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腿颈骨折,但没完全好,可以负重吗?

手机用户396560377915


小腿颈?相信应该是小腿的胫骨骨折,对于小腿骨折到底什么时候负重的问题,最好是个体问题个体分析,这样给出的建议才会更科学合理一些!分析题目当中有“没完全好”这四个字,应该是复查过x线片子,而且有了少量的骨痂形成,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可以采取部分负重或者是负重行走了,但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我们将小腿骨折是否适合负重行走分成几种形式,比如保守治疗的石膏外固定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肯定就要晚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只是单纯的外固定并不能保证负重行走以后会是否会导致骨折移位,所以还是以稳定为主,一般建议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复查x线,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来判定是否撤去石膏,或者是更换支具行走。

而手术病人我们具体要分为骨折是做的髓内针手术还是钢板手术,这两种骨折的内固定方式不同,是否能早期下地行走时间也绝对不同。

第一,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可以术后很早就下地行走,原则是术后第二天,也就是术后24小时以后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稳一点,建议术后3~5天或者是一周以后可以下地行走。

第二,钢板内固定手术一般要看骨折愈合情况,如果有少量骨痂形成,也可以开始行走训练了!一般十五天到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我们通常会建议患者非负重行走训练,之后是骨痂形成的情况,采取部分负重或者是完全负重行走。



非负重行走、部分负重行走和负重行走怎么走?

第一,非负重行走。啥叫非负重行走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借助双拐行走的时候患肢不承受重量,而且这种行走最好要借助双拐的助力,单拐不好,因为不平衡。大家看下面的动图就会理解,小腿骨折以后非负重行走是啥个样子啦!

可不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我们要建议患者非负重行走呢?因为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肌肉的萎缩,心肺功能的下降以及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所以我们鼓励患者早期非负重行走,这样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会锻炼肢体的其他功能,不仅会满足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动,而且会为将来的部分负重行走打下坚实的基础。

非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子的,下面的动图是非常好的一种诠释,请大家一定要学会。




在这个阶段患者下地,下垂下肢以后会出现肿胀感,这都是很正常的,由于手术以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血液淤积诱发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抬高下肢、冰敷来帮助缓解症状,但不要因为出现了下肢的肿胀或者是轻度的皮肤颜色的改变,就害怕而不进行康复锻炼。

第二,部分负重行走。部分负重行走一般都借助单拐或者是专用的手杖来帮助行走。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的时候,要复查x线,片子骨折的部位有骨痂形成,如果没有骨连结,单纯进行负重行走可能会有风险。此时在平地上行走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


而部分负重的上下楼梯,应该如下面两张动图所示。



在这个阶段如果部分负重以后,骨折的部位有轻度的疼痛可以忽视,尤其是第2天,骨折部位疼痛就消失了,这说明是行走刺激导致的,并不用给予太特殊的处理。而如果部分负重以后导致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那么说明时机未到,请停止部分负重行走改用非负重行走。

第三,负重行走。如果复查x线,骨痂有了大面积的生长,骨折的稳定性非常好,患者部分负重行走以后并没有明显的疼痛,那么可以尝试托脱拐行走了。但是在行走的早期,注意要扶着墙或者是他人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另外在使用拐杖的时候,尤其是双拐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拐杖与腋窝之间调的太近,否则会容易导致疼痛以及腋窝神经的损


伤。

总结

过去的理念认为,伤筋动骨100天,促进骨折愈合就要一动不动,这个里面现在已经被摒弃掉了。只要患者的体力以及身体状态和骨折的部位支持患者双拐非负重行走,那么就应该早期的下地行走,以后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状态进行部分负重或者是负重行动。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功能,尽早的回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去。避免因为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建议您咨询当地医院的康复师或者是康复治疗师,根据您具体的情况,以及x线片子进行合理的评估,之后再进行科学系统的锻炼。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朋友正经历的这方面的困扰,也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不可以,骨折长好很快,保守治疗长好骨痂,15天一20天,锻炼走路,年轻人40天一60天全愈,

手术,60天左右才能活动锻炼,90天左右一6个月才全愈,还有很多人活动多了还肿胀,天冷注意保暖,多按摩大腿合关节处增加血液循环就好的快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