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是習慣在孩子臨睡前講一些睡前小故事的。

睡前故事,這個“古老”的傳統,既可以用來哄睡“常常精力旺盛,捨不得睡覺”的孩子,又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還可以引發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聽的過程中,在腦海裡構思故事場景和人物,開拓想象力和創新力,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輸入各方面的“知識點”,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增加詞彙量,甚至是激發孩子對文學的興趣等等等等,可謂是一舉多得了。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但是,隨著育兒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孩子臨睡前的20分鐘是“黃金時間”,除了講故事,是不是還有更好更舒服的選擇呢?比如,跟孩子聊天。

在你來我往的聊天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漸漸善於表達自我,激發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在“敞開心扉,親密互動”的夜聊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甚至,還能在傾聽與講述中,無形中引導了孩子的性格發展,提升了孩子的情商。林林總總,睡前聊天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了。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據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

家長如果在睡前20分鐘和孩子聊天,孩子的語言能力將大大的提高

------語言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研究人員跟蹤調查275個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後一直到4歲整整四年的時間,最後通過與孩子的交談而判定語言能力的得分。

------最終得出的結果是,跟父母聊天的孩子,得分勝過被動聽講故事得分的6倍!

研究結果還顯示:

即便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父母對孩子單純性的聊天說話,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小的幫助。讓人驚訝的是,睡前故事,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卻並沒有明顯的幫助提高。

因此,專家建議:如果希望從小就讓孩子具有更好的思考能力(這種影響會延展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那麼,可以在孩子睡覺前,除了聽或講故事,最好跟他們同時聊會兒天。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特別是當孩子進入3--6歲時,白天孩子都在幼兒園裡度過,那麼,晚上的親子時光就顯得尤為珍貴了。當我們把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時間以及生活料理時間都妥善安排好之後,那麼,在孩子臨睡前的20分鐘,到底是講故事好還是聊天好呢?有些父母開始糾結了。

其實,這真的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不是魚和熊掌非得二選一的。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安排一下時間,將講故事和聊天兩者合理的兼顧起來的。

首先,在白天時,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晚上準備講什麼故事(當然,也可以結合一下孩子最近幾天的表現來選擇故事類型,比如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出現了偏差,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小故事來引導了),時間可以控制在5--10分鐘左右,內容可以是歷史故事,去激發孩子對文學的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是童話故事,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準備妥當了,等晚上臨睡時,就可以給孩子講一個好聽又有意義的故事了。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其次,在講完一個5--10分鐘的小故事後,剩下的一半時間,我們可以用來輕鬆的跟孩子聊天啦。聊什麼呢?當然不是尬聊啦。可以聊聊剛才講的故事內容或者孩子對此的想法,也可以天南海北隨便聊。

作為孩子最最親近的人,我們要先學會傾聽,聽聽孩子口中的“大事和小事”,當孩子說出她今天的小成功時,我們不妨及時地送上讚美和鼓勵,給孩子增加自信心!在孩子說出有什麼問題很困惑時,我們需要換位思考,進一步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在愛的滋養下,培養出一個積極陽光的孩子!

孩子睡前,是講故事還是聊天好?並非魚和熊掌,兩者可以合理兼顧

最後,講故事和聊天都是非常不錯的睡前“法寶”,除了對半開時間的使用,當然也可以隔天輪著使用了。一天講故事,一天純聊天,也是非常不錯的。具體要怎麼輪法,也可以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比如孩子今晚特別想聊天(白天可能遇到什麼比較“難忘”或者“難過”的事了),那就跟孩子好好聊聊天吧。孩子內心舒放了,才能好好睡個安穩覺呢。

綜上所述,作為父母,在孩子睡前20分鐘,不妨多跟孩子親密互動下喔,講故事也好,聊天也好,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啦!培養一個積極樂觀,自信陽光,能思考,會傾聽的高情商孩子,從睡前小時光開始吧!


更多真實的育兒體驗,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育兒路上遇見你),漫漫育兒路,苦與樂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