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中國夢成青春註腳 長沙名師點評2018高考作文題

紅網時刻長沙6月7日訊(記者 賀衛玲)今天上午,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開考。湖南高考採用的是新課標全國卷I卷,今年的語文作文題是材料作文,材料以時間為檢索,羅列從2000年到2018年中國發生的大事,再展望未來。要求考生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將它裝進“時光瓶”留到2035年,給那時候的18歲一代人閱讀。

高考作文出爐後,紅網時刻記者第一時間聯繫長沙的名校名師進行點評和分析,來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解讀的吧。

全國一卷真題

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 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 年 “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 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約水平。

2018年 “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名師解讀:

中國夢成為青春註腳(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語文教研組長傅應湘)

如果說去年的作文題洋溢著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厚重感,那麼,今年則散發出濃郁的青春氣息:於新世紀新時代,擎舉實現中國夢的火炬,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

一、大視野與大格局

材料主體既羅列了新千年以來的“中國大事”,也描繪了僅在眼前的“中國藍圖”,一實一虛,共同詮釋著偉大的中國夢。這是“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與去年考題的大視野一樣,今年又是大背景、大題材,又是需要大襟抱、大情懷、大格局!這就要求廣大師生,適時地從“就事說事、就事議理”的任務驅動型的雲霧裡探出頭來,全方位地審視奔跑中的新中國、奮進中的新時代。

二、聯想與思考

“作文要求”的核心關鍵詞是“聯想與思考”,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題的顯著特質。現今的十八歲寫給十八年後的十八歲,可以“中國大事”為基點,以“中國藍圖”為歸宿,踮腳眺望,神思遄飛,從中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突進、從青年的直面挑戰、敢於擔當、勇於有為等角度發散和延伸,彰顯“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的主旋律。

以18歲的視角,去看待國家的發展與希望

(湖南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2004年湖南高考語文作文滿分得主李卓)

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是考場的命題,更是人生的命題,時代的命題。立意十分開闊,考察了考生的心胸、格局,也考察了考生在前進發展道路中對“苦難”與“希望”、“過往”與“將來”的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文章考察了考生的擔當、責任情懷。

材料作文本身是暗含觀點的,讀懂材料非常關鍵。寫什麼讓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呢?其實很簡單,“北京奧運”“太空授課”“互聯網普及”等關鍵詞提示我們,可以寫過往中國社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拼搏進取、發展創新,“汶川大地震”“精準扶貧”這些關鍵詞提示我們,可以寫整個華夏民族曾經經受的苦難,以及仍然存在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些關鍵詞提示我們,可以寫未來中國的藍圖,美好的展望。基於此,立意基本就清晰了。

特別要提醒的是,材料中提到了2000年的世紀寶寶,在2018年長大成人了,而這封信的讀者,又恰好是2035年時的18歲的一代人——這不是巧合,而是命題者在通過題目傳達一個暗示:18歲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長大,意味著擔當,意味著責任!18歲的一代不僅僅是中國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所以,文中如果能體現見證、參與,文章的立意將上一個臺階!

重點談一下素材的組織,與家國相關的比較宏大的主題,很多同學在組織素材的時候,容易陷入一個“空泛”“高談闊論”的尷尬境地。以小見大、縮龍成寸、滴水藏海——這都是寫大題材的重要心法。寫時代的變遷,如果從宏觀的經濟、科技、政策等方面著手,很容易變成泛泛而談,不如以18歲的自己的視角,去看待發展變遷,去看待這個國家的悲與喜,陣痛與希望。它將更有真情實感,更能觸動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