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中国梦成青春注脚 长沙名师点评2018高考作文题

红网时刻长沙6月7日讯(记者 贺卫玲)今天上午,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开考。湖南高考采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卷,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以时间为检索,罗列从2000年到201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再展望未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将它装进“时光瓶”留到2035年,给那时候的18岁一代人阅读。

高考作文出炉后,红网时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长沙的名校名师进行点评和分析,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解读的吧。

全国一卷真题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 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约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读:

中国梦成为青春注脚(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傅应湘)

如果说去年的作文题洋溢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厚重感,那么,今年则散发出浓郁的青春气息:于新世纪新时代,擎举实现中国梦的火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一、大视野与大格局

材料主体既罗列了新千年以来的“中国大事”,也描绘了仅在眼前的“中国蓝图”,一实一虚,共同诠释着伟大的中国梦。这是“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与去年考题的大视野一样,今年又是大背景、大题材,又是需要大襟抱、大情怀、大格局!这就要求广大师生,适时地从“就事说事、就事议理”的任务驱动型的云雾里探出头来,全方位地审视奔跑中的新中国、奋进中的新时代。

二、联想与思考

“作文要求”的核心关键词是“联想与思考”,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显著特质。现今的十八岁写给十八年后的十八岁,可以“中国大事”为基点,以“中国蓝图”为归宿,踮脚眺望,神思遄飞,从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突进、从青年的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勇于有为等角度发散和延伸,彰显“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的主旋律。

以18岁的视角,去看待国家的发展与希望

(湖南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2004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得主李卓)

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是考场的命题,更是人生的命题,时代的命题。立意十分开阔,考察了考生的心胸、格局,也考察了考生在前进发展道路中对“苦难”与“希望”、“过往”与“将来”的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考察了考生的担当、责任情怀。

材料作文本身是暗含观点的,读懂材料非常关键。写什么让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呢?其实很简单,“北京奥运”“太空授课”“互联网普及”等关键词提示我们,可以写过往中国社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拼搏进取、发展创新,“汶川大地震”“精准扶贫”这些关键词提示我们,可以写整个华夏民族曾经经受的苦难,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关键词提示我们,可以写未来中国的蓝图,美好的展望。基于此,立意基本就清晰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材料中提到了2000年的世纪宝宝,在2018年长大成人了,而这封信的读者,又恰好是2035年时的18岁的一代人——这不是巧合,而是命题者在通过题目传达一个暗示:18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担当,意味着责任!18岁的一代不仅仅是中国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所以,文中如果能体现见证、参与,文章的立意将上一个台阶!

重点谈一下素材的组织,与家国相关的比较宏大的主题,很多同学在组织素材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空泛”“高谈阔论”的尴尬境地。以小见大、缩龙成寸、滴水藏海——这都是写大题材的重要心法。写时代的变迁,如果从宏观的经济、科技、政策等方面着手,很容易变成泛泛而谈,不如以18岁的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发展变迁,去看待这个国家的悲与喜,阵痛与希望。它将更有真情实感,更能触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