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浙大、北航各發一篇Nature!攻克國際性難題

本文來源: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時間3月5日在國際頂級雜誌《自然》在線發表:這篇名為“Strange-metal behaviour in a pure ferromagnetic Kondo lattice”(一種純淨鐵磁近藤晶格中的奇異金屬行為)的研究文章。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並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


這也是今年以浙江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發表的第四篇高水平文章(自然+1和科學+3),也是今年第一篇《自然》雜誌的研究文章。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博士生沈斌和張勇軍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袁輝球教授、校百人計劃研究員Michael Smidman博士以及羅格斯大學/倫敦大學的Piers Colema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袁輝球教授為該項目的負責人,設計並領導了整個項目。


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和物理學系袁輝球教授團隊一直深耕這一領域的研究。他帶領團隊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並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


浙大、北航各發一篇Nature!攻克國際性難題

袁輝球教授團隊


十年磨一劍,基礎研究甘願坐冷板凳


袁輝球表示,此項工作不僅為量子相變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並且將銅基高溫超導和反鐵磁重費米子材料中觀察到的奇異金屬行為延伸到了鐵磁體系。由於超導與量子相變常常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鐵磁量子臨界點的發現也可以促進相關超導的研究。


浙大、北航各發一篇Nature!攻克國際性難題


這是袁輝球加盟浙大後在《自然》上發表的第2篇論文。此前他還曾在《科學》《自然》等期刊上發文,報道其在反鐵磁量子相變、重費米子超導等方面取得的系列創新研究成果。


談及該項研究的經歷時,袁輝球表示,尋找合適的材料體系、製備出高品質單晶樣品、在極端條件下開展物性測量都非常具有挑戰性,項目研究不但週期長,而且費用高。


在重重困難面前,袁輝球帶領團隊沒有退縮,他們咬定研究目標,十年磨一劍,終於在鐵磁材料中發現了這一重要現象。三名審稿人高度評價了這一成果,指出在純淨的重費米子材料中觀察到鐵磁量子臨界點和奇異金屬行為,這毫無疑問是一項重要的實驗發現,為研究量子相變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於揭示奇異金屬行為的共同起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Conversion of non-van der Waals solids to 2D transition-metal chalcogenides”發現並提出一種合成單層二維材料的新方法──拓撲轉化法,通過轉化非範德華固體(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MAX相)等)直接大量製備出具有超穩定和超高單層率的單原子層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所製備單原子層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催化和能源存儲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Nature 577, 492-496 (2020))。


浙大、北航各發一篇Nature!攻克國際性難題

第一作者:杜志國 (北航2015級博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楊樹斌 Pulickel M. Ajayan

第一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