不用再忍受父母沒完沒了地嘮叨,擁有更加輕鬆快樂的成長過程。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不太願意接受約束的,更談不上願意自我管理。但他們一旦掌握了自我管理的方法,就會越來越嚐到自我管理的甜頭,覺得學習不再是苦差事,成績會不斷提高,也越來越開朗和快樂,解決問題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也在不斷提高。

那麼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是不是很難?其實自我管理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方法。簡單地說,也就是三句話。孩子抓住這三句話,做事情前問問自己,就抓住了自我管理的精髓,就學會了自我管理。

一、“我的目標是什麼?”

每個人在行動之前,必須要有目標,有努力的方向。有句話說得好:“不知道往哪兒去的船,再大的風對他來說都有可能是逆風。”同樣,人沒有目標,便不知道往哪努力。那麼對於目標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

成功學的第一法則,就是“把夢想變為目標”。那麼夢想和目標的區別在哪裡呢?那就是“夢想寫在沙灘上,目標刻在岩石”上,也就是說目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是你非完成不可的,只有確定了目標,我們才有方向,才有不斷努力去追求目標的動力。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我曾經問過兩個成績都不錯的高中生:“你們的目標是什麼?以後想上哪一所大學?”

一個學生說:“我的目標是考上浙江大學。”

另一個學生說:“我還不知道呢,先看看考試成績,到時再說吧。”

那個想要去浙江大學的同學,不斷地收集關於浙江大學的資料,歷年的高考分數線,再分析自己離目標還有多大差距,需要做哪些努力,做了很多準備和努力,高考也因為準備充分考得非常好,最終如願以償地收到了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另外一名學生只被一所很普通的大學錄取了。

兩個學生的差異是一目瞭然的,那個明確了去浙江大學目標的學生自然知道自己應該付出多大努力,應該做多少事情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而那個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說不知道和到時再說的學生,因為缺乏努力的方向,最終也就只能隨波逐流。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當然僅僅有目標還不夠,還要有行動,用最大的激情去追求,才能最終把目標變成現實。這就需要經常問自己第二句話。

二、“我現在在做什麼?”

這句話是要孩子時時刻刻檢查自己當下的行為,因為每個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會直接影響他的成績和其他方面。

我作為一名老師,在課堂上我總能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同在一個教室學習,那些能夠坐得住、認真聽的學生,到了期末考試成績大多會排在班上的前列,而那些上課浮躁、愛打盹、常走神的學生通常都會墊底。

拿到成績單時,總能看到那些平常上課不認真的學生,暗自懊悔。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在平時上課,想開小差時,問問自己在幹什麼,並且及時糾正過來呢?

有一個女生進入高中後,人際關係變得複雜起來,她開始沉溺於一些所謂的個人恩怨情仇,上課時她老想著哪個女生說了她壞話,自己看哪個同學不順眼,自己跟哪個朋友的關係又緊張起來了等類似的問題。

後來她甚至偷偷帶了部手機,上課時就在微博、微信上發一些發洩個人情緒的話,和別人聊一些沒有意義的事。可想而知,原本學習成績不錯的她,成績自然是一落千丈。

這位女生正是因為不懂得及時檢查自己當時在做什麼,才在課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別的事情,如果她能夠隨時問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並且提醒自己不要開小差,那她的情況也不會像現在這樣。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三、“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的目標有沒有幫助?”

這句話是要讓孩子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樣的事情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助力,什麼樣的事情是妨礙我們走向目標的阻力。對實現目標有助力的,我們一律用加法;對阻礙目標實現的,我們一律用減法。

先看加法。

我有一個學生有一個特點,不管走到哪兒,手裡肯定都會帶著一本書。一次學校組織參加一個集體活動,沒有辦法將書帶在身上,但我留意到他手裡有小紙條,上面寫了很多英文單詞,他時不時低頭看一看。

這位學生成績好,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真是不願意放過一丁點學習的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那個學生可以說非常好地實踐了這句話,他是進行自我管理的好榜樣。他的做法,就是加法,即不放過任何機會,儘可能增加學習的時間。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再看減法。

我記得我上高中時,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非常多,要學的內容也很多。但當天晚上電視裡播放我最喜歡看的《新白娘子傳奇》,姐姐讓我去看。我很想去看,但看著桌上厚厚的一摞書,我還是咬牙抵擋住了誘惑,沒有去看。

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取得好成績,看電視劇是有意思,但卻會影響我完成作業,進而會影響我的成績,所以我選擇了放棄看電視劇,繼續做功課。

一加一減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刻的自我管理的道理。懂得管理自己,懂得運用加減法取捨的人,或許一開始和那些不懂得自我管理人差不多,但是時間一長他們絕對會收穫更多的東西。

我上高中時的一位老師說過:“要經常跟自己搶時間”“每一份成績,都從自己搶的的每一分鐘來”。只有管理好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更高的成就。

這“三句話”,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別人家孩子”

結語:

其實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不複雜,最核心的東西就是這簡單的三句話——“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現在在做什麼?”“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的目標有沒有幫助?”

孩子做事情時,讓他經常問自己這三句話,對達成目標有利的事情,就抓住一切機會多做,而對影響目標的事情就儘量少做,甚至不做,這樣才能最終完成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收穫的不僅是成績,還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