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導語:交趾,位於現在越南的北部,《史記·武帝本紀》中對此地有"北至幽陵,南至交阯"的記載,可見,雖遠處南部蠻夷之地,此地自古以來便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繫。

交趾地區自秦朝開始就被收入中國版圖,秦在此地設置三郡,交趾成為中國國土的一部分。雖然遠在最南端,不便管理,但秦以來歷代帝王都十分注重對此地的管理,發生了叛亂,都會派兵遠征,平定叛亂。

情況到了宋朝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北宋國家局勢複雜,北有夏、金、遼虎視眈眈,疏忽了對南部地區的管理,使得這一地區逐漸發展處了獨立的政權,獨立性越來越強,中原王朝與交趾的關係逐漸由中央與地方變為宗主國與藩屬國

清朝末年,國力漸衰,此地更是脫離原宗主國,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也就是現在的越南。


秦漢時期的地位

秦朝統一六國後,進一步對外擴張。公元前214年,秦收復了包括交趾在內的中南半島東側的大部分地區。秦時將此地命名為南海、桂林、象郡,與此地逐漸建立起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模式。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一,秦疆域圖)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交趾地區在中央能力較強,能夠對較大的疆域進行控制之時就會納入中央管轄,而在中央政權能力較弱,難以對地方進行有效管控的時候也會獨立為割據勢力。

交趾從秦出被收復以來,公元前207年的秦朝末年,第一次脫離了中央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小國,歷史上稱作"南越國",建國的皇帝名叫趙佗

直至今天,越南古史中依然把這次獨立看做越南立國之始,開國皇帝趙佗更是被尊稱為趙武王,不過,這位趙武王后來在漢朝的時候主動歸入了中央,此地又稱為了漢朝的一部分。

因為,此時的交趾還沒有能力抵禦大漢入侵,又不想最後在戰爭中被大漢所滅,只好主動歸降以保平安。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二,趙佗雕像)


交趾在漢朝也發生過叛亂時間,不過漢朝那時國力強盛,漢武帝揮師南下,不久又收復了這裡,還進一步設立郡縣,加強了對此地的統治,交趾再次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後世稱這段時間的交趾為"交州"。


唐與五代十國時期的變遷

唐朝初年,唐高宗李治對這一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了重新劃分,交趾被命名為"安南",下分12個州。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三,唐疆域)


交趾這個地方,因為遠離中央,經常在中央能力強的時候被收服或歸順,成為諸侯國或地方,而在中央集權能力較弱,自顧不暇的時候,又總會有人起兵造反,割地為王,這種現象在唐朝末年以及五代十國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四,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混亂時期,交趾地區前前後後經歷了五名統治者,前三位分別叫做曲承裕、楊廷藝、矯公羨,這三位還比較自謙,僅僅把自己稱作"節度使",也就是雖然已經事實上不再聽從中央號令了,但名聲上還沒有聲稱自己為國君。

吳權開始,交趾又自立為獨立的國家,吳權也自稱為吳王

交趾統一剛沒多久,吳權就死了,吳權死後,交趾經歷了"十二使君之亂"的混亂時期,直到一名叫丁部領的人,再次統一了交趾地區,平定了十二使君的混亂局面,並且自立為王。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五,吳朝)


交趾成為宋朝藩國

宋朝幾百年裡,交趾這裡經歷了四次王朝變遷,最開始的一次就是公元968年到公元980年的丁氏王朝,這是交趾獨立的開始。

前面我們說到五代十國末期,有一位丁部領平定了吳權去世以來的混亂,但是丁部領在北宋建立以後,還主動緩和了與宋朝的關係,他們自願成為宋朝的藩屬國,與直接成為地方相比,還保有較大的獨立性。

可以說,宋是交趾地區獨立性逐漸增強的開始,因為在這之前的歷朝歷代,交趾都是作為國家南部邊疆的一個地區而存在的,而宋初承認交趾為"列藩"後,交趾就變成了藩屬國,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再是國家的一部分。

中國的宋朝,在與周邊國家的相處上向來表現的不那麼強勢,不主動對外擴張,遇到問題了也總以"和"為主。畢竟宋朝歷來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文化上大有發展,在武力上卻有待加強。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六,北宋疆域圖)


交趾地區經歷了從丁氏王朝到黎氏王朝,再從黎氏王朝到李氏王朝、陳氏王朝的三次變遷。這其中有許多次,宋朝如果再強勢那麼一點點,完全有機會趁其政權更迭內亂只時對其再度收復,而宋卻僅滿足於每年的那些貢品,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機會。

在交趾的南部,還有一個國家稱作佔國,宋對交趾的控制,就在於與佔國搞好關係,當交趾與宋交惡的時候,能與佔國聯合,對交趾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就是宋對交趾所能實現的最大程度的制衡了。


宋以後的交趾地區

明朝時期,這裡出現過以胡一元為首領的胡氏王朝時期,也曾經被設置為"安南縣"或"交趾省"。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七,交趾郡)


古代王朝擴張一直有一個不變的道理,國家強盛的時候,擴張當然重要,但是也要遵循適度的原則,如果這個地方你可以攻下來,但是攻下來以後卻不能守護好這個地方,不能讓這裡的人民真心臣服,就暫時先不要急於擴張。

因為,如果不能真正的管理好這個地區,就不要出手,古往今來,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導致王朝覆滅,得不償失。

朱棣設安南縣,有沒有考慮過能否管理好安南的問題呢?根據分析來看,控制交趾地區對明朝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交趾地處中南半島,通過控制交趾,可以促進海外貿易的發展,還可以加強對南部蘇門答臘、暹羅、爪哇等國家的威懾。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七,朱棣 畫像)


再者,當時的西洋藩國也在躍躍欲試的加強當地獨立性,直接把交趾地區設為縣,就可以給這些有點飄起來的藩屬國潑點冷水,讓他們看看挑戰宗主國的下場,就是直接被滅,收歸為明朝的郡縣,對加強明朝對西洋藩國的控制具有促進作用。

這是宋以來古代中央王朝最後強有力的在交趾地區設立郡縣,從此以後,及至清朝,又經歷了幾次歸屬與獨立,交趾與中央更多的是保持了一種宗主與藩屬的關係。

交趾曾經屬於中國,為什麼最後發展成了獨立的國家?

(圖八,清朝貢國 安南)


結束語:19世紀末期,在法殖民者的推動下,越南從清朝獨立出去,其標誌性事件就是1885年《中法新約》的簽訂,不難推算,那時的清政府早已自顧不暇,南部的廣東廣西都遭遇殖民者的侵略,更別說繼續維持交趾的藩屬關係了。

梳理交趾地區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宋朝中後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中原王朝疏於對此地的治理,讓此地逐漸發展為藩屬國。即使在明朝又加強了對此地的控制,仍未彌補宋朝中央王朝控制的欠缺。尤其到了清朝末期,此地更加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獨立性。

交趾地處中南半島,如果沒有獨立出去,我國對整個南海地區的影響力還能更強,對南海地區資源的開發、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過,中國古語有訓:"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在和平年代,如何看待交趾的歷史變遷?如何看待越南?都要以和平、友好的心態來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