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曾有人說:這個世界處處不公平,但唯獨這件事是最公平的

我不能改變風向,但我可以調整風帆,讓我永遠都可以達到目的地。

曾有網友說:這個世界處處不公平,唯獨焦慮這件事,是最公平的。

每個人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焦慮,遠距離看其他人,覺得每個人都安放的很好,有人家財萬貫,有人月薪過萬,但其實,如果你具體看到每一個人的處境,人人都是夾縫求生。

所以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不管你的錢多錢少,都無法阻擋焦慮的侵襲。

焦慮無處不在,讓人夾縫求生,但如果人生沒有裂縫,陽光該如何照進來,心裡希望的種子該安放在哪裡?

一個人開始成熟的標誌就是,接納焦慮,找到自己人生的節奏。

接納焦慮,會變得更有力量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現代人幾乎都面臨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壓力。

這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從社會中獲取自身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機會。

而這些資源和機會不會憑空得來,於是每個社會成員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年輕人壓力大往往是由於在社會生活中因為種種原因達不到自身的期望目標時,所產生一種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

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大,個人感受到的社會壓力就越大。縱觀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現狀,其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轉型升級、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日趨嚴峻,造成了一定的求職壓力。

2、在傳統觀念影響下,多數國人認為“有房才有家”。加之附著在房子上的一系列福利待遇,比如教育、養老、社會服務等,更加劇了部分地區“一房難求”的困境。

3、基於對於“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奉,使得歷代中國家長們秉承讓子女接受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的方法,並希望藉此實現社會階層的躍升,隨之造成了子女教育難的現狀。

除此之外,年輕人還面臨著一系列來自養老、工作單位、社會交往、社會轉型與變遷等的壓力。由此可見,社會壓力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系統對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曾有人說:這個世界處處不公平,但唯獨這件事是最公平的

既然焦慮一直都在,聰明人的做法,就是將焦慮控制在一定的範圍,讓焦慮和自己產生“共生效應”

“共生效應”是指自然界中的一種現象:

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會矮小和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就會根深葉茂。因為一群樹在一起長,必須往高長,否則就沒陽光。

適當的焦慮,就是我們周圍的大樹,因為有所期盼、想變得更優秀,才產生焦慮的情緒,這也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所以學會接納焦慮,與此共生,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力量。

對於正在處在焦慮中的人,看到這句話,可能想暴打我一頓,畢竟焦慮太讓人痛苦了,但我還是想讓你學會接納它。

梁寧曾說過一段話,對我感觸頗深:

人身上哪裡最敏感?

傷口。傷口最敏感。

所以傷口是後天的器官,讓你以前無感的地方,因為傷口變得敏感,你才能感受到更多東西,對人,對世界有更多真切的感知。

不是透過書本的教條,而是透過你自己的生命經驗,你能理解到他人的痛苦,看到別人生命的完整,看到別人基於這種完整才會擁有的特殊力量。你也會更完整地體驗生命的豐富,變得更有力量。

曾經的煩惱焦慮,終會成為我們身上後天的器官,也會成為我們戰勝其他小事大事的最強武器。

如今,回頭去看以前那些讓我煩惱的事情,現在都不算什麼了,就算現在面臨更大的問題都能免疫了,那些焦慮的“病毒”已無法真正觸達到我的內心。

接納焦慮,你也會變得更有力量,而這一切時間會證明給你看。

曾有人說:這個世界處處不公平,但唯獨這件事是最公平的

不斷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

在中國人的價值觀中,“穩定”“安穩”是非常正面和重要的,而“漂泊”“換工作”“不穩定”在我們的價值觀裡,就有很強的負面意味,我們時時刻刻都想擺脫這種糟糕的境況。

其實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在社會學上叫“奧德賽時期”。

用梁寧的話解釋這個概念:

就是從學校畢業,到進入穩定的工作和個人家庭之間,中間要經過一段長長的反覆不確定的探索與漂泊,就好像在海上漂泊10年的奧德賽一樣。

他見過各種人,打了很多仗,短暫地停留又離開,最終找到自己的國,確定這裡就是他要一生建設的地方。

所以,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必然要經歷一段不確定不穩定的焦慮時刻,只有經歷這段艱難的自我探索,才能實現內心的確定,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

時間就是一顆藥,你掌握好了它便是解藥,你肆意揮霍它便是毒藥。

《我是歌手》爆紅後,李健在《開講啦》中對年輕人說:

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太著急,我覺得四十(能立)就不錯了,真是這樣的。成功稍晚一些更好,然後面對那些所謂的權威、顯赫的人,不要太害怕。

因為他們也走過你今天的路,有多少所謂的閃光,就有多少灰暗的時刻,任何時候都應該看清自己,別覺得自己那麼渺小,也別覺得自己那麼偉大。

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即使明白自己內心的確定,也要經歷一段黑暗的時光才能抵達。

那些還不知道自己內心目的地的人,更要努力的探索更多的環境和可能。這是人生的必經。

然而,你必然受傷,而受傷本來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但最後,實現內心的確定也是必然,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也是必然。

曾有人說:這個世界處處不公平,但唯獨這件事是最公平的

網上有一句很火的話: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表,別讓任何人打亂你人生的節奏”。

我們之所以會焦慮,是感受到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各種壓力,在人生這場漫長的馬拉松中,沒有守住自己的呼吸。

人生就是一場沒有裁判的馬拉松,路長得很,不必搶跑,耐力比一時的速度重要得多。

你要堅信,成功需要一個過程。慢就是快,慢就是在積累。

世間的一切獎賞,都是時間給予的,你不能急,也不能放棄。堅持下去,直到屬於你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