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艾迪芬奇的记忆》堪称steam最难懂游戏,5%差评只因为玩家玩不懂,你怎么看?

MiddleT.


2017年11月,知名杂志《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17年年度十大游戏,排在首位的是《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第二名是《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第三名则是一款不那么有名的游戏《艾迪芬奇的记忆》。

这款只输给任天堂两款最伟大的游戏,到底是靠什么征服玩家?出于好奇,小弟查阅了很多关于《艾迪芬奇的记忆》的评测,发现几乎篇篇吹爆,目前该作在Steam依然保持着好评如潮的评价。

steam95%的好评率!5%的差评只因玩家玩不懂↑

《艾迪芬奇的记忆》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芬奇家族一直背负着神秘的诅咒,家中每一个人好像都是“易死体质”,除了曾祖母活了93岁,其他人都因意外或生病早早离世了。

在主角艾迪芬奇年少时,她的妈妈带她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宅,而后几年中,她的妈妈也因病去世,整个家族就剩下了艾迪芬奇一人。

游戏开场,女主角艾迪芬奇从外地回到了老宅里,此时她已经怀有22周的身孕,但她才仅仅17岁……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回老宅,游戏最后会有解释,小弟就不剧透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是一款“步行模拟”游戏,全程没有任何难度,你只需要跟随着提示在老宅中探索就好。游戏时长两小时,权当看了一部沉浸式电影。

这里不得不说,老宅的设计是真的牛啤,各种暗道夹层,仿佛一间秘密城堡。房屋还依山傍海,景色迷人,就是太容易死人了,估计大家也没人愿意去住吧。

游戏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探索老宅,老宅中每一个人的房间都会有一本笔记或一张纸,记录着房间主人生前最后一日发生的事情。当你阅读笔记的时候,游戏就进入了第二部分:化身成自己的家人,重新经历将死之日。

体验每一个人的死前经历,是这款游戏的精髓。

死亡是可怕的,但《艾迪芬奇的记忆》却把这种恐惧溶解在奇妙的臆想里,让整个过程美丽又神秘。

比如开头小女孩茉莉(按辈分排,她是艾迪芬奇的祖姑母)的死前记忆,因为总是感到饥饿,她先是把屋子里能吃的东西都吃了,甚至把牙膏也吃了。这时看到窗外的飞鸟,渴望吃掉美味小鸟的她突然变成了一只猫!然后她仿佛二郎神附体(对不起破坏气氛了),先是变成猫头鹰逮兔子,又变成鲨鱼追海豹,最后变成了某种怪物吃人……最后,她吃掉了她自己,茉莉的故事结束。

开头变成猫的茉莉↑

小弟猜测她只是因为太饿乱吃东西食物中毒了。

这种幻想式的叙事手法贯穿全程,并在艾迪芬奇大哥“路易斯”的故事中达到高潮,路易斯在一家鱼罐头厂干活,干着铡鱼头的枯燥工作。

路易斯一直有幻想症,每天工作的时候总在幻想进行异世界冒险。此时游戏界面分成了两部分,一是现实中的机械性工作,二是脑中的幻想世界。

随着幻想症日益严重,幻想世界在屏幕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完成了从2D到3D的转变,最终变成一个宏大的异想世界。最终,路易斯在他脑中的世界里封王加冕,就在带上王冠的瞬间……请大家自己在游戏中体验吧!

幻想症还不严重的时候,边铡鱼头边幻想↑

幻想症病入膏肓的时候,铡鱼头的刀已经看不见了↑

制作组巧妙的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虽然全程没有多少旁白,但能让玩家深刻的感受到幻想症的威力(或者说危害)。其他人的故事同样出彩,这也让《艾迪芬奇的记忆》在2017年斩获《时代》年度游戏第三名,同年也获得了号称“游戏界奥斯卡”的TGA的最佳叙事奖。

最后小弟不得不吹一波游戏的字幕,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游戏的字幕只承载着“看字”的作用,但在《艾迪芬奇的记忆》里,字幕成为了游戏的一部分,它是融入在场景中的。

比如开头你回到老宅,字幕就呈现在远方的天上。

当你打开信箱,字幕就呈现在信箱里。

当你用锤子砸墙,字幕也呈现撞击的模样。

当你的家人都离你远去,字幕也好像淹没在时间的虚空里。

当你手拿一朵蒲公英,想说的话,都随风而去。

这样的字幕不仅让旁白更有代入感,也起到了引导作用,让玩家能根据字幕的位置了解下一步要去哪里,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艾迪芬奇的记忆》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最终也没有告诉玩家芬奇家族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又好像已经把一切都摊在你面前,只是你看不清楚而已,希望你能在游戏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17173游戏网


我们在玩单机游戏的时候,最在乎的就是故事的代入感,或者说给我们讲故事的方式。和《奇异人生》这种游戏很相似,《艾迪芬奇的记忆》有很棒的叙事手法和节奏,可以让玩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其实说难懂,是有些人受不了游戏中温馨画面下的诡异氛围,看任何一张截图,你都会觉得这个游戏十分美好,而它讲述的却是一个家族死亡的故事。

玩家扮演该家族最后一名成员,回到故居去探寻家族成员死亡的原因。但这个过程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用当事人的视角去展开的。比如它的哥哥,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就是经历着哥哥的死亡过程。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我们想的多么残酷或者诡异,甚至阴谋等等,反而就是幻想症,给你从头到尾,从2D到3D,甚至屏幕左右分屏到最终融合,体验到哥哥幻想症由弱到强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真实,但你知道哥哥的死因后,你会觉得时机他也不错,起码幻想的世界里它过的特别美好。

但是说这款游戏的意义,我觉得不必太在意,通过游戏感受到制作者的游戏手法就可以了,拥有好的体验或者说与众不同的体验就合格了。如果非要计较故事讲述的意义,那对不少入戏的玩家来说,在幻想中死去可能比盲目的留在生产线上做乏味的工作要强很多。

对于差评玩家,我个人也理解,因为该游戏好评高达94%,所以我一般这种游戏都会特意看看差评都说些什么。有人觉得游戏太负能量,有人觉得这一家都是疯子,有人觉得玩了游戏后心情压抑,实际我觉得都说的有道理。如果有轻度抑郁症的朋友,建议不要玩这类有死亡暗示的游戏,乐观的人对于它的评价,是可以让人“看淡死亡”,而悲观的人或许会觉得也这样死了多好,所以大家根据情况体验,不必盲目跟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